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民進黨內初選


蔡其昌造勢 賴清德抱病奧援
  • 2013-12-30 02:03
  • 中國時報
  • 【梁貽婷、林欣儀、陳世宗/台中報導】
 「凍蒜!凍蒜!」的吶喊聲響徹雲霄!蔡其昌支持者昨晚聚集在圓滿劇場,期許今天展開的民調能一路領先;蔡其昌也一再提醒,要支持者儘量留在家裡接聽電話,只要接獲初選的民調電話,一定要大聲說出「支持蔡其昌」(見圖,陳世宗攝)。
 「凍蒜!凍蒜!」的吶喊聲響徹雲霄!蔡其昌支持者昨晚聚集在圓滿劇場,期許今天展開的民調能一路領先;蔡其昌也一再提醒,要支持者儘量留在家裡接聽電話,只要接獲初選的民調電話,一定要大聲說出「支持蔡其昌」(見圖,陳世宗攝)。

     角逐民進黨台中市長初選的蔡其昌,昨天把握最後的衝刺,直搗林佳龍大本營原市區掃街拜票;晚上在南屯區圓滿劇場舉辦大型的「台中動起來」造勢大會。立法院同僚段宜康等人站台力挺外,台南市長賴清德還抱病北上奧援,現場「凍蒜」聲不斷。
     蔡其昌造勢車隊,昨日直撲林佳龍重鎮原市區展開掃街,從東區出發後,沿途至南區、中區、西區再至北區及北屯,沿路支持民眾放鞭炮歡迎;透過掃街讓原市區民眾加深對蔡其昌的印象,並提醒支持者今晚要在家中等候民調電話選支持蔡其昌。
     「凍蒜!凍蒜!」的吶喊聲響徹雲霄!蔡其昌支持者昨晚聚集在圓滿劇場,期許今天展開的民調能一路領先;蔡其昌也一再提醒,要支持者儘量留在家裡接聽電話,只要接獲初選的民調電話,一定要大聲說出「支持蔡其昌」(見圖,陳世宗攝)。
     蔡其昌除獲得立委同事站台造勢外,最近身體微恙的賴清德原本取消到台中參加晚會,但因選情激烈,傍晚決定抱病力挺;立委段宜康站台表示,初選期間競爭者應盡量展現好的一面,不應攻擊黨內同志,對手操弄民調的作法並不恰當。





爭奪雲縣長 張麗善打在地牌 獲國民黨提名 破釜沉舟決心參選 抨擊綠色執政10年來停滯不前
  • 2013-12-06 02:02
  • 中國時報
  • 【許素惠/雲林報導】
 前立委張麗善(中著白衣者)在黨內同志力挺下,矢志要為國民黨奪回雲林縣長寶座。(許素惠攝)
 前立委張麗善(中著白衣者)在黨內同志力挺下,矢志要為國民黨奪回雲林縣長寶座。(許素惠攝)

     前立委張麗善獲國民黨提名參選雲林縣長,她矢志要替黨拿回縣長寶座。其姪女立委張嘉郡內舉不避親,保證姑媽會是個跨越藍綠的好縣長。立委吳育仁盛讚張實力雄厚,足讓對手聞風喪膽。斗六市長謝淑亞籲團結打勝仗。
     張麗善和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主委陳明振再三強調:「我50年來從未離開過雲林」,與立委劉建國在民進黨內初選時主打的「一直在這裡」異曲同工,都意有所指對手離開故鄉太久,不了解雲林,唯有自己才是最佳雲林縣長人選。
     除感謝同志林文進退讓、成全外,張麗善大力抨擊雲林綠色執政10年來停滯原地,失業率高、人口外流、農業首都只是自我安慰的口號,民不聊生,毫無進步,強烈的使命感讓她抱持破釜沉舟的決心參選,誓言要奪回雲林縣長寶座,帶領縣民走向更幸福生活
     吳育仁期勉張傾聽多元聲音,跨越藍綠,相信基層實力雄厚的她,足以讓對手聞風喪膽。張嘉郡說,她爭取經費回雲林,縣府卻不發包,嚴重影響雲林縣權益。她掛保證姑姑一定可以當一個不分藍綠的好縣長。
     「我期待這刻已久!」對張麗善獲提名,謝淑亞寄予高度期望,她表示這些年來縣內重大建設是在誰手上完成,是誰不求私利為人民著想,相信鄉親都看得一清二楚,雖然是場硬仗,但只要凝聚力量並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打贏選戰。
     而針對張嘉郡爭取經費受縣府不發包扞格之說,縣府回應,「請張立委具體提出所爭取的工程或計畫名稱項目」。


蘇治芬率眾撒粉 下跪抗議 爭治水經費未果 政院前激情演出
  • 2013-08-29 01:52
  • 中國時報
  • 【仇佩芬、唐筱恬/台北報導】
 雲林縣長蘇治芬(中戴帽者),在鄉親圍護下,跪在行政院前。(王遠茂攝)
 雲林縣長蘇治芬(中戴帽者),在鄉親圍護下,跪在行政院前。(王遠茂攝)
  「粉攻」政院
 雲林縣長蘇治芬(右)、前代理縣長李進勇(左)28日率領鄉親,前往監察院和行政院陳情,爭取治水經費,在政院大門口怒撒紅粉抗議,象徵雲林民眾內心在淌血。(王遠茂攝)
  「粉攻」政院  雲林縣長蘇治芬(右)、前代理縣長李進勇(左)28日率領鄉親,前往監察院和行政院陳情,爭取治水經費,在政院大門口怒撒紅粉抗議,象徵雲林民眾內心在淌血。(王遠茂攝)

     雲林縣長蘇治芬昨天率500縣民北上爭取治水預算,卻因行政院無法承諾多給經費,蘇治芬大動作率眾在政院大門口怒撒紅粉抗議,甚至上演下跪的激情戲碼。這場陳情活動,包括有意參選下屆雲林縣長的立委劉建國及李應元、李進勇全數到場,也讓外界嗅到濃濃選舉味。
     潭美颱風造成雲林縣水林鄉嚴重淹水,蘇治芬一早率大批縣民先後赴監察院與行政院陳情,爭取將水利署新編列6年600億治水預算,調整為3年600億。
     2場陳情場合,不僅蘇治芬激情演出,李進勇、李應元、劉建國3人同台微妙互動,也備受矚目。
     綠縣長角逐者全到場
     一早監院陳情時,蘇治芬四兩撥千金說,「我沒有要選了」,把麥克風交給其他人。李應元率先搶下發言權高分貝痛批,「治水經費下不來,讓人民痛苦」;李進勇在一旁觀看,不發一語;劉建國則面露尷尬,站在遠處。
     特別的是,蘇治芬與劉建國2人在媒體面前,幾乎零互動,引發諸多揣測。
     蘇治芬一行繼續前往行政院陳情,政院派出秘書長陳威仁接見,豈料,陳威仁一句「雲林很窮、我們也很窮,行政院也不可能通包,但不可能讓水一直淹下去」,又讓協商破局。
     隨後,蘇治芬重新回到政院大門口,怒斥行政院明年未編列治水預算,不照顧雲林人。她表示,8年800億治水預算到今年底結束,中央卻喊窮而未編列第2期治水預算,然而治水有延續性,若不繼續整治,水林、北港等地還會繼續淹,之前的整治工程全都泡湯。
     蘇治芬一邊向民眾高喊「地方基礎建設,中央有責任承擔」,一邊率眾撒紅粉,象徵民眾內心泣血。她不僅高分貝嗆聲:「馬英九敢踏入雲林一步,我絕對下跪陳情!」更作勢要衝入行政院內。在民眾高喊「江宜樺滾出來」聲中,警方和群眾數度拉扯,蘇治芬更激動地在行政院門口前下跪。
     政院:治水不分黨派
     面對蘇治芬激情演出,陳威仁以新聞稿回應表示,行政院非常關切地方淹水問題,工程治水應不分黨派,中央與地方共同面對。他表示,已指示水利署研擬後續治水計畫,針對地方政府應治理的河川及區域排水,邀集經建會及各地方政府進行研商,1個月內完成修正計畫,並提報行政院。
     陳威仁指出,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將於102年底期滿,但中央政府目前財政吃緊,請水利署與雲林縣政府共同研商治水優先順序,依輕重緩急辦理,而預算的部分會再研究。
     至於潭美颱風過境造成雲林部分地區淹水,水利署表示,目前該縣尚有鹿寮抽水站、延潭大排抽水站、箔子寮滯洪池等大型治理工程正在施工中,預計102年底完成後,可大幅提升雲林縣防洪能力。

