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台灣人懶得提的十件事

台灣人懶得提的十件事 【聯合報╱張系國】 2012.12.05 04:31 am 事情真有那麼糟嗎?「凡事往好處看」,我隨便想想,就可以列舉出台灣人都知道但懶得提的十件事…… 十來年前,匹茲堡的公眾電視台午夜結束節目時,總會播放一首歌曲〈凡事往好處看〉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一面播放歌曲,一面螢幕上就出現飛碟用死光毀滅匹茲堡城的畫面。等到全城都被毀滅得差不多了,歌者仍然在重複:「儘管人生都不如意,你我凡事往好處看!」 這首歌是英國的喜劇劇團蒙迪佩登(Monty Python)演出《阿B正傳》(Life of Brian)的主題曲,原意應該是為了搞笑,歌有點單調,卻意外成為英國人普遍喜愛的經典歌曲之一。2012年倫敦奧運閉幕的節目裡也唱這首歌,或許因為它很能反映英國人的民族性堅忍的一面。 其實台灣人同樣具備堅忍的性格,所以才會有〈愛拚才會贏〉這樣的流行歌曲。但不知從何時起,大眾媒體都喜歡繪聲繪影、只看事情灰暗的一面,尤其是政治和經濟簡直一片愁雲慘霧,主政者也被批評得一無是處。 事情真有那麼糟嗎?「凡事往好處看」,我隨便想想,就可以列舉出台灣人都知道但懶得提的十件事來: 第一:威權時代結束後,李、陳、馬三位總統都沒有蓄意搞獨裁。您看埃及民選的總統,才上台沒多久就想大權獨攬,搞不好又成為新的獨裁者。什麼阿拉伯之春,春天剛降臨就入深秋。比較起來台灣確實好太多,沒有一位總統賴著不肯下台,奠定民主的傳統。 第二:李、陳、馬三位總統都不好色,所以台灣政壇至少沒有太不像樣的性醜聞,比歐美日俄許多國家都強。 第三:現任總統廉潔自持。不論怎麼說,總統從貪腐轉到廉潔,至少改變的方向是正確的。 第四:不像許多國家,因為經濟搞不好,民怨無處發洩就不斷更換政府,換來換去弄到後來誰也不必負任何責任,搞得經濟每下愈況,展望未來毫無希望。台灣至少政局還算穩定,經濟雖不好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第五:保釣空談了多少年,今年居然稍有起色。大陸的海政船經常到釣魚台水域巡邏,台灣也萬船齊發予日本以顏色。 前五條是關於政治。下兩條是關於媒體。 第六:媒體至少在翻譯方面非常具有創意。Bumbler原意接近「老好人」,翻譯成「笨蛋」令人驚豔而嘆服!因為總統太廉潔,居然有媒體批評他把薪金都儲存起來也算貪汙,雖然匪夷所思,也是一種創意批評的表現。 第七:關雲長兵敗走麥城,黎智英揮淚歸香港。外資(港資)無法繼續控制台灣媒體,煽色腥的《蘋果》終於有改變的可能,也算台灣媒體的慘勝。 但是最要緊是下面兩條,這是我真正想強調的: 第八:台灣的小資企業普遍有創意,無論烘烤麵包、製作輪椅、穿衣、吃飯,都肯用心,因此服務業有傑出的表現。有創意而用心的服務,是台灣小資企業的特色。 第九:台灣有全世界功能最強大的連鎖店。在連鎖店裡你可以喝咖啡、買早中晚餐消夜加水果、購年貨、買捷運火車高鐵票,繳稅、複印文件、傳真、買書、送貨收貨,甚至上網等,就差不能住宿。 我可以大膽預測,將來能夠提供給老年人合理價廉的居家照顧服務的,正是這些功能強大,又有創意,而且服務用心的連鎖店!大部分的居家照顧服務其實重點不全在醫療,這是距離最近的連鎖店很容易可以提供的。這就節省了設立非營利性居家照顧服務系統的龐大費用。連鎖店能夠提供居家照顧服務,全世界都會羨慕驚嘆。 第十:台灣是觀光勝地和老年人退休的福地,僑胞都想回台長住! ●註:〈凡事往好處看〉在Youtube的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dEMERq8MA 【2012/12/0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許知遠

許知遠:返祖的衝動 【聯合報╱許知遠】 2012.11.14 02:15 am 他既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實現居民收入倍增,又要發展生態文明,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中國共產黨的報告,總是乏味的文字遊戲,它什麼都說,卻也什麼都沒說,它沒有人的聲音,只是一堆沒有生命的辭彙的混亂組合。喬治.歐威爾用「新話」來描述極權體制的思想控制,當你的辭彙總與現實脫節,用意識形態來竄改事實後,你最終失去了觀察與分析現實的能力,也失去了理解與表述自身困境的能力。政治的墮落,總以語言的墮落為開端。 自從一九四九年獲取政權以來,共產黨就以「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專政」這些充滿矛盾的辭彙來塞進人們的頭腦。它們以「辯證法」為名,摧毀人們的個人判斷力。但不管是毛澤東還是鄧小平年代,這些混淆黑白的政治報告中仍含有個人的聲音,儘管這「個人」是以專斷的獨裁者的面貌出現的。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從未有一個時刻,混淆黑白與平庸乏味,如此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它沒有塞壬歌聲式的誘惑,卻帶來一種普遍性的麻痺與窒息。 倘若你傾聽與觀察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代表大會,會感覺到一種對個人智力與審美上的侮辱。從他們的談吐到會場的鮮花擺放,你感覺不到這個國家所處的現實,它在外部與內部共同面臨的挑戰。他們以唯物主義者自居,卻創造了一種超現實—他們把自己禁錮在一套熟識到已然腐爛的環境中。 回顧過去十年的中國共產黨,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意識形態上的返祖現象。當中國被迅速推入世界舞臺,當經濟社會條件發生迅速變化時,它卻選擇了祭起了還魂之旗,用早已僵死的語言與思維來應對新時代,創造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高度控制,毒害每一個領域,從政治到經濟與社會,從公共事務到個人生活。對於統治者,這令他們更徹底的失去了現實感,因為沉浸在封閉的思維與語言系統中,它對於任何輕微的異常都保持著過度的緊張,試圖把它納入熟悉的控制方式。從釣魚台的爭端,到十八大期間北京計程車被拆除的車窗搖把,都是這種控制狂的象徵。 它愈是外界與內部的不確定性,愈是要沉浸在確定性中,以幻想來取代現實。在過去幾年中,在官僚系統中迅速膨脹的假話與空話,都與此直接相關,這謊言與空話,則進一步催生了現實決策中的「大躍進」風格。 而對於公眾,這放大的謊言與空話,則加劇了他們的厭倦與嘲諷。因為這謊言過分公然與平庸,它也毒害了剛剛湧現出的公民社會中的好奇心與開放性,令那些最敏銳的頭腦都沉浸於對這些低級謊言的不斷的、重複性的揭露。長久如此,它也令公眾喪失了對自身境遇的深層的理解能力,所有的不滿與憤怒,都被消解在簡單的笑話與嘲諷中,而未轉變成深入的思考,沒有這種深入的思考,所有的反抗註定是即興與淺薄的。 在哀歎清代中葉的衰落時,龔自珍用人的平庸性來描述,在這樣的時代,「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隴無才民,廛無才工,衢無才商,抑巷無才偷,市無才駔,藪澤無才盜,則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他相信,正是思想的箝制帶來了這樣的平庸時代。而如今,不管中國的崛起激起多少讚歎,中國共產黨被刻畫成一個多麼「富有韌性的組織」,它在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平庸充斥的衰敗年代。人們很快就會發現,這十年來在思想、文化上的停滯與退化,將迅速拉低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一個充斥著僵化、平庸語言的國家,是不可能變成世界新的領導者的。 (作者為北京作家) 【2012/11/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許知遠:返祖的衝動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497639.shtml#ixzz2CCLFPkG4 Power By udn.com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楊造

故事與新聞/政治專業的價值 【聯合報╱楊照】 2012.10.04 03:41 am 政治也是一門專業,也應該適用社會分工交易的基本原則…… 南方大儒者陳良的弟子陳相、陳辛兄弟,老師死後去到滕國,在那裡遇到了宣揚「為神農之言」的許行。陳相聽了許行傳述的「農家」道理,大為悅服,轉而拜倒在許行門下。當時在滕國,剛好有另外一位大儒者孟子,而且孟子對國君滕文公有很大的影響力,於是陳相就跑去找孟子,意圖說服他也支持「農家」的立場。 「農家」的立場是什麼呢?陳相對孟子說:「滕文公是個賢君,但卻不了解根本道理。真正的賢君應該和人民一起耕種,準備自己的食物。現在滕國國君擁有收藏穀物獵物寶物等各式東西的倉庫,那就等於是剝削人民的生產來供養自己,怎麼算得上是真正的賢君呢?」 孟子聽了,就問陳相:「許行許先生都自己下田吃自己種的東西?」陳相回答:「是的。」孟子再問:「那許先生都穿自己織布做的衣服?」「不,許先生穿很簡單的衣服。」孟子再問:「那許先生戴帽子嗎?」「當然戴。」孟子再問:「戴什麼樣的帽子?」「白色、最簡單的帽子。」孟子再問:「他自己編織的?」「不,是拿穀子去換來的。」孟子再問:「許先生為什麼不自己編織呢?」「因為那樣會妨礙他耕田啊!」孟子再問:「許先生煮飯要用到鍋子嗎?耕田要用到鐵製工具嗎?」「那當然。」孟子再問:「鍋子和工具是自己打的?」「不,是拿穀子去換來的。」 一連串的問答,其實已經表白了孟子的立場,也暴露了許行這種立場的矛盾之處。孟子接著再用一連串的問題把它講得更清楚:「拿穀子去換用具,不算是剝削做工具的人,做工具的人也用他們做的工具換穀子,難道就叫剝削農夫嗎?許先生幹嘛不事事都自己做,樣樣都自己生產?幹嘛忙著跟各種工匠交換,許先生不嫌煩嗎?」 陳相只能回答:「沒有辦法一邊耕田一邊又生產這些東西。」 「那麼難道就只有治理人民這件事,是可以一邊耕田一邊做的嗎?」 這就是陳相、許行、「農家」最根本的矛盾,最不合道理的地方。用現代語言說,他們忽略了政治也是一門專業,也應該適用社會分工交易的基本原則。國君倉庫裡的東西,是他用政治專業工作,去跟農人、百工換來的,不是不勞而獲。我們可以討論交換的比例該如何安排,卻不能否定政治專業存在的價值,叫國君放棄他的管理工作,去當農夫。 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不能、不願接受政治作為一種專業的邏輯。馬英九總統領國家薪水存了多少錢,沒什麼好計較好討論的,那就是他的工作、他的職位給予他的報酬。沒有這樣的報酬,為什麼他要付出這樣的心力?只想要把政府官員的薪水一直壓低,我們又怎麼能期待找到稱職的人才? 重點不在看錢的多寡、存款增加的速度,而是回到社會分工的原則上,去檢驗專業表現,至少訂定出衡量政治專業表現的合理標準,不此之圖,只紛紛囂囂於討論存款,刺激一種政治人物不能有錢的民粹氣氛,那是對政治專業的破壞,難道我們真的希望將來都是由願意領22K的人來當我們的政府首長嗎?


 
故事與新聞/放榜了,只能報導這種新聞嗎?
從主管機關到學院研究到社會公益智庫到媒體,台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我們可信的數據資料…… 全美國收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家戶,他們的孩子進入競爭最激烈的一百四十六所大學的比率,是百分之三。相對地,收入最高的四分之一家戶,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孩子進入這一百四十六所大學。
過去十年內,美國的高中畢業生,單純因為經濟考量,以至於無法進入大學、或從大學休退學的學生,高達兩百五十萬人。
絕大部分美國大學都提供補助獎學金,然而出於競爭的理由,獎學金往往不是給真正家境清寒的孩子。一個中產以上的學生,展現出優異的學業潛力,很可能會有好幾家努力想要提升或維持自身排名的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甚至住宿、生活補助來爭取他入學。因而整體而言,全美收入前四分之一家戶孩子獲得大學獎學金的機會,和最後四分之一家戶孩子獲得大學獎學金的機會,幾乎相同。
但絕對不同的是,就算沒有獎學金,中產以上家戶原本就有能力讓孩子上好大學;沒有獎學金,中產以下的家戶就只能教小孩放棄上大學的想法。
這些數據資料,清楚地顯示出美國高等教育的嚴重問題,尤其是在受教權上明顯的不平等。那麼讓我們試著這樣問:在高等教育受教機會公平議題上,台灣和美國比較,是不是好一點呢?
抱歉,真實的情況是,我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台灣可以拿來和美國數據資料比對的基礎。從主管機關到學院研究到社會公益智庫到媒體,台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我們可信的數據資料。就連一個關係到教育資源分配,又很容易調查的數據──台灣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學生的家庭收入背景比對,我們都找不到。
台灣政府長期投入公共資源培養菁英公立大學,透過甄試和考試,往往是原本就有較佳社經地位家庭的子弟,有比較好的準備,也就有比較高的機會進入這些菁英公立大學。結果他們就可以付較低的學費,分配到較多較好的教育資源。那些原本就比較匱乏的家庭,沒辦法讓子女上補習班及提供甄試協助的,結果反而要承擔較為昂貴的私立大學學費。這是從制度面我們得到的印象。
關鍵在:證據呢?沒有人能提供明確的證據來證明或否證這樣的印象,於是討論就都只能是空話。我們的媒體只會花大篇幅報導哪個高中生要出國,哪個高中生考最高分,哪個高中又有最多畢業生考上台大,或各大學系所排名如何變動。竟然沒有一家媒體願意在這個時刻分一點力氣關心社會公平、教育提供的階層流動機會問題,匪夷所思。竟然教育部可以長期不用提供這方面的資料,不用訂定相關的調整、補救政策,也都沒關係,更是匪夷所思。
【2013/08/08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陳水扁

陳水扁得了精神病或燕王症? 【聯合報╱社論】 2012.09.17 02:39 am 陳水扁的囚室發現螞蟻,他對探監者說:「這是馬英九和溫家寶放來害我的…。」立即有探監者放話:「這分明是得了精神病,分明就是被迫害妄想症嘛!」 於是,繼「陳水扁得了腫瘤」、「陳水扁四年內若在獄內搞出需要CPR的事」、「陳水扁有自殺傾向」的種種說法之後,「陳水扁得了精神病」就成了「保外就醫」的新理由。 事情開端於一個多月前,先是說陳水扁得了攝護腺癌,後來證實為血泡;又說陳水扁曾「自殺三次」,原來說的只是那幾次喝米湯的「絕食」,且陳水扁自己說「我不會自殺」;接著就傳扁有「身心症」,但非僅扁的家屬不承認,更指責北監何以給沒病的阿扁吃溫和的鎮靜劑,似認為指扁有精神問題已傷其尊嚴。但是,雪球繼續滾下去,突然爆出綠營人士建議陳水扁用大便塗臉裝瘋,如此「一定會被認定是瘋了」,「法務部一次就會批准保外就醫」;但陳水扁的回應是「要裝瘋很久才有效,而且很容易被識破」,他又說:「裝瘋會被扣分,影響假釋。」 上述過程顯示:一、策動保外就醫者似乎巴不得阿扁長癌、自殺、發瘋;二、這些人的說法,傳得比醫療報告還快,且立即被媒體渲染得繪聲繪影,彷彿扁已命在旦夕,但每一次皆被證實為不實或誇張。 最近,探監者又密集放話,說法是:扁不如以前smart,扁口吃嚴重,扁會說「我剛才說到哪裡了?」,還有扁說:「馬英九和溫家寶放螞蟻來害我。」顯然,陳水扁的「近況」,愈來愈符合策動保外就醫者的期待。這是一個醫學專業的問題,還是一場政治權謀的角力? 明太祖朱元璋逝,傳位太孫朱允炆,是建文帝(惠帝)。建文帝用齊泰、黃子澄之議,大舉廢王削藩,燕王朱棣遂以裝瘋避禍。《明通鑑》:「(燕)王盛夏圍爐,播顫曰:『寒甚。』」「(燕)王稱疾焉,佯狂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或臥土壤彌日不甦。」後來,燕王裝瘋終被識破,遂舉「靖難之變」。野史稱,燕王裝瘋,就曾用大便塗臉。 建文帝是遣人窺視始知燕王裝瘋,但以現代醫學之精進,難道還能由探監者對外宣布「陳水扁語多妄亂」、「得了被迫害妄想症」、「得了精神分裂症」?這是不是一場醫學專業與政治權謀的角力? 陳水扁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可由獄政醫療體制做出診斷;但綠營醫界操作人士及陳水扁的人格誠信度也是極大的爭議。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吳淑珍因扁案首次出庭,竟告「昏厥」;離場時,「昏迷」的吳淑珍雙手緊緊環抱看護的脖子,即知這分明是「燕王症」。後來,在六百四十四天之間,台大醫院以種種理由證明吳淑珍不能出庭,向法院請假了十七次。但二○○八年九月以後的庭訊過程顯示,吳淑珍以她的身心表現,甩了台大醫院一個大耳光。那十七次抗拒出庭、戕害司法程序的診斷,若是出於醫學專業,是台大醫院之羞;而若竟是出自政治立場,更是台大醫院之恥。現在,這一類醫師又在陳水扁的監獄穿進穿出,試問如何取得社會之信任? 面對陳水扁的「病情」,國人應有的共識是:在符合要件時,沒有政治因素能否定陳水扁「保外就醫」的權利;同樣的,在不符要件時,也沒有政治因素可以縱放陳水扁「保外就醫」。這些綠色醫師且拿出專業誠信,能否說出陳水扁究竟得了什麼獄政醫療水準不能治療的疾病? 但是,如果有人建議陳水扁要用「大便塗臉」、「語多妄亂」來「保外就醫」,那就不是獄政醫療體系所能醫治的「燕王症」了!然而,不能「醫治」,並不表示不能「識破」;這是台灣醫學的起碼水準。 國人注目,我們期勉獄政醫療體系全力維護陳水扁的健康。但亦寄望陳水扁,身繫囹圄,身心磨苦自所難免,倘能潛心自省自修,將心靈沉澱淡定下來,不唯有益身心健康,亦是改變社會形象,扭轉歷史評價的資本。至於對那些巴不得陳水扁患重病、CPR、自殺、發瘋的綠色醫師及綠營人物來說,你們若把陳水扁逼到「燕王症」的地步,這是糟蹋陳水扁?還是愛護陳水扁?於理何忍?於情何忍? 【2012/09/1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家在新竹好幸福 縣排第3、市第1

經濟日報昨天公布最新「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根據歷來規模最大、綜合「客觀幸福力」與「主觀幸福感」等多項幸福指數評比結果,新竹市榮登全台第一幸福縣市;澎湖縣、新竹縣、花蓮縣及苗栗縣排名緊接在後。反觀資源豐富的五都,只有台北市排名第八,是唯一擠進前十名。 由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合作的縣市幸福指數,對全台五都、十五縣市(金門、連江兩縣因客觀指標闕漏未列入計算)民眾進行調查,有效樣本數超過兩萬兩千人次。這次調查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美好生活指數」架構,涵蓋居住、收入、就業、社會聯繫、教育、環境、政府治理、健康、生活滿意度、安全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等十一個領域;每個領域又分為客觀幸福力與主觀幸福感共二十二項指標。 經濟日報總編輯于趾琴分析,有科技城與風城之稱的新竹市在客觀幸福力上,家戶擁有可上網設施比率全台第一、空氣中懸浮微粒含量也是全國最低;在主觀幸福感上,新竹市民對收入和教育環境的滿意度也是全國最高。 離島澎湖縣以六十九點四分排名第二,雖然澎湖客觀幸福力排名相對落後,居民收入、網路建設與教育水準有待加強,但民眾對社會聯繫、個人安全與環境品質等都相當滿意,主觀幸福感高居全台第一。第三到第五名的新竹縣、花蓮縣、苗栗縣綜合幸福指數也都有六十分的中高水準。 有農業首都之稱的雲林縣只獲得二十五點九分,是全台幸福指數最低的城市。雲林縣雖然擁有廣大居住面積、高就業率和良好治安;但在可支配所得、志工服務、教育和環保等表現明顯落後其他縣市。 中央資源挹注較多的五都,意外只有台北市擠進前十名,名列第八。雖然北市是全台平均壽命最高城市,客觀幸福力高居第二;不過,民眾對施政滿意度不高,主觀幸福感只落在第九名。至於其他四都幸福指數排名都落在中、後段,顯示地方政府需要更用心耕耘在地幸福。 【2012/09/11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34-233-2F3b4-233-2B3d303c33304-233-2B3-2B-21-3D 住新竹最幸福啦!聯合報系經濟日報昨天公布「幸福大未來」調查,新竹市第1、新竹縣第3,外島澎湖第2,新竹縣市首長都說新竹有高科技園區、上網率和可支用所得高,加上發展觀光和重視文化,有效地創造人民幸福感。 「施政要努力讓民眾有感」新竹市副市長游建華、新竹縣長邱鏡淳昨天受邀分享「如何營造幸福縣市」,他們認為幸福有主觀和客觀感覺,2縣市長都感謝民眾支持,也認為仍有努力空間,會持續建設,讓民眾有更強烈幸福感受。 「意外驚喜!」游建華說,幸福縣市大調查採現場公布名次,因許明財市長出國,由他代表出席,當宣布新竹市獲得全國第1時,令人驚喜;他認為新竹市有高科技、有大學城、市民所得高,許明財用心建設,獲得市民肯定。 「招商、便民,讓民眾有幸福感」邱鏡淳說,國內外都不景氣,但新竹縣努力招商,提供廠商協助,竹縣設廠用地需求達1200餘公頃土地,竹縣上網率和可支用所得高,縣府也提供免費公車、e化公務申請,透過網路,民眾不必來回奔波申請「都讓民眾有感」。 他感嘆,剛上任時,面對龐大的負債,地方資源有限,因而咬緊牙關努力開發在地產業及招商。他指竹縣去年稅收預定是50億元,最後獲得約80億元,超徵幅度為約60﹪,是全國第1名;他也以提升客家文化和文創產業舉辦活動,獲得許多回響。 他說,在縣市幸福大調查中,竹縣在居住、收入、就業、健康等10大客觀指標中,有7項是高於中等水準的,顯示均衡發展,與他努力縮減城鄉差距契合。 「新竹縣市是共同生活圈」游建華、邱鏡淳認為發展觀光、文化可互惠共榮。游建華指指新竹市爭取了世博台灣館,即將啟用。邱鏡淳說,竹縣承辦2013年台灣燈會,新竹縣、市歡迎各界來旅遊、參與活動「一同感受幸福!」 【2012/09/11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老企業的滄海桑田

社論-如何挽百年企業於既倒 2012-09-10 01:2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日商夏普(Sharp)即將在9月中迎接創業百年紀念日,但諷刺的是,公司上下全無辦喜事的心情,而是想方設法,如何不讓創業日變成割讓日或破產日。面對以聯日抗韓為名的注資者-台商鴻海,夏普有著「喪權辱國」的恐懼;面對政府束手、銀行收傘的殘酷現實,夏普又有著拒外援就破產的危機。如何挽百年企業於既倒?台日合作能否成就典範移轉?關鍵繫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夏普社長奧田隆司之間,能否發揮智慧讓這場「賽局」朝向雙贏的結果發展。  自鴻海宣布入股夏普9.9%並投資堺市十代線為敲門磚算起,近半年來鴻夏戀高潮迭起,票房犀利。期間,郭台銘集最佳編導演於一身,從搶先宣稱鴻夏案將重新議價、「插花」台日產業合作訪問團、掀起兩國媒體跟風、神隱大阪記者會,到表明要參與經營,配合夏普直落的股價走勢,一張一張亮牌,一步一步逼進,當旁人還目不暇給,他已運籌帷幄,連被迫扮演棋子的各方,都不得不佩服郭董的超人膽識。  尤其是缺席大阪記者會之舉,雖讓台日媒體受了委屈,但藉此凸顯兩國企業文化差異,以及鴻海的強勢主導風格,等於為外界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過去廿年,日本媒體看多了本國企業高層為經營失利鞠躬道歉,卻鮮少見識像郭台銘這樣連放記者鴿子都理直氣壯的企業家,因此氣歸氣,也開始有知台派記者為文呼籲夏普「捨棄日式作風,弄清自己份量」。  所謂日式作風,強調技術、講求程序、固守傳統,決策謹小慎微。在生產者主導市場的年代,這種「自慢」哲學有其揮灑空間,但到了全球化競爭、消費者喜新厭舊的當代,就顯得不合時宜且難以坐大。影響所及,夏普在產業界的「份量」,也從昔日的消費性電子巨擘,一落千丈到必須抵押總部大樓與重要廠房,以換取銀行團1,500億日圓的緊急融通。  眼看著公司債信淪為垃圾級,百年企業氣息奄奄,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的處境有如幕末武士:如果選擇當捍衛幕府的守舊派,註定被大時代變革的巨浪所吞噬,只留下絢爛如櫻的史話供人憑弔,一如電影《末代武士》裡戰死於落英繽紛中的勝元盛次。反之,如果選擇當倒幕的維新派,則勢必要勇於展臂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且抱定成功不必在我的決心,一如震懾於黑船來襲而提出船中八策的坂本龍馬。  從目前的情勢觀察,奧田既不想當末代武士,卻也沒有勇氣效法坂本龍馬。因此,一方面與鴻海繼續談判,二方面緊守著核心的中小尺寸技術不放,三方面著手擬定自救重生計畫。這種多管齊下以拖待變的策略,於情可解,於理則殊為不智,因為時間並不站在夏普這邊。  創業歷史比夏普還久的昔日攝影器材龍頭美商柯達,正是個活生生的教訓。由於在軟片時代太過成功,柯達雖然趕上數位化的第一個浪頭,卻因為自信自滿,以致被決策靈活的後進者不斷超越;公司高層內鬥不斷,抱殘守缺的結果,就是將一家132年老店推向聲請破產保護的末路。  柯達的反例,則是夏普的同胞企業-富士軟片。據英國《經濟學人》分析,富士在轉型過程中,雖也出現過權力鬥爭,但在改革派古森重隆取得主導權之後,便展開大刀闊斧的系列變革,對內裁員改組、拓展核心技術的多元運用;對外大舉併購,強化數位趨勢的應變能力。兩相對照,富士更像反應靈活的美國公司,柯達反而像個墨守成規的日本企業。  富士能,何以夏普不能?夏普如果不想重蹈柯達覆轍,當務之急,就是要大開大闔,重振生機。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目前夏普內部顯然欠缺像富士古森重隆那樣的強勢領導者,則引進空降部隊,順時應勢推動震撼革新,也就成了力挽狂瀾之所繫。  百年企業借助外力而脫胎換骨的顯例,就是美商IBM。1993年IBM遭遇年虧160億美元的空前危機,因此請來賣餅乾的葛斯納擔任CEO,當時內外一片質疑聲。但經過十年生聚教訓,2002年葛氏交棒時,IBM已成功轉型為「會跳舞的大象」,並在繼任者帕米薩諾接續改革下,由硬體大廠蛻變為軟體與服務巨擘。  IBM能,何以夏普不能?對夏普而言,驍勇善戰的郭台銘,或許是不請自來的空降部隊。若以敵軍視之,鴻海所求所請都是不懷好意,但猜忌只會折損機遇;若以友軍視之,合則兩利,台日產業也才有攜手一搏的可能性。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邱坤良:

