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國民黨初選

國民黨雲縣長初選 張麗善大陣仗登記 林文進兒代理
  • 2013-11-29 01:46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張麗善(中)登記參加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姪女立委張嘉郡(左)、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陪同登記。(周麗蘭攝)
 張麗善(中)登記參加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姪女立委張嘉郡(左)、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陪同登記。(周麗蘭攝)
 林文進由兒子代為登記參加初選。(周麗蘭翻攝)
 林文進由兒子代為登記參加初選。(周麗蘭翻攝)

     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登記,前立委張麗善、嘉義市仁義高中董事長林文進,昨都完成登記。張麗善在大陣仗婦女朋友陪同下高喊凍蒜,林文進未出面,由兩兒子代為登記。
     昨日11點陪同張麗善登記的婦女約200多人,姪女立委張嘉郡、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林文瑞都來打氣。
     登記前張麗善和和婦女們一起跳「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氣氛熱烈加油、凍蒜聲不斷。張麗善表示,她的心情寫照如美國前總統福特曾說「我不是一個主動追求權責的人,也絕對不是逃避責任的人」。
     她說,2009年因立委補選造成國民黨內分歧,她因而毅然宣布退出縣長選舉,這4年來她沒有離開,與基層的互動沒有終止。
     現年65歲的仁義高中董事長林文進則委託律師兒子林聖雄代理登記,林文進曾任國小教師、主任、雲林縣教育局督學與課長、苗栗縣教育局長、仁義高中校長、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總務長與主任秘書。林文進期待選民在1堆好蘋果中挑出最好的蘋果。
     針對許舒翔有意脫黨參選,國民黨籍立委吳育仁呼籲有心一展抱負應該進入黨內初選,因為政黨政治沒有個人,他說,脫黨參選者的結果與廢票聯盟差不多,得票率不會高,黨紀也應該有所動作。

連任縣長 吳志揚支持度至少約4成 艾普羅民調: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羅文嘉聲勢較高 認同度逾2成
  • 2013-12-13 02:15
  • 中國時報
  • 【旺旺中時民調中心/台北報導】
     桃園縣長吳志揚的連任之路,尚未遭遇具明顯威脅性的挑戰者。根據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最新選情初探顯示,目前縣長吳志揚的支持度至少約4成,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以羅文嘉聲勢較高,認同度有2成以上。
     由時報周刊委託艾普羅民調所進行針對桃園縣800餘位成人的電話調查得知,吳志揚目前的施政表現合計有68%的滿意度,表達不滿者,有18%。
     在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以羅文嘉的青睞度較高,有12%的支持度;其次為彭紹瑾,有9%的認同度;鄭文燦有8%的擁護者,鄭寶清佔5%的基本盤,17%的人表示都不支持或只願支持國民黨,未表態者有50%。交叉分析得知,泛綠受訪者有24%挺羅文嘉,13%認同鄭文燦,12%欣賞鄭寶清,9%青睞彭紹瑾。