百里侯 搶破頭 綠初選 5縣市出動天王協調
  • 2013-08-29 01:52
  • 中國時報
  • 【朱真楷/台北報導】

     綠營地方諸侯初選搶破頭,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日針對5個有2人以上表態參選的縣市,成立初選協調小組。其中,火藥味十足的雲林縣,將由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擔任小組召集人,與黨籍立委陳明文、段宜康,共同介入協調。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昨日表示,日前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的2014直轄市及縣市長提名作業,明訂有2人以上爭取初選的縣市,就由黨主席負責成立協調小組進行協調;因此,蘇貞昌昨日已針對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及屏東縣5縣市籌設協調小組。
     在台中市部分,目前有意角逐者包括前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綠委林佳龍及蔡其昌,預計將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負責協調。
     彰化縣部分,因政治生態複雜,目前表態參選者高達5人,包括綠委魏明谷、前立委江昭儀、民進黨彰化縣黨部主委陳進丁、彰化市長邱建富及前縣長翁金珠,預計將由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介入協調。
     南投縣方面,則有前民進黨組織部主任李文忠、綠委蔡煌瑯及前立委湯火聖表態參選,將由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擔任協調人。
     屏東縣部分,則有綠委蘇震清、潘孟安表態角逐,將由蘇貞昌親自擔任協調小組召集人。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說,相關協調作業沒有預設時間表,但協調過程與結果必須向中常會報告。
蘇蔡總統之爭 首戰雲林
  • 2013-08-29 01:52
  • 中國時報
  • 【朱真楷/新聞分析】

     民進黨雲林縣長初選,蘇治芬在擴張版圖的戰略思維下,有意讓劉建國續留山線,自己交棒後則親征海線立委,爭取「縣長、立委全拿」勝局。只是,蘇貞昌為拓增派系版圖,屬意由劉建國取代親蔡的蘇治芬成為「雲林新少主」,因而打亂整套布局。
     換言之,雲林縣初選,已成為蘇貞昌、蔡英文競逐2016大選所開出的第一槍。
     綠軍雲縣長初選陷入劉建國、李應元、李進勇3搶1。
     對劉建國而言,蘇治芬有提攜之情,但聲勢扶搖直上的他,對蘇治芬的提點叮嚀開始出現抗拒,遂轉向蘇貞昌靠攏;尤其,內部民調顯示,支持度暫時領先對手,因而決定脫離蘇治芬。
     李應元則因蘇治芬一度同意交棒給他,結果卻出現變局,深感扼腕,此次才堅持出手。但他因與劉建國恩怨,若出線,恐難獲對方全力輔選,也未受蘇治芬青睞。
     只是,撇開個人恩怨,蘇治芬力挺李進勇的關鍵,目標就是「1席縣長、2席立委」全拿。
     首先,蘇治芬對延續執政頗有信心,她相信在團結情勢下由李進勇接棒,要穩住縣長並不難。同時,只要縣長拼圖確立,劉建國也續任山線立委,卸任後的蘇治芬有意投入2014立委選舉,在海線迎戰張榮味家族,嘗試挾政績牌取代現任的張嘉郡,切斷張家勢力。
     只是,對蘇貞昌而言,隸屬謝系、親近蔡英文的蘇治芬已掌握8年雲林資源,如今,在劉建國靠攏後,就有意讓民調領先的劉「自然出線」。
     從雲林這一役,印證了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是,劉建國參選縣長,依目前張榮味潛兵突圍態勢,綠營真有實力在雲林揮出全壘打?蘇貞昌需審慎思考。

時評-民進黨初選的信息
  • 2013-10-23 02:2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這次民進黨雲林縣縣長黨內初選3雄之爭,比過去3屆縣長選舉藍綠對決戰況還慘烈,李進勇、李應元、劉建國(以名字筆畫排之)各有所長,3人支持度差距在民調標準誤差值內,鏖戰過程在雲林政壇寫下紀錄。
     3人都是黨內精銳,劉建國基層服務扎實有口碑;李應元學養豐富有國際高度;李進勇有代理經驗加上縣長蘇治芬欽點接班。
     民進黨不只外戰內行,內戰也內行,這次初選3人宣布參選時機都仔細盤算,李應元搶頭香,李進勇按照時程規畫,劉建國不落人後。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有行政資源支持還是占上風一些,後蘇治芬時代的影響力是載舟或覆舟備受注目,蘇治芬主張不認同帶職參選,也曾傳出黨中央可能直接徵召,最後仍回歸初選民調制度。採用何種民調意見雖分歧,3方最終同意可以接受的遊戲規則:單一民調。
     跡象顯示民進黨在雲林縣跨出一大步,雖仍有大老的餘威,最終是3家爭鳴。初選民調倒數1周,3人都以正式參選規格拚搏,晚會動員50輛、80輛遊覽車,火熱程度比蘇治芬2屆參選縣長與國民黨的許舒博、吳威志,甚至也比張榮味對決林樹山來得百倍投入。 這次民進黨初選不論誰出線,都宣告了未來雲林政治版圖的移動,除了派系、家父長制還有其他可能。

民進黨雲林縣長黨內初選 李進勇擘畫遠景 劉建國勤走海線
  • 2013-10-23 02:29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虎尾農會有自己的製油廠,品質有保障,最近業績成長5成。(張朝欣攝)
 ←虎尾農會有自己的製油廠,品質有保障,最近業績成長5成。(張朝欣攝)

     民進黨雲林縣長黨內初選民調倒數計時,李進勇昨到山線的斗六市召開記者會,宣布13項政策;劉建國則由前立委陳憲中陪同在沿海鄉鎮拜票,呼籲給中青輩一個承擔縣政的機會。
     李進勇指出,未來農業首都應以斗六市為先鋒,打造成為「產業科技休閒之都」範本,提升全體縣民生活品質。
     李進勇說,斗六市雲中街創意園區已見雛型,可塑造出台北華山藝文中心的群聚,另外可比照家樂福的複合式商場,引進百貨公司及知名品牌進駐,發展斗六車站周邊商圈。
     相較於李應元爭取到葉菊蘭、李進勇有賴清德支持,前台南縣長陳唐山跳出來力挺劉建國,他呼籲世代交替,才有幸福未來。
     劉建國轉述陳唐山勉勵他,過去民眾稱他第1名縣長,「現在我把榮耀與重擔傳承給青年世代的第1名立委劉建國。」
     前立委陳憲中及北港形象商圈理事長余昆穎,連日來陪同劉建國在海線鄉鎮掃街拜票,呼籲讓中青輩承擔起責任,逆轉雲林人口老化、弱化的劣勢。





投入民進黨初選 黃露慧角逐嘉市長
  • 2013-11-29 01:46
  • 中國時報
  • 【鄭光宏/嘉市報導】

     議員黃正男、黃露慧父女檔,推動免費營養午餐近4年,累積5萬份公民連署,上周市府營養午餐議案闖關失敗後,2人昨召開說明會向鄉親報告審議過程有瑕疵,會後身兼民進黨嘉市黨部主委的黃露慧直接宣布投入黨內市長初選。
     現場超過百名支持者勸進,當中有10餘位里長,新富里長宋鐵雄、紅瓦里長蔡明光等人更發言力挺,綠營支持者指出,黃正男民代資歷超過40年、黃露慧8年議員,深根基層多年,不應該讓「空降部隊」參選。
     由於綠營目前已有前衛生署長涂醒哲、人權律師曾錦源表態參與黨內初選,因此空降說不免意有所指;涂回應求學從崇文國小、嘉中都在嘉義,反駁自己非空降,針對黃參選,涂給予祝福;曾落地生根近20年,也說自己是道地嘉義子弟。
     據民進黨市長初選辦法,2人以上表態參選時,黨中央應先徵詢,協調不成才會採用全民調方式產生提名人選,由於黃露慧身兼市黨部主委,涂、曾2人都希望秉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
     黃正男父女4年前開啟「幸福A計畫」,推動全面營養午餐免費,去年市府財政改善,市長黃敏惠編列2億預算欲執行,卻遭議會刪除,今年續編1.1億雖沒被刪,卻表決通過議會建議食材升級10元版本,黃露慧昨指表決違法、違憲,要求市府提覆議。
     市府教育處長林良慶表示,營養午餐議案是否提覆議?將研議後才決定;另方面,林也指示各國中小校長針對議會通過版本和午餐契約廠商研商是否可行。