聯合報╱邱坤良】 2012.09.08 02:38 am 電視又在播放《三國》了,光是最近十年,就有不少版本的《三國》一演再演,反映這段歷史傳奇深入人心,讓人百看不厭。在影視、電玩、動漫、線上遊戲成為文創內容的年代,三國人物將持續推陳出新,垂諸永久,而一般人在不同時空想像三國傳奇,也會有不同的體會。 三國英雄之中,關公驕矜、張飛魯莽,皆帶悲劇缺陷,唯獨趙雲智勇雙全,不論長坂坡、黃鶴樓,有他出現的場面,同情劉備的觀眾(讀者)大可安心。子龍不僅長坂坡救主,後來劉備「婚變」,孫尚香帶著阿斗潛回東吳,還及時「截江奪斗」,若說沒有子龍,就沒有阿斗,一點也不誇張。 當初趙子龍單騎救主,面告劉備時,懷裡的阿斗臉無表情,彷彿已經夭折,子龍自責不已,片刻才聽到娃娃哭叫起來,劉備接過阿斗,往地上一摔,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此時的阿斗頗有「冏男孩」的喜感,誰會想到長大之後,如此懦弱無能? 蜀漢五虎將關公敗走麥城,身首異處,悲壯慘烈,急兄讎遇害的張飛死得不明不白,亦具戲劇性。因長坂坡救主成為千古美談的趙子龍怎麼死的,卻沒人注意。《三國演義》寫諸葛亮三伐曹魏之際,忽一陣大風,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去吾一臂也!」 趙子龍英雄蓋世,最後由家人告知壽終正寢的訊息。同屬五虎將的馬超、黃忠更是不堪,他們的死只是一句話輕輕帶過。相較關張在世勇猛,死時壯烈,趙馬黃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子龍逝世時,阿斗仍有孔明輔佐,不至於太過昏庸,子龍也「幸運地」沒看到鄧艾、鍾會分兵二路攻入西川,阿斗倉惶出降的慘劇,不過,他在天上應難想像被送到魏國當安樂公的阿斗,竟樂不思蜀! 依事後諸葛的角度,不管正史有無《長坂坡》、《截江奪斗》,沒有阿斗,三國史就會改寫。劉備繼承人將是其他皇子,包括哭祖廟的北地王劉諶,也可能因無孤可托,乾脆由諸葛亮繼承大統。搶救阿斗,徒然讓諸葛亮六出祁山拖老命,也壞了復興漢室的大業。然而現代人權思維,阿斗也是一條寶貴的生命,面臨危機,任何人都不能見死不救。但如被搶救的阿斗未來要當領導人,而且扶也扶不起,那麼,要不要救他,值不值得救他?恐怕讓人要大傷腦筋! 現代戰爭類似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情節可能發生,單槍匹馬在百萬敵軍中救出小嬰兒,只是古典神話。台灣大小選戰,都有死忠支持者,個個勇於趙子龍,出錢出力,大動作搶救他們的政治明星,結果救出蠢才或貪官,這個現代版趙子龍救阿斗,就讓人扼腕不已了。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2012/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

 
 
苗栗的劉政鴻縣長霸氣十足,也很有黑色喜劇效果。上任以來,興建馬英九奮鬥館,舉辦超大型活動,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表演,二○一一年主辦的元宵燈會,號稱湧入八百多萬觀眾,整個苗栗為之膨風、翻騰。然而,他也常因決策粗糙、場地與接駁系統規畫不良,受到外界詬病。尤其這兩年以開發為名,強徵農地,破壞稻田,並趁「天賜良機」拆除大埔「妨害」開發的最後四戶人家,讓副總統違背先前承諾,變成白賊,清平世界不容易發生的慘事、怪事,都在苗栗出現了。 大埔事件與洪仲丘事件一樣,民怨沸騰,並意外催生網路公民運動,已然造成當權者的執政危機,「今日拆大埔、明日拆政府」,並非只是一種口號或戲言。
目前苗栗縣政府正在後龍高鐵預定地複製一座福建圓形土樓,作為旅客服務中心,劉縣長說複製福建土樓是為了弘揚客家文化,促進觀光產業,卻受到立委與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強烈抨擊。相較大埔事件後續難了,福建土樓算是「小」事,只不過,劉縣長日前才拆除苗栗具在地特色的四方窯、八卦窯,如今卻要複製一座與地方沒有關係的建物,十分諷刺。
福建圓形土樓主要集中在閩南,客家之外,也有一些福佬人住在「樓」中,其文化價值建立在與當地族群生活史的連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會把它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生活空間,土樓具有守望相助、防禦外患的功能,它的建築反映在地生活型態與自然環境。
早前的台灣移民多源自閩粵,信仰習俗、娛樂與原鄉文化一脈相傳,台灣移民社會未曾出現福建土樓,原因不在技術或經費,而是移民依據經驗法則,不需要這種建築,否則它早就成為台灣客家的標幟了。二十一世紀的劉縣長去了一趟福建,回來就要複製土樓,純屬噱頭。
台灣早前興建寺廟,確常有地方頭人組團至各地寺廟觀摩,選定目標依樣畫葫蘆,雖無創意,尚可藉寺廟的空間環境與信仰文化吸引信眾。土樓在當今時空環境中,已不可能成為客家鄉親的生活空間,苗栗如果真要有遊客中心,大可從縣內閒置空間再利用,就算需要新建,也可列出「業主」期待的建築風格與功能給建築師參酌,新建工程本身就是現代作品,絕不會是一座外來的複製品。
苗栗興建圓形土樓其實符合劉縣長好大喜功的施政風格,雖然爭議不斷,仍然老神在在,國民黨馬主席最新提名的中央委員排名,劉縣長比去年跳升四十幾名,顯示他在黨國的聲望正隆,並且得到馬總統的信任,難怪會義無反顧地「幹」下去,他「自反而縮」,反問批評者:發揚客家文化錯了嗎?
發揚客家文化當然沒有錯,而且應予鼓勵,不過,如何發揚,也要有起碼的文化概念,但外界很難就「文化」二字與他計較,倒是苗栗縣文化局把複製福建土樓說成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暴露官員「文化」概念的模糊,反而較令人憂心。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邱坤良/正毅的臉書
某報頭版頭出現斗大的標題:「台灣瘋臉書,全球第一」,這則報導指出台灣每天至少一千萬人上臉書。兩千多萬人口的小國,竟然能「擊敗」中、印度、俄、美、日、印尼等人口上億甚至十數億的大國,吾人的確不可妄自菲薄,不過,我也好奇,這個「全球第一」是如外匯存底領先國際那般值得驕傲,或如台灣人口密度全球數一數二,只是一種統計,用不著大肆宣揚? 臉書訊息流通快速,百家爭鳴,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有人掏心掏肺,宣揚理念,一呼百諾,捲起千堆雪。有人推銷產品,隨時PO上自己的美好經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兩年我聽從友人的勸告,也註冊了臉書,但疏於經營,每個月只在網誌放上一、二篇小文,無「臉」見人,偶爾上場,像個雙手倒插背後,出去巡視田園的「阿舍」,或查看學生有無按表操課的教官。有時也感覺蓋了一座香火黯淡的小廟,只有兩百多「朋友」來點光明燈,有路人經過,按個「讚」,添了油香,感恩啊!
我對臉書的「讚」字設計極感興趣,它讓我聯想中元普渡時插在供品上,寫著「慶讚中元」四個字的三角形小紙旗。祭儀結束後,許多孩童將小紙旗插在背後,讓自己看起來像戲台上紮靠旗的武將,也算是為好兄弟按了「讚」吧!
這一年來因為友人正毅的緣故,我每隔一、兩天就會自動上網「巡視」。正毅三年前罹患大腸癌末期,一年後夫人也同遭劫難,苦命鴛鴦相互扶持。作家出身的正毅面臨危境,依然寫作不輟,前年初曾在報刊上發表《四期夫妻迎新春》自侃,也頻頻上臉書抒發心情。去年四月,夫人不幸病逝,正毅孤軍奮戰,與癌魔並存卻絕不屈服,持續在臉書發表〈抗癌手記〉,而支撐他奮鬥下去的泉源,除了孝順的子女以及活潑可愛的「金孫」,來自臉書朋友的慰藉是最神秘的力量。
識與不識者紛紛給正毅加油打氣,增強他的勇氣與鬥志,他的手記也給社會其他苦命人更多信心與鼓勵,從正毅的臉書,我了解他的病況與心境,也從他身上,看到臉書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不禁對它連按兩個「讚」。
今年五月廿一日正毅在臉書上的「抗癌手記」說:
今回診,坐等三小時,醫師宣布驗血結果,腫瘤指數飆升,癌細胞失控,推估餘命三個月,借助特別藥物,或可多延兩個月,我決定順其自然。
三個月來正毅依然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樂天知命,還於日前出版《用生命書寫—一個新聞人的四十年心路》一書,〈抗癌手記〉也蒐入其中。斯人也而有斯疾,令人感慨,但他的參透生死更令人欽佩。
許多親朋好友,隨時隨地在臉書PO上發人深省的心裡話,頻率之高可進入排行榜,按讚之餘,也好奇他們是否成天抱著電腦或手機?我巴不得正毅天天廿四小時抱著電腦、手機PO文,展現他的「打斷手骨顛倒勇」,人世間也因他而更加美好。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全文網址: 邱坤良/正毅的臉書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49357.shtml#ixzz2eLKk8RTe
Power By udn.com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羅文嘉


名人生活美學/羅文嘉的一畝學田

「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及書店,是羅文嘉與太太劉昭儀的人生態度與社會企業理想的展現。
記者楊萬雲/攝影
因為覺得偏遠地區的弱勢教育問題很重要,早在2006年他還在政治圈時就已在家鄉桃園偏鄉興辦英文班,希望幫助地方弱勢教育,這分初心沒變過,即便政治光環褪去,英文班的運作卻始終沒停擺。政治金童 種稻買「牛」
3年前因父親過世,他回去新屋老家陪伴母親,也整理起荒蕪的田地和三合院,讓他有了效法中國北宋以降,設田贍學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學田」制度,想透過種田收入來挹注英文班,延續偏鄉教育的理想。
買下水牛出版社讓羅文嘉開啟實踐社會企業的開端。
記者楊萬雲/攝影
於是,文人出身的羅文嘉與太太劉昭儀,從上網查怎麼種有機米開始,然後捲起袖子下田,雖然初期有些挫折,但在改善稻作方式後,竟收穫頗豐甚至才第3期就在農友建議下參加地方比賽,還得了第6名,銷售則透過羅文嘉的「臉友」,經費果真支持了英文班運作,之後還開了打擊樂班,都設在桃園偏鄉小學裡,自給自足。
「種田的初衷和意義,是要支持地方偏鄉教育,所以叫「學田」;而叫『我愛你學田』,則是要告訴小朋友,應該要分享、要愛別人,希望大家在這裡,不僅吃到好米,也同時分享這樣的價值。」有時還會邀買米客人的小孩去鄉下幫助除草、收割,親身接觸田地,看到所吃的米從何而來。
就在當有機農夫約莫1年,擁有將近半世紀歷史的「水牛出版社」創辦人忽然找上門,之前不過幾面之緣,但對方提及想退休,不過小孩都有自己事業,也不願意來接棒,因此希望羅文嘉接手。由於這出版社曾在他學生時期一度輝煌,而且很多書的版權是買斷的,如果不經營下去,以後就將走入歷史。羅文嘉想了一個星期就決定買下「水牛」,接手經營。
叫不到書 揮軍都市
店外有畝田讓人體驗插秧,被笑稱是全台最貴的田。
記者楊萬雲/攝影
接手後,羅文嘉把水牛在台北的庫存全搬到鄉下老家的空房收放,看著塞滿一屋子的書,他想,乾脆來開書店好了,一來鄉下沒有書店,二來圓他自己小時候的夢。只不過,開書店可不像種田那般用心照料或出力就好,原來因為書店小,且在偏遠鄉下,店裡叫不到「水牛」之外的書。
「那時候我就做了一個決定,想說那我不要賣書了,讓大家來換書好了!」羅文嘉說。於是,書店還是書店,但這書店不賣書而是換書,他還在自己臉書上號召臉友捐來二手書。但書店有開店基礎成本,完全沒有收入也不是辦法,撐了半年,羅文嘉開始想,怎樣可以找到收入。
他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思考,打算以企業經營的模式實行公益目的,可是鄉下沒有企業營利的條件和機會,「在都市靠營利模式,支持供給鄉下的非營利模式,才能形成社會企業的模式。」所以他決定在台北開店。
●快速對焦
羅文嘉 做讓人嫉妒的事
樓下賣菜,樓上是餐廳,讓食材從產地直接到餐桌。
記者楊萬雲/攝影
因返鄉整田而開啟的耕種、突如其來接下的出版社,沒想到竟讓褪去政治光環的羅文嘉接連開起書店、咖啡店、賣菜,甚至開了間有藍帶主廚坐鎮的餐廳
套句他朋友說的,「羅文嘉,你真的好過分,竟把我們所有文青想做的夢,都做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一切的開端是出於關愛這片土地,而背後更藏著實踐社會企業的夢想。




書田播種 羅文嘉重燃水牛精神 2012-09-04 01:07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將接手擁有46年歷史的老字號水牛出版社。(邱祖胤攝)  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接手老字號的水牛出版社。這家擁有四十六年歷史的老店,除了發行《流浪者之歌》、《小王子》等世界名著,作家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林懷民《變形虹》,都曾由水牛發行。水牛當年帶動的風潮,大量發行世界文史哲名著,都為高壓統治下的苦悶台灣文藝青年提供珍貴的精神糧食。  羅文嘉說:「水牛是台灣的象徵,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要讓水牛的精神在台灣重新燃起。」  去年參加民進黨立委初選失利,羅文嘉暫別政壇,沒想到今年更為忙碌,除了推廣自創有機米品牌「學田米」,自己下田當農夫,現在又當起出版社老闆。他說,兩者都是不賺錢的行業,但做的都是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業。  水牛出版社創辦於一九六六年,算起來這家出版社與羅文嘉同齡。提起這段「水牛」情緣,羅文嘉表示完全是誤打誤撞:「之前曾跟水牛的老闆彭誠晃先生有數面之緣,我們都是客家人,三年前辦《二次黨外》雜誌,彭二話不說丟了一千元給我,成為訂戶,後來雜誌倒了,我和王丹又創辦《公共知識分子》雜誌,他依然支持。」  今年六月,彭誠晃跟羅文嘉聯繫表示:「我老了,眼看就要八十歲,水牛是我一輩子的心血,孩子有自己的事業,都沒意願接,當年的版權幾乎都是買斷,如果就這樣丟下,這些好書就要走入歷史,你要不要考慮,接下水牛?」  羅文嘉一開始覺得完全不可能,因為這不在他原本的生涯規畫之中。「回家以後我翻了書櫃發現,自己竟然有不少本水牛的書,《野鴿子的黃昏》是我讀高中時買的,這些書曾經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春歲月,我真的要讓他走入歷史嗎?」  不過真正打動羅文嘉的,是一連串關於水牛的記憶。小時候家裡有一頭水牛,他曾幫忙看顧過牛吃草,後來水牛死了,羅爸爸還難過到掉淚,「我住的村子叫赤牛欄村,我的兒子乳名牛牛,我現在種田,也算半個農夫,現在又跟這家出版社同年生,這不是天意嗎?」  羅文嘉表示,年底前會先重新發行一波水牛名著。羅文嘉也在家鄉桃園新屋,將父親留給他的倉庫,改造成書店,並將書店收入作為推廣偏鄉閱讀之用。 從野鴿子的黃昏到小王子 戰後文青最愛 2012-09-04 01:07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水牛與另一家老字號出版社志文,同為民國五十到七十年代文青的最愛,除了大量譯介中外文史哲名著,同時也出版國內作家的小說及散文,如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林懷民處女作《變形虹》,以及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提供戰後台灣青年精神糧食。  水牛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由彭誠晃成立,他與七位同為新竹中學畢業、屬牛的同學,集資四萬元台幣,在台北連雲街地下室成立出版社,沒想到不到一年就全部敗光,股東們紛紛退股,彭誠晃不願放棄,便跟家中借了廿萬元持續經營,並專出文學及哲學類書籍。  一九六七年,著名的文星書店停業,多達一百多種書轉手給水牛繼續出版,之後仙人掌出版社歇業,同樣將大量出版品交給水牛,一時之間,水牛成為當時書種最豐富的出版社之一。  除了文史哲叢書,民國六十年代開發少年文庫,出版許多適合國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陪伴許多六年級生長大,《小王子》系列至今仍長銷。  儘管有許多書已絕版,水牛卻仍有八百多種書在市面上流通,不過因為老闆行事低調,完全不做行銷宣傳,許多人幾乎忘了還有這家出版社的存在。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2012-09-03 01:13 中國時報 【李沃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以來就是貧富差距的最佳寫照,也是全球各國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計處最近發布「二○一一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國內家庭總戶數七九五.九八萬戶,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一五.八萬元;其中最高所得二○%的全年可支配得為一八二.七萬元,而最低所得二○%家戶的全年可支配得卻僅有二十九.六萬元,每戶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六.一七倍,較前二年略為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低所得二○%的平均每戶透支金額(負儲蓄)達二萬九三○八元,較前年擴大八七八三元。倘加上每人要負擔的中央政府債務近二十一萬,那真是雪上加霜,欲哭無淚。然細究低所得家庭連五年「負儲蓄」的因素除了主計處所言:部分係戶長退休後依靠以前儲蓄或退休金維持生活外,然薪資多年不漲、失業率高,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難辭其咎。  平情而論,貧富差距已是老生常談的議題,各國皆然,彼岸的大陸尤其嚴重,實不足為奇或過於民粹的角度將之泛政治化。但在低所得,甚至位於貧窮線的族群中,政府不要只顧「舊貧」而忽略了「新貧」(或謂薪貧),前者係指少數沒有就業能力的老弱殘疾等弱勢人口,而後者是伴隨著經濟結構改變而衍生的大量結構性失業以及不穩定就業問題,進而成為社會中的「新貧階級」。據估計,這些沒有正式職業的邊緣性勞動者將近二一○萬。  新貧族非失業,亦不屬於低收入戶,但卻是另一種貧窮,因為他們得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除了「舊貧」、「新貧」外,還有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主計處二○一一年的「人力運用調查」指出,將近三成、兩百二十六萬多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兩萬五;將近一半、三百六十萬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四成左右。足見薪資低所釀成的「薪貧」階級已逐漸擴增,他們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將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  前印度總理甘地曾說:「貧窮是最糟糕的暴力」。窮人有改善生活的權利,政府應是責無旁貸!然解決貧窮問題,除了對症下藥,還要有創新的思惟才能顯現成效。已故的企業家溫世仁先生,曾致力於改善中國農村的貧窮問題,他認為:「消滅貧窮,就是最大的市場」。除了透過資訊科技,他還採取「改善農業」、「散居到聚居」、「改變經濟結構」等重要作法,不僅改善貧窮,也創造商機。或許這種創新思惟可做為借鏡。  而近日受邀訪台的「窮人銀行」(或稱鄉村銀行)創辦人尤努斯,也是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以非營利性質集體力量,應用無抵押的微型貸款,提供貧民五十到一百美金的小額貸款,讓他們用借來的錢,買雞生雞蛋,買牛賣牛奶或是編草席販賣,幫助窮人度過難關,協助窮人翻身,受惠者高達八四○萬人。  不可諱言,目前全球經濟發展遲緩,台灣亦無法置身度外。主計處日前八度更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從七月底的二.○八%,下修○.四二個百分點,來到一.六六%,經濟成長衰退,財富分配勢將進一步惡化,一個國家,二種世界的兩極化社會讓人感到隱憂。面對這些問題,政黨切勿流於口水戰,泛政治化,而政府應及時改弦易轍,迅謀改善之道,以創新的作法,才能如尤努斯所言:「將貧窮掃進博物館」。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聯合晚報╱社論】 2012.09.04 02:33 pm 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從歷史經驗看,一整個世代的「均貧」,未必是最大問題。20世紀前半,全世界都經歷過戰爭、疾病、經濟蕭條,很多人在顛沛流離中過了大半生。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從戰後休養生息環境中展開童年,之後見證了大約半世紀的經濟起飛及和平繁榮。歐美國家把嬰兒潮世代的人生稱為「黃金年代」,起始點雖不富裕(現在的四年級生尚有燒煤球、穿麵粉袋衣服、父母標會籌錢的記憶),但之後的人生一路向上攀爬,在低房價和相對容易存錢的時代成家立業置產,如今在大致優渥的條件下可以或準備著退休。 那個「黃金年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以感傷的情緒或理性的評估這樣預告著。嬰兒潮世代可安享晚年,消費力強到令精品名牌和養生醫療產業都瞄準銀髮族市場,唯一掛心的正是下一代的前途。平均起薪不到三萬元的年輕人,在承平氣氛和父母呵護下出生,可能有頻繁更換手機、不喝白開水要喝珍珠奶茶甚至星巴克咖啡的生活習慣,如今面對的經濟現實卻異常殘酷。也所以,今天的年輕人不但可能要分享「青貧族」的命運,還有「由奢入儉難」的人生路途要適應,甚至有貧富差距(包括和父母世代的貧富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要去克服。 社會開始注意「青貧族」的議題,而這個世代眼睜睜和「黃金年代」擦身而過,這種對比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更嚴重。從「靠爸族」如何自立,到健保、退休制的前瞻性規畫,乃至於上一代視下一代為草莓族,下一代氣上一代怎麼還在「占著茅坑」,都會和這種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新代溝」的問題值得思量籌謀。 【2012/09/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日本政治與漫畫

張瑞昌專欄-平成年間三國志 2012-09-11 01:2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隨著朝野黨首攻防戰的相繼登場,九月的日本政局即將進入一場激烈的秋鬥,進而為緊接其後的眾議院大選揭開序幕。在內有反核示威、外有島嶼爭議的社會氛圍下,日本顯然又再次面臨關鍵的抉擇。  執政的民主黨預定二十一日舉行黨代表選舉,首相野田佳彥已在日前正式宣布競選連任,由於深受年輕一輩國會議員期待的環境大臣細野豪志,在衡酌核電事故處理為當務之急的工作後,決定放棄出馬,使得野田連任的希望驟增。  四十一歲的細野是黨內新生代,力挺野田的民主黨要角前原誠司是他在京都大學法學院的前輩,但在派系屬性上,細野卻被劃歸為小澤一郎的人馬,兩年前的黨魁之爭,即表態支持小澤。  然而,當小澤率眾集體退黨時,細野卻未跟著出走,他曾先後在前原、小澤兩位前民主黨代表辦公室掌舵,也在菅直人執政時任首相特別助理。這些周旋在黨內山頭的豐富經歷,讓細野豪志成為頭角崢嶸的少壯派領袖,人氣更勝野田。  細野最終放棄參選,其實是經過精明算計後的決定。因為儘管少壯派呼籲細野取代野田,帶領全黨迎戰眾院大選,惟黨內有識者咸認,此次眾院如提前改選,民主黨並無勝算,屆時若以敗選收場,黨首勢必被迫辭去黨代表,而這對細野來說,將是仕途的重挫。  與其在此時爭出頭,還不如保留實力。細野豪志以專注處理三一一大地震後的核災事故為由,表明續任閣員的立場,一句「我放不下福島」的話,講得冠冕堂皇,世人卻仿如看見他雙手抱胸、靜觀其變的盤算。  相對於民主黨政權面臨朝不保夕的危機意識,在野三年的自民黨則是呈現群雄並起的局面。九月八日,黨代表谷垣禎一和幹事長石原伸晃歷經第四次會談,依舊未能取得共識,雙方都堅持競選到底,而掌權者遭逢副手的挑戰,谷垣處境之尷尬,不難想像。  事實上,谷垣最大的敵人是自民黨派閥大老,而非敵對的民主黨。與他系出同門(宮澤派)的古賀派會長古賀誠,對谷垣爭取連任黨魁的舉動,即毫不掩飾心中不屑,甚至在眾議員會館裡當面給谷垣難堪。  七十二歲的古賀力勸六十七歲的谷垣「一起栽培年輕人」,還要谷垣盡早對棄選作出決定。據說,谷垣聽了很不高興,還嘟嚷「不該由派系來主導」。  古賀屬意的年輕人就是五十五歲的石原伸晃,這位畢業於慶應大學且擔任過電視台政治部記者的自民黨中生代,有個顯赫的家世,他的父親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叔父是已故的演藝界巨星石原裕次郎。眾議員七連任的石原,因此深獲前首相森喜朗、前參議院領袖青木幹雄等大老青睞。  不過,自民黨不是只有大當家與二當家之爭,包括前首相安倍晉三、前外相町村信孝及前防衛大臣石破茂等人都虎視眈眈。對於安倍是否重作馮婦,我的日本友人曾打包票說「不可能」,因為安倍下台頗為狼狽,已錯過最好的時機。  至於身處在兩大黨之間的第三勢力,究竟有無生存空間?以大阪市長橋下徹為首的「日本維新會」,將是檢驗指標。這個從「大阪維新會」擴大轉型而成的新黨,正在各地呼群保義,希望地方政黨能集結在「維新」的旗幟下,全面動員進軍下屆眾院大選。  四十三歲的橋下徹在新黨成軍之日誓言,為了推進大阪改革,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國家,而這個改變,正是要從籌組一個能夠參與國政的政黨著手。他還認為,基於實踐「大阪都」所需,得向國家的統治機構開刀,讓它變成符合這項改革該有的型態。  這是橋下「從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在「平成維新」的號召下,前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前橫濱市長中田宏、前東京都杉並區長山田宏都應允披上新黨戰袍出征。  其中,領軍掛頭牌的東國原擁有全國性知名度,而中田、山田兩人也都曾擔任過眾議員,他們三人將是新黨競選訴求「地方分權」的看板人物。  日本人向來喜歡三國志,對照當前政治情勢,民主、自民兩大黨形成犄角爭鬥,一旁的維新會也趁勢而起,這個國力日漸式微的扶桑之島,能否在平成二十四年出現三分天下,且待下回分曉。 現代漫畫始祖 葛飾北齋專書正夯 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師以誇張筆觸速寫人、蟲、鳥 4千多幅畫開創繪畫的全新類別 日、法都推出精選集 2012-08-21 01:21 中國時報 【江家華/台北報導】  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葛飾北齋不但是浮世繪大師,更是現代漫畫創作的始祖。葛飾北齋生前出版過代表作《北齋漫畫》,收錄了他四千多幅隨筆素描,以如同現代漫畫速寫筆觸的方式,描繪各式人物誇張表情、擬人化動物;葛飾北齋當時以「漫畫」命名這些作品,開創了繪畫的全新類別,也成為日本美術史上繪製漫畫的第一人。  由法國國家圖書館版畫及攝影部門策展人巴吉拉(Jocelyn Bouquillard)、藝術史學家馬赫特(Christophe Marquet)編撰的法版《葛飾北齋漫畫》,收錄整理了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六十幅的木刻《北齋漫畫》。法國國家圖書館特別以修繕古書的紙質,呈現葛飾北齋的誇張筆觸、速寫隨筆。《葛飾北齋漫畫》目前也引進了台灣。  被譽為「畫狂」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以融合工筆畫和西洋畫的彩色木版畫畫紀錄富士山景、妖怪百物語風景戲劇、情色春宮圖等聞名,他描繪富士山景的「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尤為代表作。他當時出版《北齋漫畫》,則為方便傳授繪師的示範繪本。  《北齋漫畫》收羅了庶民百姓的喜怒哀樂,也有鳥獸蟲魚、山川草木、日常生活中一般器物,稱得上是日本繪畫版的百科全書。葛飾北齋筆下多為鄉土氣味濃厚的農民、打鐵工等各種職人,兔、虎、各式海洋生物則被他繪製得擬人化,春宮圖更是有令人匪夷所思的角度和姿勢,完全展露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格與創造力。這部叢書洋洋灑灑十五卷,四千多張圖,直到北齋去世以後才出版完整。  《北齋漫畫》在十九世紀中期,隨著歐洲進口日本茶葉的貿易傳入歐陸。當時日本茶葉上的包裝紙,清一色以浮世繪版畫圖案為主,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便是當時將包裝在陶器上的《北齋漫畫》圖樣,介紹給印象畫派的友人,進而影響印象畫派畫風。像梵谷便曾臨摹多幅浮世繪作,他的名作《星夜》渦卷圖案就被認為絕對受到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的影響,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則直接運用浮世繪技法。  法版的《葛飾北齋漫畫》二○○七年出版,收錄的六十幅圖畫,原來都是法國藝術評論家和貴族收藏家所有,後來由法國國家圖書館出資收藏,曾外借給日本展出過。書中圖畫分類為山和水、隨著氣候變化的植被、動物場景、人類的世界、男人的世界、作戰和武器的藝術、怪物世界。兩位作者曾以葛飾北齋筆下的鬼怪圖像為題推出專書《Hokusai, First Manga Master》之後,《葛飾北齋漫畫》是二度合作的葛飾北齋專書。  無獨有偶地,日本去年也推出精心編修的日版《北齋漫畫》,由名設計師高岡一彌、美術史專家浦上滿、評論家中村英樹三人精選葛飾北齋作品共七百頁,並以三○.二乘以二一公分的超大開本、紅黑雙色印刷來呈現這本曠世鉅作。 石原慎太郎加持 子參選自民黨魁 2012-09-11 01:27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十日電】  日本最大在野黨自民黨九月廿六日舉行黨魁選舉,而下屆眾議院選舉被認為是自民黨奪回政權的大好時機,故這次的黨魁選舉也被視為是未來首相之爭。一向自認最有資格出馬的現任黨魁谷垣禎一十日突然宣布放棄參選,理由是黨幹事長石原伸晃堅持出馬,石原伸晃也因此被外界形容為「平成的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也是織田信長的心腹家臣,織田眼看就要完成天下布武的宿願,卻被明智舉兵謀反,而在「本能寺之變」中葬身火窟。  谷垣在過去三年自民黨黨魁任內,選戰屢屢獲勝,因此他對連任充滿信心,沒想到殺出個程咬金,一直輔佐他的石原伸晃跳出來力爭參選。石原私底下還說,「我並非為了支持谷垣才從政的。」  谷垣與石原多次協調不成,加上黨內大老前首相森喜朗、前幹事長古賀誠,以及中堅派年輕議員多支持石原,認為谷垣形象敦厚但攻擊力不夠,不適合打選戰,使得谷垣忍痛退選。  自民黨內看好石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支持他的父親─挑起釣魚台購島紛爭,在東京都人氣不墜的石原慎太郎。前陣子不時傳出石原有意自組新黨、與橋下徹的大阪維新會聯手,擅長政治操作的石原已成功為兒子加持聲勢。  石原慎太郎最近在電視新聞中還支持伸晃說:「我告訴他,乾脆辭去幹事長,清楚說出自己的主張。」另有傳聞指出,原本在釣魚台購島問題上態度強硬的石原,突然軟化同意由日本政府購島,也是有意為兒子的首相之路鋪路。  此外,石原伸晃的叔父、已故影星石原裕次郎的石原經紀公司也是石原競選的後盾,每次石原參選,「石原軍團」旗下的名演員渡哲也、神田正輝等都會去站台,成為石原忠實的搶票機。  自民黨黨魁選舉已形成群雄爭霸的局面,谷垣宣布不參選後,石原將宣布參選。至十日為止,已有前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前政務調查會長石破茂表明將參選,前首相安倍晉三和政調會長林芳正也有意出馬。  此外,民主黨也將於廿一日舉行黨魁選舉,十日發布選舉公告後,已有首相野田佳彥、前農林水產大臣鹿野道彥、赤松廣隆、前總務大臣原口一博四人登記參選。野田目前已獲得黨內主要幹部的支持,當選連任的希望頗大。