     明年桃園一役,若是吳志揚與羅文嘉兩人對決,調查發現,現階段吳志揚有39%支持度,羅文嘉斬獲23%票源,兩人相差16%。交叉得知,泛藍受訪者有70%力挺吳,15%轉投羅,泛綠受訪者,有54%青睞羅,18%欣賞吳,中立者,32%看好吳,16%擁護羅。
     若換成吳志揚與鄭文燦對決,調查反應,現階段吳的支持度為45%,鄭的認同度有18%,兩人相差27%。若是吳志揚與鄭寶清對壘,吳的氣勢達47%,鄭得17%青睞,兩者相差30%。若是吳志揚與彭紹瑾對仗,吳有46%的得票率,彭有17%基本盤,兩人也相差30%。總體來看,在4種可能對決的情況中,以羅文嘉與吳志揚的支持度差距較少,而未表態率約3成。
     本次調查於9日晚間進行,以桃園縣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再用抽出電話號碼的尾二數進行隨機取號。共成功訪問809位成年民眾。訪問結果經性別、年齡及地區加權處理,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4%。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不該只有視覺反省
導演齊柏林高空鳥瞰福爾摩沙的作品「看見台灣」得獎並引起轟動,觀賞過的人,心動、感動之餘都想化為行動。企業、民間有心人紛紛斥資包場,想擴大這部片子傳遞的愛台灣訊息,各級政府以此為環境教育的教材,行政院長江宜樺更指示成立專案小組,針對片子裡破毀台灣「教導的功課」跨部會協商,限期改善。觀賞「看見台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感動,源於大家對台灣山川人文的陌生。山地佔了島嶼面積的七成,但長期的山地管制,阻隔了人們與壯麗山巒的親近;雖自詡海洋國家,但戒嚴時期長期的海岸管制,雖為黑潮擁抱,卻無黑潮文明,始終只有地方產業開發的導向。民眾對山、海的美麗與哀愁,雖置身其中,卻有著難以言喻的距離,愛護卻未能付諸行動,關心也始終慢半拍。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江揆的作法應予肯定,但台灣的國土破壞、不當開發及汙染問題絕不僅止片中鳥瞰呈現的部分,山林、都會等鳥瞰未及的藏汙納垢,官商沆瀣助長不法恐危害更大。救台灣必須治本,儘速完成國土計畫法立法並展開國土普查,全面關懷、環環落實才是正道。現行國土計畫體系中,從上而下,分別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之後才是執行面的縣市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利用等。但最上位的國土計畫沒有法源,由上至下的各項管制即留下許多人為操作的空間;這正是長久以來高談永續卻無法推動的關鍵。從《國土復育條例》到《國土計畫法》,近二十年的立法院進進出出,至今仍置之冷凍庫,關鍵原因是對原住民生活所在的山林定位,不管是劃設自治區,或者是設定中央山脈主軸區的想法,都難達成共識。其實,原住民對山林的保育角色若無法確認,國土計畫法即不啻奢談。原住民與山林是一體的,瞭解山林,山在人在,山亡人亡,就保育的角度來看,永遠是第一線的尖兵;因此,無須平地人在辦公室為原住民設想該怎麼生活,原住民敬山、惜山,對山林資源自有一套生生不息的永續道理。曾有一位致力推動原住民山林定位的首長灰心辭官,他直言,「對山林,原住民是以祖靈地的虔誠守護,比誰都愛惜山林。」認為現下各部會指導的引進高山農業、高山觀光……等政策,才是破壞台灣百分之七十山區的關鍵,「原住民山、人一體,這必須給予尊重;將相關預算的尾數用來聘用原住民為巡山員、高山守護者,山區一定比平地人的規劃健康且永續。」因為原住民在國土計畫的定位遲遲無法獲得合理的認可,導致國土計畫法形同遭立法院冷凍,因而之後的國土全面普查計畫也無法推動。