魏明谷出戰彰化 蘇貞昌籲團結
  • 2013-12-12 02:27
  • 中國時報
  • 【洪璧珍/彰化報導】

     民進黨上個月底舉行縣長提名黨內初選,立委魏明谷以2%的差距,從5人中脫穎而出,黨主席蘇貞昌11日到彰化舉行「團結一定贏」記者會為他造勢,但參選的彰化市長邱建富與前立委江昭儀2人未到場,支持者懷疑「團結」只是表象。
     蘇貞昌昨上午從屏東趕到彰化,參加在縣黨部舉行的「團結一定贏」記者會,各級黨公職上百人出席,落選的翁金珠、陳進丁2人也到場。
     蘇貞昌也一再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但支持者卻發現,落選的邱建富與江昭儀都未出席。據了解,江稍早前到美國去了,而邱建富雖人在彰化市,但未出席。
     邱建富稍後說明,原已排定行程,不克分身,而且他直言,民調後,魏拜訪了其他的參選人,也尋求他的樁腳支持,卻獨獨未拜訪他,他認為黨內並未完成整合,現在就開記者會說「團結」,未免名不符實,對黨也是傷害;魏明谷則表示,一定會去向邱建富請益,尋求支持。
游錫堃低調出線 朱立倫三種選擇
  • 2013-12-12 02:27
  • 旺報
  • 【洪耀南】

     新北市是人口最大縣市,在改制前民進黨連續執政16年(1989-2005),升格之後民進黨更是議會最大黨;民進黨搶先亮牌,推出資歷豐富的老將游錫堃,而現任市長朱立倫是國民黨明日之星,朱立倫只能就2014與2016選舉擇一而定,選擇2014才有新北市、台北市的抉擇,更是動見觀瞻的指標。
     游錫堃在外界不看好勝選之下,掌握快速、低調與台北市提名切割處理,及高知名優勢,輕鬆在初選民調中出線,黨內雖有「五府千歲」嘲諷之聲,但游以穿著及配戴潮流的眼鏡改變造型,刻意走年輕化路線,但其實年齡不是問題,支持者需要看到候選人展現勝選的企圖心,並提出打動民心的政策與主張。
     游錫堃冷處理下在民進黨初選民調勝出,隨即各家民調紛紛出爐,旺旺中時民調,更以朱立倫44.6%大勝游錫堃的16.7%;TVBS民調朱立倫的56%比游錫堃的25%、台聯林志嘉的3%,差距都相當大,但未來事件交易所預估游錫堃得票率落在43%,而朱立倫得票率是57%,尚低於上一屆蔡英文百萬票47.4%得票率,一個百分點的落差大約21000張選票。
     其次旺旺中時也以侯友宜30.6%勝游錫堃的23.1%、李鴻源25.4%平游錫堃25%;而TVBS民調如由侯友宜出戰45%勝游錫堃29%、台聯林志嘉的6%,李鴻源則以31%落後游錫堃41%。民調透露的訊號:游錫堃並非全然無望,但取決朱立倫的選擇及國民黨的布局。
     朱立倫有三種選擇,續任新北市長、轉戰台北市長、二者都放棄直攻2016總統大位,依據未來事件交易所的預測續任新北市市長機率(73%)最高,但以馬為核心國民黨高層希望朱轉戰台北市(機率只有2.1%)有效卡住連勝文的出線,而直攻2016總統大位有23%的機率。民進黨推出人選之後,所有關注與焦點鎖定朱立倫的一舉一動。
     馬英九與朱立倫之間尚有一番角力,如放棄競選新北市連任,在沒有黨政資源下如何挑戰?新北市能如意由朱所屬意的侯友宜接任?還是馬中意的李鴻源?視朱立倫的膽識抉擇而定。就目前的預估朱立倫連任新北市的機率最高,而侯友宜的布局是對朱而言進可攻退可守一步棋。
     論從政資歷而言游錫堃略勝一籌,擔任地方首長政績突出,並擔任過行政院長、但就未來性而言,朱立倫的年輕與潛力非游錫堃所及。無論有沒有朱立倫的新北市,能否跌破大家的眼光開低走高的游錫堃,新北市都一定是2014選戰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為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

中市長綠營初選 選將尋支持
  • 2013-12-14 02:08
  • 中國時報
  • 【陳世宗、趙麗妍/台中報導】

     民進黨台中市長初選進入倒數18天,立委林佳龍獲得10餘名現任跨黨派市議員,及明年有意角逐市議員提名參選人的力挺,推出「這次我選林佳龍」的看板;林佳龍說,明年七合一大選,不只是市長選舉,也是議員選舉,聯合作戰對民進黨十分有利。
     對手立委蔡其昌昨晚在大本營大甲地日南地區舉行「甲、安、埔千人造勢大會」,雖然天氣寒風刺骨,但仍有不少熱情民眾到場支持。
     林佳龍指出,繼之前他個人訴求「台中的希望」看板後,這次聯合看板不只是民進黨或相同派系的議員與他合作;包括台聯議員高基讚、有意參選議員的前市議員江正吉之子江肇國、前潭子鄉民代表會主席林秀梅之女張雅旻都陸續與他掛起聯合看板。
     林佳龍說,他跟議員在大台中總共設了7個聯合服務處,展現聯合服務的行動力,讓黨內同志願意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議員選舉也是明年大選的一部份,市長必須跟議員聯合競選,台中才有可能真正改變
     蔡其昌表示,過去受到海線鄉親的照顧,讓他能夠當選立委為台中建設打拼,此次,參選市長是期盼有更大的力量,讓他繼續為台中服務貢獻。



民進黨市議員初選民調完成,4個初選選區11位現任議員、8位新人過關,連同2個未初選選區8位現任議員,下屆27位提名人全部到位。前棒球國手趙士強、挺扁大將黃慶林,雙雙被婦女保障名額擠出名單。民進黨除內湖南港、中正萬華區各僅4位現任登記提名而未初選,其餘4個選區前、昨兩天完成初選。有不必初選的議員慶幸至少省300萬至500萬元初選經費,也有新人花逾千萬元初選未出線而相當失落。士林北投區10人搶6席,3位現任都出線,但林世宗對排名落後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之子謝維洲、前議員陳碧峰之女陳慈慧而屈居第5,直呼「驚險」。松山信義區6人爭4席,3位現任都出線,但許淑華對排名第4落淚。唯一非現任出線的許家蓓,是前議員許富男之女,這次第3度向議會叩關,在現任3席之外,搶下第4張提名門票。中山大同區5人搶4席,本屆連任失利的黃向捲土重來獲晉級,「白毛」黃慶林則被議員簡余晏辦公室主任顏若芳以婦女保障名額擠掉。大安文山區8人爭5席,以「肯定現任+支持新人」策略分票成功的中央黨部前發言人王閔生,緊追3位現任之後晉級;排第5的趙士強則被議員徐佳青辦公室主任簡舒培以婦女保障名額擠掉。

圖/聯合報提供

 


年底桃園市長選舉競爭,將重演四年前吳志揚與鄭文燦的對決戲碼。民進黨中央上午公布黨內桃園市長初選結果,前新聞局長鄭文燦確定勝出,將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的首屆市長選舉。出席民調結果公佈記者會的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表示,由於有意參選者前立委鄭寶清、彭紹瑾和鄭文燦經過協調後,在4月30日晚間進行民調,分別與現任桃園縣長吳志揚進行對比式民調,3家民調的結果都是鄭文燦超前其他競爭者,未來將提交中執會完成提名程序。林錫耀說,鄭文燦的民調落後吳志揚在10個百分點之內。民進黨參選人落後挑戰連任的縣市長,且桃園傳統都是藍大於綠,能夠有這樣的民調成績,成果相當不錯,黨籍候選人在這場選戰,有相當的機會可以一搏。在桃園市長人選定案後,民進黨年底七合一的縣市長部分,僅剩金門縣、連江縣、新竹縣市、台北市、花蓮縣,參選人還沒有確定。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陳柔縉