日本作家

森鷗外變庸醫 中將湯可泡澡 這樣哈日才犀利 簡白寫《江戶.東京》 2012-08-21 01:21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台灣看似哈日,其實對日本歷史文化的了解並不很深。作家簡白從台灣人熟悉的征露丸、電影、SK-Ⅱ、文學甚至A片著手,深入淺出談背後的掌故及精采人物,新書《江戶.東京》蒐集近卅個關鍵字,要讓哈日族對日本文化的掌握更犀利。  書寫日本廿年,簡白認為戰後台灣對於日本的研究幾乎呈空白狀態,且多半還停留在以殖民時期的經驗,或只靠書本的理解來詮釋日本文化,反觀中國大陸對日本的研究在近廿年迎頭趕上。簡白說:「台灣對日本的了解似乎只限於流行事物,對深刻的歷史文化卻非常陌生,若再不加把勁,只會對日本更陌生。」  簡白本名簡正聰,台北大稻埕人,就讀日文系期間曾以陳貞平為筆名寫專欄,觀察日本政經情勢,退伍後持續進行文化觀察與寫作。  簡白表示,早年要了解日本,幾乎只能透過文學作品,想要進一步了解,就只能去爬梳原文資料,中文翻譯書可說少之又少。簡白開始大量閱讀,並從文化人物著手,他相信「文可隱藏,人不可隱藏,於是從這些人的掌故來了解日本,可以更快上手。」  廿年的觀察與寫作,最令簡白驚訝的人物是芥川龍之介。「很少有人不喜歡芥川,他的自殺充滿哲理、唯美,而且脫俗,但研究後我才發現並不是如此,芥川是因外遇問題困擾很久,讓他惶惶不安,最後選擇走上絕路。知道真相雖然讓夢想幻滅,但也讓人了解到芥川人性的一面。」  談到國人熟悉的征露丸,大家只知這是腸胃良藥,卻不知它曾害死三萬日本兵。以《舞姬》、《山椒大夫》聞名的日本作家森鷗外,同時也是留德軍醫。森鷗外堅持腳氣病是細菌感染,力阻另一派學者從調和飲食來治療,他影響軍方製造六億顆征露丸送上前線卻完全無效,導致三萬人死於腳氣病,大文豪終究難逃大庸醫的罵名。  關於女性調經藥品中將湯,卻有人拿來泡澡,而且很多台灣人都泡過?這是因為中將湯於一八九三年商品化之後,製造商的職員心想,這帖藥內服既可溫潤心體,拿來浸泡應該也能祛寒。實驗結果證明中將湯泡澡有效,於是改良配方並更名巴斯克林,甚至成為日本入浴劑的代名詞。

日據年代

震洋特攻隊基地 澎湖推觀光亮點 2012-08-21 01:21 中國時報 【黃如萍/台北報導】  二戰末期,日軍號召願意以身殉國的年輕士兵組成「震洋特別攻擊隊」,效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在敵艦接近基地時,駕駛裝載炸藥的快艇連人帶艇衝撞,造成敵方沉沒。「震洋特別攻擊隊」當年的基地就在澎湖,不過這批士兵後來根本沒有出過任務,這段歷史也因基地的逐漸坍塌而被遺忘。交通部觀光局以此史實為題材,委託電影製作團隊拍攝出國內第一個觀光紀錄片《島嶼烽煙》。  《島嶼烽煙》製作團隊曾遠赴日本尋找「震洋特攻隊」隊員,找到曾任特攻隊大隊長的若松祿郎,以及曾出版回憶錄《冬之殘紅》的波佐義明,劇組還帶領波佐義明在離開澎湖六十多年後重新踏上望安島。導演萬蓓琪表示,特攻隊員重新踏上望安島,矛盾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原以為會衝向敵軍、轟轟烈烈為天皇賣命,居然平淡無奇的消失了!」年近九十歲的波佐義明在鏡頭前憑弔那段逝去的歲月,因為沒上過戰場,特攻隊變成只是一個名稱、一個回憶,讓他的心情很矛盾。  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長張隆城表示,位於望安的特攻隊基地已重建,停車場、聯外道路等工程已完成,民眾可前往參觀。第二期的工作即將開始,洞窟將擺製自殺艇的模型與軌道,重現當年特攻隊訓練狀況,讓民眾可「登船」體驗、拍照,預期明年暑假旺季前完成。  《島嶼烽煙》將於日本觀光推介會中行銷贈送,澎湖業者也將包裝特攻隊基地的優惠行程延攬日客,預計最快九、十月將有日本靜岡直飛澎湖的包機。  催生「震洋特攻隊」在台基地考證的監察委員李炳南說,全世界山水或有大小之分,但觀光背後的故事才能讓人印象深刻,戰爭基地除有軍事價值,文化意涵更為豐富,如波蘭的納粹集中營就是著名觀光景點,澎湖「震洋艇特攻隊」基地將是很好的賣點。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鄭成功誕辰三八八周年紀念

11國國旗曾飄揚 政權統治數 台灣堪稱世界第一 2012-08-20 01:03 中國時報 【呂素麗/高雄報導】  高雄市鄭氏宗親會昨天舉行鄭成功誕辰三八八周年紀念活動,亞太綜合研究院人文暨社會研究所所長鄭水萍談台灣史說,台南安平是台灣歷史的原點,安平家族史就是台灣家族史,早在荷蘭、鄭成功來之前,當地就有「台窩灣族」,台灣之名即衍於此。  鄭成功誕辰於文化中心舉行,由理事長鄭肇榮帶領宗親出席,市議員鄭新助也與會,今年特別由台灣豫劇團丁一雷帶領全體宗親合唱「鄭成功頌」、「鄭成功紀念歌」;而鄭水萍演講「台窩灣(安平)家族史探源」,細說台灣史。  鄭水萍表示,台窩灣族是母系社會,結婚稱為「牽手」,離婚為「放手」,結婚是男方搬到女方家住,離婚則是男方滾蛋,離開女方家。他說,台南安平是台灣歷史的起點,荷蘭人到台灣主要是找金銀島,鄭成功將荷蘭人趕走,將台南熱蘭遮城改稱為「王城」,建立王國,鄭成功來了之後,安平才成為華人社會,台灣最早教會也從安平開始,而整個安平家族很複雜,台灣人種從安平來看,也很複雜。  鄭水萍指出,四百年來,台灣歷經西班牙、荷蘭、鄭成功、日本等政權,插過十一國國旗,堪稱是全世界被最多政權統治過的國家。  他說,鄭家是很特殊的家族,鄭芝龍會四種語言,經商、會開船,很有國際觀,鄭成功六歲以前都講日語,六歲以後回到大陸才有中國的儒家思想;鄭水萍表示,鄭成功有一位胞弟弟在日本,他建議下次祭祀可邀請鄭弟的後代來台參加。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彭明輝專文區

彭明輝:竭澤而漁的市場經濟 【聯合報╱彭明輝】 2012.09.20 02:28 am 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疲弱,一直躲不開二次衰退的陰影。國外有愈來愈多的經濟學家警告:如果我們繼續過去卅年來錯誤的政策,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很久,甚至更形惡化! 雷根上任以來,美國勵行富人減稅、民營化與放寬政府管制的放任式自由市場機制,希望還富於民後富人會把錢拿去投資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是財富過度集中的結果,卻使得美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沒有能力擴大消費,以致總體經濟因需求不足而失去發展的動能;此外,富人把財富拿去投機而不事產業投資,使得總體經濟愈來愈不穩定。美國的總體經濟正處於惡性循環的邊緣! 根據一群跨國學者的研究,過去卅年來美國人口中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吞食掉經濟成長果實的百分之九十六,而過去十年來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所得竟然是負成長!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所得不增反減,使得他們沒有能力擴張消費,也使得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動能幾乎完全熄火,只能靠海外市場的微幅擴張做為發展動力。因此美國的GDP成長率從八○年代的百分之三左右掉到只剩百分之二左右,而且貿易赤字逐年攀升,政府與民間債務也急劇地增加,險象環生。 在此背景下,製造業所占GDP比例持續下降,由就業人數較少的專業服務業與教育、醫療等產業取代,使得工作機會不增反減,失業率居高不下,青年就業尤其困難,成為失落的一代,因而加深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經濟遠景的不安,也使得消費規模更加無法擴張,甚至處於萎縮的邊緣。 另一方面,消費市場擴張困難使得正常投資的報酬率愈來愈低,誘使富人把龐大的財富拿去投機而不事投資,使得金融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但投機性格卻逐年升高,連建築業的投機性格也愈來愈強,導致總體經濟的不穩性逐年升高。 過去卅年來,美國偏廢以稅賦進行財富重分配的政府職能,財富過度集中的結果演變成富人對廣大消費者與受薪階層的「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這個趨勢絕非輕易可以改變,所以我們對美國的經濟遠景也很難有樂觀的理由。 過去卅年來當道的經濟學家曾經許諾我們:把一切資源從國家手裡交給市場,這個世界就會更繁榮;放棄稅賦和財富重分配,讓富人更有錢,他們就會拿去投資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些經濟學家也在我們腦袋裡植入了違背人道主義的新信仰:開放市場競爭,放心地讓弱勢產業倒閉,它們倒了就會有更好的企業興起,失業的員工會因而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不要同情窮人而用社會福利資助他們,以致吃垮國家財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情窮人就是對自己殘忍。 「新自由主義」的許諾如今都落空了,但是它對人類善良信念的破壞卻很難被修補起來。不僅如此,經濟低迷造成年輕一代就業困難,甚至可能會因長期就業困難而變成被犧牲的一代。 付出這麼慘痛的代價,我們必須學會一個教訓:自由市場必須搭配合理的財富重分配,讓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消費能力得以擴張,經濟才會有成長的動能,從而保障下一代的充分就業。如果我們繼續把生產與財富的分配統統交給市場去自由支配,恐怕我們將會永遠走不出當前的噩夢!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2/09/20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彭明輝:竭澤而漁的市場經濟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375487.shtml#ixzz26zkhsdC1 Power By udn.com 彭明輝:人才危機的原委與對策 【聯合報╱彭明輝】 2012.08.18 02:41 am 近日人才外流一再成為媒體焦點,而學界和財團法人則紛紛要求為「高階人力」加薪,然而真正該擔心的業界卻始終未聞有加薪之議。是業界太麻木,還是學界和財團法人反應過度? 其次,台灣是個蕞爾小島,經濟與產業規模有限,淺塘容不下大魚,因此向來都是大量輸出精英而留不住人才。為何過去不是問題,現在卻是問題?況且,過去二十年來歸國學人在量與質上皆大幅躍升,而出國風氣衰微後精英人才皆留在國內,按講國內不但沒有人才斷層,還在密度上已經大幅提升才對。 以上看似矛盾的現象必須審慎地進一步釐清,才能知道人才危機的實況、原委與有效的對策,而不能人云亦云或急病亂投醫。 關於國內薪資水準,若從平均的名目月薪來看,台灣僅及韓國的六十%,新加坡的四十一%,以及日本的卅九‧八%,確實嚴重偏低。但是從購買力所得來看,台灣的平均月薪是日本的九十九%,韓國的八十三%,和新加坡的六十四%,其實不特別需要抱怨。如果再考慮到稅賦占GDP的百分比,台灣只有八‧四%,低於新加坡的十三‧四%,更遠低於韓國的廿五‧六%和日本的廿八‧一%。因此,台灣人平均的稅後實質所得接近韓國而超過日本。再考慮以基尼數計算的貧富差距,台灣為卅二‧六,略高於韓國的卅二,明顯高於日本的廿五,但遠低於新加坡的四十二。因此,台灣高階人才的實質薪資所得高於日本,接近韓國,但低於新加坡。可見得薪水不像是台灣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 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中高階主管及科技專業人才中,「只有約兩成的人才對目前的工作滿意,有卅二%的人表示不滿意;其中最令中高階人才感到不滿意的三大主因為公司制度、薪資福利,以及公司發展前景。」施振榮也坦言:人才流失的主因,是台灣沒辦法提供好舞台讓年輕人發揮。控告蘋果侵權的王駿發教授也指出:雖有教授因高薪而外流,但大多因文化和環境不適應而回到台灣;而奇美公司被大陸挖角的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工作環境沒辦法讓他們發揮。 園區的中高階主管年薪動輒上千萬,積蓄早已遠遠超過自己和子女所能花費的程度,因而能發揮長才的舞台遠比薪水更有吸引力。可是代工產業的設備、製程、原料都仰賴進口,根本沒有英雄用武之地。而其他產業更是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寧可專利授權金愈來愈高而利潤愈來愈薄,也不思自立品牌與技術升級。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高階人力」留在台灣是龍困淺水,一旦離鄉就是龍入大海,怎麼有可能不讓他們外流?況且亞洲興起,遷居他鄉不會有種族歧視;而台灣政府與產業不思長進,相對競爭力日遜一日;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與舞台,很多人都會效法孟母三遷。 人才外流的根本原因是產業沒有升級,而產業怠惰不升級的主因是政府的各種不當補貼所致——通過稅賦減免、公股銀行低利貸款與低估設備折舊率、壓低勞工薪資、降低環評標準以節省廠商汙染處理成本,以及油電補貼等手段,台灣產業界的成本至少比韓國低廿%至卅%。毋需升級就可以長期牟取暴利,那個廠商願意冒風險去自立品牌、研發創新、開發市場、技術升級? 錯誤的政策不改,而拿薪水議題誤導國人視聽,這不是政務官或中研院院長該有的作為!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2/08/18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彭明輝:人才危機的原委與對策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彭明輝/法律與正義
馬英九和江宜樺的民調支持率加起來才勉強超過三十%,低到無地自容。原因無他:全國各地浮濫的徵地案是為了少數炒地皮集團的利益而毀人家園,服貿案是為了少數財團的利益而奪人生計,核四是為了特定產業的低廉電價而以二千三百萬人的身家性命當賭注,而洪仲丘案則是縱容軍隊的黑暗文化草菅人命。台灣人的善良本性容不下強凌弱,為富人的利益而剝奪底層民眾的生存權,為私利而犧牲公義。但是馬英九和江宜樺不僅與民意為敵,還樂於與法律為敵。國際審查報告指出台灣的土地徵收違背兩公約,江揆卻裁示不需理會;最高行政法院質疑大埔案未必符合公義性及比例原則,行政院卻仍放任苗栗縣府強拆大埔農戶。政府淪為財閥與地方惡吏的鷹犬,漠視法令,以致憲政體制淪為暴政。這樣的政府已經失去行使公權力的正當性,民眾卻苦無節制的手段。
對抗這種不公義,最著名的和平手段就是梭羅主張的「公民不服從」,以及甘地、金恩等人權鬥士的「非暴力抵抗」。日前學生和民眾到行政院潑漆,然後敢作敢當地坐下來呼口號,等待警察前來而沒有走避,正是要凸顯政府的不公義與違背民意,截然不同於敢做而不敢當的情緒性洩憤。而當行政院發言人表示要「加強維安」時,益加凸顯政府統治基礎的荒誕性——以民意為依歸的執政者只嫌警力太多,妨礙他傾聽民意;執政者的維安有多少,就表示他離民意有多遠。
我們不能忘記:正義高於法律,而法律又高於行政權。當政府一再違背公義與法律時,人民就不該再愚昧地一味順從,而必須秉著良心的判斷,決定要不要屈從壓迫人權的政府與法令。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件可以持續進行,不只是因為猶太人選擇了順從納粹的壓迫,也因為德國人選擇放棄他們的道德判斷。
順從不公義,就是與不公義為伍。漢娜‧鄂蘭在五十年前用「邪惡的庸俗性」來形容納粹將領艾克曼在集中營屠殺猶太人的罪行,她想要凸顯的並非「每一個平庸的人都有可能做出邪惡的事」,而是「當一個人放棄他的道德判斷時,即使心理正常,仍舊可以做出最邪惡的人都不一定敢做的事。」面對劉政鴻的暴政,馬英九和江宜樺所犯的罪其實跟艾克曼一樣:放棄良心的道德判斷。
面對黑奴制度與不公不義的美墨戰爭,梭羅在一六四年前提出「公民不服從」的主張,呼籲美國人要用良心去審查美國的法令,當法令明顯違背道德與良心時,公民就有義務不服從,甚至衝撞違背良知的法令,以此糾正不義的法律和政府作為。他也劍及履及,以拒繳人頭稅和入獄來表明反對奴隸制和美墨戰爭。甘地和金恩則故意違背不合理的法律,率領群眾自願入獄,「塞爆監獄」以凸顯「監獄關不住所有人的良心。」最後英國因為監獄人滿為患,只好放棄殖民統治,而美國也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為違憲。
當憲法所賦予人民的罷免權因門檻太高而形同虛設時,「公民不服從」與「非暴力抵抗」變成節制政府暴行的唯一選擇。如果政府延續過去的作為,繼續以強化維安來隔阻人民的抗議聲浪,恐怕只會讓警力擠爆街頭,而形成台灣民主政治最荒謬的街景,以及馬英九的歷史定位。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303523.shtml#ixzz23x49lexi Power By udn.com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觀念平台-小鎮風情裡的雙赤字危機

2012-08-15 01:06 中國時報 【葉家興】  我出生在苗栗銅鑼,電影《戀戀風塵》裡的純樸小鎮。和許多同鄉一樣,當年離開老家到台北時,曾自信滿滿地許諾長大學成後要回鄉奉獻。  大學畢業更懂人情世故之後才發現,老家那些選鄉代表、鄉長、縣議員、縣長的地方仕紳,根本不歡迎我們這些出外人回鄉「搶資源」。熱情的教授和專業者回鄉參選的下場,都是被耳語打敗。什麼「不要選台北來的」、「台北來的不懂地方」之類的耳語,竟然贏得鄉親父老的選票。  老家的政治自有派系輪替的邏輯,對派系以外的其他人而言,家鄉像是進入一個完全沉寂而令人發悶的「液態空氣」時代。  在海外求學、工作,偶有機會跟同來自台灣的舊雨新知聊起,才發現整個台灣越來越像小鎮,有內部自我迷戀的趣味,無視於全球化迅速的滾動。十多年來薪資停滯,許多人奔出「液態空氣」的社會,發現香港、新加坡的變化步調好快,競爭好激烈,更不要說到對岸經商、求學、創業的大量台灣人。  我們是移民者的後代,我們的父祖原來就是冒險家。但曾幾何時,還遺傳著冒險家基因的後代,一個個受不了家鄉的沉寂發悶,出走了。留下來的是越來越多小鎮風情的人情味,對外來者疑懼,害怕外人「搶資源」,對變化與競爭感到惶恐,擔心液態空氣的穩定不再。  一個金融圈的台灣朋友被紐約總部派到亞洲開疆闢土,他的第一站是故鄉。但制度的種種牽絆,最後亞洲總部設在租金成本高昂的香港。在香港雇用了七十多名員工,大學剛畢業起薪大約五萬六(新台幣,下同),有兩年以上經驗的台幣七萬八起跳,碩士文憑則直接開價八萬八。而新加坡的辦公室略小,兩名大學剛畢業的員工,起薪約五萬;一名經理,拿台幣三十五萬薪水才請得動。  早些年香港、新加坡挖角,台灣無動於衷;因為規模太小,挖不了多少人。現在大陸加入挖角行列,從科研專家到經貿人才,從教授到運動員,不對稱的結構終於令國科會驚呼人才斷層。  十二年前出生的新生兒,三年後將進入勞動年齡人口。這一年,也是第一次台灣出現人口赤字的一年。勞動人口的進入人數,將低於移出人數,從此開啟台灣總合需求下滑的轉折點。  西歐國家用各種方法挽救人口赤字,其中的核心觀念是:補貼為社會引進「下一代納稅人口」的家庭,傾社會資源共同養育「下一代納稅人口」,建立對未成年人友善的生養環境。然而,台灣從健保、捷運車資、小客車後座安全帶……種種公共政策,還在向小孩剝皮供養年長者。  人口赤字在後,人才赤字在前。育才、留才的吸引力不夠。招才、攬才又碰上強烈的鎖國心態。台灣和香港、新加坡一樣,都是移民城市、移民社會,但就在別人仍持續對外開放,亞洲大學排名前五大有四所位於香港、新加坡的時刻,我們的家鄉似乎已經變成純粹的小鎮──冒險家的故事都移到海外上演了。(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台南市長

「五星市長」賴清德連丟五員大將 瑪沙洛 賴清德就任台南市長一年多以來,昔日輔選幹部相繼離去,五位一級主管更迭,其他重要幹部也人心浮動,市府團隊幾近「崩解」!問題出在哪裡?這是掌權後必然的權力鬥爭?是賴清德的領導風格使然?還是市府決策核心行為偏差? 秘書長陳美伶走「夫人路線」還是「主席路線」? 被視為綠營南部最具未來潛力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在就任一年半之後,雖然被媒體評比為「五星級」,但這位想要完全執政的綠營政治新秀,卻遭到在野市議員痛批陷入「領導危機」,市政發展堪慮。 台南市府上下氣氛並不尋常,賴清德的昔日戰友民政局長鄭國忠掛冠離去,五位一級主管更迭,還有其他重要幹部也人心浮動,顯然,市府團隊整合出現問題,才會陷入幾近「崩解」的困境。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走馬換將太快 一級主管淪為橡皮圖章 今年六月時,地方報紙以「有名無權」來形容鄭國忠的求去 ,因為局長不但沒有人事權,連行政權也被限縮。雖然鄭國忠對外保持低調,僅在臉書上以「下課了,休息一下吧!」回應外界的詢問。他離職後閒居鄉間,務農度日,並重新投入以教會為主體的社會公義運動。 不過,據熟悉市府運作的綠營要角表示,鄭國忠是基於過去同志的革命情感,以及牧師身分,不願意破壞台南市綠色執政的和諧,才未口出惡言,但市府的確出現領導危機,才造成部分主管人心浮動,也間接導致市政推動屢屢遭挫,「短期內,『現在』都過不去了,台南市民實在很難可以『看見未來』!」 從二○一○年底就任,這一年半多以來,繼交通、都發、經發、民族事務委員會等一級主管之後,鄭國忠是第五位主動求去的一級主管,這還不包括也曾表達辭意但被慰留的秘書處長蕭博仁。 眼看市府人事更迭頻繁,今年六月中,在野的市議員洪玉鳳、蔡淑惠、陳文科等人公開召開記者會連番砲轟,質疑市府走馬換將太快,快到連市議員都來不及認識這些主管。「五星市長」賴清德連丟五員大將 瑪沙洛 在野議員質疑,市府小內閣如此浮動,賴清德要如何做好市政?更有議員直指,一級主管權力被架空、有責無權,無法發揮抱負,只能淪為橡皮圖章,甚至變成「高薪的臨時工」,才會心生不如歸去之感,紛紛掛冠求去。 對此,賴陣營核心幹部、新聞處長陳宗彥回應,市長用人唯才、適才適所,團隊成員離開都因「個人因素」,市府非常感謝他們,接任人選也都是優秀人才。 一般而言,地方政府的民政局手握重要民政資訊,不但掌握轄區所有組織資料,更是市府和各區長、里長、鄰長聯繫溝通的橋樑,局長多由縣市首長欽點核心人馬,或競選期間負責組織動員操盤的心腹出任,這對經營基層非常加分。 向「秘書長制」傾斜 決策核心行為偏差? 據瞭解,鄭國忠在任內,還運用自己在教會的人脈,假日勤跑特區,幫賴清德鞏固組織,以做為日後尋求連任的動員基礎。不過,他上任才一年多就主動求去,而且要暫別政壇,非常罕見。 眼見昔日輔選幹部一一離去,有人調離核心,有人自動去職,一位輔選要角感嘆,「怎麼會這樣?」 問題出在哪裡?是掌權後必然的權力鬥爭?是賴清德的領導風格使然?還是市府決策核心行為偏差? 一位綠營民代私下表示,「現在的秘書長陳美伶宛如一人之下、千人之上,幾乎是整個市政府,除了市長之外的第二號人物,她的意見,賴清德極度重視。」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


一名氣象主播給賴清德的忠告

就在七月底,台南市慶祝港尾溝溪疏洪道竣工,市長賴清德稱揚這條全長三點八公里的分洪道是「全市最長的人工開鑿渠道」,並說日後更將開闢親水公園,達到治水兼親水的目標。他身旁的水利局長李孟諺也當場發出豪語:「面對颱風,我們準備好了!」誰料,時隔半月,颱風沒來,僅一場西南氣流,即讓台南的治水神話一夕破功。最近一波西南氣流,為南台灣帶來不輕的災情。高雄因氣爆震翻地下排水箱涵,導致市區大淹水,這點可以想像;然而,台南市的災情竟也嚴重到必須停止上班上課,讓人感到意外。政府多年前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實際投入了加倍的預算,絕大部分經費都用在南台灣的河川整治;台南分配到一百七十億元,居所有縣市之冠。然而,這幾年南台灣仍不時遇雨則淹,台南甚至禁不起一場西南氣流的考驗,治水為何越治越糟?事實上,賴清德今年三月才誇稱自己的治水政績如何了得,並以此自豪。他舉台南「三爺溪」的整治為例,因中央經費無法立即到位,台南採應急工程自編預算,趕在今年汛期前完成整治,可望解決仁德、永康的淹水惡夢;「淹了卅年的問題,我花三年解決,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言猶在耳,近日的豪雨卻已導致三爺溪嚴重溢堤,兩旁道路變成水道,仁德、永康皆成重災區;回顧賴清德誇下「花三年解決卅年」的海口,未免令人不可思議。不可否認,賴清德是認真、勤政的市長,也受到台南市民的好評。然而,城市治理面向繁多,各項市政的邊邊角角皆暗藏玄機,稍一不慎,即可能發生非預期的險失;其實,時間才是最佳的施政檢驗員,執政者永遠沒有志得意滿的餘地。以高雄為例,執政的民進黨十幾年來勤於營造港都新形象,外界也看得到改變;然而,一次氣爆,卻炸出地下幾十年無人聞問的黑洞。同樣的,賴清德開鑿渠道、興建堤防固然有功,但未遇上嚴苛的考驗就自誇治水有成,結果在見真章的時刻便現出原形畢露,只能自感難堪。對於這次台南淹水,知名氣象主播李富城嚴厲批評賴清德的誇口與自恃,缺乏「五星級市長」的責任感。李富城說,他在五月間就曾提醒南台灣的幾縣市要注意,說今年的雨水很強,不要到時候又把責任推給中央;然而,卻看不到這些縣市做好準備。李富城還問,賴清德曾自誇「擁有強大的氣象團隊,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僅供參考」;那麼,這次淹水,他強大的氣象團隊哪裡去了?賴清德自誇擁有強大氣象團隊,是兩年前八月廿四日天秤颱風過境時的事。當時,其他縣市都在前一夜早早宣布停止上班上課,唯有賴清德徹夜關注災情,在清晨五點作成「照常上班上課」的決定;果然,當日台南風雨不大,支持者稱譽他為「賴神」,是唯一未宣布放假卻受到民眾讚揚的首長。賴清德願意認真根據科學資料作出客觀研判,獨排眾議,顯示他不是一味討好民眾的民粹政客;然而,他事後受訪,卻自誇市府擁有「強大的氣象團隊」,對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則表示不屑。正因他如此高調地貶抑中央氣象局的專業,讓氣象人員頗不以為然,這也是李富城對他不客氣提出批評的主因。綠營支持者對於人物的評價有兩極化的傾向,像賴清德這類政治明星,很快就被神格化為「賴神」,林飛帆也封為「帆神」;但對於對手陣營,則動輒以豬、狗之類動物輕賤之。如此刻薄的二分法,固然是藍綠惡鬥的結果,卻有加深不同陣營民眾彼此憎惡的負作用,讓社會人情愈形澆薄疏離。更危險的是,當高漲的政治情緒凌駕並壓抑了專業,社會上需要運用專業來治理的領域便將淪為空城,或陷於險境而不自覺。高雄的氣爆,台南的淹水,不都是因為首長過度自滿、市民自我感覺太過良好,而疏忽了身邊的致命盲點?城市治理和國家治理一樣,永遠沒有足堪自誇自滿的時刻。我們樂於聽到執政團隊發出「我們準備好了」的豪語,但這必須是出於充分的把握,而不是盲目的樂觀。在賴清德治理下,三爺溪的應急堤防已經加高到七點八公尺的驚人高度,若不疏濬,最後堤防會升到什麼高度,讓人擔憂。李富城對賴清德的小小忠告,無非是在提醒政治人物別過度自滿,尤其是在自覺天下無敵的時候。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新出爐的公視董監事提名名單