賀伯颱風以迄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的連番天災帶來的慘痛教訓,雖使國人驚覺須改進與大自然相處之道,但政策上始終缺乏一套國土永續與管制開發規劃。江揆「看見台灣」之後的警惕,必須落實為開發導向山、海政策的改變,例如為了衝觀光,明明不該開路、不應容許大型遊覽車上山的區域,仍然拍板放行;農業上山的冷氣房政策,夾帶平地人的資金挺進,原住民雖知道這些均屬不宜,卻無能阻擋。國土是一體的,台灣是島嶼生態系,從山川源頭以迄出海口,即便只為防災,也必須有通盤計畫。如今,國土計畫、國土普查推不動的情況下,沒有上下游環環相扣的國土永續規劃,僅剩一個個下位的分區開發計畫,讓政商穿梭其間得以有染指獲利的空間,美好河山如何維護?尤其,行政院會剛又通過六百億治水特別預算,若水系從源頭到出海口仍是被分割處理,不肯停止錯誤,怎可能會有效果?「看見台灣」是從空中鳥瞰,若是「顯微台灣」近距離的放大,看到各地破碎、失序環節,恐將令人不忍卒睹。江揆的感動是面對問題的深自反省,但處理問題必須治本、斷根,否則專案小組僅就「看見台灣」作了回報,開會討論後卻無法持之以恆地追蹤關注,對後續病變、惡化開不出對症下藥之方,那豈不是「觀影治國」?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王健壯

王健壯/吳乙峰拍秋香
三個不同時空的人,其中一個美國人,兩個台灣人,卻意外聯手寫下了一個故事,一個讓人性發出一點微光的故事。 瑪喜樂從加州來台灣那年,一九五九年,她已四十五歲。在彰化二林小鎮上,她經常看見許多在泥地上用四肢爬行的孩子,那是小兒麻痺症在台灣大流行後留下的悲慘印記;每次目睹這樣的景象,她都下決心要做些什麼。五年後,她創辦了一所名叫喜樂的保育院,專門收容醫治小兒麻痺孩童。
沈秋香是一九七一年住進喜樂保育院的,當年她十歲。從三歲感染病毒後,她祇會在地上爬著走,外婆叫她「無腳的」;偶爾爬到家門外,其他小孩卻踢她、嘲笑她、避她如瘟疫。但在瑪喜樂保育院,經過多次手術後,卻讓她穿著支架、撐著拐杖站了起來。三十歲和馬來西亞華僑莊如明結婚後,沈秋香也下決心要在異國土地做些什麼。他們夫婦經常在檳城與吉隆坡的大街小巷,尋找和她一樣的身障者,邀請他們加入她創辦的「雙福身障協會」;這個協會被人稱為「馬來西亞的伊甸」,形容她與劉俠的「伊甸」一脈相承。
吳乙峰比沈秋香年長一歲。在拍完「生命」那部紀錄片後,就像許多經歷那場災難的倖存者一樣,他自己也墜入了生命黑暗期,憂鬱失志像患了心靈的小兒麻痺症。最後是宗教像拐杖與支架一樣,讓他重新站了起來。他從已當了牧師的昔日拍片伙伴那裡,聽了沈秋香的故事後,就下決心要做些什麼。後來他花了三年時間到處跟拍沈秋香,完成了「秋香」這部紀錄片。
拍紀錄片的導演跟作調查採訪的記者一樣,最困難的課題就是角色分際的拿捏。紀錄者既要與被紀錄者疏離,又要介入;既要冷靜進入被採訪者的腦子裡,又要熱情變成他們一分子,一冷一熱,忽遠忽近,俱是工夫。
跟「生命」比較,「秋香」雖是一部稍微冷也稍微遠一點的紀錄片,但跟「生命」一樣,「秋香」記錄的也是「在社會意義上很重要,在主流媒體上被忽略」的那些人的那些故事。他拍的每個故事都有苦難有淚水有怨有恨,但他拍的每個人也都像秋香一樣,最後都在生命的幽暗隧道中站了起來,並且讓自己化身為不滅的人間燈火,在每個角落持續發出隱約微光。
跟其他紀錄片導演相比,吳乙峰不但堅持老派價值觀,也奉行古典方法論。如同日本的小川紳介一樣,他拍片前會花很長時間祇做兩件事:田野與陪伴,瞭解他要敘述的那些人那些事。而且,他也相信「時間是紀錄片的第一要素」,拍「生命」,他花了五年多時間;拍「秋香」,也花了三年多時間。當然,他更是「現場主義」的信徒,不但攝影機要在每個現場,他也盡可能從頭到尾站在攝影機後面,當紀錄者也當發問者。「秋香」從檳城、吉隆坡、柔佛,再到雲林、二林,吳乙峰從未缺席現場。
台灣這幾年拍攝紀錄片已蔚然成風,題材多樣,技巧也翻新。但吳乙峰卻仍然秉持最素樸的紀錄片精神,持續在拍苦難的故事、愛的故事。「秋香」在他紀錄片中雖是一個特定名字,但吳乙峰拍秋香所期待的,應該是讓秋香變成一個代名詞吧。