人生進行事-攀爬人生的山 ──我所看到的羅福全
  • 2013-08-25 02:12
  • 中國時報
  • 【?陳柔縉】
 羅福全(圖中)接待荷蘭前總理 Andreas van Agt(圖右)。(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羅福全(圖中)接待荷蘭前總理 Andreas van Agt(圖右)。(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羅福全(右一)六歲留學日本,七歲時,表哥帶他去逛銀座,他戴著學生帽,抬腳邁步,開心極了。(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羅福全(右一)六歲留學日本,七歲時,表哥帶他去逛銀座,他戴著學生帽,抬腳邁步,開心極了。(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他會寫古詩,他會畫政治漫畫、畫油畫,也擅長書法。他愛吃懂吃,總是在唱歌,他還喜歡研究歷史。羅代表會給自己找研究主題,像是「李香蘭」,對這位戰前的歌演巨星的絢爛一生如數家珍。
     電話上,詩人李敏勇前輩說,「這個人很特別,他要寫回憶錄,我想妳應該有興趣,他現在就在我辦公室……」。我當時在書展會場,急忙過去,心裡抱著對李先生的敬意,但未帶著可能性。已經有六年,我沒有再為人掛名執筆寫回憶錄,其間偶來的個案,常因直覺「緣份不對」而敬謝婉拒了。
     我很依靠直覺,常常隨興行事。
     那天,我第一次見到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先生,他來自嘉義,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年輕時是他的鄰居,引起我第一道興趣。最近二十年,台籍人士回憶錄不少,絕大多數傳主卻集中來自台北和台南。更具吸引力的是,羅代表曾經長期在聯合國組織工作,這太稀奇了;台灣進不了聯合國,他卻進去了。
     羅太太在我之後,也匆匆趕到。她輕輕微笑點頭,即拉椅子坐在門口邊上,唯恐大家的談話因她而中斷似的。她不選擇坐到羅代表旁邊,大約是避免橫過我的面前,我心裡對羅太太的細膩禮貌暗自讚嘆。
     最後,我們一起下樓。天冷,高大的羅代表穿上土黃色風衣,嬌小的羅太太幫他拉了衣領。一直到我目送他們上計程車為止,他們每一個笑容與動作,都是那麼樸素高雅,寒冬的台北竟有如此人間風景,我心底跳出一個高亢堅實的聲音,「我要幫他們寫回憶錄」。
     裁縫回憶錄近似造景
     代筆書寫回憶錄,不是一件有聞必錄的抄工,依我想,比較近似庭園造景。人生幾十春秋,遇過無數的人和事,在每個人記憶的園子裡錯落雜生,要擠在八萬、十萬字裡,述說成書,必須挖掘、摘採、修剪,也必須遷移、捨棄,甚至添加,而這些動作又要依庭園本來的質性與園主自己期待呈現的面貌來擇定。但是,不知道園裡有甚麼材料,無法瞭解質性,又不能率爾事前預設主題。所以,我會先不斷訪談,弄清楚園子裡有甚麼花草木石,也要抬頭看看時間的天空是康熙還是昭和,還要探探外頭是否有河或有獸,諸如此類等等,極盡可能蒐集清楚之後,再來決定庭園的主題,才會開始動手。
     幾天後,我正式到羅代表家裡拜訪,把自己對回憶錄的觀念與作法,講了一大頓,都覺得自己很囉嗦了,但羅代表聽了以後,挺胸往前,舉高雙臂,笑容滿面,只說了一句英文,「Go ahead」,他要我放手去做。他的信任與尊重,沒有附帶任何「提醒」或「期許」,反讓我稍有不安,憂慮他對我有過高期待,我趕快「打疫苗」,說自己寫文章,選字簡單,不太調味,就跟「沙西米」一樣。結果,羅代表還是滿臉笑容,給我那句英文,「Go ahead」。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羅代表的人格特質,很有自信,心很沉穩,不會像樹梢的葉子、花間的蝴蝶,老在顫動、不安。
     等正式進入訪談,羅代表拋給我一個又一個驚奇的故事,我開始有點手忙腳亂、承接不住。羅代表的人生,不只是一座庭園,我走進了一座山。
     山很高,我必須奮力攀爬。
     做自己交友遍布天下
     羅代表以一位經濟學家在國際組織任職,他面對的問題,圍繞在人口、貧窮、糧食、資源、污染,都是國家級和世界級的議題。最後他還參與知名的「京都會議」,那是一個台灣政府無緣列席的全球環境會議。
     議題層次高,羅代表接觸的人物也國際性。才講到認識印度現任總理曼莫漢.辛格,羅代表拿著和他的合照,解釋他是錫克教徒,不是印度教徒,所以包著頭巾。我馬上看見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以曼莫漢.辛格為封面人物。日本剛登出南韓前總理南■祐過世的消息,羅代表就拿報紙告訴我,南■祐是南韓戰後經濟起飛的大功臣,曾在夏威夷大學與他隔壁研究室。同一個月,菲律賓海巡公務船射殺屏東船員,台菲關係緊張,羅代表又聊起,當現任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的父親被關獄中,他曾以日本國際特赦組織理事身分,暗地帶出他父親的手書,向外求援。還有,各國前元首為會員的OB高峰會,羅代表有一年擔任十三位指定委員之一,主委是澳洲前總理,同席委員何理良是中國前外交部長、副總理黃華的太太,也是共產黨史上的名女人,年輕時曾在延安和毛澤東跳過舞。
     羅代表的故事太多了。等到他告訴我,八○年代,台灣還未與中國有任何通聯,他已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籌開經濟會議,請來總理趙紫陽致詞,而前總理朱鎔基當時是合作的對口,正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會前一天,他還請羅代表一起吃了東來順涮羊肉。我終於深刻意識到,羅福全已經不是台灣歷史框架可以瞭解的人。如果拿歷來熟用的台灣顯微鏡來觀察羅福全,我們應該會發現,他有截然不同的特徵,難以歸類。
     一個出身台灣的人,千里獨行,憑著經濟學博士的專業,在國際級的世界闖盪;羅福全不是提皮箱到海外做生意的商人,也不是政府派出的外交官,他就是他自己。
     生活與生命情調豐富
     對我來說,羅代表這座山也是廣闊的。他的常識與知識,他的理性與感性,他的生活情調與生命情調,如連綿的高原,豐富又多姿。
     他會寫古詩,他會畫政治漫畫、畫油畫,也擅長書法。他愛吃懂吃,總是在唱歌,他還喜歡研究歷史。羅代表會給自己找研究主題,像是「李香蘭」,對這位戰前的歌演巨星的絢爛一生如數家珍。駐日期間,還請年過八十的李香蘭吃飯。關於那次見面,羅代表最愛講述一幕。臨別,陪同的台灣記者朋友舉起相機要拍照,李香蘭馬上要大家稍候。此時,只見她撇低頭在桌邊下補妝。羅代表邊講故事,邊學做補妝的動作。我覺得他有一雙人文的眼睛,擅於捕捉表面與表面之間的縫隙,直窺一個人的內在。
     與羅代表每次見面,不論講起經濟發展、國際現況,或是歷史文化、生活趣味,不同開頭的話題,最終都會導向一個結論,他總是很滿足地說,「I enjoy my life」。我想,在認識羅代表之前,在認識羅代表之後,我不曾、也不會再遇到把人生過得這麼愉快的人了。
     我完全贊同前台泥公司董事長辜振甫對羅代表的評語,「台灣不會再出這樣的人物」。我向來不崇拜偶像,不追逐偶像,但羅代表已經快要打破我這點頑固個性,成為史上我最喜歡聽聊天、聽講故事的人。當然,享受羅太太的點心招待,旁觀她與羅代表的優雅互動,也是其中原因。(摘刊自《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天下文化出版)