眼睛一亮之後 【聯合報╱黑白集】 2012.08.09 02:01 am 龍應台真會搶版面,一張新出爐的公視董監事提名名單,轟動各界,令人眼睛一亮。但是,眼睛一亮之後,也該閉上眼睛想一想,公視何去何從。 這張名單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多元、超然、創新。容納了不同專業背景者,是多元;顯然有打破藍綠框架的努力,是超然;裡面有不少金頭腦級的另類人物,是創新。這張名單顯然是憑龍應台的個人情面組成的,但漂亮的董監事名單,與想要把公視變成BBC,絕對不是一回事。 「公視」要像個「公視」,至少要脫離政治黑手的操控。這場公視董監事換屆風波,已經鬧了二十個月。主要的原因,是扁政府想要用他「派進」公視的人馬,「占據」、「掌控」公視,結果還因人事糾紛鬧上了法院,這場圖窮匕現的人事醜劇,遂成為公視開台十四年來「收視率」最佳的「節目」。 龍應台不像是會用政治立場「占領」公視者,而這張新的董監事名單也差堪信任其不至於用政治色彩來汙染公視。這應是新的公視董監事至少應當為社會作出的貢獻,亦即讓「公視」像個「公視」,不能再淪為政黨或政治流派的分支機構。 然而,這只是公視精神與形象的療傷與再造,至於新的董監事在公視的節目內容及社會效益上能有什麼興革,其實仍然令人悲觀。基本的問題是:以台灣的經濟及社會規模,能不能支撐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公視?正如各地到處可見以「文化」為名的「蚊子館」,公視的宿命是否也只是五十步與百步? 倘係如此,何不改成節目製作坊,或以公帑獎勵民間的秀異節目,這或許比維持一個不死不活的公視要理智得多。沒有幾個觀眾的公視,與沒有幾個旅客的機場何異? 公視想變成BBC?這種大話不要亂說。 修法 讓公視邁向華人BBC 【聯合報╱林麗雲/台大新聞所教授、劉昌德/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台北市)】 2012.08.09 02:01 am 文化部宣布公視董事提名人選,包括許多藝文與流行文化名人,龍應台部長表示,要藉此讓公視成為帶領台灣飛向世界的「文化國力的翅膀」。政府宣示以新格局建設公共廣電與培育產業,令人充滿期待;但這目標不是僅靠明星董事就可促成,更必須透過實際的公共媒體與影音產業政策,讓公視對內承擔公共媒體促進多元文化的本分,對外成為本地影視產品擴大利基的旗艦。 在藍綠政治惡鬥中,公視第四屆董事已經延任超過六百天,府院及執政黨長期失職怠惰,讓關切公視發展者痛心。因此,龍應台部長相對快速地再次提出公視董監事人選,並且納入包括歌手、作家等許多文化業界的「明星」,在行政效率與想像格局上,都值得肯定。所以社會也期待,審查委員們能夠拋棄政黨成見,秉持專業儘速完成審查,讓台灣的公共媒體邁進嶄新的格局。 不過,明星光彩並不是公視能夠依憑的力量,而許多產業界人士的新名單所昭示的「文化產業」方向,也不盡然是公共媒體的任務所在。公視當然是影視與文創產業的一環,但公共媒體更要照顧國內各族群、弱勢團體、不同公民的傳播權益,也需要培育非商業的、非主流的多元文化,才不辱「公共」之名。 更重要的是,要證明提名這些明星面孔的公視董事不是譁眾取寵,文化部需要更多的實質政策,讓公視成為「文化國力」的推動者。其中的重要指標,首先是立即修改公視法,擴大公共廣電媒體的經費與規模。我國公廣集團的預算只有卅億,僅僅是鄰近南韓的廿分之一,日本的百分之一,更不用與英國的BBC相比。如果台灣的文化國力,不該只是日韓的「小指頭」,那麼文化部首要就是提出增加公廣經費的公視法修法,並且提出前瞻的財源規劃。 其次,要讓台灣影視產業能夠乘著公視飛向世界,也需要更清楚定位的境外頻道與影視產品發行管道規劃。增加經費之後,公視可不僅以台灣本地觀眾為足,更可透過境外頻道等作法,協助國內影視創作者向海外市場發展,朝「華人BBC」的目標邁進。此一遠程目標,需要文化部協同NCC等單位共同規劃配套措施,例如透過向商營媒體徵收「影視與音樂基金」等作法,才能夠引導資金流向內容製作,提高台灣影音產品的品質。 公廣集團與影視產業發展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政府長期缺乏大格局的公廣政策。推動公視法修法,包括提供穩定的財源,擴大公共媒體規模,並且佐以私部門資金挹注的影視基金,公廣集團才得以在本地與華語世界發展,讓台灣文化在國際上展翅高飛。 【2012/08/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修法 讓公視邁向華人BBC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82789.shtml#ixzz230SpmQgk Power By udn.com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社論-台灣所面臨的「萬曆十五年」

2012-08-08 01:17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台灣昨天公布了7月份出口,聳動的二位數負成長,果然是「出口墜崖」。似乎預知出口不振、經濟增長保二突槌,行政院昨天從五大面向擘畫,提出振興經濟藍圖,經濟部也喊出六大精進做法,希望挽回頹勢。看到政府苦心孤詣做的paperwork,還是把口號當補藥,不禁讓人想起「萬曆十五年」,這本大歷史觀的文中指出,「當一個國家的行動,全憑儒家簡單而粗淺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其社會發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2012年的台灣,希望不是大明的萬曆十五年,因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年代(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很可能決定了台灣至關重要的未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本月一日韓國公布7月出口年減8.8%,我們就預期同樣是出口導向的台灣,絕對好不到哪裡。出口衰退,問題出在全球,出口不佳,經濟保二破功,這些基本常識,我們都知道,但要問的是,為何台灣今年來每月的出口增長,都遜於韓國?為何台灣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是四小龍之末?面對歐債、美中兩大經濟體成長下滑,這是每一個國家都要面對的限制條件,何獨台灣表現最差?顯然,台灣有台灣的內部問題,這些內部問題,別的國家沒有。而台灣最大的內部問題在哪裡?容我們不客氣的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政府,而且是馬政府。  政府一向是數字管理的機器,但馬政府的數字管理相當不到位,之前的「6、3、3」就不提了,以今年的出口來說,去年底經長無視於今年全球景氣衰退的事實,畫了一塊「二位數增長」的大餅,結果呢?上個月出口來個「二位數衰退」;明明今年經濟有成長就算不錯了,卻在去年底訂個「4.19%的高標」,結果呢?經濟成長目標今年來節節敗退,從保四、保三、保二,現在得退到保一了,這些不都是「6、3、3」的翻版嗎?  若在一家民間企業,面對業績持續下滑,總經理以「全球市場差」做藉口,早就被董事會炒了,總經理得「務實」一點,制定方向、搞清楚優先順序,從「擴大營收、刪減支出」雙管齊下,才能虧轉盈、逆轉勝。  如今的馬政府,碰到「數字管理」和原先的預期落差很大,就改為「口號管理」,「龍騰計畫」、「三業四化」、「五大振興經濟方針」、「六大精進做法」統統出爐,這些口號,在企業界聽起來,救不了急、治不了病,連安慰劑都談不上,還談甚麼保三、保二?  要讓台灣的經濟有感成長,這麼難嗎?一點也不。如今不比當年,台灣是個窮政府,沒有十大建設的蔣總統,也沒有六年國建的郝院長。所幸,台灣藏富於民多年,只要把世界各地的台商拉回來,把金融體系裡的超額儲蓄挖出來,把大陸上的可用資源找出來,台灣怎麼可能居四小龍之末?  怎麼做?政府只要把證所稅、奢侈稅廢了,本勞、外勞基本工資脫鉤,暫停調漲基本工資,把陸資看成一般外資,把政府的土地全面地上權化。簡單的說,對企業界的要求做正面回應,那就對了。  可惜,馬政府中儒生居多,到今天還抱著「雨露均霑、澤被蒼生」的公平正義教條,苟利於特定市場的,打壓;苟利於特定產業的,排擠;苟利於特定企業的,封殺。其結果是,市場萎縮了、產業出走了、企業絕望了,只剩下一個空轉的政府機器,又如何期待她能「雨露均霑、澤被蒼生」?  「萬曆十五年」書中提到三個歷史人物,一個是海瑞,這大概是馬總統所期待的公務員,作者黃仁宇教授卻把他形容為「古怪的模範官僚」,認為海瑞這種服務公眾、犧牲自我的精神,發揮不了什麼實際作用;另一位是平倭名將戚繼光,品行不怎麼樣,黃仁宇卻推崇他的求實精神,認為在那個八股年代裡,戚繼光是一位「孤獨的將領」;最後一個就是萬曆的老師張居正,他箝制思想、打擊政敵、居官奢侈,這種人在馬政府裡,早就被掃地出門了,但他的一條鞭法、「厚商以利農」的經濟政策,卻讓大明國祚有了再續一甲子的實力。  海瑞的資質,最多只能幹個監察院長,但戚繼光卻能抗蒙掃倭,張居正更是一代名相。我們的政府官員裡,是該多一些海瑞?還是多一些張居正、戚繼光?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邱議瑩 生命是一首溫暖的戰歌

邱議瑩 生命是一首溫暖的戰歌 撰文/楊卓翰 民進黨「漂亮寶貝」立委邱議瑩的生命旅途,就是不斷戰鬥。從她踏入政壇,剽悍的作風不變。她不但抱病打贏選戰,更擊敗癌症病魔,支撐這位女戰士的力量是什麼?大病後她又得到了什麼生命的體悟? 立院漂亮寶貝大病後的人生體悟 最漂亮的立委、最年輕的政治新星,遇上最難纏的疾病,會激發什麼樣的生命故事?立委邱議瑩頂著帥氣光頭,在高雄家中有感而發地說:「人生有許多意外,太過在意,強摘的果實,不一定是甜美的。」望著窗外南台灣耀眼的陽光,她娓娓道出大病後的體悟。 意外是她四十一歲人生的主弦律,從踏上政途到結婚都是意外,但沒有比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更令她意外! 在健康與選戰間抉擇 去年底,高雄市立委選舉投票倒數二十天,各路人馬戰得如火如荼,旗幟上「立委要選最『登真』的邱議瑩」的口號傳遍大街小巷,邱議瑩民調大幅領先對手,競選總部士氣高昂,但是一場意外的健檢,卻讓一切停止。 去年十二月,就在兩人結婚不到八個月,高雄市副市長、也是邱議瑩的夫婿李永得腸胃不適,到高醫住院進行檢查,結果並無大礙。而正在打選戰、抽空到醫院探病的邱議瑩,也順便做了健康檢查。「因為她那時候的體重突然下降,但小腹卻越來越大。」李永得說:「她也難得有時間到醫院,所以我堅持要她做斷層檢查。」 這一照,反而陰錯陽差地在邱議瑩體內發現了十三公分的水樣腫瘤。當時李永得勸她馬上切除,但選戰打得正火熱的邱議瑩哪肯放下,打算選完後再進行手術。李永得絞盡腦汁,用一套相當理性周密的分析,讓這位悍妞改變想法。「我對她分析健康和選戰兩個抉擇的風險。如果當選了,健康卻惡化,那麼仍然無法為選民服務。分析的結果,馬上切除才是最好的作法。」李永得縝密的推理,最後終於說服了邱議瑩。 本來以為只是例行手術,但在醫生公布腫瘤切片病理報告時,她頓時感到天旋地轉,「聽到醫生告訴我是癌症時,我腦中只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我?』」這位外表亮麗、行事風格強悍的女戰士,才開始感到害怕、不安。從二十五歲踏入政壇開始,她不菸不酒、作息規律,竟然年紀輕輕就得了卵巢癌,她實在無法接受。 以「硬碰硬」對抗化療痛楚 外表堅強的她,回到家中就完全崩潰了,「晚上回到家,我抱著老公痛哭一場!」把心中的恐懼、不安都化成淚水。隔天,擦乾眼淚,還是得面對殘酷的現實。她沒有選擇,只能在當選後請了一個會期的長假,進行長達半年的化療。 起初,邱議瑩自有一套方法逃避現實:就算穿上高雄醫院墨綠色的病服,她還是不把自己當成癌症病人。「我不想用『癌』來形容我的病,在臉書上也都說它是『不好的細胞』。」她也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生病,好像這樣就能夠否認得了癌症的事實。連立院裡的姊妹淘,一起走紅毯的鄭麗君都是事後才知道。「她都戴著口罩,我們以為只是手術後抵抗力較差,萬萬想不到其實身患重病。」鄭麗君說。 當選後第三天,其他當選人都在歡樂慶祝時,迎接邱議瑩的,卻是醫院的化療。化療讓她對人生的痛苦有更深一層的體驗。每次化療,她就像死過一次,雙腳抽筋、全身癱軟無力,只有全力掙扎,才能重回人間。 個性堅毅的邱議瑩面對痛苦不願投降,為了對抗化療副作用帶來的痛楚,她採取硬碰硬的方式反擊。她特別在家中的客廳擺著跑步機,每當腿部因為副作用而抽筋,她就會上跑步機開始走路;手指因為藥物而麻木不聽使喚時,她就打開家裡的舊鋼琴,開始瘋狂彈奏音樂。 「就是這台鋼琴,陪我度過那段日子!」邱議瑩起身帶我們到放鋼琴的客房看最支持她的「病友」。她隨手打開鋼琴,在琴鍵上敲奏出巴海貝爾的(卡農)。因為手指仍然麻木,所以音符不那麼流暢,但從她的眼神露出一股把曲子彈好的決心,彷彿重回那場慘烈的戰鬥,我們悄悄退出房間,讓她把整首曲子彈完。 肉體的痛苦讓她愈戰愈勇,反倒是一件小事讓她痛哭不止。當醫師告知化療會掉頭髮時,她沒有多想,但是當真的開始掉髮時,她的心情受到巨大衝擊,「真的太可怕了,頭髮全部糾結成一團,只要一梳就全部掉下來。洗完頭,滿地都是頭髮。」恐怖的事實,讓她忍不住大哭,有一次她和朋友吃飯,「我的頭髮竟然飄到隔壁的飯裡面……我再也受不了,第四天我就把頭髮全部剃掉!」她難過地說。 直接面對病魔,不願認輸,那是她武裝自己的方式,一個從童年就開始被迫養成的習慣。一九七九年,邱議瑩才八歲,父親邱茂男就因為美麗島事件而從家裡被抓走。身為家中長女,她的童年就在那一刻結束,她須化身為保護家人的母獅子。「這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義,對抗不公義,軟弱是沒有用的。這種強硬個性,我猜是很難改吧!」邱議瑩爽朗地說。 先生的支持讓她對人生改觀 除了靠堅強意志戰勝病魔,她生命中的另一位貴人︱︱ 丈夫李永得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如果沒有他,我不可能會在現在復元。」邱議瑩溫柔地說。「這場病,讓我發現我身邊有那麼多愛我、關心我的家人、朋友。」而人生這麼多的意外和未知,也讓她體悟,自己從前太過在意外界的競爭,她現在只希望生命可以舒服、快樂。 以前強悍的風格,甚至可以掌摑立法院男同事的那位女戰士,會因一場大病而改變嗎?邱議瑩立即收起溫柔,臉若冰霜地說:「不!如果要我舒服快樂,那得先把眼前的不公不義矯正才行!」對邱議瑩來說,社會公義並未實現,仍要奮力爭取,她已經迫不及待要跳回政治的戰場了。 不但不對癌症低頭,在問政上也採取同樣的戰鬥態度,雖然醫生囑咐化療期間不能到公共場合,邱議瑩關懷議題仍不停歇。 她不但在臉書發表意見,還和黨內同志在網路上掀起論戰,邱議瑩的戰鬥意志,就連探病的立委姊妹淘葉宜津也被感染。原本葉宜津是去安慰她,沒想到邱議瑩非常關心立院的美牛拉鋸戰,「要不是醫生嚴格禁止她外出,我們都怕她直接上台北了!生病的她,態度和精神都比我們還積極,讓我們深受激勵。」葉宜津說。七月底,身體還未休養好,她就忍不住戴著口罩和頭巾,北上參加立法院臨時會,充滿戰鬥意味的光頭,馬上成為立院焦點。 邱議瑩化療時用來散步的跑步機,如今在身體復元後,每天早上都要陪她快走三公里。「我的身體要趕快做好準備,才能在下一個會期再接受挑戰。」邱議瑩說得好像只是生了一場小感冒而已。立法院小心了,漂亮寶貝已等不及要發威了!(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南方朔

南方朔觀點-馬主席應主動宣布不要「吾三連」! 2013-01-22 02:00 中國時報 【南方朔】  古代中國的統治哲學裡,非常重視統治者的是非誠信帝德問題。一個好的統治者就必須自己立得正,手下的臣子才不會被逼得去揣摩上意,去硬拗鬼扯,如果統治者自己有見不得天日的私心,而需要手下去硬拗合理化,那就會鼓勵出臣子們助紂為虐、吹牛拍馬的習性。所以孔老夫子遂說臣子們應有公是公非的態度,要「與人為善,勿與人為惡」,《詩經》裡也說:「天之方懠,無為誇毗。」意思是說如果一個朝廷,大家都在揣摩上意,諂媚逢迎,那就國家必亂,甚至老天爺也會動怒。  而十九世紀歐洲的散文家拉格蘭齊侯爵(Marguis de la Grange)遂有這樣的名言:「人們雖然都知道諂媚阿諛是毒藥,但每個人還是被他的香氣所迷誘,統治者雖然曾說要徵詢意見,但他其實只是要找共犯而已。」他說這樣的話,其實是有很深的用意,一個良好的統治者,就應該自己正直無私,才不會使他的手下面臨道德上的考驗。無論中外古今,都有許多奸臣的故事,這群奸佞之臣當然很惡劣,但若追究它的原因,的確是統治者自己所造成的,當統治者自己有私心,他需要奸佞之臣幫他合理化,於是奸佞之臣遂自然出現。奸佞之臣其實只不過是統治者自己找來的共犯而已。  正因為明白了這種道理,所以古代的賢明統治者唐太宗遂非常堅守自己的立場,不敢用不對的題目去考驗臣子的忠貞,他知道用不對的題目去考驗臣子,就會鼓勵出官吏以忠貞之名的吹牛拍馬風氣。有次唐太宗與他的學問家大臣孔穎達對話,就特別提到統治者一定要小心,不要去製造飾非硬拗的朝廷文化。唐太宗也說過,他要以大信治國,不願以詐道來做事。以硬拗鬼扯的詐術治國,只會壞掉了整個國家的基礎,最後自取滅亡。  我在此不嫌辭費的談論硬拗鬼扯的奸佞官場文化,目的就是要指出,一個統治者一定自己有誠信,才可能官吏盡職,如果統治者自己有私心,揣摩上意、文過飾非的奸佞之臣必然會大量的出現。讓臣子產生說假話就會升官發財、說真話實話就會失去關愛眼神的想法,這乃是官場最殘酷也最反進步的道德考驗。  而非常不幸的,乃是這種最殘酷、最反進步的道德考驗,現在卻正在台灣發生,那就是馬主席連任黨主席這齣鬧得非常難看的風波。  任何人如果還有點是非之心,都知道馬英九已做過兩任黨主席,根據國民黨的黨章規定,他實在不能再幹第三任。如果馬自己還有「以大信治國」的是非之心,他自己主動表示不再選黨主席,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問題是馬自己想連任黨主席想得要命,他目前正在各地走透透要拉票,衝高黨主席的得票率乃是目前他最大的心願。  於是馬自己有了這樣的私心,自然而然就鼓勵出了意圖幫他合理化「吾三連」的奸佞之臣,國民黨內有很多大官,硬是在那裡鬼扯,說什麼「屆」和「任」可以不同,又鬼扯國民黨的黨章可以不受人團法的約束。整個國民黨的大官們都在那裡絞盡腦汁的要幫馬在無理由中找理由,這是一幕難看至極的勸進秀,這場勸進秀,根據現在的趨勢,最後一定會搞成修改黨章,刪除連任一次的規定,公開擺明就是要吃的姿態,已管不了吃相有多難看的問題!  上一代的美國評論家卡爾.史登(Carl Stern)曾分析過權力的本體論,他說權力的上癮就和嗎啡的上癮相同,它都有極大化的傾向。吸嗎啡就要愈吸愈多,愛權力就要愈來愈全部一把抓,當它們到了極大化的時候,權力的詛咒就開始出現,權力所造成的濫權失職與無能就開始表面化。今年的馬政權,它的問題不是權力太少,而是權力太大。到了今天,國民黨並不去檢討這個政權的弊端,而只是一窩蜂的為繼續的權力集中找理由、敲邊鼓。馬主席繼續三任黨主席就會把台灣搞得比較好嗎?我可不會相信,那些勸進的佞臣大概也不相信!(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我見我思-非兼黨主席不可? 2013-01-22 02:00 中國時報 【陳嘉宏】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發文質疑馬英九續任黨主席的資格有問題,隨即引來國民黨中央的強力反擊;顯然,馬英九在今年七月續任國民黨主席的心意已定。不過,對現階段滿意度低迷的馬英九而言,總統兼任黨主席真是個好的選擇嗎?  總統(或國家最高行政首長)該不該兼任執政黨黨主席,在不同的憲政體制會有不同的答案。內閣制國家的行政與立法合一,執政黨黨魁通常也是內閣首相,以方便領導國會;但在總統制裡,行政與立法分立,總統與國會的權力分別來自不同民意的授與,在這種分立制衡的關係中,執政黨的角色通常被弱化,是不是擔任黨主席根本無關宏旨。  台灣雖是名義上的雙首長制,但人民直選的總統幾乎擁有完整的閣揆提名權,如臂使指的總統權力理當讓黨主席職務形同雞肋,但扁馬兩人卻雙雙自兼黨主席;從結果論,他們既非要「以黨領政」,也非台面上的說法要「以黨輔政」或「黨政同步」;其私心其實是在「以政領黨」,要藉由總統的憲政權力領導黨機器、稀釋黨的權力。  若比較扁馬兩人擔任總統時處理黨政關係的路徑,其中有著驚人的類似:諸如,一開始,扁以「全民政府」為號召,馬以「全民總統」當訴求,兩人都宣稱要當「憲法定位下的總統」;但不旋踵,扁馬又分別以國會難以節制為由,棄毀不兼黨主席的承諾,開始進行「黨政一體或同步」。  有趣的是,陳水扁在兼任黨主席之初即表明,他不會把行政院的重大政策或人事拿到民進黨中常會議決;而馬英九從二○○九年任黨主席以來,國民黨內的重要公職立委首長,也漸漸疏離這執政黨的最高權力組織;在馬英九執政體系裡,國民黨中常會同樣是個議而不決的機構,中常委根本只是虛銜。  說白了,當年陳水扁以總統兼任黨主席,用意在弱化黨的權力角色,也防堵呂游蘇謝四大天王掌握黨機器,避免總統權力遭挑戰;而馬英九也在兼任黨主席,「以黨輔政」之後,也逐步讓連吳等權力山頭逐漸淡出國民黨,現更兼收治地方諸侯與接班梯隊之效。  然天下之大,豈是一人可以獨治。在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爆發,引爆九九紅潮之際,民進黨內除李文忠與林濁水以辭去立委職務進諫支持者外,全黨幾乎噤聲不語。陳水扁以總統兼任黨主席,固然收攏了民進黨,卻也讓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民主傳統幾乎淪喪;當政黨喪失回應民意自我修補的能力,幾乎是宣布執政者的死刑。  政黨作為執政者與民意的中介,其作用在於爬梳民意、甄拔人才;但總統兼任黨主席的目的若僅剩下控制國會黨團、收攏權力時,勢將斲傷民主社會中政黨的正常功能。  以扁為鑑,此刻聲望低迷的馬英九,實在不該將「穩定執政」視為他未來三年執政最重要的價值,因為這只會讓整個執政體系愈趨保守反動;相反地,唯有海納百川、廣開言路,才是馬英九未來執政可能的轉捩點。至於馬是否兼任黨主席,根本不是重點。 領導者有個大忌,決不能自己好處全拿,壞處則全都撇得乾淨,都推給別人,這種領導者有個英文字,叫做「無情無義」(Callous)。一個「無情無義」的領導者,註定了不會有朋友,也不會有好的部屬,只剩「獨大」一人!  最近林益世案已重創了馬總統形象,馬的支持度也跌至有史以來的新低。就在這個時刻,馬為了自保,竟然宣稱林益世是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所提拔。馬為了自保而出賣吳伯雄,不僅卑劣,甚至邪惡,而且也不符事實。一個人連老長官、老前輩都說出賣就出賣,這種人誰還會再相信他?而為了自保,動輒出賣別人,恰恰好正是典型的「馬式風格」,由馬出賣吳伯雄,台灣的人真該小心了,誰知道他為了自保,有一天不會把我們每個人都出賣掉。  「馬式風格」有個特色,好處全是他的,壞事全是別人,這也養成他那種出賣別人如同家常便飯的人格特質。  長期以來,我一直為台北市政府的小祕書余文抱屈。余文在馬的特別費案裡,一肩挑的全都自己扛起,如果他在作證時說是奉馬的指示辦事,那麼今天在牢裡住在阿扁隔壁的大概就是姓馬的。余文為長官兩肋插刀,但這個馬的救命恩人下場又如何?他被判刑兩年四個月,減刑為一年兩個月,但馬為了自保,對余文從未有過一句感謝的話或感謝的動作。馬和余文完全撇得乾乾淨淨,余文的牢是白坐了。  另一件無情無義的事,則是最高法院邵燕玲提名大法官時的風波了。邵燕玲法官被提名為大法官後,她知道她對性侵案的裁決會有爭議,因此她在被馬召見時曾公開說出自己的爭議性,但馬還是將她提名,但提名名單公布後,媒體將邵罵成一片,攻擊她是恐龍大法官。坦白說媒體對邵的攻擊極不公道,而且邵在事前也曾向馬做了報告,馬如果是正人君子,就應堅持提名,但馬卻公開表示他對邵之事毫不知情,最後授意邵自動請辭。這是對邵極不厚道的事,馬為了撇清自己而出賣邵燕玲法官,這已是嚴重的道德犯罪。  因此,馬為了撇清林益世的關係,將林的問題推給了吳伯雄,事後他雖然又趕快來摸頭,但對吳伯雄的傷害已造成,而且永不可能恢復,那種好處都是自己,壞處都推給別人的自私風格已盡現在國人面前。  哈佛大學公共領導中心的研究主任芭芭拉.凱勒曼教授(Barbara Kellerman),在她的著作《壞領導》中指出,在各種壞領導中有一種是「無情無義」。這種無情無義的領導人,吃定了別人,因此他凡事只管自己的利益,眼中完全沒有別人,也不管自己做任何事是否會傷害到別人。凱勒曼教授也舉了好多個這種無情無義的領袖。這種人很快就被別人看破手腳,再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也不會有人願意做他的部屬,最後很快就眾叛親離,走上末路。無情無義比無能更糟糕,因為它已接近邪惡等級。  一個領導者,能力差一點,或用人不當,其實都沒什麼關係,因為這些都不是罪,只要人品誠實,知過能改,各種缺點一定可以改進。但最怕的是,領導者人品不佳,因為自己掌握了權力,就吃定了別人而為所欲為,把別人都當成了他的工具,可以隨便處理。這種「無情無義」,用中國古代的話來說,就是「刻薄寡恩」。當一個領導者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別人的生殺存亡全由他所決定。這個領導者當然不會有人與人之間應有的責任義理。他對人當然只會今天刻薄這個,明天刻薄那個,他活在沒有人間恩義的世界裡,他的世界只有絕對的道德虛無!  凱勒曼教授指出,無情無義的領導者只有自己,他的眼中沒有別人,也從不理會別人感覺,他的組織必然如一盤散沙,最後做不出一件對的事情來。今天的馬政府由於無情無義,幾乎天天都在出狀況,無情無義已害到他自己。(作者為文化評論者)...看新聞原文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邱創煥出版「服務的人生」自傳