這個期待也許是個奢望,但在台灣此刻集體喪氣失志的社會氛圍中,奢望又何妨?身障的台灣,本來就需要更多的秋香站起來。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林義守

林義守感慨:地方刁難企業 耗掉發展機會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今年72歲,數十年來商場風雲起伏都難不倒他,最近卻對地方政府的刁難感到恐懼與灰心,甚至不斷思考著要放棄還是要繼續。最後,總是因為想到下一代的未來,才苦撐下去。 義聯幹部說,最近一個案例是,向高雄市政府申請雜項執照,竟要求會同軍方意見,結果軍方回應這不關他們的事。「官員根本是無事找事。」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賴瑞隆指出,市府與義聯集團關係良好,過程是否有誤會待釐清,市府願開誠布公充分溝通。 林義守少年就從商,40多年前從台中隻身南下高雄創業,與官方打交道過程,常常能感受到政府對企業的關懷與鼓勵。但這幾年來情況完全不同,深深感受到基層公務員想方設法在找難題,找不到理由就用裁量權刁難。他很直接地說,這種情形「對我個人產生很大衝擊」。 林義守表示,每個人都知道民不與官鬥,他經常問自己,要放棄還是要繼續。回想起來,高雄很少企業在推動30年、50年的長期投資,加上「有一群人相信我、跟隨我」,思考到下一代的就業,只能咬牙苦撐下去。 林義守指出,現在的薪水比16年前低,16年來物價、科技、社會、兩岸關係都是天與地的差別,說台灣在退步並不為過,他很憂心下一代要怎麼辦,公務員刁難企業,同時也刁難了下一代的發展。 義聯高階主管說,以義大天悅飯店的爭議為例,集團一切依法申請建照施工,卻被認為不合法;若是不合法,就應該拆除,但政府也不拆,就一直虛耗下去,至今已浪費二、三年時間。 反觀義聯集團在大陸投資鎳鐵廠與不銹鋼上下游產業,被當地的行政首長列為重點輔導項目,經常到工地現場詢問有何問題需要協助,兩相對照,在台灣拚經濟的挫折感很重。 一般認為,高雄市長選舉時,林義守得罪市府團隊,才會導致與市府互動不融洽。賴瑞隆表示,市府支持企業的原則不會改變,義聯集團一些投資案傾力協助,彼此也合作許多活動,共同促進城市發展,未來期待能多溝通化解歧見,創造良性雙贏局面。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謝劍

中國西向 造福中亞
  • 2013-11-07 01:29
  • 中國時報
  • 【謝劍】
     當美國聯合日本,正在東亞以「再平衡」對中國大陸施加壓力時,北京頂住美日壓力之際,卻沒忽視西向發展。除了開發資源豐富的大西北,更把眼光投向西鄰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刊出作者彼德森(A. Petersen)的長篇報告,以美國人立場,認為北京在中亞的外交出擊大展拳腳,有損美國利益。
     自美軍撤出阿富汗,北約(NATO)諸國亦退出後,北京立即在中亞投資,從事諸如網路通訊和探勘油氣等建設工作,在外交上發生正面影響力。習近平一連訪問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四國,簽下數十億美元買賣合同,反之美國總統歐巴馬從未踏足該區。對比強烈,當然也引起世界各地觀察家注意。其實北京的影響力在中亞早已存在,非習近平訪問後才發生。
     事情可上溯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當時除土庫曼,蘇聯解體後的中亞盟邦均曾參加,包括俄羅斯自身亦有不得不加入的苦衷,此舉可視為中國西向發展的開始。儘管「上合組織」在本區以外並非重要玩家,但俄羅斯的願意參與,等於接受了中國在中亞地區形成的一種平衡力量。
     由於「上合組織」的成立,中國西部大省新疆就能以參與中亞事務為優先。「上合組織」關心的要務之一是「三反」,即反恐怖主義、反分離主義及反極端主義(主要指伊斯蘭教)。