《榮町少年走天下》 重現羅福全精采人生
  • 2013-09-12 01:53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台北報導】
 前駐日代表羅福全11日發表回憶錄《榮町少年走天下》,該書除記錄駐日期間軼事,也有任職聯合國時周遊各國的精采回憶。(鄭任南攝)
 前駐日代表羅福全11日發表回憶錄《榮町少年走天下》,該書除記錄駐日期間軼事,也有任職聯合國時周遊各國的精采回憶。(鄭任南攝)
     扁政府時代駐日代表羅福全,人生經歷精采,先後留學日本、美國,因在海外參與台獨運動而被列為黑名單,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在台灣進不了聯合國的時代,他憑經濟學專才被聯合國禮聘,進入聯合國組織工作24年,以世界公民身分走天下。
     前駐日代表 出回憶錄
     昨天他出版口述回憶錄《榮町少年走天下》,由作家陳柔縉執筆,以優美的第一人稱筆法呈現人生經歷,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也曾流亡海外的學者陳芳明、詩人李敏勇等人出席發表會。
     羅福全1935年生於嘉義,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為了逃避威權時代的苦悶出國留學,獲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碩士、美國賓州大學區域科學博士。之後他傑出表現被延攬到日本名古屋的聯合國區域開發中心工作,巡迴亞洲各國當經濟顧問。1987年兩岸尚未開放時,他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籌開國際會議。
     被列黑名單 周遊各國
     羅福全周遊各國,工作之餘遍嘗美食、收藏古董書畫,享受工作與生活,並躋身「世界名人錄」。然而書中他嘆:「我受各國政府倚靠與尊重,在家鄉,卻成了警總檔案裡的叛國分子。回想起來,無語問蒼天。我所做的,豈是叛國,不過是一個讀書人追求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而已。」
     2000年他聯合國工作結束返台,沒想到又以65歲之齡被派駐日本,人生峰迴路轉。如今退休定居台灣,他說:「很高興在國外一圈又一圈的繞,終於繞回台灣。能夠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只是吃一碗擔仔麵也很高興。」
     凡事看開 一生無遺憾
     他欣見台灣的民主化,強調「民主化過程一定很波折,可是我很樂觀。」他自述深受林語堂影響,學會凡事看開的生活哲學,一生走來沒有遺憾。
     與羅福全訪談近100個小時寫成本書的陳柔縉表示,羅福全身上融合日式的生活情調,與西方的自信和民主修養,展現自在與優雅,「雖然傳記寫作總想呈現一個人的起伏,但他似乎不曾感到挫敗,不管談到什麼經歷,最終他總滿足地結論:『I enjoy.(我很享受)』。我大概不會再遇到把人生過得這麼愉快的人了。」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農民農保

 
要論職業的「神聖」性,在台灣,農民恐怕無出其右者;但要論這種崇拜的虛偽性,農業內涵受到的扭曲,也無出其右者。監察院最近為「假農民」氾濫問題糾正行政院,指出的就是這個簡單的事實。 因為神聖,所以藍綠政黨競相加碼發放老農津貼;因為神聖,所以老農年金制度享有「繳少少、領多多」的特權。而因為虛偽,所以隨便什麼人買一點點地,就可以變身成農民;因為虛偽,所以老農津貼一年便吃掉五百億元的農業預算,把農業建設的經費吃光光。真假不分、本末倒置,是台灣農業困境的真相。 老農津貼要照顧的,是勤苦終身的農民,這沒有人反對。但現在的情況卻是:一,醫師娘、大老闆都來領,長住國外的人也在領;二,在六十四歲半開始投農保的民眾,只用半年就搖身成為「老農」;三,農村人口外流,老農應日漸凋零,但目前農保投保人高達一百四十萬,約為實際務農人口的三倍。然而,政府還是閉著眼睛,照樣把錢丟進這個無底洞。 先前曾傳出,某大戶一年即領走政府兩百六十萬元的「休耕」補助;現在,則是鄉村土地被切割成零點一公頃大小的碎片出售,方便買主取得「農民」資格。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台灣不僅會變成「農民大國」,還會變成一個「啃農大國」──啃噬真正的農民、農村土地和農業發展,而農業產值占GDP比重依然不到二%。 朝野真愛農、護農的話,請回歸農業本質,把這些啃農的漏洞補起來!包括農陣忙著為與農家無關大埔四戶大肆抗爭,難道不是掉進了神聖與虛假不分的陷阱?

熱門話題-假農民現象 腐蝕農業根基
  • 2013-08-29 01:53
  • 中國時報
  • 【杜宇/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媒體報導監察院為假農民領取老農津貼案再度糾正內政部與農委會,使得該議題再度引發社會大眾關注
     政府體諒老農辛苦一輩子。給予津貼補助讓老農晚年生活保障,立意良善。然而受到選舉、農會、地方派系等因素影響,補助金額不斷加碼,誘因提高,目前農業人口54.4萬人,請領老農津貼人數67.5萬人,每年投保農保高達145.4萬人,每年老農津貼補助金額高達563.6億元。
     假農民亦普遍存在休耕補助的請領,造成社福經費與農地利用的雙重浪費,連政府提供給農民的低利貸款也出現假農民申貸,凸顯假農民問題嚴重,再不大刀闊斧改革將腐蝕農業根基。
     假農民問題主要癥結在現行農民身分取得與審查過於寬鬆。要有效解決,政府相關部門除應立即修法,嚴格規範老農津貼請領資格,同時要求地方承辦人員必須定期現場查驗是否實際務農,做成紀錄呈報中央,中央主管機關也應不定期下鄉抽驗,才能杜絕假農民事件一再發生。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社運的背後真相

平路/為什麼你不覺有異?

廿五萬白衫軍走上街頭,展開公民運動的新頁,自發的能量令人動容。接著,國會迅疾修法,幾日之後,禁閉室走入歷史,軍法審判也走入歷史。然而還有什麼,比上述更為深沉,事關我們不自覺的集體心靈。譬如說,洪仲丘冤死案發生,其中媒體對涉案人的定罪過程,作為閱聽人的你我,為什麼不覺有異?以涉入此案的范佐憲為例,先是臉部畫面被放上頭條新聞,編案寫他在祭拜洪仲丘的現場眼神亂飄、鬼眼亂瞄,圖文對照是十足的罪證。接著,名嘴大爆料,抖出這位上士經營簽賭集團、放高利貸,加上偷軍油、盜賣軍品,總之是眾惡歸之。網民則從他臉書下手,見他又吃消夜與又玩重型機車,一時彷彿也追出不少旁證。問題是這些線索,有多少至今查無實證?就以拍到的眼神為例,以特寫鏡頭加一堆旁白,說范佐憲目光如何邪惡等等,廿四小時輪番放送,對當事人是否公平?拍過照的人都知道,鏡頭前的表情其實難料,有時是角度問題。被媒體揪出來寫,並在電視畫面中拉出框框來議論,絲毫無視當事人的人權。原因是范佐憲已被媒體定罪是「惡人」,但對待所謂「惡人」就該百般醜化?何況,人性是複雜的調色盤,哪有絕對的善、絕對的惡,其中存在著許多灰色地帶,如何反應常屬情境的產物。處在封閉的體系譬如軍隊,諂上壓下、欺軟怕硬…灰色地帶中種種求存之道就被誘發出來。與其說某人生性邪惡,不如說,是體系任人作下惡事,一環一環,有特權有包庇,系統的封閉性才是惡源。與其聲討個人犯行,不如檢視我們的建制中還有多少不透光的角落。問題在於毛細管一樣深入其間的權力運作。換句話說,軍隊關起門來,等同結構性的黑幫。置洪仲丘於死地的,關乎有人在「教訓」時下了重手,更關乎對不服幫規者的制裁機制!這足以證明那位母親的直覺很準確,范佐憲母親說:「他只是個士官,怎麼有那種能耐?」而范母還表示,外界把她兒子形容成「大魔頭」,讓家屬以後怎麼面對社會?要范佐憲以後怎麼做人?不必審訊、無需證據,也不用聽當事人為自己辯白,范佐憲早被媒體設定為「大魔頭」!洪仲丘枉死的關鍵若是軍中的私設刑堂,而媒體給予范佐憲的諸般待遇,從文字的羅織到鏡頭的惡意,對比於涉案者如何聯手懲處洪仲丘,殘忍的程度是一模一樣!人們若能夠感受到洪家姊姊的痛,應該也能夠感覺范家母親的痛。事實上,當事人見自己被當成人民公敵,po在臉書上的生活細節成為罪證…,確實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而范佐憲出庭時,口吃或腳軟等生理反應又立即在媒體上被認定是假裝的。想想看,誰無父母?誰無子女?無分洪家或范家,我們可不可以把兩家的痛連在一起去感受?殘忍的定義之一是,在自以為的正當性之下,無感自己作為所肇致的(通常是不必要的)痛楚。所以,觀眾席上的我們也絕非那麼無辜!真相像洋蔥,剝開一層還有一層,公民的集體力量一舉改善了軍中人權固然令人振奮,在同時,每個人都應該思索,為什麼過去一個月,在媒體牽引下,你我或多或少,都參與了這場私刑。自覺的正義?還是不自覺的殘忍?象徵的意義上,在證據齊全之前,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對所謂「惡人」砸下石頭。(作者為作家)
路見不平