邱創煥:沒選總統 後悔莫及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2012.07.21 09:39 am 前考試院長邱創煥在自傳中說,他當年曾動念競選總統,前總統蔣經國在世時也曾對他多次暗示,「如今想起來不無辜負蔣總統的期許,後悔莫及」。 中國國民黨大老邱創煥出版「服務的人生」自傳,力推「台灣公僕自省運動」,希望找回已故前總統蔣經國任內廉潔服務的光榮年代,新書發表會明天舉行。 「當蔣經國總統逝世的時候,正是公正廉能時代的結束,黑金賄賂時代開始的關鍵年代」,曾任台灣省主席的邱創煥在新書中說,台灣省幾占台灣島3萬6000平方公里的95%以上,人口占80%以上,在政治上居於絕對優勢地位,「我竟未能在把握有絕大優勢時立意競選總統,待卸任之後空頭資政,才組織國策會妄想競選」。 他說,當年曾動念,竟未實踐,後悔何益。蔣經國在世時對他曾有多次暗示,「認為把這麼重要的職務交給你,你要是有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所期望的職位」;「如今想起來不無辜負蔣總統的期許,後悔莫及」。 在書中,邱創煥也提到,當年他因主張總統委任直選,得罪了前總統李登輝,「他就暗中示意民進黨代表盡量為難我、否決我的任命案(指考試院院長任命案)」。 邱創煥說,前國代張川田當年在議場中掌摑,「這是生平最大的侮辱」,但他已原諒了。 提到未出任國民黨秘書長,邱創煥也批評李登輝,「因為他是摧毀國民黨、讓國民黨一度失掉政權的元兇」,「如果我當了秘書長,豈不成為他的幫兇」。 【2012/07/21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邱創煥:沒選總統 後悔莫及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7239921.shtml#ixzz21JQm6efX Power By udn.com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凱撒的面具-馬政府的早衰症病情惡化

2012-07-12 01:04 中國時報 【王健壯】  很多人大概都有同感:如果沒有奇蹟發生,馬英九的第二任很可能以跛腳始也以跛腳終。  政權跟人一樣,有人會罹患罕見的早衰症,五歲的人望之如遲暮老人;政權也一樣會罹患早衰症,執政初期就已出現衰敗的末期症狀;現階段的馬政府就是早衰政權的典型案例。  早衰政權的症狀包括:其一,總統個人聲望劇跌,馬英九半年前才以過半數得票率連任,但現在民調卻跌到祇有十五趴,可見多數民眾對他已無所期待;其二,政府治理陷入空轉,馬政府這幾個月忙於危機處理,不但行政失能,國會也失控,在政策推動上幾乎一事無成;其三,政府團隊喪失信心,一連串治理危機不但重創馬政府形象,也擊垮了馬政府團隊的執政信心,並且引發執政黨內部的權鬥內亂。  但早衰症難治,早衰政權卻並非無藥可救的絕症。李明博政府最初也被人以早衰政權視之,但他能多次化解治理危機,並且讓聲望從谷底反彈,原因就在於每次危機發生時,他都能果斷改組人事,也果斷拿出政策,改組人事讓民眾對政府耳目一新,拿出政策讓民眾對政府重拾信心;更重要的是,南韓民眾對李明博雖有不滿,但卻未曾放棄對他的期待。  任何民主國家的民眾,對國家領導人的期待其實都是低標準的期待,期待他們能講出一句感動人心的政治宣示,或者期待他們能拿出一項讓多數人受益的政策;李明博能克服早衰政權的惡化,就是因為他在危機發生後的言行尚能滿足這兩項期待,馬政府早衰政權症狀之所以愈趨惡化,也是因為民眾對他的這兩項期待完全落空。  以政策期待為例,馬政府近半年來的表現幾乎可以用「無政策的政府」來形容,黃金十年口號雖然喊得震天價響,但景氣燈號卻連續七個月呈現代表衰退的藍燈,出口也連續四個月出現負成長,而且是亞洲唯一負成長國家;「連七藍」與「連四負」嚴重影響經濟發展,但政府卻毫無具體政策作為,祇會空喊「龍騰計畫」、「三業四化」與「傳產維新」等空洞口號,企業界人士最近常自我解嘲:如果他們痴痴等待政府拿出政策幫助他們,大概早就賠光倒閉光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央政府有那麼多部會機關,何以這幾個月來竟然拿不出任何一項可以大快人心的政策?稍有治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愈是在治理危機不斷、壞消息不斷的時刻,政府愈有必要拿出可以被視為好消息的正面政策,一則可爭取民心,再則可改變民意,但馬政府卻至今一無政策作為,壞消息無日無之,好消息卻如同絕響,難道中央政府那麼多單位都在吃飯睡覺不做事,否則怎麼會連一項政策都拿不出來「驕其國人」?換句話說,政府如果確實沒有驕其國人的政策,那是無能,有政策而不知該適時提出,那是愚蠢。  另外,馬政府這幾個月除了內憂不斷,外患也頻仍出現:其一,江陳會八次會談的延宕,對一向順遂的兩岸關係毫無疑問是個警訊,證明兩岸關係未來將步步險阻。其二,巴拿馬總統長達五個多月拒接我國大使到任國書,已創下世界外交史紀錄,證明活路外交也有可能走進死胡同。其三、釣魚台主權爭議再起,涉及日、中、美、台四國角力,台灣除了宣示立場外,很難有其他主權作為。這三項外患雖因內憂不斷而被沖淡其嚴重性,但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引發重大危機,並進而加速早衰政權的惡化。  國家領導人面對政權早衰的態度,不是進取,就是保守,李明博是進取,馬英九則是保守;從他選擇陳士魁接任行政院秘書長,即可知他打的是安全牌,也可以推斷他應該不會大幅改組人事,一切祇求play safe,能不動則不動,免得動中出錯,又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但馬英九如果祇想play safe,政策上如此,人事上亦然,就證明他已喪失了執政信心,而一個喪失自信的總統,怎麼有可能讓早衰政權起死回生?怎麼可能讓民眾對他仍有所期待?人民若對國家領導人喪失期待,則總統危矣,政權危矣,這種結果又豈是早衰二字所能形容於萬一。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頑強的人性

林益世貪瀆案/要肅貪 先看看怎麼教品德 【聯合報╱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2.07.09 02:23 am 馬總統因為林益世事件召開廉政座談會,反而引來一陣撻伐,王健壯先生更直斥把政務官當小學生。所有人(包括林益世)都知道貪汙是不道德而且違法的,所以開座談會肅貪似乎是緣木求魚,但批評馬總統的人提出的策略有比較高明嗎? 我們社會長期以來似乎都把貪婪問題簡化為制度,所以翁奇楠事件發生,政府立刻成立廉政署用來監督公務人員,但是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也是人,出問題的往往是人而不是制度。如果廉政署中有人會違法亂紀,我們是否成立「太上廉政署」來監督廉政署?如果「太上廉政署」有人不道德,我們是否再成立「太上太上廉政署」來監督「太上廉政署」?所以即使林益世事件成立調查委員會,也會掉入同樣的邏輯,除非執法者本身有道德。 道德教育其實不是小學生的問題,如果在四下無人的暗巷撿到巨款,有多少人會交給警察局?貪婪、自私是頑強的人性,反而小學生比較可能拾金不昧。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就討論這個亙古的問題:「不道德行為是否比較有利?」林益世在收賄時,一定認為這樣對他有利,現在結果顯然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你有把握違反道德的行為不會被發現,你會遵守道德嗎? 哲學系有一門必修課叫「倫理學」,如果用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是思考「人應該怎麼活?」絕大多數的哲學家都認為:道德和幸福人生密切相關,但是一般人卻認為有道德的人比較吃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道德教育只停留在口號和形式的階段,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像哲學家一樣,透過深刻的思辨來理解道德。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因為我們忽視哲學思考,以為簡單思考就可以過一個美好人生。 林益世事件發生可能讓一些人暫時稍微消聲匿跡,但是在一個功利主義價值、扭曲的人生觀充斥的社會,這樣的事件無日無之。台灣的道德教育從來沒有進入哲學的層次,因為主導教育的人也沒讀過哲學。今年暑假我們向熱心的企業家募款,舉辦一個高中生的品德思辨營隊,帶隊的老師都讀過倫理學,小隊輔都是台大哲學研究所的研究生,馬英九總統如果有心肅貪,應該來看看我們怎麼教品德。 【2012/07/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林益世貪瀆案/要肅貪 先看看怎麼教品德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12076.shtml#ixzz208HNaNC2 Power By udn.com 雍正治國御批,以供參照: 一﹞ 『 第一操守,其次秉公; 斷不可以小仁小義而為欺君誤國之事,不可以趨利遠害之心,失人臣致身擔荷之道。』 二﹞ 『 卿﹝岳鍾琪﹞乃曠代奇才,國家棟樑大器。 』 三﹞ 『孫繼宗,平常庸俗之人也! 朕一見,甚鄙之。』 四﹞ 『若為不肖官吏侵欺肥己,填消虧空之舉,恐難逃朕之耳目也!』 五﹞『瞞不住了纔來奏!-------你雖不管兵馬,及為封疆大臣,當互相勸勵。 此後,----------即非爾任中之事,也要和你算的! 』 六﹞ 『你﹝廣東巡撫﹞更比不得別人! 少有差錯,身家性命可惜! 一切不堪碎小誤政事之舉,皆可遠屏,不可少被沾染!你若做的不好,指望朕姑容你,莫想! 』 1 樓qqqwwwa05 發言於2012-07-09 05:40:01 0 2 台灣人民素質低劣又道德淪喪,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不是媒體成天自我感覺良好就能欺騙人民,好好反省自己才有可能有品德。 只要悠久文明及歷史的國家,他們就一定不吃美國黑心瘦肉精毒牛以免危害國家民族的生命及健康,也難怪這些國家及民族能源遠流長,這些國家是中國(含香港澳門)歐洲,俄羅斯,印度,埃及(尼羅河文明)土耳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伊朗(波斯帝國)等等,這些國家是明文規定不吃黑心毒瘦肉精的。不像美國的附庸奴才國家例如日本南韓及台灣等等,這些立法使自己人民可吃黑心毒瘦肉精的國家都是一些沒有什麼歷史或文明的三流國家,自甘為美國的附庸,又如台灣立法可吃黑心毒瘦肉精還成天自我感覺良好,自欺欺人可笑到家。台灣的"民主"是因為當了美國奴才所致,美國在全世界的附庸奴才都是會票選領導人,還稱此為"民主",實際上是假民主,所以貪財好色又殺人如麻後被中國人民起義推翻的蔣介石軍閥的御用媒體聯合報及中時就別吹了。 全文網址: 林益世貪瀆案/要肅貪 先看看怎麼教品德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12076.shtml#ixzz208GzCgGA Power By udn.com


中國甘肅省慶陽市副市長吳麗華,日前因為被指控違法收受巨額賄賂,生活淫亂而落馬,但吳麗華的敗壞事蹟被曝光後,竟然引發中國網友熱烈討論,大家都非常關心她的「淫亂生活」,其中一個被指控的項目「一年開房265次」更是引發大眾關注。

據中國《網易》報導,吳麗華現年58歲,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甘肅農村裡,她後天靠著努力念書,甚至在19歲就考上公務人員,成為慶陽地區教育處人事科擔任職員。之後吳麗華努力經營官場生活,從基層公務員一步步往上爬,55歲時成功升任慶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不過就在今年4月,吳麗華被爆出嚴重違紀,她被指控收受巨額賄賂,甚至在以超過55歲的年紀,仍然有體力可以在一年內開房高達265次,開房費用多達38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6萬元)。而且案情顯示,她專挑小鮮肉和年輕帥哥,對於她看中的男部屬,幾乎無一倖免,還有老闆為了拿下開發案而討好她,特地準備小鮮肉給她「享用」。

網友也精算,如果吳麗華一年開房265次,換句話說,一年365天內,等於有正常上班的日子,吳麗華就會去開房。不少網友對於這位「五十路大媽」的體力,諷刺地直呼「甘拜下風」,還有網友笑說:「只有累壞的牛,沒有更壞的田!」由於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公開向大眾喊話「挽起袖子加油幹」,因此也有網友譏諷吳麗華真的是「加油幹」。

吳麗華在4月被控涉賄與生活淫亂而落馬。(翻自微博)

綠權力改組 新蘇連穩居上風

2012-07-09 01:35 中國時報 【朱真楷、陳文信/台北報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左)8日出席民進黨台中市黨部主委交接典禮,主委曾朝榮(右)相迎入場;對下周全國黨代表大會,新蘇連掌握絕對主導優勢。(黃國峰攝)  民進黨即將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進行最高權力結構中執委、中常委改組。知情人士透露,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為避免招來「整碗捧去」質疑,可能讓出一席中常委,保送公媽派的民視創辦人蔡同榮上壘;儘管如此,「新蘇連(新潮流、蘇系、綠色友誼連線)」仍具穩固六席中常委的實力,掌握絕對主導權力。  民進黨下周日將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改組中常會及中執會,決定接下來兩年民進黨的權力中樞結構。黨代表將從四十二名登記角逐中執委的人選中,選出三十位中執委。  而最受關注的中常會席次,除了黨主席、立院黨團三長、南高兩席直轄市長,以及縣市長互推一席共七席當然中常委外,再加上由中執委互選推出十席中常委,組成共十七席的中常會。  親蘇人士指出,目前蘇系仍持續朝兩席中常委的目標努力,除了現任的中常委蔡憲浩之外,前台北縣黨部主委張基長也力拚上榜。  黨內人士則透露,現任中常委、民視創辦人蔡同榮礙於票源不足,近期與一位親近蘇貞昌的重量級立委協調,希望蘇系能釋出部分執委支持他。據了解,目前雙方已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蔡同榮可望在蘇系的奧援下續任中常委,成為蘇系的側翼部隊。  新系目前則掌握「兩席半」實力,除現任中常委段宜康、徐佳青,高雄市副市長劉世芳正爭取第三席的空間。  綠色友誼連線則由黨員實力堅強的中評會主委陳勝宏,推派擔任台北市議員的兒子何志偉爭取續任,預料將如期過關,陳勝宏也可望延續中評會主委。  黨內人士分析,即便蘇貞昌最後決定釋出席次與其他派系合作,目前僅「新蘇連」系統就可望拿下至少四席常委;若再加上蘇貞昌本人,以及新系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兩席當然中常委,就足以掌握「坐六望七」三分之一強的優勢主導權,實力居黨內之冠。  而目前已有黨代表提案,要求公職人員黨內初選恢復採計黨員投票,以及恢復縣市黨部以下的地方黨部,改以鄉鎮市區或立委選區為設置地方黨部的單位,以回應今年初大選黨內敗選檢討,盼能強化基層經營的呼聲。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華府看天下-美麗卻感傷的回憶



劉屏專欄-虐兵案結果 台美大不同
  • 2013-08-08 01:53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范佐憲(本報資料照片)
 范佐憲(本報資料照片)
     洪仲丘疑似在軍中遭到凌虐至死,美軍不久前也發生類似案例,而且是華裔,引發種族歧視之虞。但結果只是少尉排長被迫退役。如今國軍卻是處分及於上將,而且部長被迫退休。
     陸軍下士洪仲丘在退伍前夕因為關禁閉而死亡一事,再次讓台灣充斥著最廉價與最不負責的評論:無限上綱─白話文是「愛怎麼扯,就怎麼扯」。同時也讓台灣呈現了最冷血與最陰暗的批判:落井下石─白話文是「打落水狗」。
     洪仲丘是大學畢業生,美國死亡的華裔陸軍大兵陳宇暉(Danny Chen)也是知識分子從軍。陳宇暉放棄了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投筆從戎,卻從受訓起即遭到凌虐,最後在阿富汗戰地走上絕路。這件悲劇有8人受到懲處,包括1位軍官及7位士官兵。其中少尉排長被迫退伍,不必服刑;其餘7人,最重的1人判刑6個月,2人判3個月,最輕的扣薪20天。與台灣相比,美國株連不如台灣之廣,被拖下水的不如台灣之眾,層級更不如台灣之高。台灣居然部長都陪葬了,真是好一個台灣經驗。
     在台灣,經由民代與名嘴的通力通月合作,一方面把嫌疑人范佐憲(右上圖,本報資料照片)描繪成十惡不赦的冷血屠夫,彷彿國人皆曰可殺;一方面也把范佐憲描繪成才高八斗、月入新台幣200萬元的「經營之神」,彷彿王永慶後繼有人。
     筆者不認識范佐憲;自認對洪仲丘及其家人的同情也不在任何人之下。筆者當過兵(因為任務需要等因素,還比大多數人多當了幾天),深知軍中的管教等問題。追求真相,並且還各人應有的公道,海內外應是同心同理。但是一個月來的全民公審,在為洪仲丘討公道、為軍人爭人權的同時,不禁要問,范佐憲是不是也應有其公道、有其人權?
     民代放話,名嘴爆料,談話節目的主持人高八度的頻頻催問,人人趕搭「批范列車」。反正范佐憲和其家人此刻只能任人宰割,還能告你們誹謗、妨害名譽?
     一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下過鄉的大陸人士說,這不就是文革嗎?
     戴著墨鏡的某先生(不只一位)痛陳自己的不幸,只差沒有用上中國大陸在批鬥時的格式用語「苦大仇深」、「受盡壓迫」。背對著鏡頭的某小姐(也不只一人)哭訴她認識的某人如何遭到凌虐,只差沒有把范佐憲扣上另外的格式用語「牛鬼蛇神」、「人民公敵」。一個月來,這種指控不知凡幾,似乎只要把矛頭指向范佐憲,就是向罪惡宣戰。
     在一片喊打聲中,激情與理盲勢所必然。難道置「無罪推定」的法治基本精神於不顧,就是同情洪仲丘、關心洪家人?
     范佐憲究竟是怎樣的人,是開賓士、玩重機車、經營簽賭網站、經營色情護膚店,同時也是「生前契約」公司經紀人,並且是「全旅人人皆知的地下皇帝」?還是如他的母親泣訴「是很乖的孩子…我用性命擔保…請大家相信兒子的清白」?絕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也是社會亟欲知道的真相。然而在法庭審理尚未開始之際,「大魔頭」、「鬼眼」等稱號已經牢牢的扣在他的頭上。
     范母問道「如果我兒子真的沒事,他出來要怎麼做人?」每一個理性的人也會問另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處在范佐憲的地位…」。
     一個多月前,中國大陸一位61歲的男子劉伯勤在媒體上刊登廣告,向文革時遭到他批鬥、抄家和騷擾的眾多師生、鄰里道歉。廣告中有這麼句話:「沉痛反思,雖有『文革』大環境裹挾之因,個人作惡之責亦不可泯」。


華府看天下-美麗卻感傷的回憶 2012-06-29 01:46 中國時報 【傅建中】  ▲後排左起:戴瑞明、施克敏、宋楚瑜、王嗣佑、冷若水。前排左一:戴呂瀟男;左三:陳萬水;右一:傅方緯。(傅建中攝於1981年夏,台北)  近日友人從台北歸來,帶來壞消息,說宋楚瑜夫人陳萬水的癌症已到了末期,隨時可能發生不測,言語之間對宋楚瑜明知太太重病在身,還硬要參選總統,拖著太太為他站台,頗不諒解。  姑且不論宋楚瑜的是非,但陳萬水確實帶給我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如今聽聞她罹患惡疾,非常的難過和感傷。一九七四年宋楚瑜回台出任蔣經國的英文祕書,拋下妻兒在華府,陳萬水確實過了一陣鬱鬱寡歡的日子,我曾笑她「悔教夫婿覓封侯」,對照眼前的結局,想不到竟一語成讖。  上世紀六十年代宋楚瑜負笈柏克萊加大,陳萬水亦在柏克萊,據認識他們的朋友說,本來是陳萬水替宋介紹女朋友,沒想到宋不鍾意陳所介紹的女友,反而喜歡上陳萬水,因此成就了一段姐弟戀的姻緣(陳比宋大一歲)。  宋楚瑜自加大畢業後,偕妻兒從西岸來到華府,任職於美國福特基金會支持的中國資料中心,收入不惡,晚間則在喬治城大學攻讀博士,後來陳萬水也找到了工作,兩個人的收入,維持一個小家庭的生活,綽綽有餘,所以日子過得美滿幸福。宋府有一幅國畫,上面的題字是:「如魚(瑜)得水」,倒也貼切,每每看後,令人莞爾。有一次我說,這四個字不如改成「魚水之歡」,朋友們聽後,為之捧腹大笑。  本來宋想走學術道路,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長錢存訓博士一度有意聘宋去當副手,一旦錢退休後,由宋接任館長,宋曾為之心動,但這一切都因宋父映潭將軍的逝世而改變。  據知情人士透露,宋達將軍臨終前,蔣經國前往探視,曾問宋有何交待,宋提到愛兒楚瑜,希望總統照顧,遂有後來錢復專程來華府面試宋楚瑜,宋從此棄學術踏上宦途。  我的女兒出生時,老大需人照料,陳萬水主動表示願意看顧小兒,那段時間我和她朝夕相見,對於她的細心體貼、負責認真,留下深刻印象。那時她不過三十左右,風華正茂,其人蘭質蕙心,美麗大方,不在話下。  陳萬水幼時家境並不好,父親出身軍統,住在高雄市前鎮區草衙的招商局宿舍內,相當擁擠,後來父親當了船長,生活始有改善,她靠著自立自強,終於出人頭地。  宋楚瑜在台灣政壇的地位越爬越高,加上他的職務敏感,而他又非常重視個人的隱私,所以能和他直接聯絡的機會很少,有時年終寫聖誕卡彼此賀年致意,都是陳萬水執筆的,她寫一手娟秀而又瀟灑的字,見字如見人,備感親切。想到即將成為絕響,不禁黯然神傷。  我最後一次見到宋氏夫婦是二○○○年秋天,宋楚瑜角逐總統大位敗選之後,從那以後,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再也沒有他們的音訊,一切關於他們的消息,都是從報上得知的,包括陳萬水患病在內。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居然好像天人永隔,連古代都不如,那時不是還有「青鳥殷勤為探看」嗎?思之心傷!  想到留給我如此美好回憶的佳人,即將離開我們而去(希望仍有奇蹟出現),心情的落寞實在難以言宣,只能借杜牧的金谷園一詩表達我的感傷:「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鳥啼,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此詩是為悼晉代美女綠珠而作,想到陳萬水,她那美麗的形象,讓我不期而然的聯想到綠珠,而她的結局,竟也像綠珠,是悲劇性的。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椰子樹,象徵怎樣的台灣史

2012-06-20 00:57 中國時報 【廖新田】  前一陣子有兩件小而有趣的新聞,耐人尋味。甫成立的文化部以牽牛花為部徽,有疑慮者認為此花在西方社會帶有頗為負面的意思,龍應台部長四兩撥千斤地回辯;不過,以她的專業,似乎不應該忽略物的象徵往往有不可承受的歷史重量。而文化總會劉兆玄會長在最近台大的畢業典禮上以椰子樹比喻,期勉台大人勿只顧長高不給庇蔭。一時之間,大家陷入了「應該用甚麼樹代表人格與機構」的討論中。我正好研究過椰子樹在台灣的一段視覺象徵史,和劉會長的解讀完全不同,在此提供參考。  西方殖民歷史的視覺呈現,我們會發現椰子樹往往象徵著熱帶的被殖民它者。我曾見過一張一九○八年名為「人類的進化」的法國插畫,把非洲人和椰子樹放在一起,相對於雲端的玫瑰花束和白人。法國藝術哲學家泰納認定熱帶氣候下的藝術不如溫寒帶文明的歐洲,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也有這麼一段暗示認為黑人沒有歷史與發展精神。日本承襲歐洲殖民傳統,其中台灣是重要指標。一位歷史學者在一九八八年出版《劍橋日本史》中稱日本的擴張是「從松樹到棕櫚」。這個說法可在日治時期大量的椰子樹圖像可獲得印證。  以一九三五年舉辦的大型「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為例,當時的牌樓、展覽會場的展示設計、海報甚至是獎章、入場券等等,無一不以椰子樹的造型來象徵熱帶台灣,可說是官方塑造的南國圖騰。一九二七年開始的台灣美術展覽,不少本土畫家有志一同地把椰子樹優雅的特色置入風景創作中,成為一波集體的美學化運動。現收藏於北美館的廖繼春《有椰子樹的風景》(一九三一年)描寫當年的高雄火車站,加上《有香蕉樹的院子》(一九二八年)描寫台灣農村的簡樸生活,可說是兩件相當能典型地以地方常見植物來表現台灣的地理特徵。台灣歷史中椰子樹象徵,在造型上因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當代,椰子樹的造型仍然扮演一定的符號角色,但面貌完全不同於往昔。翻閱任何旅行雜誌,從畫面某一角落幽雅延伸出來的彎腰椰子樹還是白色沙灘、藍天的最佳拍檔;它象徵了悠閒的旅遊,雖然還是帶了點異國情調的歷史遺緒。這時椰子樹就是人生難得半日閒的庇蔭提供者了。想到台大人的未來貢獻若在於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人生享受,或像日治時期的台灣畫家們自信地把椰子樹的優雅造型展現為本土的驕傲與認同,那麼椰子樹在一些人的眼中就不會那麼不堪了。  台大的這兩排椰子樹從日治時期就站在那裡,而民國七十一年啟用的校徽,傅鐘背後一棵直挺挺的椰子樹意味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步康莊大道,養恢宏志氣。」頂端抽著新芽則象徵生生不息。劉兆玄會長在汙名化椰子樹前,不知有沒有參考過當年這個集體智慧下的共識?它刊於台大的網頁「認識台大」的第一項,在校訓、校歌、校史與願景之前。  總之,寓物寄情乃人間常態,事過境遷後符號意涵變遷也是可以預期的。但其象徵過往足可添加討論深度與意義,發論者不可不識。(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文化歷史語言學院台灣研究講座教師)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蔡英文、蘇貞昌

文/胡幼偉
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蔡英文建議馬總統開國是會議的事。這難免讓人聯想到,蔡已開始為二度競逐總統大位暖身。
政治人物最怕失去舞臺後,也沒了新聞曝光度。眼下距離2016年的總統大選雖為時尚早,先起身活動活動筋骨,也是可以理解之事。
蔡有此議,無非是把馬看成軟柿子,以為他現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民調數字難看,正是可以對其下手的時機。
但蔡應該還不至於天真到真以為馬會考慮開國是會議。那其實對她也無妨,只要製造點話題,增加點新聞曝光度,也就算達到目的了。
馬的回應,就謀略面而言,也算中規中矩。
先說樂與在野領袖會談,維持住總統的身份高度與氣度再指派總統府祕書長楊進添與蔡方代表林全聯繫,表面上是展示對蔡的重視,骨子裡當然是將計就計,藉此挑動蔡與蘇貞昌的矛盾,讓民進黨內部為了總統大位先鬥起來。
馬很清楚,蔡一有動作,最在意的必然是蘇。於是,蔡既然想藉馬提高新聞熱度,馬就陪妳虛晃一招,讓蘇來實質上對付妳,馬在旁邊看熱鬧就好。這就是政治的謀略與算計。
不過,我還是那句老話,民進黨裡不管是誰,想要當總統,得先過九二共識這一關。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平等互惠交流,維持台海局勢穩定,乃是國民黨保住總統大位的金鐘罩鐵布衫。民進黨死不肯接受九二共識,不管是誰來選總統,就是無法讓多數選民放心。2012年總統大選時,這戲碼就演過一遍了。
我大膽斷言,2016年若劇本不變,這齣戲的結局將依然不變。
為什麼呢?很簡單嘛!你看,為什麼那麼多人反核四?講白了,安全第一,怕死而已!也就是這種怕死的心態跟安全的顧慮,讓那麼多人在最後一刻,還是在總統大選時,把票投給國民黨候選人。沒辦法,要怪只能怪台灣這艘船太小,實在禁不起任何不確定的航行風險。
國民黨掌舵,也許坐在船上,有時感覺有點顛簸,伙食好像也不算太好,但至少沒有翻船的危險;要是讓民進黨掌舵,這船原來在海上還可以暢行無阻的基本航線都廢了,那你說擠在船上的這一大票人,一想到這裡,能不害怕嗎?
所以,小英啊小英,國是會議開不開無所謂;先趕緊想想九二共識到底接不接受吧!這才是正經事兒啊!
(胡幼偉為行政院前發言人,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教授)