     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塔里班的暴力極端主義已「外流」中亞,因而有此「三反」的必要。特別是北京關切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問題,從而與中亞諸國訂立雙邊條約,遣返維族恐怖分子,並在是區塔什干(Tashkent)成立「區域反恐結構中心」(RATS),蒐集可疑分子(特別是維族恐怖分子)的情報送回中國。「上合組織」諸國亦經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防不測事件發生。
     中國在該區決定性的經濟影響力,多少與其策略上新疆優先有關。「發展大西北」戰略,目的在經由經濟發展帶來安定,其效果已「溢出」到中亞,包括阿富汗在內。新疆重鎮烏魯木齊及喀什等,作為交通樞紐,有鐵道、公路乃至機場等擴展貿易,並將新疆製造之日用品運至中亞各地。此外,前蘇聯中亞各加盟國內部結構經已放鬆,大陸的國有企業如中國石油公司(CNPC)及中國道路與橋梁建設公司(CRBC)等都得跨境經營,這表示新疆的鄰居也跟著在改變。
     這部分意味著:中國的開發大西北戰略對新疆鄰居也會帶來發展和安定,以減少伊斯蘭教極端份子可能對新疆境內人民形成危害。就因為中亞這些國家人口少,國家預算不大,易於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這引來一連串問題,如在不留意間,這一發展何以竟使中國成了所謂的「中亞帝國」;前此習近平在該區的訪問只是執行早已擬定的計畫,為何竟未引起注意;這一系列的發展,何以竟讓中國扮演了決定該區未來數十年命運的角色。筆者認為西方人有前述看法並不令人奇怪,問題的癥結是否過於誇大了?
     中國大陸西向中亞發展,帶給當地人民的畢竟是多方面的福利,這較國家恐怖主義者藉反恐為名,帶給阿富汗和伊拉克遍地血腥,死人無數,在人道立場上豈可相提並論!(作者為礁溪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孫立人

訪孫立人故居 英皇室畫師感動
英國皇家肖像畫師協會前主席斐士廷,到台中市參訪孫立人故居。
圖/陳姓讀者提供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御用畫師、英國皇家肖像畫師協會前主席斐士廷(Andrew Festing),昨天到台中市參訪孫立人故居。他的父親在二次大戰時是英國駐緬甸的皇家陸軍,在仁安羌戰役時曾遭日軍圍困,被孫立人將軍部營救,他這次來台灣,特地造訪表達感謝。 斐士廷今年72歲,原本在蘇富比國際拍賣公司擔任主管,40歲那年決心轉任全職畫家,名氣愈來愈大,英國皇室延攬他進入宮廷作畫,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目前仍掛在皇宮裡的女王著白御袍全身大幅立像,以及英鎊面值78便士郵票上的女王頭像。 斐士廷說,他的父親是英皇家陸軍第36步兵師師長,隸屬史林元帥軍團,擔任其副手,一起率兵進入緬甸北部,和孫立人將軍的部隊、美軍聯合抗日,1942年的仁安羌戰役時,被日軍圍困,孫立人將軍率軍隊馳援,因此才獲救,對我國一直有好感,也曾獲我國頒贈「雲麾勳章」,表揚中英合作。 從小斐士廷聽父親說這些軍旅故事,一直對二次大戰的歷史很有興趣,他說,「到台灣之前不知道台中還保留孫立人將軍的故居,能親自看看這些歷史,非常感動」,昨天參觀2個多小時,細心聽解說,看老照片、影片,「彷彿又進入時光隧道」。 外交部禮賓司指出,孫立人將軍故居的行程,是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斐士廷相當驚喜,也很有興趣。
【2013/11/0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