作家平路,路見不平? 平路在昨日本報名人堂著文〈為什麼你不覺有異?〉。她關切洪仲丘枉死於「軍中私刑」,但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同時,每一個人都該思索,為什麼過去一個月,在媒體牽引下,你我或多或少,都參加了這場(對范佐憲)的私刑。」
平路真是一個大膽的女子,竟然說:不必審判,無需證據,也不用聽當事人辯白,范佐憲早被媒體設定為「大魔頭」。她說:想想看,誰無父母,誰無子女;人們若能感覺洪家姐姐的痛,應該也能感覺范家母親的痛……。
其實,平路並未為范佐憲「辯護」。她只是說,不贊成「不必審判,無需證據」,甚至媒體只拍到范佐憲的一個眼神,就證實了他如何邪惡。但是,社會對此卻不覺有異。
洪案發生後,大家都在「追求真相/衛護人權」。但洪仲丘有洪仲丘要的真相與人權,而被此案掃到者如范佐憲等,也有他們要的真相與人權。平路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能用「對范佐憲私刑」,來彌償「對洪仲丘私刑」;畢竟,「仍待審訊,尚需證據」,而不能定讞於新聞照片的一個眼神。
大膽的平路,道出了一個當大家冷靜下來時都應當可以接受的道理,那就是:這個社會要的應當是「全面的真相」與「全面的人權」。必須追求洪仲丘的真相與人權,也不能剝奪范佐憲的真相與人權;反對對洪仲丘私刑,但也不可對范佐憲私刑。
倘作如是觀,在文林苑一戶對三十六戶的真相與人權,及在大埔四戶對九百餘戶的真相與人權之間,都不無可能悟知大家在冷靜下來後應當可以接受的道理。
「為什麼你不覺有異?」平路如此問大家。



大埔抗爭/八一八拆政府 拆了新公民運動

還記得本月三日由「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發起的白衫軍運動,號召廿五萬人靜坐凱道,整場活動之參與者其行為之理性、訴求之明確以及態度之和平,成功造就了台灣公民運動史上的新典範。然而,若拿「八一八拆政府行動」相較,令人不禁感嘆:是否好不容易建造起來的新公民運動型態,又被打回原樣?過去傳統抗議活動強調的「非暴力」,係以「不流血、不傷人、不打架」為表徵。然而,時代的演進,公民意識在台灣發展茁壯,現代公民運動所標榜的「非暴力」,也應隨之演化。除了行為應理性,更應於抗議行動注入「尊重彼此」、「照顧群體」、「體諒他者」等意識,而社會也不單單只求抗議活動「不流血」的基本要求,更會愈形關注該抗議活動是否同時影響其他正常社會運作、是否妨礙其他重要公共事務之進行、是否將損及台灣尚嫌脆弱民主的價值等問題,而人民如此之觀感,也將評價抗議活動是否真正成功、是否值得支持。聲援苗栗大埔案之抗議民眾,砸糞、卸國旗、塗鴉公共場域,甚至向內政部次長潑水等舉措,即使被視為表達意見之方式,然無意間斲傷者,卻是台灣人民一點一滴辛勤建立起的公民意識與群眾價值。或許,公民意識在任何類型的抗議標語與特定民眾眼中乃形同無物,且在「拆政府」的旗幟保護下,過去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和平、理性、人權與相互尊重也都可被忽略的;但當這些價值理念被逐步耗損,抗議活動也將失去正當性。如此,即使成功拆了政府,也將失去了寶貴的人性以及社會應有的關注。

名家專論-民粹幽靈霸凌台灣公民社會
  • 2013-08-22 01:29
  • 中國時報
  • 【銀正雄】

     「以群眾為名的運動一旦背離群眾,豈有成功的機會呢?自由可以這樣被愚弄和玩弄的機會,也不過就這麼一次罷了;只要人民看清楚了這實為背叛自由的惺惺作態,就會鄙視這種愚弄人民的作為了。」
     上述這段話,摘自以撒.柏林的個人傳記《他鄉》。倘若這位上世紀被譽為「最後一位自由主義大師」,「最標準的知識分子」,活在今日的台灣,肯定會驚見自己的觀察和結論,竟然對這座島嶼完全失準。
     然則,這並非意味以撒.柏林的理性訴求是錯誤的,全然是因為時間太短,樣本太過單薄,導致「自由被愚弄和玩弄的機會」竟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職是之故,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一群人,例如「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既可以出現在「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圍勦《旺旺中時》中,又可以化整為零,以個人身分參加的8月3日「白衫軍抗議洪案」,然後再加入兩周後由一位政大教授和「農陣」所發起的「聲援大埔行動」,一路狂妄的吶喊和叫囂:「八一八拆政府,把國家還給人民。」
     不只此也,同日參加這場極其荒謬而詭異的農運行動者,還有所謂的「藝文界、全國關廠工人陣線、全國廢核平台」等若干自稱關懷台灣環保和社會公義的團體。
     所有這些人,在媒體都公然聲稱自己代表台灣人民─讓我再強調一次─都在黑夜中狂呼「把國家還給人民」。
     事隔一夜之後,身為當事人的大埔農民卻大感疑惑,大為不滿的表示,為什麼鬧事的都是外地人?這形同在質疑,他們為什麼在這件轟動全台灣的新聞中,被媒體邊緣化,被和這樁苗栗縣政府強制拆除農地完全不相干的若干組織給搶盡版面,徹底淪為「路人甲」的角色?
     職是之故,我們不妨再回顧本文開頭,以撒.柏林所講的那句話─「以群眾為名的運動一旦背離群眾,豈有成功的機會呢?」以是我們可以據此判斷,不管818當天有多少宣稱代表「人民」的團體上街遊行,都沒有正當性,都不能代表大埔住民,更是大為背離、背叛了真正住在苗栗鄉間的農民群眾。
     易言之,苗栗人沒有高呼「拆政府、拆內政部」,但這幫人就做了。同時苗栗農民亦未要求「把國家還給人民」,但這幫自以為高高在上,就大包大攬的擅自代為發聲了。
     請問,這能是那些自認維護社會公益的團體,所在追求的「民主和自由」嗎?如果說這不是一種光天化日下的野蠻霸凌行為,什麼才是?
     然則,倘若我們進一步的觀察他們所喊出的政治主張,則「人民」云云,根本是了無意義的一則廢話。倘再舉以印證安伯托.艾可這位當代文化泰斗、語言符號學大師在2003年所發表的〈論傳媒的民粹主義〉一文,他是這麼說的:「事實上,如果把『人民』看成用來表達單一意志,呈現相同觀感與訴求,例如體現道德和歷史的自然定義的話,那麼這種『人民』是不存在的。」
     換句話講,只要利用出諸於平空的想像、揣測和杜撰,而裹脅民眾用之以對抗合法使用公權力的民選政府,在歐美政治學者的眼光中,都是激進的民粹主義者。
     這就像洪案的「八三白衫軍事件」一樣,只是區區一個來自「批踢踢網站」的39位匿名成員,就可以公然成立非法組織的「公民社會」,遂行安伯托.艾可所棄絕的─「民粹主義者,便是藉口代表全民意志而自創權威形象之人」。
     但這一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正是因為台灣媒體和綠營政客的相互勾結,彼此利用使然,結果使得整個社會都被「民粹主義」所徹底綁架和輪番霸凌。寧不恐怖?
     因此當我們逐一檢視,過去十幾年發生在台灣社會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政治亂象,必然可以確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正源頭,是來自政客的權謀詭詐,媒體的遺忘社會責任感,以及濫用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以致群魔亂舞,終而讓台灣公民社會完全不設防,無力抵抗民粹幽靈的結果。思之,能不警醒?(作者為作家)
痞子不可怕 冷漠才可怕
  • 2013-08-23 02:39
  • 中國時報
  • 【林明正/史學所博士生】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是我們小時學過的最基本民主原則。如今台灣有少數人不想服從多數,不打算尊重多數,他們不在乎都更或都市計畫能使更多人獲益,要社會大眾接受他們的所有主張,任何反對他們的都要予以「拆除」,而執行公權力的政府,也就成為他們的首要拆除目標。
     這些職業抗議家躲在政府合法抗爭的保護傘下,利用各種「占領」、「拆除」痞子手段,行顛覆政府之實。衝進公家機關到處塗鴉,妨礙公務人員上班,甚至降下國旗升上他們自己的旗幟,徹底享受羞辱政府與公家機關的快感。
     只是這些極盡耍痞的行徑,不會讓社會大眾接納他們的主張,只會讓更多人對他們產生反感而已。痞子可怕嗎?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握中道理性的大眾選擇沉默,讓痞子們到處橫行。
     對抗有組織痞子們的橫行霸道,只有沉默的大眾們也組織起來,不讓極端的行為操控我們的社會,讓痞子們真把政府給拆了。選舉時請選民認清哪些人是痞子們的推手,哪些是對痞子束手無策的飼料雞,又哪些才是真正捍衛公眾利益的人,不要投錯了票,讓痞子們能沐猴而冠取得執政權。這樣,痞子行徑也就永遠只會是少數人的過激行為而已
南方的大埔