中國時報【朱真楷/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號召朝野召開國是會議,獲府善意回應,但昨日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明確定調,唯有總統馬英九宣布停建核四、展現誠意,才有召開國是會議的必要,否則就是「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沒什麼好談的,民進黨的戰場依舊在立法院。
面對民進黨中央無意跟牌,親蔡人士表示,馬英九若願意宣布停建核四當然最好,但這不該成為國是會議的「唯一前提」。因此,站在國家利益上,蔡英文將持續與公民團體接觸,爭取支持,準備透過社會力的動員,促成會議召開。
蔡:未必拿核四當前提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洪耀福則表示,所謂的國是會議,並非只有核四,還包括國防改革、兩岸談判監督機制、年金制度、十二年國教等,一切都是攸關國家發展、但朝野沒共識的重大政策。他強調,「我們尊重黨中央的看法,但是不是要把核四拿來當前提,戰略上應該再討論」。
謝:應盡速幫人民脫困
主張「綠營不必計較身段或委屈」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也透過謝辦主任林耀文出面呼籲,國家正處於極度不安的無助時刻,政治人物應放下利害關係,盡速幫人民脫困,「畢竟,這個國家是我們自己的,不能因為國是會議可能替馬英九脫困就不召開!」
但林俊憲強調,「反對興建核四」是民進黨長期的主張,馬英九不可能不曉得;所以,不是民進黨預設立場,而是如果馬英九明知不可能停建核四,卻還邀請朝野召開國是會議,「這樣還有什麼好談的?」
段:黨內誰得到好處?
「如果馬總統堅持續興建核四,那就沒有國是會議!」林俊憲表示,目前藍營有意在立法院召開第三次臨時會,顯然就是朝著核四而來,同一時間卻又邀請朝野領袖會面,「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誠意何在?」
新系綠委段宜康透過臉書表示,「說來荒謬,明明是國民黨造成的執政困境,為什麼一個國是會議的議題,竟讓民進黨被自己的矛盾綁住!」他更意有所指地說,提出這項主張的算盤是怎麼打的?除了讓馬英九脫困,民進黨內「誰」得到好處?
一名親蘇人士也質疑,開不開國是會議,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局為重,這是一場團體戰,在做決定前,應該要先懂得求取一致看法」。
謝系綠委管碧玲則表示,黨中央的回應牽動蔡英文的行動,「用立即停建核四做門檻,應該就沒有國是會議了」。問題是,「對的事」誰做都是對的,不該拘泥型式,黨內雖有不同意見,但蔡的主張若因雜音導致胎死腹中,會很可惜。
林全將說服各界召開
此外,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今起將與各在野黨、公民團體對話,說服各界同意召開國是會議。
中國時報【朱真楷/新聞分析】
在馬政府陷入空前低潮的時刻,蔡英文出面號召國是會議,這場政治奇襲,或可解讀為「逼馬卡蘇」,但更精確地說,是蔡英文將藉由此役,跳脫藍綠惡鬥賽局,另闢蹊徑,劃出一條非藍非綠、貼近民意的「價值路線」,藉此扭轉藍大於綠的根本劣勢,為2016奠定勝選基礎。
一場國是會議,綠營天王各有盤算,要或不要,外界霧煞煞。
站在國家利益角度,朝野對於重大國政的陳年衝突,確有必要透過第三條路尋求解套;站在在野立場,執政黨聲望低迷,正是要求對話的最佳時機,不然等到哪天馬英九谷底翻身,豈能奢望對方回頭共商國是?
只是,對蘇貞昌來說,第一,民進黨沒必要幫馬政府轉移施政無能的焦點;第二,國是會議的召開,恐讓對手有機會製造綠營權力矛盾;第三,這場會議是由蔡英文率先發難,若同意跟牌,豈不落得被人牽著鼻子走,有損主席威信。因而設下「沒有停建核四,沒有國是會議」的門檻,間接回絕。
但蔡英文的思考點在於,作為國會少數的在野黨,佔領立法院會或可暫緩核四公投進行,但民進黨到底能杯葛多久,一天?一個月?還是一年?難道不會引來民意反彈?
再者,召開國是會議雖不保證能停建核四,但只要藉此機會提出主張,就算盡到監督責任,無論結果如何,問題就全落到執政者身上。
最重要的是,與2012失之交臂的蔡英文很清楚,光是維持綠營基本盤,並不足以贏得總統大位。尤其,隨著公民意識抬頭,「價值取向」大於「政黨色彩」的中間選民快速擴增,唯有跳脫藍綠惡鬥窠臼,才可能爭取這群人的認同,帶領民進黨擴張版圖。
就算國是會議胎死腹中,蔡英文也不會受重傷。因為,在此戰略思維下,馬政府的虛情假意,及民進黨中央的反對杯葛,都將凸顯蔡英文「價值路線」的必要性,為其增添光彩。
換言之,有志角逐2016的蔡,顯然是有意藉由國是會議戰場,劃出一條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的藍綠界線,不僅要成為綠營共主更放眼「民意共主」,這一切,都將讓蘇貞昌更「前途無亮」。

【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2012.06.11 02:57 pm 是同志,是對手? 報系資料照 隨著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基金會開始籌備,以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導的中央黨部展開人事布局,據了解,雙方暗潮洶湧,更上演搶人大戰,不僅相互拉攏綠營兩大智庫人馬,甚至力邀黨工加入各自團隊,讓大家卡到雙方陣營中間,左右為難。 由蔡英文成立的「小英基金會」,是從總統大選的得票補助款籌設,以一票補助30元計算,蔡英文得票609萬票,大約可獲得1.8億元補助,依民進黨規定,有三分之一必須上繳到中央黨部,其餘可以自行運用。 因為蔡英文和蘇嘉全搭擋競選,因此,以補助款成立小英基金會時,除了由蔡英文掛名董事長外,蘇嘉全也出任董事,在蔡英文力邀下,前嬌生總經理張振亞也成為董事會的成員之一,為基金會引入企業界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也邀請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出任小英基金會董事。由於「台灣智庫」與「新台灣國策智庫」是綠營兩大外圍研究單位,蘇貞昌日前延攬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主任劉世忠,擔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新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更是經常參加新台灣國策智庫的研討會。 根據小英基金會的規畫,將由前財政部長林全出任執行長,至於組織方面,是由前民進黨副秘書長洪耀福負責,找來幾位曾任民進黨組織部的核心幹部加入。 由於蘇貞昌極力想拓展地方組織,前陣子親自打電話給原本已答應到基金會幫忙的組織部黨工,一時之間,黨工也陷入兩難。 【記者林修全/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基金會即將正式成立,據了解,蔡英文是以「小英基金會」名稱提出申請,一旦審查通過,核准立案後,將正式掛牌運作。 蔡英文基金會的名稱,在過去一段時間,處於難產的階段,主要是幕僚建議,希望用蔡英文的名字提出申請,但蔡英文卻不希望凸顯個人,她向幕僚表示,大選時期所累積的能量,是大家為了共同目標所結合起來,不能當成是她個人的資產。 許多人也向蔡英文強調,總統大選所累積的成果,以及基金會未來想要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人加入,都必須要靠蔡英文來號召,最後在雙方妥協下,決定採用「小英基金會」的名稱提出立案申請。 【2012/06/1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蘇貞昌甫就任黨主席 蔡英文基金會將成立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2012.06.12 03:18 am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甫就任,前主席蔡英文已悄悄準備成立「小英基金會」,不但有多位黨務一級前主管追隨,執行長更找來財政部前部長林全出任。黨內人士形容,小英基金會將成「地下黨部」,雖與大蘇領導的黨中央合作,但也相互抗衡。 包括前副祕書長洪耀福、民調中心前主任陳俊麟、客家事務部前主任楊長鎮、政策會前副執行長黃重諺、社運部前副主任魏金標等都可望轉進基金會;前秘書長蘇嘉全、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將出任基金會董事。 黨內人士說,蔡選後動作頻頻,受訪時拋出「持續讓自己成為一個選項」,即便小英基金會還未成立,但包括五二○總統就職、六四事件,蔡蘇兩人已在各種議題「競逐」發言權,民進黨版證所稅由林全操刀來看,未來黨內的重大財經政策「不可能不向基金會請益」,民進黨恐成「雙黨部」。 蔡辦幕僚指出,目前基金會已以「小英基金會」的名稱送交主管機關立案中,待程序確認後,就會正式掛牌營運,將以「公益活動」為主軸,協助民進黨擴大社會支持網絡;配合基金會成立,將設計專屬LOGO,作為對外形象標誌。 基金會資金來源則是蔡英文今年總統大選所獲六百零九萬選票的補助款,以一票補助卅元計算,約可獲一點八億元,三分之一上繳民進黨後,餘款加上「三隻小豬運動」等募款經費一併作為資金。 相較蘇貞昌「超越基金會」,據悉,蔡幕僚也為基金會名稱傷腦筋。有人建議稱「蔡英文基金會」,但太沒創意作罷;有幕僚提「三豬基金會」,除象徵「三隻小豬」,諧音「山豬」可傳達原住民文化的活力,但也被否決,最後由蔡英文暱稱「小英」出線。 【2012/06/12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日不落總統大選

日不落總統大選 藍綠兩黨比爛 2012-06-11 00:50 中國時報 【施明德】  大選結束以來,台灣政局陷入數年來窒息性混亂。從油電雙漲、證所稅、美牛、赦扁到一國兩區…,朝野亂成一團。在藍綠對抗下,亂早已成為常態。但像這般日子的亂,卻讓人有種窒息的難過。因為你看不到解決方案,也看不到亂的終點。你只看到一個無能的執政黨,和失智的在野黨!  一個有活力的國家,應該是執政黨有能力規劃國政,推動大政;在野黨也有智慧,能批評並能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二○○○年以前,國民黨被斥為「黑金政權」,幸好那時的民進黨還能真正高舉「勤政、清廉、愛鄉土」成為人民的希望。政黨輪替後,扁朝不會執政,國民黨不會監督,國政大亂。但是,那時民氣還旺盛,民心還有鬥志,不信公義喚不回。再次政黨輪替後,馬政府荒誕無能,而民進黨只想重拾執政權,也不努力做真正的在野黨。台灣只剩下一個「執政黨」,和一個只夢想快快拿回中央執政權的「準執政黨」。執政的滋味當然甜美,記得二○○○年阿扁剛執政不到半年,我以前的辦公室主任,被任命為總統府的參議的郭文彬,告訴我一個他和馬永成對話的故事。小馬問阿彬:「你知道當總統的資源有多大嗎?」阿彬正在思索如何形容,小馬就不耐煩的說:「比你能想像到的最大,還要大啦!」  曾經滄海難為水,二○○○年之後藍綠兩大黨都難忘執政的美味,國家沒有了在野黨!藍綠比誰爛的少,就可輪流執政。  扁爛,讓馬贏;四年來,馬爛,又讓民進黨虎視眈眈!天天只在等馬落馬、墜亡,然後自己又可走馬上任。由於這種心態不但沒有提改革方案的能力,連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也就會荒腔走板。像這次大選,馬英九投票前一直被罵到臭頭,無能烙印深深印在頭上,蔡英文竟然還會大輸八十萬票!遙想二○○四年阿扁、李登輝聯手爭取連任,「牽手護台灣」何其成功,加上兩顆子彈,連宋才輸扁不到三萬票。但這次民進黨卻阿Q地大聲吼叫,蔡英文才輸八十萬票,是民進黨的「黨寶」。唉…。  社會大眾看到兩大黨如此心態,熱情已全然消失了。沸沸揚揚的「五一九大遊行」,在無氣無力下草草收場!毫無在野黨的格調和氣勢!連帶也把人民對馬的怨氣也發洩大半,等於救了馬。反正馬也不能再連任了。  日前,和一位民進黨友人共餐。我問對方,為什麼沒有對策,只有謾罵?他坦率承認:「罵」才有選票。對策會有反對者。罵,到二○一六就會贏得執政權。人們只看到每個民代都很會罵人,但都沒有什麼內涵。世上沒有大選才結束,沒有蜜月期,連一個平安夜都沒有,就在為四年後的大選從事競選了。國民黨吳敦義和朱立倫已在卡位;民進黨連黨主席選舉都呈現蔡英文和蘇貞昌的二○一六年大位之爭!  選民知道嗎?選總統「利潤」多大嗎?馬英九選贏了,有大權,人民還要給他私人二億六七三萬四一七○元,蔡英文選輸了,國庫還要送她私人一億八二八○萬七三四○元,她前年選新北市長國庫已讓她賺了二○九五萬七四○元(三分之一需繳回民進黨),為油電雙漲哭泣的人,可知道大政客多好賺。這是何等不公不義的制度。多年來,我呼籲取消給總統和五都市長候選人「補助金」,但藍綠都置之不理。  「日不落總統大選」!會把台灣搞死的。馬總統,請你醒醒吧,團結國家是總統的天職!八年任期下來,連國家都陷於分裂中,你那來歷史地位!你不是皇帝,更不是神,不要凡事都管,一意孤行,既亂了朝綱體制,更讓民不聊生。總統不能小贏大吃,大贏通吃,這樣就會不平則鳴。總統為什麼不能向在野黨領袖解釋政策、爭取瞭解、共商國是,而是一味地訴諸多數表決?讓國家一直處於分裂衝突之中!馬總統執政四年多來,可曾和在野黨領袖會晤過?朝野和人民都不知道你的「政策」是如何形成的,這樣還像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嗎?  綠營政客們,不要太相信國民黨的爛,就是民進黨的贏。朝野雙爛,台灣就跟著完了,那還有民進黨的明天!給一個希望吧!(作者為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名譽董事長)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全球競爭力排名 台退居第7

2012-05-31 07:02 新聞速報 【中央社】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在59國中,台灣居第7,去年第6,但仍是亞洲第3。領先主要競爭對手南韓、中國大陸與日本。  排名前10的依序是香港、美國、瑞士、新加坡、瑞典、加拿大、台灣、挪威、德國及卡達。其中香港再度蟬聯全球競爭力之首;美國去年與香港並列第1,今年居次。  分析今年度的全球競爭力排名,IMD公布的報告指出,儘管美國全面衰退,但卓越的經濟實力、企業活力與創新能力,使美國仍處於全球競爭力的中心。  世界競爭力中心(WCC)主任賈瑞利(Stephane Garelli)表示,美國與全球的先進與新興經濟體,維持著獨特的互動關係,使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對於世界各國具有深遠影響。  他說,尤其當前南方國家處於萌發階段,歐洲因緊縮政策陷入困境之際,世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美國,操縱如此強大的「提拉效應」(pull effect),總而言之,「若美國振起,全球成功」。  IMD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說,面對當前動盪的經濟局勢,新興經濟體皆遭到波及。金磚5國中,除了南非的排名由第52推前至第50,俄羅斯比去年進步一名,排第48,中國大陸由去年第19落至第23,巴西和印度也都退步。  至於亞洲其他國家,香港依舊名列前茅,南韓競爭力排名維持第22名,馬來西亞由第16推前至第14,新加坡由第3退至第4,台灣由第6退居第7,日本由第26落至第27,泰國、印尼、菲律賓排名也倒退。  而歐洲則是以具有出口導向製造業與財政紀律健全的國家排名居前,如瑞士排名第3、瑞典第5、德國第9,都進入前10名;債台高築的愛爾蘭、冰島與義大利,排名比去年進步,其中愛爾蘭更由第24躍升至第20。  但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持續退步,其中西班牙由第35退至第39,希臘的排名僅超前委內瑞拉。  此外,IMD另評比各國推展全球化與著手從事改革的態度。雖然愛爾蘭陷入債台高築的危機,但IMD的報告卻最肯定愛爾蘭推動全球化的努力,其次分別為智利、丹麥、馬來西亞、香港、台灣、新加坡、以色列、瑞典、南韓。  同時,IMD也正面評價愛爾蘭著手從事經濟與社會體制改革的態度,其次分別為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香港、卡達、瑞士、瑞典、南韓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賈瑞利在報告中指出,當前經濟衰退的局勢,已使得世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脆弱且繁雜,迫使企業必須採行多個並行運作的商業模式。  他說,新興經濟體靠內需及經營良好的公司擺脫經濟的動盪,而受當前經濟情勢波及的已開發國家經濟體則轉向再工業化。這兩種情況將導致經濟國族主義再度抬頭,及難以抗拒保護主義的誘惑。1010531

黃創夏部落格》用人取「巧」,馬英九自作孽

2012-05-31 18:47 新聞速報 【黃創夏】 前言:看看這四年多的布局,一味 Home Stay ,劉憶如、賴幸媛、莫名其妙人物一拖拉庫的監察院與考試院人事、為莊國榮說項的奇異言行、搖擺千轉的國光石化、證所稅、油電雙漲、請辭到請辭待命到請假待命的荒謬???一切的一切,都沒有真正的核心思想,只是想「扭轉」,一味是取「巧」! ===【透視鏡】=== 在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當拿到史無前例的五十八%選票,國會席次高達四分之三,地方諸侯掌握十八席的絕對優勢之時,馬英九與金溥聰等核心幕僚定下了取「巧」國策,鑄下了「馬上,絕不會好」的悲運不歸路。 甫勝選,短短休息一天之後,一大早,馬英九與蕭萬長就召集馬蕭競選總部的核心幹部開會,當時,一些曾擔任過政務官的幕僚建議馬英九,需知經過「扁珍亂政」的摧殘,馬英九該以「災後重建」為使命,新政府一定要早早上路。 許多「災後重建派」建議馬英九,應該要和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的陳水扁一樣,在四月初就組好新內閣,讓新政府上路,廣納各路泛藍可用之人馬,用人惟才,沒有蜜月期。 「災後重建派」更建議,在四月初一組好政府後,就要立刻組織新時代的府、院、黨與行政、立法及地方縣市長間的新互動關係,「六路人馬」儘早磨合。 「災後重建派」憂心忡忡,但馬英九卻開始「記筆記」,瞭解馬英九心思的那些來自馬英九長期夥伴幕僚群當然知道馬英九的想法不一樣,一位並沒有入座,自己一個人坐在一旁,背對著大家而是馬英九絕對信賴的幕僚突然拋出一句:「組的好不如組的巧」! 組的好不如組的巧!這話打中了馬英九的心坎,馬英九幾乎是拍大腿讚賞式地當場裁定馬英九政府用人的基調是「巧」。 用人取「巧」,就是馬英九這幾年以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基本方針,不論是用人、決策、所謂的改革,都是以文宣為主要目的,只想搞「形象工程」,說穿了,就是想要偷「機」以取「巧」。 何謂「巧」?就是搞一堆文宣、搞一堆「虛擬化的政治」、「空洞化的文宣」啦!所以,他們不會專心治國,每一次總是想要找一些人來當「話題」,以爭取版面當成是政府布局,從來不去真正思考整體施政目標是什麼?更不會在乎所任用的大員們,是不是適才與適所。 過去,「扁珍亂政」時期,陳水扁一度以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為師,布萊爾有個親信叫阿拉斯特?甘特(Alaistair Campbell),曾被英國公論封為「英國第二有權力之人」、「扭轉沙皇」(Czar of Spin),他建議布萊爾在首次內閣會議上要求閣員叫他「東尼」,而不稱他「首相先生」,成功替布萊爾創造了「人民的首相」親民形象。 「扭轉」的妙處就是不斷操弄政治修辭學,用最淺顯又帶有感染性的字眼,搶佔媒體頭版話題,操控議題設定權,恰好,也正是金溥聰與馬英九的專長。 看看這四年多的布局,一味 Home Stay ,劉憶如、賴幸媛、莫名其妙人物一拖拉庫的監察院與考試院人事、為莊國榮說項的奇異言行、搖擺千轉的國光石化、證所稅、油電雙漲、請辭到請辭待命到請假待命的荒謬???一切的一切,都沒有真正的核心思想,只是想「扭轉」,一味是取「巧」! 但是,成也扭轉,敗也扭轉,甘特和布萊爾搞到最後,終於被看破手腳,因為扭轉只是手段,不能是施政的目的,過度扭轉的結果,布萊爾最後被譏為是「只有扭轉,沒有政策」、「花太多時間在追逐明日之頭條新聞」、「施政被扭轉機制所控制」、「利用扭轉來掩飾施政的失敗」。 一味扭轉,終究造成選民疏離,一味取「巧」,不在政績反省與下手,每一次布局都是以文宣心態想要解危,哎???馬英九如果不認真思考「好比巧更重要」,勢必也會一步步踏入布萊爾與甘特的後塵啊! 天佑中華民國、天佑台灣人民!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張作錦

感時篇/台灣,有飯吃,能講話,和諧嗎?


請周立波和高尚全兩位來台灣看看
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傳」下來,一定有它內在的生命力。大陸當年除四舊,用盡政治力量。但曾幾何時,當毛死江亡,一切又逐漸恢復舊觀,像民間藝術的相聲,就又蓬勃發展起來。相聲兩大名角,坐鎮北方天津的郭德綱,現場聽講要兩三個月前訂位。雄據南方上海的周立波,粉絲團遍及海內外,且不限於滬語族群。
我聽過周立波的一段話:什麼叫「和諧」?和,左旁是稻粱,右旁是嘴,意即人人有飯吃;諧,左旁是言,說話之意,右旁是皆,都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人人能講話。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講話,這就是「和諧」。
聽了周立波的一席話,勝讀十本政治學教科書。什麼叫「深入淺出」?什麼叫「老嫗能解」?這就是!如果我在台灣都聽到了,中南海人豈能聽不到?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建設「和諧社會」是政綱之首要,目前大體已做到一半,人人有飯吃;只要再做到另一半,人人能講話,則大陸之民主富強似可期矣!
後來,周立波「語錄」似乎有了「版權」問題。我讀大陸作家熊培雲的《思想國》,他說那話是經濟學家高尚全說的。不管誰先說的,誰提倡的,都是意境深遠的經典名言。但名言未必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在台灣就面臨考驗。台灣人人有飯吃,而且吃得還不錯;更是人人能講話,愛講什麼就講什麼。但台灣和諧嗎?似乎未必。原因何在?許多學者專家都發表過高見,就不再重複。由於高尚全或周立波的話引發的靈感,筆者狗尾續貂:台灣之不夠和諧,是因為吃得太好,講得太多。
吃飯,是經濟問題。台灣靠先輩的努力,胼手胝足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的龍頭。那時候國家有發展目標,人民有榮譽感,多重的活、多髒的活都自己幹,每周工作六日也不喊累,企業家提著手提箱在國內外上山下海。今天,受國際的影響,台灣經濟成長固不如往昔,而我們的工作熱忱尤逐漸消失。我們要進口外勞,我們全年休假達115天。有的青年人說找不到工作,有人則不願「屈就」,因為父母給的零用錢都比做工的薪水多。由於意識形態和地方本位因素,國內外企業家在台灣都很難投資。而政客為了選舉,又大方的開出各種社會福利支票。有先輩掙的老本撐著,現在「小確幸」的日子過得不錯,也就是「吃得很好」。至於將來怎麼樣,根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如不付出努力,結果何待卜筮?
至於能講話,屬民主政治範疇。台灣自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來,言論已無限制。今天在媒體、在議會、在學校、在社團、在街頭巷尾,不是「人人能講話」,而是人人講了太多的話。為了讓別人聽得見,我的聲音一定要比你的更大。為了引人注意,我的主張一定要比你的更強烈、更激進。於是我們的社會被撕裂了,我們的生存秩序被破壞了,我們國家的目標愈來愈模糊,而前途也愈來愈不確定了。
高尚全教授和周立波先生,請你們來台灣「自由行」,回去想一想,與你們的名言參對一下。


社會很多「隱性傷人」的事卻少人在意
東海大學二年級學生鄭捷在台北捷運車廂內隨機殺人,4死24傷。這般凶殘的暴力,在台灣還是首見,把大家都嚇壞了。
驚魂甫定,社會開始檢討原因。有人說他在家庭中溝通不良,有人懷疑他在男女感情上受挫折,有人更指他沉溺於網路上打打殺殺的電玩遊戲而弄假成真。總之,萬方有罪,罪不在我。很少有人反省,我們成人社會是不是把青年鄭捷教壞了?
鄭捷持刀行凶,伏屍多人,血濺車廂,人皆見之,故生恐懼之心。然而社會上經常搬演反倫理、反公義、反法治的事件,摧殘了人的良知,毀壞了共守的價值,動搖了國家的基礎,但那些不見血的「隱性傷人」事件,大眾卻習焉而不察。其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惡苗必會長出惡果。
試說一惡苗: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關說司法案件,兩人都全身而退,負責偵查除弊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反受到懲處。中研院院士胡佛教授以「光天化日陷人於罪」為題,在報上撰文質問說,這樣的做法,「法理能恕嗎?天理能容嗎?」一樁法理難恕、天理難容之事,居然見之於光天化日下的台灣,教「鄭捷們」受到怎樣的啟發?用不同的方式傷人,可行之於廟堂,卻不見容於市井,又能教「有樣學樣」的「鄭捷們」心服嗎?
台灣暴戾之氣的形成,其來有自。看看我們的立法院,有幾個議員發言像有教養的人?在風狂雨驟式的語言暴力之外,揮拳、扯髮、潑水、拉麥克風、占主席台、阻撓國家重大建設法案通過、視百姓福祉如無物,反以「民主」沾沾自喜。這樣的自欺欺人,不是對國家和人民的「隱性傷人」是什麼?
立委不僅在院內言行不堪,在院外更原形畢露。馬英九總統喪母,民進黨立委陳歐珀跑到靈堂鬧場,還要喪家出來賠禮。郭台銘指著鼻子罵說「禽獸不如」。
媒體之媚俗與腐化,棄專業規範如敝屣,與國會枹鼓相應,同惡相濟,社會受害益深。個人曾久役於新聞界,嘗居是山,同感愧怍。
今之台灣,風俗之厚薄奚自乎?在於立委之嘴巴拳腳與記者之筆頭畫面也。二害常在,國無寧日。
然尚不僅此。大學生「攻占」立法院和行政院,一派造反有理的樣子。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在討論學運問題時,表示「沒把學生教好」,台大法學院長謝銘洋立即仿效說「我們沒把馬英九教好」,而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周威佑更口出穢言汙辱吳妍華。看到這些社會頂端者的言行,真教人咋舌。風行草偃,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我們的根本動搖了。
我不知自己是否在「無限上綱」,覺得成人社會的芸芸眾生,尤其菁英階層的人,都應正心誠意,反躬自省。我們只有懺悔,才能接受教訓。
願鄭捷把我們教得更好。

感時篇/亡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有心人正多方搶救中華民國歷史
龔自珍的詩被後人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但基本上他更是清末一位思想家。「亡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就這麼一句話,教人讀來汗流浹背。
中華民國現在受到亡國去史的兩面夾攻。大陸要亡中華民國,正在且似已完成「去其史」的工作。台灣也有些人想亡中華民國,積極又無所不用其極的在「去其史」。
大陸早在1971年由周恩來指示編纂中華民國史。根據當代為前朝修史的慣例,一來表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再者也藉以鞏固新政權的合法性。這套歷史書寫寫改改,於2011年9月正式底定,共36冊。負責主編的大陸「社科院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宣稱,「中華民國史已成兩岸共同歷史的記憶」。中華民國還活生生的在台灣,怎麼就成了「記憶」了呢?
中華民國史中最輝煌壯烈的一頁,就是八年抗日贏得勝利。大陸從前一直對內外宣傳,謂「國民黨不抗戰」,抗戰「是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和新四軍打的」。以後史料出現日多,共產黨自知再拗下去就成了國際笑話,乃改口抗日「國軍是正面戰場的主力」,共軍則在「後方游擊區奮戰」。儘管如此,這與並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是不衝突的。
台灣想亡中華民國的人,在「去其史」上的努力,較諸大陸則不遑多讓。李登輝和陳水扁完成了去中國化的大部分工作。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直指台灣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像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和清朝一樣,中華民國是一個外來政權。這個外來政權在台灣除了白色恐怖之外什麼好事都沒做,是日本把台灣帶向現代化。至於千萬軍民同胞為抗日戰爭犧牲受苦,終於使台灣光復,這些人也可悍然不顧,且謂台灣地位未定。
台灣歷史課綱從1994年李登輝時代開始修訂至今,不但將台灣史從中國史分離出來另立一冊,順序上也優先教授台灣史,其次才是中國史,以此改造歷史認同與民族認同。兩岸沒有相同的歷史等於分裂,而維持現狀即等於繼續往分裂方向走,也就是鞏固了台灣獨立建國的意識。
若干學術文化界人士不忍讓下一代接受這種扭曲的圖像,希望能投入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與出版,多位大學教授如黃光國、王曉波、張亞中、王仲孚、潘朝陽、謝大寧和許多中學歷史老師不斷努力,但效果殊鮮。謝大寧今年6月24日投書《中國時報》,指出國家教育研究院對他們編寫的內容諸多挑剔。最具體而嚴重的如不准用「日據」而必須用「日治」,等於承認日本當年占據台灣的合法性。
至於搶救抗戰的歷史,倒是分路合擊,應該有些成果。首先是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已於6月28日由「天下文化」出版。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郭岱君跨國團隊」所撰《重寫抗戰史:新檔案、新視野、新史觀》,以及國史館編寫的抗戰史,都在加緊進行中,明年是「七七抗戰」七十七周年,會拿出一些成績來。
從另一角度說:存其國必先救其史。