如「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所言:南鐵案就是「南部的大埔案」;不同之處在於,南鐵案發生在民進黨執政的台南市,大埔案則發生在國民黨執政的苗栗縣。 台南市長賴清德堅拒此說,稱大埔案是「區段徵收」,用於科學園區、住宅區、商業區;但南鐵案則是「一般徵收」,用於鐵路地下化,未來騰空土地悉作公園及道路。然而,對於涉及拆遷的民眾而言,不論「一般徵收」或「區段徵收」,皆同樣是徵地拆屋的後果,所以「白馬仍是馬」。 賴清德的「白馬非馬論」不能服人。南鐵案的「一般徵收」,是為了「縫合台南市」,目標正大,理當支持;而大埔案的「區段徵收」,若是為了建設地方、繁榮經濟,亦不容抹黑。兩案若皆是目標正大,基於同理心,賴清德其實不必以南鐵案來詆毀大埔案的「必要性」與「公益性」;試問,台南的「南科」不也是成於「區段徵收」?何況,賴清德亦承認「區段徵收之存廢茲事體大」。 兩案最大的不同,就在「南北差異」。大埔案,九百餘戶同意,四戶有異議;在苗栗現場,不論大埔當地及苗栗全境,對縣政府幾乎一片頌揚之聲,反而是民進黨及農陣等外人緊咬不放,甚至升高至「今日拆大埔(四戶?),明日拆(中央)政府」的地步。 相對而言,南鐵案則有精華地段四百餘戶未能擺平,街市現場掛滿言詞辛辣的抗議標語,但農陣對南鐵案卻虛應故事,民進黨亦稱相關爭議只是「技術問題」。至於親自為大埔「拆國旗/拆政府」運動送熱包子打氣的蘇貞昌,見到南鐵自救會上門理論,竟演出溜之大吉。 南鐵案與大埔案有什麼不同?只是民進黨對兩案的姿態不同而已。

超越藍綠 公民運動走自己的路

近來因不當徵收土地引發的拆政府運動,激盪出公民不合作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不合作的公民,或可成為超克藍綠僵局的一條道路。 一個有問題的政策,經公民團體發為社會運動要求修改,由於攸關執政成績,在野者必然樂於配合對執政者展開批評;但執政者若無意反省,最便利的作法,便是將議題引導為藍綠對立。一旦能引導,議題即可以標籤化,隨而僵化而無法理性討論,最後淪為立法院內的政黨協商或不了了之。因此,愈來愈定型的立法院模式,竟是公共議題的黑洞,一旦沾上即被吸入消失無蹤。 公共議題,如土地正義、永續環境等,要如何避開政治黑洞,遂成為社運者的一大挑戰。 以土地徵收事件為例,台灣農村陣線自始即刻意與在野黨保持距離,其策略是挑高訴求超越政黨主張,在行動上完全走新的道路。 他們摸索各種新的運動方式,譬如加強運用藝術元素(音樂、繪畫、文創等)、刻意聯結新的社會族群(藝文界、學生)、活用動員工具(網路、下鄉辦說明會)、採取彈性的訴求行動(快閃、記者會、街頭論壇等)。如此走來,尚不至於被簡化為政黨對立。 農陣並非台灣社運史上首先進行不合作運動,但在拆政府行動中刻意宣揚此理念,且有系統地進行組織與鍛鍊工作則是首見的。 向行政院的潑漆行動,成員喬扮為陸客團以鬆懈警衛的注意力,衝入行政院前庭成功潑漆後,所有成員立即就地坐下宣讀訴求並接受逮捕。 這都是高度自覺且事先規畫的,並在公開行動後勇敢地面對官府。與過往街頭突發衝撞顯不同。不合作運動或有衝突,但那並不是施壓的重點,能對執政者產生壓力的,是被行動者之意志力貫穿整個過程,以及藉行動凸顯法律或體制之不正義,所引發的社會支持。 要超克藍綠對立,需要自覺的公民及其不放棄的追究行動。 只要在各項議題上,能體悟到必須運用不合作運動,才足以突破長期以來的運動困境。果能如此,這不正是一舉超克藍綠對立且同時成就公民社會的一條道路?