全文網址: 感時篇/亡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005621.shtml#ixzz2Y560xa5s
Power By udn.com



感時篇/懷念傅斯年和蔣介石 【聯合報╱張作錦】 2012.11.08 03:33 am 當國事艱難,應有人勇於直言,有人察納雅言 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台,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有時是自身的矛盾、分裂,有時是有些人專心致力,加速自蝕運動,唯恐其不亂,真好比一個人身體中的寄生蟲,加緊繁殖,使這個人的身體迅速死掉。 上面這段話,是傅斯年於民國36年所寫〈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評論文章的第一段。他沉重的引用經書的話說:「為政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他認為當時的國家政局敗壞之源在行政院長宋子文,所以宋應走開,否則「一切完了」! 世人皆知,宋子文是蔣介石委員長的姻親,但蔣迫於民意,宋子文果然走開了。 今天的中華民國據大家的觀察,國家政局的敗壞之源移到了立法院。曾任國安會祕書長和立法委員的蘇起,於不久前發表〈台灣民主的反思〉一文,他以極大的篇幅檢討立法院,他說:「我們的立法院是現代民主國家中最不像正常國會的國會之一,不能因應當前台灣內外大環境的需要,甚至也不能反映國內民眾的需求。近十年的政黨惡鬥更弱化了立法院的立法角色,讓它變成政黨角力的主要舞台。」 蘇起說,根據他在立院三年及平時的觀察,立法院的問題「罄竹難書」。他在文中僅討論與公共政策較相關者:「第一,它是全國最沒有效率的機關之一。立法院的立法怠惰,意味著許多不合時宜、封閉保守的法條繼續綑綁住政府與人民。第二,大多數通過的法案是個別立委的提案,不是行政部門的提案。即使是行政院優先法案,在絕大多數會期的通過比例,都不到一半。」 蘇起最在意的還是,我們的立法院「有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制度,『朝野協商』(正式法律用語為『黨團協商』)。別國的國會即使進行朝野協商,也只會針對程序問題(如開議、休會、延會等),不會針對實質法案。但我國自1999年入法起,參與『朝野協商』的立法院院長及政黨代表就一直掌握大部分法案的生殺大權,其中任何一人都有法案的實質否決權。許多法案,尤其是個別立委的提案,常常沒有經過全體立委投票,甚至在他們不盡知情的情況下,在所謂『朝野協商』的密室中通過。最最特別的是,每個政黨,不論立委人數多寡,一律平等參與,都只有兩名代表。亦即,在立院113位立委中人數高達81(上屆)或64(本屆)位立委的國民黨,在密室中與總數只有3位委員的少數黨同等分量。這個扭曲多數決原則的『台灣特色』不但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選舉失掉意義,還徹底閹割了多數黨的權力,而且提供多少不為人知的暗盤交易空間。耐人尋味的是,占相對少數的民進黨在去年11月底通過『國會改造』決議,要求廢除朝野協商;反而被閹割若干年的國民黨不動如山,似乎甘之如飴,寧可繼續背負多數黨立法不力的罪名」。 大家想問的是,立法院「不為人知」的「暗盤交易」都「交易」些什麼?為什麼民進黨要廢除朝野協商而「被閹割若干年的國民黨不動如山」?應該答覆而能夠答覆的不是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嗎? 稍知台灣政治行情的人都有此疑慮:王金平主持立法院,行事「圓融」,各方「稱好」,目的似在經營「坐二望一」的機會。若果如是,那麼國家前途、人民利益,他當然就「自顧不暇」了。 君不見,目前社會輿論都反對「九A立委」,但王院長先是以「措施性法律」為同仁解套,後在民意壓力下,改革態度也不積極,無視於政治風氣之整頓,更無視於全國人民的納稅錢。數月前的「美牛案」,為中美關係與貿易利害之所繫,但王金平主持院會拖拖拉拉,慢條斯理。其用心,實令人費解。 知內情的蘇起,對立法院檢討的那些事,誰應負責?他雖未指名道姓,但王金平能脫離干係嗎? 國民黨在立法院中有很多不分區立委,王金平是其中之一。以言黨,他們應執行黨的政策;以言不分區,他們是黨的「投票機器」。國民黨只要撤銷其黨籍,他們就失去了立委的身分,自然也就不能當院長,則立法院的「立法怠惰」和「暗盤交易」會不會改善一些呢? 中華民國的前途,大半看立法院今後的作為。而馬英九總統未來的歷史定位,也繫於國會能配合他的政策做些什麼。如果我們步武前賢,建議在立法院中無所作為而只會操弄「暗盤交易」的人「非走開不可」,應不算過分吧! 當國事艱難,應該有人勇於直言,更重要的,尤應有人察納雅言。 【2012/11/08 聯合報】@ http://udn.com/ 感時篇/龍應台的哀,是國家的愁 【聯合報╱張作錦】 2012.09.13 04:31 am ──台灣的「內部矛盾」似已演化成「敵我矛盾」 文化部長龍應台出訪美加,14天走了紐約、華盛頓與溫哥華三大城市,發表演講、舉行座談,廣泛接觸國際人士和華僑同胞,為台灣的軟實力發聲,力圖擴大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正當龍應台在前線「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時候,後方的在野黨議員「缺席裁判」,批評她當官「擺譜」,指她在文化部和新聞局各有一間辦公室,吃飯盒還要人把菜分好,譏她為「龍太后」。 不必龍應台自己答辯,稍稍了解文化部業務的人都知道,新聞局大部分業務劃歸文化部,但文化部辦公室不夠大,現在分好幾處辦公,如果龍應台不講求效率、體恤同仁,則開會、洽公就要有一小批或一大批新聞局的人跑去文化部。二者哪個合理?豈待詞費。 至於吃飯盒,飯盒本有多個「隔間」,分盛飯菜,有何可議?質詢如此瑣屑之事,其人瑣屑可見。再回想龍應台履任之初,在立法院碰到穿球鞋和手托腮等困擾,真使人驚詫:這就是我們國會議員的水準? 其實,立法院雖不少「三教九流」的人,但不少委員的胸懷識見還未必如此低下。藍綠朝野之所以如此對立衝撞,透露出一個十分可憂的警號:台灣的「內部矛盾」似已激化成「敵我矛盾」了。 中共將社會矛盾分成「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社會上的矛盾各國皆有,各時皆有,不能因為共產黨談過我們就避諱。所謂人民內部矛盾,是指民主政體下人民與政府間的矛盾,而獨裁專制政權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矛盾是敵我矛盾。 內部矛盾只是人民對政府政策、方略或執政手段有不同意見,是可以經過討論、協商與投票等方法得到解決的。其方式是民主的,理性的。而且,所有的內部矛盾,都不能超越人群國家的整體利益,應該也可以在現行體制中求得各方的滿意。而敵我矛盾那就是你死我活,絕對無理可講,也絕無妥協餘地,必將政權推翻而後已。 依此而論,在野民代與龍應台之間最多只是內部矛盾,不應是敵我矛盾,則相煎何太急也? 其實,龍應台還不是第一個錯置「敵我矛盾」的受害人,馬英九總統才是。馬總統9月7日登彭佳嶼視察,外界認為是宣示釣魚台主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說,馬總統對區域穩定與國家主權平時就應有積極的表述,不是等到相關新聞炒熱了,才登島觀望一番,這是自我阿Q。依目前的國際現狀,蘇貞昌能提出什麼比馬英九更好的釣魚台政策?而民進黨和蘇貞昌個人「平時」似乎也沒有要求馬總統要做什麼「積極表述」?再說,馬總統去了挨批,若不去,在野人士難道不會說他太不關心「國家主權」了? 談「國家主權」先要有「國家」。不管馬政府的國政成績如何,它絕不是一個獨裁專制的政府,人民內部矛盾不應該演化成敵我矛盾,因內鬥而百廢不舉,把國家拖垮了。 台灣已多次政黨輪替,政府誰來當家,對老百姓來說無關宏旨;他們期盼的是經濟成長、社會安定,國家能隨世界潮流同步前進。但是,升高敵我矛盾的那些政客,能滿足民眾這點卑微的願望嗎? 龍應台出訪回國,記者問她對「龍太后」的反應,她只有無奈。她說:「外面的世界不會等我們,能不能讓我們安心做事?」 龍應台無奈的「哀」,是國家無限的「愁」。我們如果還不能「安心做事」,會與「外面世界」的差距愈來愈遠。 全文網址: 感時篇/龍應台的哀,是國家的愁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359343.shtml#ixzz26KnRNMB0 Power By udn.com 感時篇/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聯合報╱張作錦】 2012.05.24 03:39 am ──大陸不政改,貽人「為黨政與豪門貪腐方便」之口實 朋友日前傳來大陸「搜狐網」製作《毛澤東的最後風雨路》紀錄片,讓我們見識到,一個曾嘲笑秦皇漢武和成吉思汗,且聲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風流人物」,在生命形將終結之時,其形體之衰敗、精神之頹靡,與乎顯露於外的焦慮、畏怯與悲愴,似尚不若常人。 毛澤東醫療小組成員、眼科醫生唐由之,1975年7月替毛澤東摘除了白內障,留在中南海毛的住處照護。他在紀錄片中回憶說: 那是手術後的第五天,房間裡只有毛主席和我兩人,戴上眼鏡後的毛主席起先靜靜地讀書,後來小聲地低吟著什麼,繼而突然號啕大哭,我見他手捧著書本,哭得白髮亂顫,哭聲悲痛又感慨。事發突然,我緊張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趕快走過去勸慰他,讓他節制,別哭壞了眼睛。過了一會兒,毛主席漸漸地平靜了一些,同時把書遞給我看,原來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陳亮寫的〈念奴嬌‧登多景樓〉。 陳亮是思想家,也是文學家,對當時統治者不思進取,苟且偷安,只以憑江拒金人南犯為滿足,十分憤慨。多次上書言事,兩度被誣入獄。孝宗淳熙15年(1188),陳亮到建康和鎮江考察形勢,準備向朝廷陳述北伐的策略。途中登鎮江北固山「多景樓」,心潮澎湃,寫了〈念奴嬌〉這首詞。前四句是這樣的: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先描繪了鎮江的山川形勢,不過這樣的自然天塹仍不應該消蝕了主政人的抱負與勇氣。下面緊接著就借批判六朝統治者,來揭發南宋當局偏安苟且的思想本質:原來這樣的政策,只不過是為少數豪門世家的狹隘利益打算而已! 讀了陳亮的詞,毛澤東為什麼痛哭失聲?唐由之當然不敢問,毛也沒有解釋。我們猜想,毛主政大陸之後,犯了一連串滔天大錯,到文化大革命達於頂點,把國家弄得支離破碎,人民一窮二白,當自己的生命也走到盡頭之時,他如果還稍有良知,是應該懺悔的。若他真因此而悲不自勝,雖然並不能贖其罪愆,但世人總還會給予些許理解。 毛澤東向中國百姓說了許多彌天大謊,最典型的一句是「為人民服務」。共產黨主張的是「無產階級專政」,而他們自任是無產階級的代表,故天經地義由共產黨專政。所以不是共產黨為人民服務,而是人民為共產黨服務。 鄧小平石破天驚,決定「改革開放」,救了中國大陸。但他本人以及後繼者,仍陷於「共產黨專政」的籠子裡,走不出「黨天下」的桎梏。黨高於國,國高於民。對於黨政幹部來說,國家既是我們的,我們當然愛怎麼拿就怎麼拿,愛拿多少就拿多少。高幹也,太子黨也,官二代也,人人有份,「建國」幾十年了,貪腐的情形愈演愈烈。請看薄熙來家族案,要不是薄的政治野心太大,想撼動中南海,不仍然是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嗎? 中共當局不是不知道人民之不滿,危機之漸起。但推行政改就得走向民主政治,放棄黨的特權,不能再繼續維持「黨國體制」,所以「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然而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的出逃成功,說明無論多少監視、多少障礙,也擋不住人民追求人權、自由和法治的決心。 「為人民服務」那句口號的背後,正是「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凡寄望共產黨能自動改革的人,心裡大概都非常著急。因為共產黨自動改,才是真正的「維穩」,使大陸不致動盪;若是「被改革」,代價將極大,對兩岸三地的中國人,甚至對全世界,恐都非好事。願天佑中華! 【2012/05/24 聯合報】@ http://udn.com/ 感時篇/再見黎智英‧永別張季鸞 【聯合報╱張作錦】 2012.10.25 03:09 am ──台灣某些媒體之「毒性」有過於煽色腥者 台灣企業家以新台幣175億元購得壹傳媒,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和壹電視。 台灣媒體多以「滿載而歸」形容黎智英這樁買賣。一家報紙這樣說:「穿梭買家比價,掃遍台灣財團,逼出高價,將自己『被除之而後快』的處境也當成商品,拿了大錢,從台灣全身而退。」有這種「企業頭腦」的人,才能有「從一元港幣到五億美金的創業傳奇」。黎智英在自傳中大言炎炎自己沒人性,「沒有人性的人才能做媒體」。有人說愛貨是人性之一。果如此,則黎智英欺人且自欺矣! 壹傳媒轉到企業家手裡,傳播界和傳播學者亦喜亦憂。喜的是,數位匯流是全球趨勢,台灣起步已晚,如今財團加入報業和電視,可促使匯流加快腳步。憂的是,大企業主擁有傳媒,取得更多發言權與更大影響力,會不會左右整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走向? 這個問題,無人能準確回答,不過有個故事,或者有相關性。《聯合報》大股東范鶴言改行經商,央請王永慶接下他的股權,王於民國61年進入《聯合報》任董事長。但當局傳話說:「台塑已經是全國最大的企業了,如果王永慶還握有全國最大的報紙,那麼他的話政府還能不聽嗎?」 王永慶正派經營塑膠事業,不炒地皮,不炒股票,在社會素有清望。他進了報館,未必會興風作浪,將公器私用。但執政當局不放心,對財團涉入媒體的後果感到憂慮。也許覺得,對相對弱勢的社會大眾來說,這是不公道不安全的事。於是本為被動參加報紙的王永慶,就順水推舟的急流勇退了。 那個年代,被今人劃為威權政體,不民主。可是與大眾利益有關的事,當時作「主」的人,心中倒是還有「民」的。 行見黎智英腰纏億萬貫,騎鶴回香港。台灣有報紙評論說:壹傳媒的煽色腥重創台灣,雖然黎智英全面撤退,但「亂台十二年」造成的媒體生態改變與混亂,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回復,甚至可能永遠回復不了。 這話也許是事實,但不夠全面。真正「亂台」的,是另一種媒體「生態」。 台灣由於統獨、族群、朝野、派系等各種糾葛,社會壁壘分明,吵罵鬥爭無寧日。自詡負有「社會責任」的新聞界,本應秉持「客觀報導新聞,獨立評論時事」的立場,扮演權衡的角色,使沸騰的社會冷靜下來,給國家邁步前進留一空間。很不幸,若干媒體為了政治私念和個別利益,選邊表態,常指鹿為馬,以錯為對,弄得社會是非不分,價值錯亂。解嚴以來,媒體為台灣進行了一場無形的「文化大革命」。今天,人心渙散,社會疲軟,國家沒有目標,豈是偶然?這種「毒素」的嚴重性,哪裡是壹傳媒的煽色腥可以比的? 從新聞系學生到媒體實務工作者,從前都以《大公報》的張季鸞為典範,將他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辦報四原則懸為圭臬。1941年5月15日《大公報》獲美國米蘇里新聞學院獎章,張季鸞撰「本社同仁聲明」,指出「中國報紙原則是文人論政的機關,不是實業機關。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落後,但也可以說是特長」。我們今天可以「告慰」張氏於泉下者,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報業,現在已經不「落後」了。 張季鸞於1926年接辦原已停刊的《大公報》,到現在將近百年。我們的新聞界正面臨一個「百年未有之變局」。


感時篇/馬桶和義和團同在立法院

──國民幸福指數如不含國會那是假幸福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轉述英國人對台灣的看法:「除了抽水馬桶和Scotch威士忌之外,社會文明還停留在義和團的境界,而又自以為是民主法治之地。」
這話的出處為何?說話的人身分、學養、動機怎樣?均無從查悉。生活在台灣的人,雖未必都能「聞過則喜」,但也不應「因人廢言」。
政府調查「國民幸福指數」,馬桶列為重要數據之一。毫無疑問的,馬桶是人類一項偉大的發明。現在交通方便,大家都有機會出外旅行,當停留在一個沒有抽水馬桶的地方三天兩夜,其感受如何,無待多言矣!
但是,一個國家即使家家有馬桶,戶戶都抽水,可是政治不修,社會消沉,社群對立,國家無前景,那恐怕談不上「幸福感」,而是要調查「不幸福感」。
我們的「不幸福感」來自立法院,因為義和團就在立法院裡。
義和團是一群粗暴無理的人,只會逞一時之快,不顧國家同胞的後果。我們的立法院不也是這樣的嗎?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法案一一擱淺在國會,對經濟成長不斷下滑,對企業家的呼喊,對青年人無頭路的苦悶,對中壯代的被迫出走,他們完全無動於衷。
義和團只會裝神弄鬼,作英雄好漢的樣子,來糊弄自己的同胞,一遇洋人的真槍實彈,就完全洩了氣。我們的立法院不也是這樣的嗎?美牛案在立法院胡纏亂攪一番,最後不還是乖乖的買了?立法委員以審查預算為手段勒索各部會時,何其英勇?但向洋人買那些價昂而用不著的阿帕契直升機,敢刪一毛錢嗎?
義和團雖高舉愛國救民的旗幟,私下裡卻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弄來的錢財大家坐地分贓。我們的立法院不也是這樣的嗎?在密室裡的「政黨協商」,被監聽立委自報的銀行帳戶,無一不是滾滾財源。
義和團後面有一位太后大老闆撐腰,才敢如此狐假虎威。我們的立法院不也是這樣的嗎?後面有政黨大老闆頂著,可以逞凶鬥狠,肆意表演。何況太后可以倒台,政黨還不容易倒呢!
「……而且自以為是民主法治之地。」英國人的這句批評,實在是觸到我們的痛處。朝野兩大黨的國會負責人,涉及司法關說案,居然不受制裁譴責,反而轉引成所謂的「九月政潮」。沒有法治,奢談民主,不是「自以為」是什麼呢?
生活在台灣的人還「自以為」我們的民主可以影響大陸、轉化大陸,這一幻覺也被戳破。大陸著名學者、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最近指出:「台灣不是政黨政治,而是個人政治;在台灣,不是政治人物為政黨爭取利益,而是反過來,政治人物利用政黨為自己爭取利益。」
嗚呼!其旁觀者清歟!
立法院的抽水馬桶是夠水準的,但是它沖不走義和團。義和團是壓垮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立法院對台灣的影響一定會有歷史定位。
【2013/10/24 聯合報】@ http://udn.com/

感時篇/治大國若開包子鋪

──從習近平想起蔣經國以及中國的未來
去年歲末,12月28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光臨北京慶豐包子鋪。自己拿盤子、排隊、付帳,買了六個包子,一盤炒肝,一盤芥菜,花了人民幣21元。
這件事不僅轟動大陸,在全世界都成了受人注意的新聞,因為在共產黨的政體下,國家領導人「親自」下小館,過去還沒有過。
1948年成立的慶豐,叫自己是「包子鋪」,有老北京文化謙恭推讓的味道,實際上它是有183家分店的連鎖飲食業。從前是私營的,「解放」後變成國營企業,習近平光顧的是月壇店。慶豐年營業額人民幣5億元,這樣的成績,恐怕捨不得讓它「國退民進」吧!每天午餐時間,各店無不大排長龍,有時排隊等號有排到400號者,台灣的鼎泰豐遠比不上。
習近平吃小館,用意當在顯示親民。從大陸社會的反應觀察,他的目的已充分達到。現在很多人從外地專程進京吃慶豐包子,照習總的菜單點餐。月壇店的營業額一下子就增加了50%。很多人要求慶豐開賣「習總套餐」。流風所被,中南海的禁奢令就更容易有效推動了。
歲末年尾,習總除光臨慶豐,還到供應暖氣的工廠慰問工人,對他們推行節能減排的努力表示肯定。他也訪問了一家養老院,老人們爭著與他合影。他照完相交代隨行人員,「照片要每人送一張」。他發表新年電視談話,國家領導人的辦公室第一次讓百姓「參觀」。
習近平的言行,使人想起蔣經國。他主政之後,一襲夾克,輕車簡從,行走台灣各地。與鄉民話桑麻,與工人談生產,在路邊攤就食,還結交了好多位「民間友人」,相互噓寒問暖,就此鋪陳了他「與民眾在一起」的氣象。
「美麗島事件」他命令不准流血,民進黨組黨他堅持不准抓人,然後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逐步三通,終於完成台灣的民主轉型。
而今,蔣經國的墓木已拱,但台灣的民主化卻不能說成功。亂源非僅一端,但大家不重法是其中主要者。民眾有理無理都要遊行抗議,踹法務部長辦公室房門引以為傲,向總統丟鞋子司空見慣。尤其當「警察抓小偷」警察受罰小偷沒事,而人民對是非黑白錯亂也毫不在意,這樣的社會是不可能進步,甚至是不可能生存的。
新加坡,照我們前任外長的說法,「鼻屎小國」耳,但國家的各項數據卻名列世界前茅。兩岸派往星洲考察、學習的人絡繹於途,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新加坡厲行法治,民主其次。香港在英國統治時,有法治而無民主,把一個原為破落小漁村變成一顆閃亮的東方明珠。
這樣說來,台灣要回到威權時代嗎?當然不是,但我們要考慮的是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民主?目前這樣的民主還能走多遠?
作為兩岸的一方,我們當然希望大陸能現代化、民主化,使兩岸的生活方式逐漸相容,對雙方人民都好。寫《美國的民主》的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有另一本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因大陸領導階層的推重,成了暢銷書。其主要論點是:「不改革舊制度將難以為繼,而改革卻可能引發革命。」我們自然期盼大陸改革成功,若它因革命而動亂,台灣不可能免於災禍之外。
其實,治大國若開包子鋪,只要包子好吃,大家吃得起,至於要國營還是民營,多給一點時間,下一步再說。

感時篇/誰統治我們的國家?




──從國民黨處分陳學聖說起
「想知道誰在統治你很簡單,只要看看哪些人是你不能批評的。」這是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的話。
伏爾泰1778年辭世,距現在236年了。世界民主政治演化迅速,今日環顧四海,統治者無人敢批評的,已為數不多。而台灣更以我們的民主程度而自豪。民眾可以批評總統馬英九,還可以罵他,用鞋子丟他,甚至開卡車闖他的辦公室,真是漪歟盛哉!
言論自由,制衡政府,本屬民主國家應有之義。但台灣有兩點特別和突出之處:
第一、侮辱國家元首,或威脅其人身安全,在別的國家要受法律制裁,但台灣似乎不在意、也不規範這些。
第二、國家領導人、政府首長和政府機構,做錯了事,當然可受責難,他們做對了事,在別的國家,多給予支持,使施政能正常而健康的運行;但在台灣,總統和高階官吏,不管做對做錯,但聞一片責罵之聲,而社會大眾各抒己意,又都自以為是,政府乃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局。
那麼政府少做事行不行呢?當然不行!且聽盈耳呼聲:
政府為什麼不拿出辦法?
政府為什麼不做決定?
政府為什麼動作這麼慢?
既不支持政府,又要政府做事,這是典型的「白吃午餐」心理。
根據我們的憲法,政府是五權分立,實際上,現在則是立法權獨大,行政部門的重要法案送到立法院,成年累月拖在那裡,在野黨可以吵架打架,但就是不讓法案過關。法案不過,行政部門就沒法做事。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直言,台灣早從四小龍出局了。這麼重的話,好像在社會上也激不起什麼反應。
我們國家執政黨和在野黨在國會中的運作,完全與民主政治的原理原則不能合轍。國民黨在立法院占多數,但立院自創的「政黨協商」制度卻使國民黨斷手斷腳,無法動彈。很多憂心國事者認為,國民黨應開除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黨籍使其去職,但連關說司法案都動不了他,可見立法院陷溺之深。而在王金平「和稀泥」作風的影響下,其他委員亦有樣學樣。國民黨如不整飭紀綱,則重大法案必難通過,經濟建設則落後鄰國更遠,台灣的未來豈僅是被邊緣化而已!
國民黨似乎也看出問題的嚴重,在《地政士法》投票時,黨籍立委陳學聖跑票,黨中央開會決議,給予停權一年的處分。這對其他人有沒有炯戒的效果?還不知道,但至少看出國民黨的危機意識:救不了立法院,也就別想救台灣。
伏爾泰認為不能被批評的人是統治者,而在台灣能被批評的人也無力統治。那麼,到底是誰,哪個黨,哪個機構,哪個人,統治我們的國家?應該找出答案。因為他們要對治理的後果負責,無人有權隨意輕忽而把台灣前途葬送掉。

 

──中國必須求強盛,日本才會講和平
中國大陸原與日本有擱置釣魚台爭議的約定,但日本不顧13億中國人的憤慨,悍然將之「收歸國有」。大陸的反擊也空前猛烈,兩國愈鬧愈僵。
前瞻未來的趨勢,可得如下預測:日本有美國撐腰,不會向大陸妥協。大陸內部要發展經濟,外部需要和平環境,也不會輕易翻臉。必須等大陸真正成為一流強國,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蓋日本有「服強欺弱」的民族性。只有中國足夠強大時,他們才會講道理、講和平。
日本原為一鎖國國家,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率艦打開日本門戶,日本驀然覺醒,看出自己國勢之弱,乃有1872年的明治維新。福澤諭吉於1885年倡「脫亞入歐論」,日本迅速走向資本主義,融入歐洲發達國家序列。當中國人仍沉緬於「遣唐使」的昔日輝煌時,1894年的甲午之戰暴露出中國原來是個阿斗。二戰時日本如非野心太大,逼美國參戰,則中國的處境恐怕更為艱險。故日本雖然投降,他們只認為敗於美國,不是敗於中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與日本締結和約,都以勝利國的熱面孔貼戰敗國的冷屁股。我們自言放棄賠償是「以德報怨」,日本心知肚明兩岸都無力量作賠償之要求,何德之有?戰後數十年,日本和兩岸都虛與委蛇,只是要做生意,賺你們的錢,從來沒把你們放在眼裡。
尤其中國大陸,那樣的政治體制,那樣的社會文明,那樣的國民品性,很難讓日本人欽佩。日本人把汽車、照相機、化妝品等等大量輸進大陸,大陸是他們重要的衣食父母,但日本人對中國人不會心存感激。
日本人吃了美國兩顆原子彈,從來沒有記恨美國人的表現,蓋美國強大也。而日本卻從未為侵華戰爭道歉懺悔,而且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強征慰安婦,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眼裡全無中國人,蓋中國積弱也。大陸雖然經濟建設有很大進步,但綜合國力仍非一流強國,改不了日本「服強欺弱」的國民性。
魯迅1933年寫了一首詩送給日本友人,其中有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大陸對台小組副組長廖承志1982年寫信給蔣經國,引用了這兩句詩,希望國共早日和解。詩以人傳,以事傳,遂使兩岸民眾都能琅琅上口「相逢一笑泯恩仇」。
兩岸中國人都常說與日本是「兄弟之邦」,這恐怕是一廂情願,日本人大概不會有同感。中國的國力強大程度,文明的昌盛程度,如不能趕上日本,日本不會以平等的兄弟之禮待中國。既非兄弟,度盡劫波之後,就是相逢,也笑不出來,遑論泯恩仇了。
兩岸中國人,都別在口舌上和日本人較量了,好好埋頭建設國家才是硬道理。知恥近乎勇,那才是大勇!

感時篇/我不自棄,誰能棄我?

問題是台灣正走向「偏安王朝」的老路
2014年5月14日,報紙上有條新聞很受人注意,「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在華府談話,駁斥所謂的「棄台論」,謂美國有能力協防台灣。台北報紙的標題是「要台灣免驚」。
台灣真能「免驚」嗎?不僅是言之過早,恐怕也言過其實。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夏摩最近撰寫專文〈向台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依他的看法,中國大陸的經濟、軍事力量日趨強大,十數年或數十年後,美國不再有能力捍衛台灣,只能和台灣說再見。
對於米夏摩懷疑美國的「承諾」與「能力」,薄瑞光斷然反駁。他說,他對美軍的實力「有全然的信心」。
薄瑞光對美軍實力有信心,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美國軍力強大世所公認。但它的軍力是否願意為台灣而戰,我們最好別有太多的「信心」,因為美國背叛、拋棄盟邦,過去前科不少。大家最不能忘記的應該是越南。
冷戰期間,為了對抗共產集團,美國援助南越抵抗北越。戰爭從1955年打到1975年,前後20年,歷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和尼克森四任總統。戰爭還擴及寮國、柬埔寨,是二次大戰後美國參戰最久和派兵最多的一次戰爭。
這場仗,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美軍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失蹤2000人以上。耗用軍費至少2500億美元。而且越戰引發美國國內嚴重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國家趨向分裂,人民精神受創。按理說,美國犧牲這麼大,應該追求到最後勝利才對,但是美國撒手了。1975年4月30日早晨7:53最後一架直升機從西貢美國大使館陽台上飛走時,留下數千孤立無助向直升機哀號招手的越南人民。其中很多是為美國駐越機構工作的人,美國曾承諾要把他們撤走。北越來了,他們被處決。數百萬南越人後來被送去勞改,折磨至死。大批越民乘船逃難,是當時世界新聞報導中最令人不堪回首的一景。
說美國背棄南越,也未盡公道。美國已盡力,也已無力可再盡,只好一走了之。南越一廂情願的依靠美國,難道不負半點覆亡的責任?
共產中國當時支持北越抗美,僅經援就有200億美金。大陸時值一窮二白,這更加重了它的經濟負債。北越統一南越後,卻棄中親蘇,且與大陸有邊界糾紛,又因入侵柬埔寨事,大陸乃發動「懲越戰爭」,給越南狠狠一擊。
美國在越南打了20年的仗,死傷慘重,應該是血海深仇才對,但是現在為了圍堵中國,卻又與越南攜手,在南海與中國對著幹。
凡此種種,都可說明,國家與國家間,只有利害,沒有道義。今天台灣對美國或許有用,可以不棄;改日大陸對美國更有用時,則台灣可棄矣!季辛吉密訪大陸,尼克森到北京與毛澤東握手,這才幾年啊!台灣人民就這麼健忘嗎?
台灣不能只在意會不會被棄,要有志氣自立──人家棄了我,我也站得起來。問題是,台灣的政局早糜爛不堪。國會不議事,行政部門癱瘓,所有的建設幾乎都停擺;總統令不出府,司法沒人信任,知識分子不能發揮引導社會的力量,反欺世媚俗,青年「以叛逆為己任」,多數百姓得過且過,以「小確幸」自我安慰。
這正是歷史上偏安王朝的老路:力量消耗於內鬥,守成而不進取,缺少讓百姓望風景從之人,社會日漸萎縮。「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感時篇/疆獨的前世與今生

成功性甚少,傷害性很大「東突」近來在新疆不斷生事,警民傷亡慘重,中共嚴厲「反恐」,就在6月16日一次槍決13名「恐怖分子」的那天,我們起程第二次訪西域,走絲路。
你我在學校教科書上,都讀到過西域36國,但今天還叫得出名字的也許只有3國或6國。譬如有個「桃槐國」,恐怕很少人還記得。
36國相互征伐兼併,也單獨或聯合挑戰中原王朝。張騫通西域,霍去病西征,漢宣帝首在輪台設「西域都護府」,隋煬帝親自率軍攻伐吐谷渾,乾隆平準噶爾,一直到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光緒下詔新疆設省,新疆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才算有了眉目。
但仍然眉目不清。除了地方勢力的天高皇帝遠之外,外國的覬覦,也使新疆不得安寧。蓋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總面積六分之一,是中國第一大省區。邊境線長5600多公里,是中國邊境總長的四分之一,與8個國家接壤,包括蒙古、俄國、哈撒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而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新疆有47個,13個信奉伊斯蘭教;這些,都說明新疆地理及人文環境之複雜。更「不幸」的,新疆絕非一般人想像裡不毛之地的沙漠,它除了豐富的畜牧業和蔬果業之外,更有大量的石油、金屬和煤的儲藏,為今世列邦富國強兵所必須,怎會無人企圖染指。
頭號賊人自然是俄國,其次是英國,德國和美國則為幫凶。俄國以《塔城條約》迫中國割讓北疆大片土地,英國則明目張膽扶助一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或稱「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以分裂中國。「東國」在華府成立,活動基地則在德國。
「東突」的襲擊活動,給中共帶來很大困擾。新疆宣布,自今年五月到明年五月,展開為期一年的「嚴打恐怖分子專項運動」。不過北京對過往的「治疆政策」也有所反省。現今「兩手併用」,除了嚴打外,也戮力建設新疆,增進當地居民收益,普及教育,強化醫療,以及加強各族人民融洽相處等等,總盼將「大事化小」。
多數人相信,新疆獨立成功可能性甚小。以中共對國家主權的在意,以及對外人干涉內政的「零容忍」,何況還有國防戰略上的考量,對疆獨「絕不會手軟」。雙方若繼續這樣對立下去,對地方和百姓的傷害可能更大。
大陸學者王力雄,為研究新疆問題,九入西域。他指出,新疆所以有人想獨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預期的自我實現」。中共當局則以「對待敵人」的態度去防範打壓,更治絲益棼。
不過王力雄也不認為鬧獨立的維吾爾族人可以成事。獨立的主要法理依據是「民族自決」,如維族人可自決,那麼哈撒克人、蒙古人和其他各族人,豈不都可自決?屆時若維人也打出「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旗號,則自身還有何獨立立場?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於1945年成立時,國共內戰方酣,為了早日瓦解中華民國,中共大力支持東突建國,現在證明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惡有惡報」,「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用之於個人、政權或國家,都一樣吧!
左宗棠入疆,與謫居伊犁的林則徐談及英國對新疆之為害。雖因鴉片戰爭獲罪,林則徐並不「逢英必反」,他說,「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實則,從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來看,「終為中國患者,其中國自己乎!」
中國人還要不要內鬥?中國人有沒有自強的志向?中國會不會修文德以來遠人?中國要不要發展成一個真正現代化而受人尊敬的大國?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二進絲路隨想」之一)

感時篇/金山銀水少遊人

受治安影響新疆觀光客少了八成作為觀光區,新疆有它特殊的條件。在這塊土地上,有冰川、峻嶺、峽谷、清流、森林、草原,當然還有沙漠。各種地貌集合起來,讓你一次看完。
北疆的絕美風景,尤出人想像。唐布拉大草原是天然畫廊,有「百里長卷」之美譽。到那裡,任何性能的照相機都會感到無地自容。
千載猶立的胡楊木,漫山遍野的牛羊群;動靜之美,渾然天成。
何況還有舉世無兩的敦煌莫高窟。有玄奘西行的足印。有中外探險家們留下的種種發掘和考證。
對於中國人來說,大家在學校讀過的歷史、地理、詩詞甚至小說等等,很多都在絲路上。張騫、霍去病固無論矣,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的火焰山就在吐魯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樓蘭在那裡。「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無定河也在那裡。「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如果你不登臨玉門,不親到陽關,怎能體會無垠大漠裡的蒼涼與悲壯?
所以,每年夏季,中外觀光客蜂擁而至。在高峰時段,進入景區,買門票、排隊,搭車,往往要一個多小時。但我們這回去,一路上遊人稀稀朗朗,每一個當地人都告訴我們,觀光客少了八成。本來嘛,新疆凶案頻傳,迭有死傷,出來玩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所以我們「新東方快車」原有旅客100多人,20多人臨時退出。儘管如此,80多人的大隊伍已使當地喜出望外。到喀什,旅遊局長親自出迎,警車護衛,希望他們的酒店、交通和餐飲業有復甦的機會。
「東突」生事,官方防範甚嚴。進出公共場所都要經過安檢。在烏魯木齊機場,從入大門到上飛機,經過四道安檢,最後一關要脫鞋子、解腰帶。防治也許必須,但如此嚴格繁複的檢查,則掃人遊興,對觀光業是間接的打擊。阿爾泰山含金量甚高,被當地人稱為「金山」。阿爾濟斯河是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之河,被稱為「銀水」。疆人引以為傲的「金山銀水」,眼下竟是如此寂寥。
同情「東突」者視其為追求「獨立」,官方則斥之為「暴亂」。不管名之為何,新疆觀光業受傷甚重則為事實,而觀光又是新疆很重要的歲收。不僅新疆,舉世皆然。7月6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因中國大陸與越南最近關係不睦,大陸遊越旅客少了三成,「衝擊當地經濟系統」。三成就已如此,八成何等嚴重?
大陸內外,除了「疆獨」,還有「藏獨」,也有「台獨」,而回歸17年後的香港竟亦有了「港獨」,中南海豈能不深切檢討。但在周邊國際環境如此惡劣險峻的此刻,若謂大陸可容許這些地方的獨立活動,那太不切實際。等外力威脅少了,大陸現代化有些成績,多了自信,則與藏、疆、台、港組成聯邦或邦聯,也許就有可能。現在橫柴入灶,必釀悲劇。
中國是一多民族國家,漢唐時代就與西域糾纏不清了。林則徐謫戍伊犁,遇赦返京途中,因漢回衝突,臨時奉命任雲貴總督,他鎮壓漢族權貴,也法辦生事回人。他提出「只論良莠,不問漢回」的政策,終使地方平靜。
對新疆族群問題,我們「隔岸」之人,應以悲憫之心,樂觀其趨向和平共融。再揭舊時瘡疤,重複仇恨語言,只會升高對立血鬥,仁者不為。
(「二進絲路隨想」之二)
感時篇/申遺成功 對新疆是福是禍

重申遺而輕保護會害了那些文化古蹟
圖/張作錦提供
中國古絲綢之路新疆是主幹道。行走天山南北,幾乎舉步就會踩到一段歷史,牽出一串文化古蹟。
在一般人想來,以大陸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熱心,新疆早已完成各種項目的申遺了。事實上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首都杜哈舉行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才通過將「長安─天山廊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由中國大陸、吉爾吉斯和哈薩克聯合提出的,新疆有六項古蹟入選,包括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
交河故城2004年就曾申遺,但未被接納。又因新疆與八國接壤,邊境關係複雜。十年之後,與哈薩克及吉爾吉斯共同提出,獲世遺大會通過。
申遺成功,自然使當地人民興奮。交河和高昌都在吐魯番地區,申遺通過,吐魯番即展開沸騰的「雙城記」慶祝活動,包括千車萬人遊雙城、玄奘之路千人徒步等項目。
世界文化遺產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文化名牌,有此榮譽,自然值得高興。但背後更使人想望的,恐怕還是它的經濟利益──門票漲價、旅館加錢、餐飲業自然也搭上順風車。
山西平遙古城本鮮少人知,1997年入遺,1998年門票收入從以前的18萬元躍升到500多萬元,翻了30倍。雲南麗江古城申遺成功,旅遊綜合年收入達13.44億元,占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50%。河南安陽殷墟2006年入遺,光是門票一年收入就高達上千萬元,增了五倍,還不說連帶的交通、商販和旅館的收入。在這麼龐大的經濟利益誘因之下,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大陸,值得申遺的地方車載斗量,目前大陸世界遺產已有47處,居世界第二,但是排在後面的申遺預備隊還有100多處。2005年世遺大會通過決議,規定一個國家一年只能提出一個申請案。如此,則大陸要消化長長的備選名單,至少需要一個世紀。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未必。首要之惡是遊客多了,帶來各種有形無形的破壞。絲路最耀眼的明珠位在甘肅的敦煌莫高窟,1987年入遺,遊客從以前每年2萬人次增加到目前30多萬人次,預計5到10年內將升到每年50萬人次。遊人入窟,二氧化碳增加,許多曠世絕美壁畫出現變色和剝落。研究人員說,莫高窟入遺的短短幾十年間,人為損壞超過以往千餘年的自然侵蝕。
再如西湖,1999年入遺後,塞人加塞車,別說長假期了,就是平常也擁擠不堪。它早已超過承載量,各種設施都跟不上,已大大損害遊客欣賞西湖景物的心情。
當年交河故城申遺失敗的主要原因,被指管理機構不健全,沒有保護規畫,遺址周邊環境差等等。筆者2004年曾首次走進絲路,10年後再去,有些地方的頹破與髒亂,似未稍減。
如果申遺只是在找一棵搖錢樹,既不培土也不灌溉,就這樣搖呀搖,要防有一天葉落花盡。
弔詭的是,因為新疆目前的「動亂」,觀光客減少八成,也許是一個喘息的機會。
(「二進絲路隨想」之三)

感時篇/李白的故鄉 迷失在絲綢路上
他出生何處?是否胡人?陳寅恪的考證對嗎?二戰期間,美軍和德軍在前線對峙,德軍訓練了一批年輕軍人,講得一口美式英語,換裝混到對方陣地,刺探軍情,進行破壞。美軍後來想出一應對之招,碰到可疑的「隊友」,就跟他談美式足球,球隊、球員和戰績等等,對方若瞪目不知所對,就可抓將起來。因為美式足球是美國人身分的文化符號,已烙印在每一國民身上。
中國人有沒有身分的文化符號?有,就是詩;中國是詩的國度。如果要選出一首代表性的詩,無疑應是李白的〈靜夜思〉。不識字的小腳老奶奶,也會教她牙牙學語的孫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戰亂多,承平少,流浪多,安居少,李白的〈靜夜思〉,是抒解了、還是增添了億萬遊子的鄉愁?
不管怎麼說,低頭思故鄉,總要有個故鄉可以寄託自己的眷戀。那麼,李白的故鄉在哪兒?
這話可不好回答,明朝著名學者胡應麟曾感嘆:「古今詩人出處,未有如太白之難定者。」自明以後,當然續有研究考證,但仍然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四川人,有說洛陽人,還有說山東人,但歷史久遠,各家都找不出具體事例能證明自己的主張。現在,說他是西域碎葉人的很不少。
李白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隴西成紀在今之甘肅天水。李白在詩文中也常自道是隴西人,如〈贈張相鎬〉:「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這說明是李廣的後代。李廣衣冠塚在天水南部,蔣介石委員長1945年還為題碑「漢將軍李廣之墓」。
儘管李白可上攀李廣,但他怎麼到西域的?《新唐書》本傳上說:「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陽冰也在《草堂集序》中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條支為西亞古國名,在今之伊拉克。如此,則是李家先人因事獲罪,被謫居西方,極可能沿絲綢之路來到碎葉。碎葉屬於唐朝安西都護府,是絲綢道上商業鼎盛的城鎮。1864年沙俄迫清廷簽《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據包括碎葉在內的大片土地。蘇聯解體,碎葉城已屬吉爾吉斯,在托克馬克附近,遺址已無蹤跡可尋。
考據李白身世,大史學家陳寅恪也參與其盛。他1935年在清華學報發表
〈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指出:「在唐太宗貞觀18年即西曆644年平焉耆,高宗顯慶2年即西曆657年平賀魯,(條支、碎葉)隸屬中國勢力範圍之後,始可成為遷謫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於楊隋末世即遷謫如斯之遠地,斷非當日情勢所能有之事實。」所以陳氏斷言,「其本人本為西域胡人,絕無疑義」。陳雖為著名史學家,但他說李白是胡人,「非我族類」,很多人難以接受,咸認他仍是從胡地遷返中原的漢人。
李白長自西域,後回中原,一般人所以認同此話,與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的記載也有關。《通言》有一章〈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謂西域一番邦遣使送來國書一道,滿紙皆「鳥獸之跡」,文武百官無人能懂,因賀知章的推薦,皇帝從酒肆中宣來半醉的李白,他不僅認得番文,且回以「鳥獸之跡」痛斥番邦無禮,大大宣揚了天朝的國威。自唐至明,如無李白為西域人之傳說,馮夢龍哪會憑空臆想?
「李杜詩篇眾口傳」,中國第一大詩人李白,讓世代中國人誦念「低頭思故鄉」,而他自己的故鄉,卻迷失在絲綢道上。明月幾時有?中秋又到,不知李白還在月華下東尋西找否?
(「二進絲路隨想」之四)
感時篇/天啊!這就是汗血寶馬!
2014年5月12日晚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土庫曼總統比爾德穆哈梅多夫。這樣的場合,向例都是政治人物是主角。但當晚主角是一匹馬──土庫曼送給大陸的一匹汗血馬。汗血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也是最好的馬。全球僅存4000匹,土庫曼就有3000匹,市場價格最貴賣1000萬美元。土庫曼視汗血馬為國寶,只送重要國賓,送出的都是公馬,土庫曼要把汗血馬的純粹血統留在自家。
汗血馬在中國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漢初白登之戰,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為匈奴所困,匈奴騎兵所馭就是汗血馬,所以漢人對汗血馬印象深刻。
迨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宛國貳師城(今之土庫曼境內)發現強健俊美的大宛馬,也就是汗血馬,因其奔跑時頸部出汗如血,故得名。前方上報朝廷,漢武帝鑄了一匹金馬,派使者送到大宛,想換一匹汗血馬,為大宛國王拒絕。漢使在歸途中遇害,金馬被劫。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軍兩次遠征大宛,前後歷時三年,終於攻下貳師城,得到約3000匹良馬。但運回中原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剩不足千匹。
李廣利所率的軍隊,是中國第一次遠征軍,震動西域與國際。漢武帝素性愛馬,但這次行動有更深遠的國家戰略意義:中國必須建立慓悍的騎兵,才能與連年為患邊境的匈奴對抗;打敗匈奴,始足鎮服西域。
早先,外國曾進獻烏孫馬,漢武帝見其神俊挺拔,賜名「天馬」。等汗血馬來歸,較烏孫馬更勝一籌,乃將烏孫馬更名「西極馬」,稱汗血馬為「天馬」。因其稀有貴重,多稱汗血寶馬。
汗血馬自漢朝引進直到元朝,興盛上千年,但中國的地方馬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進入以下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汗血寶馬也未逃過此一輪迴命運。目前大陸已無汗血馬,僅有一兩處繁殖中心。但我們這次旅行絲路,竟然在烏魯木齊瞻仰到心儀已久的汗血寶馬。
烏市「新疆古生態園區」,2008年成立,占地200畝,有大量的矽化木材、鐵鎳隕石群及古胡楊林等罕見的古生態珍寶,而最受人注目的,它還「收藏」有汗血馬。
當兩位哈薩克青年騎著兩匹汗血馬走進馬場時,參觀者既激動又凜然。汗血馬通常高1.5米左右,頭細頸高,四肢修長,體型飽滿優美,加以目光澄明,毛澤光潤如絲,巍然而立,令人目為之眩。
兩馬先向來賓以前腿行跪拜禮。成年的汗血馬智力等同人類七歲兒童,學習能力甚強。牠們開始在場內慢行,步伐輕靈優雅,進退有序。馬忽然加快速度,瞬間疾如閃電,果然是「天馬」行空。汗血馬跑1000米僅需1分7秒,最速紀錄曾以84天跑完4300公里。
30分鐘表演在來賓掌聲中結束。汗血馬再行跪拜禮而退。
古代詩人多有吟詠天馬者,如唐之李白和宋之司馬光都有〈天馬歌〉。
李白:「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
司馬光:「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自元朝才在中國消失,宋代的司馬光見到牠已覺不易。又過了一千年,我們在絲路上竟也能與汗血寶馬相遇,親眼看到這一天之寵物。

(「二進絲路隨想」之五)

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教授的新書《現代文明的批判──剖析人類未來的困境》,最近在台灣由「天下文化」出版。這本書主要在提出一個問題:「人類文明究竟是走到了衰亡的階段?還是有可能經過調整,再一次走到新的高峰?」這樣的問題,經天緯地,宜乎由一位學問家提出來,也只有這些知識分子,能領導芸芸眾生,找到一條通往新世界的路。雖然,許院士應該寫這樣的書,這是他歷史家的本業,我們也慶幸有這樣的好書可讀;但是,細心讀者也許會發現,許院士近年很少針對台灣的現實問題發言了。儘管那些文章不太「學術」,對國家卻是「有益」。許院士青少年期隨家庭來台,在台受教、成長,對台灣有血肉相連的感情。後來他學成名就,在國外任教,心中念念不忘台灣,台灣政經社會一有風吹草動,他必有文章反應,向政府和同胞進言。這些文章收在他2002年底出版的《倚杖聽江聲》(三民書局出版)文集中。隨便舉幾則題目,就知他的用心:〈權力不容三合一〉〈冷眼論選戰〉〈小民百姓不願見劫貧濟富〉〈勉陳水扁與新政府〉〈台灣沉痾痼疾〉〈論國會亂象〉〈以知識與智慧尋求突破兩岸困境的新方案〉等等。「二二八」問題在台灣是一個忌諱,戒嚴期間則尤其如此。但此事不了,社會難安。就在解嚴前五個月,許院士在聯合報撰文呼籲《化解「二二八」的悲劇》,提出道歉、平反、究責和賠償等具體建議,希望此事不再長期流於情緒的激盪,而能得到疏導與和解的結局。當時聲聲入耳、事事關心的讀書人,自不僅許院士而已,而是一個很大的學術社群,都希望本於知識責任,監督政府,守望社會,使台灣走得穩健,發展更好。譬如1987年,國家認同問題初現,丁邦新院士發表〈一個中國人的想法〉,頗受各方重視。但何懷碩教授回以〈另一個中國人的想法〉,提出不同意見。意見儘管不同,但關心國家前途則一。胡佛和楊國樞兩位院士,當年都是「勇於發言」的學者,近年兩人都幾已擱筆。胡院士是憲法專家,在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涉及關說案,兩主嫌無事,檢察總長黃世銘卻有責任,胡院士撰〈光天化日,陷人於罪〉一文,為多年來少見的「正義之聲」。台大前校長孫震教授,是經濟學家,曾任職政府,他過去書寫甚勤,每有意見,朝野矚目,現亦惜墨如金了。另一經濟學家高希均教授,在報章上尚常見其文章,但已不若當年〈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那樣犀利矣。余英時院士日前回台受贈「唐獎」,雖然風采依舊,除了對大陸的自由和人權有一貫的主張,對台灣內部事務就甚少發言了。沈君山沉睡未醒,李亦園健康欠佳,都無法苛求。其他如金耀基、于宗先、林毓生等幾位過去常「一言九鼎」之人,現亦久未聞其聲。是台灣已進步到十全十美,無懈可擊?還是現實環境已無這些知識分子說話的餘地?或者說了也沒有用,大家因而群相緘口?原來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讀書人,若都袖手乾坤看斜陽去,對台灣而言,這大概不是好事。


等待接力長跑的「下一棒」
編者按:張作錦先生專欄《感時篇》停刊後,我們接到一些反映,特選刊三篇文字:中研院院士許倬雲教授的文章,是來自學術界的看法;馬瑞芳和嚴式清兩位先生的來信,是社會大眾的聲音。聯副編者和張作錦先生感謝大家多年來對《感時篇》專欄的支持和愛護。10月23日聯合報刊出了《感時篇》的最後一篇文章,作者張作錦先生向讀者報告,連載二十七年以後,《感時篇》暫時停止了。驟然讀到這個消息,不免惆悵。二十七年來,我是《感時篇》的忠實讀者,一方面因為作者的文字吸引讀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一系列時論的內容,確實切中時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共鳴。
近代中國報業史上,有兩大巨人,一位是梁任公,另一位是張季鸞。前者在民國初年的一些時論,傳誦一時,當時中國正在國運明夷之際,看上去一切草創,而另一方面,正在往前邁向現代。因此,他的文章激昂慷慨,發揚蹈厲,筆尖流露感情。後者則是國家建設剛剛開始,可是又面臨日本侵華。在微妙的時刻,許多事情要顧到內外周全,實在不容易。因此,他的文章,哀婉溫厲,的確符合詩經溫柔敦厚的原則。他批評時事,就由於他恨鐵不成鋼,寓指責於期待,具體提出應當開展的大方面。
張作錦先生的文章,介乎兩者之間,又更接近張季鸞先生的作風。我以為,梁任公身處的時代,是「成」、「住」之間,需要鼓勵。張季鸞的時代,在「住」的階段還剛開始,猶待充實,需要警惕。《感時篇》延續二十七年,則是從台灣的建設逐漸停滯,一直到今天,竟已走向「壞」的階段。這個時候,有眼光的人,關懷台灣,不能不「憂以思」,既要提醒世人,又躲不開自己的憂慮。《感時篇》之動人,正是因為我們身處期間,而又無可奈何。
這二十七年,確實是台灣轉變的關鍵時期。從兩岸分開,台灣由艱困,到站起來,經過了土地改革,發展工業,內部建設,以至於經濟起飛,然後引向政治的開放。這一長串的歷史,將台灣帶到經濟和政治發展的巔峰。《感時篇》開始時,卻是從巔峰下墜的階段,一直到今天,竟然疲軟不振。二十七年內,後面的二十三、四年之久,正值台灣逐漸喪失活力的時期。《感時篇》作者和我這一代,身經由盛而衰的世變,怎能不多所感慨?
最近四分之一的世紀,台灣最大的問題,乃是從發展轉變為內耗。尤其政治權力的內鬥,似乎將台灣開拓史上,「分類械鬥」的基因,完全呈現於現實政治。一個國家需要有政府,政府的功能是管理公眾事務,為國家求安定,為國民謀福祉。民主政治是集合全國的智慧,為最大多數國民,執行最好的政策。民主政治的理想,乃是從這許多不同角度的考慮,取得協議,制定政策;然後,再經過民意,監督政府,妥善執行大家同意的施政方向。如果,民主政治只是權力集團的走馬燈,由選票決定誰上、誰下,那只是民主制度的表象,並不能符合民主政治的真諦:經過和平的辯論,經過理性的考慮,制定最佳的國策。不幸,台灣的政治發展,卻是選擇了表象的民主,從來沒理解到,誤用民主,會在互相掣肘之中,一切內耗,蹉跎了光陰,也浪費了人才,使任何政策不能貫徹。
台灣國小,只有善用人資源,發揮最大的智力和工作積極性,一個小國才能以小搏大,對內使國民安居樂業,對外獲得世人的尊敬。要做到這一點,既不能浪費時間,也不能浪費資源,更不能自滿於目前的小小成就。這二十多年來,基本建設沒有增加,也沒有適當的維持。工業生產只以代工為主要方式。教育制度,在「築室道謀」的教改後,舉棋不定,終於形成頭重腳輕的混亂現象:博、碩、學士,無枝可棲;優秀技師,一將難求:既不能培育人才,還浪費了教育資源。地產狂飆,有人成隔夜暴富,社會卻喪失了農地、山林;證券交易的投機,也造就了少數人的巨富,經濟卻是不斷地泡沫化。
更可悲者,社會上安於「小確幸」的沾沾自喜,而沒有開展的動能和活力。於是,在混亂之中,大家視若無睹;於是,《感時篇》成為罕見的時論,也未必是大多數人注意的時論!言念及此,能不惆悵?其實,何止於惆悵而已!乃是欲哭無淚!我輩老矣,無能為力。囑望時賢,等待有人出來,多寫一些當得了「曠野呼聲」的文章,作警世之木鐸,因為台灣需要你,時代也需要你!





「讀者投書」之一/張先生您且慢走
讀完十月二十三日聯副張作錦先生大作《感時篇》的最後一篇,不禁熱淚盈眶。這些年來,報紙的內容對我來說是越來越貧乏,社會新聞篇幅最多,我最多瞄一下標題,我早定論它是不正常的財、情報導;國際新聞,台灣媒體似乎興趣缺缺;國內的政治新聞,我討厭那些政客的嘴臉,盡量眼不見為淨。能觸動人心的唯有有深度的藝文著作,張作錦先生的《感時篇》是我最喜歡的錦緞。評論鞭辟入裡,最能引起共鳴,立場高瞻遠矚,說理擲地有聲,文筆輕盈流暢又不失溫厚。我常幻想它應該是從政者的教科書,像我這樣的小讀者,最多只能獨善其身,那些有權有勢的受教之後,才能兼善天下。所以我一己的想法,只是不捨,以後難讀到這樣的好文章。為社會國家著想,希望張先生繼續他的感時提點,讓我們這個社會多一點正向能量,光明前景。揮手自茲別,蕭蕭斑馬鳴,讓人感傷難抑。所以我要再一次請求,張先生您且慢走。


讀者投書」之二/繼續過生活的動力
張作錦先生的《感時篇》在前周刊出結束的文章,讓我非常非常非常傷心且失落!謝謝張先生長久以來的每一篇《感時篇》。每每因為生活裡看到許多問題,很快的會在張先生的大作中得到抒解,而且往往一說中的,或與我心有戚戚焉,讀完之後,心情愉快,然後再有動力繼續過生活。不單我自己看,還會介紹給親朋分享。我明白心乏的感覺,但拜託張先生在休息一陣子之後再重啟新專欄,讓我們再能有好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