熱門話題-公民公民 誰能代表多數公民
  • 2013-08-28 01:38
  • 中國時報
  • 【龔民嘉/台北市(工程師)】

     最近幾個鬧得不可開交的社會運動,都喜歡把「公民」兩個字掛在嘴上,都打著「公民社會」的旗幟,似乎他們就代表了多數公民。
     譬如說:挺大埔4戶拒絕拆遷的釘子戶,打的旗幟,也是「公民不服從」運動。讓人不解的是,難道9成8贊成區段徵收的數百戶地主,就算不得是公民,反而那少數百分之二的釘子戶、幾個「台灣農村陣線成員」加上幾個職業抗爭學生,才是具有代表多數大埔居民民意的「公民」?
     作家、導演、教授等少數人發起的「憲法133實踐聯盟」,也發起了「公民罷免」行動,指控馬政府在核四、兩岸服貿協議、大埔事件等案一再「違反民意」,「公民」應實踐憲法第133條罷免權,罷免馬系立委。我們這些必須工作賺錢繳稅沒時間罵人的公民也很好奇,核四、服貿、大埔事件,多數民意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難道是你們幾位說了算?請問,誰賦予你們代表多數公民的資格?
     至於核四停建或續建與否,不是用全民公投來表決,最能代表多數民意嗎?怎麼一方面反對核四公投, 一方面由你們少數幾個人來代表民意?誰說續建核四是違反多數民意?找幾個藝人、名模上街頭唱唱歌,就代表多數民意了?平日工作周末在家休息的多數民眾,沒空上街頭唱歌,並不表示就贊成你們反核四的主張。
     不用核能發電,繼續用火力發電,未來「孩子的天空」還看得到藍天嗎?夏天氣溫年年破表,未來那些嬌嫩的孩子們,可以適應沒冷氣的夏日嗎?
     如果認為總統、立委幹得不好,下一次選舉不選他們就是了。要不要罷免,難道是由你們少數幾位說了算?成天打架、不務正業的立委可多了,藍綠陣營都有。要罷免,怎麼只罷免藍營立委,不罷免綠營立委?要人相信這背後就沒有在野黨預先在為七合一選舉做打算?當年紅衫軍近百萬人都無法罷免阿扁,少數3、5個過氣作家、導演與退休教授,就可以號召到足夠人數來罷免藍營立委及總統?
     至於兩岸服貿,不是連蘇主席都願意站出來與馬主席公開辯論?如果真的是違反多數民意,蘇主席應該成竹在胸,勝算極大,怎麼連平面媒體問問題的機會都不敢給?是怕像蔡女士與馬主席為ECFA辯論一樣,輸得灰頭土臉,此後不敢再提反對了?
     少數幾個「公民」說話大聲點,就想代表多數「公民」的聲音,是不是有點自不量力?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二十餘萬人走上街頭,穿著白衣,擠滿整個凱達格蘭大道。沒有激情的口號,沒有暴力的演出,沒有煽惑的語言。俯望下去,白茫茫一片,彷彿是雪地千里。令人驚覺台灣下雪了,下在沉冤莫白的八月。有多少冤屈,多少悲慟,全部匯聚在最高權力總統府的廣場上。這場公民運動,完全是由年輕一代號召出來。一九八五行動聯盟,是一個沒有真正領導者的組織,而是由互不認識的網友組成。他們藉由網路的串連,一傳十,十傳百,短短數天就已經傳遍全島。這場龐大群眾的共同訴求,就是要追究洪仲丘命案的真相。 這不是茉莉花革命可以比擬,卻是台灣民主運動一次寧靜革命的典範。七月三日,洪仲丘在軍中暴斃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在整個社會造成震撼。若是在第一時間如實把命案事件清楚交代,就沒有國訪部長的請辭,就沒有軍事法庭的鬧劇,就沒有後來全民的憤怒。台灣已經不是可以容許官員說謊的時代,也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蒙蔽的社會。當他們產生危機感與恐懼感,便立即形成一股命運連帶感的強烈回應。
這種回應,完全是針對馬政府對命案事件的推拖拉。馬政府五年來最有效率的群眾動員莫過於此,必須是總統府、行政院、國防部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造成這樣可觀的民氣。首先由三軍最高統帥承諾「管定了」之後,洪仲丘軍中命案不僅沒有真相,應該承擔責任的軍中長官完全受到豁免,被判刑的小兵又立即交保。徹底暴露了一個共犯結構,原來軍中文化竟是如此官官相護,人權又竟是如此遭到輕侮蔑視。洪仲丘事件不會是最早的一個,也將不是最後的一個。
馬英九總統宣稱「管定了」之後,社會群眾的期待立刻拉到最高點,認為最高統帥必然可以使真相大白。結果,最高的承諾,換來最輕的結果,真相仍然留在煙霧裡。社會難道不感到憤怒嗎?然而,這樣的憤怒絕對不是始於洪仲丘命案。在他之前,就已經發生過江國慶事件。軍中文化全然獨立於整個台灣社會之外,能夠掌控的唯總統而已。血跡斑斑的記憶,都鮮明留在每個家庭。而又不止於此,台灣所有成年男性有誰沒有服役經驗?每個人的當兵過程都是一種試煉,洪仲丘的遭遇,簡直就是每個服役經驗的放大版。
這五年來,社會的不安騷動持續累積。馬總統只是注意他個人的清廉,卻放任官僚體系的腐化。所有的承諾,往往使社會民眾的期待落空。一九八五聯盟能夠在最短時間號召最多群眾,無疑是藉助了背後巨大力量的驅使。從反核四、反大埔、反服貿以來,社會不分族群都有深深的挫折感。這一連串事件,已經不能使民眾信任。再加上層出不窮的貪腐事件爆發,更是使年輕一代看不見未來希望。洪仲丘事件,就在此刻發生,徹底點燃他們內心的悲憤。他們沒有過多的訴求,也沒有政客的花招。目標很明白,就是希望知道洪仲丘命案真相。
從來沒有看見這樣和平、理性、安靜的公民運動,也從來沒有出現這樣頗有默契的群眾運動。網路只是要求出席者穿上白衣,現場景象果真就是遍地白雪。這次年輕世代所展現的氣象與格局,似乎正在改寫歷史。不同於過去的吶喊與叫囂,他們都是以靜坐姿態來表達。那種氣勢,也使得行政院長不能不立即作出回應。改善軍中人權是這場運動的訴求,但是真相的交代才是無可逃避。對於未來的公民運動,已經立下典範。新世代的行動,是那樣開放磊落,是那樣無可輕侮。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2013/09/03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前一段時間,曾獲邀前往國民黨青年系統舉辦的營隊授課。與外界通常的想法不大一樣,營隊的內容和黨義八股沒有多少關係,也少有「大老」、「長官」的諄諄教誨,更多的是政治與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實作,課程活動也沒有形成一言堂,反媒體壟斷、大埔案等熱門的青年時事議題往往引發激烈的交鋒,「公民運動」、「公共參與」、「媒體改革」則是不時出現的語彙。 無獨有偶,國民黨在濁水溪以南唯一執政的縣市,也由市府文化局舉辦了一場「青年公共事務培力營」,講師名單「頗具新意」,有剛剛在凱道誓言「拆政府」的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還有一位在地方聲名赫赫的文史工作者、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七月底,此君才在嘉義市以潑糞行動迎接前來為黨主席選舉拜票的馬英九,聲援房舍遭強拆的大埔居民。 兩個營隊都吸引了眾多青年學子參與,國民黨系統營隊的主辦者私下表示,雖然該黨氣勢低迷、社會氛圍不利,但是今年報名的學員反而逆勢大幅成長,連他們都頗感驚訝。 從全局來看,從兩個營隊當然只是個小小的事件,但是的確展現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不論是「黨」,或是「政」,都還是企圖多少回應社會的新脈動、新議題,展現一定程度的開放與彈性。這無疑是可喜的,但,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評價這樣的舉措,和其所能產生的效應。 廿多年來,民進黨的不同派系舉辦過無數類似的活動來爭取新血,其中的秀異份子在歷經參與選舉、社運、媒體、議會甚至政府等不同崗位的磨練後,形成了一批批的接班梯隊與作戰團隊,沒有站上政治第一線的人們,也往往在學院、文化、社區、NGO等領域擴散影響力。然而,同樣的人才甄補模式似乎很難在國民黨內複製。 在地方,國民黨的參政管道多半仍被家族與派系壟斷,在中央政府,學者和資深公務員是政務官的兩大主力來源,不但直接從政的管道被阻塞,黨也很難有系統的安排那些沒背景、沒關係,卻有理想、有熱忱的青年,從幕僚、助理等職務開始歷練。至於公民團體、社運組織,更是國民黨的弱項,從來不是該黨的人才蓄水池。問題很清楚,國民黨吸引的「新青年」們,如果找不到成長的空間,又怎能成為該黨的生力軍?這個問題不解決,無論舉辦多少個有創意有內容的營隊,不管黨中央怎樣誓言改革,始終只能是半套的新政、半套的改革。 人才新血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國民黨另一大罩門:價值與論述。當年民進黨爭取的「新青年」們,多少年來,早已成為民進黨最佳的文膽、化妝師和議題發動機,讓原本只有反國民黨與臺獨口號的民進黨,增添了厚厚一層進步與正義的裝扮。在執政之前,馬英九曾經相當重視發展國民黨的新論述,執政之後,困於施政難題的馬團隊,早已無暇顧及此事。於是,在反臺獨、厭惡民進黨和層層的利益關係網絡之外,究竟什麼是國民黨能夠吸引選民的價值與理想,國民黨又如何因應貧富差距、氣候變遷、環境永續、青年發展等新時代的新課題?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4年七合一選舉,媒體開始討論國民黨和地方派系的恩怨情仇,評估國民黨可能在哪些區域面臨失守危機,我倒是深深地覺得,「人才」與「價值」,才是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更是該黨在中長期發展上最大的危機。 ※延伸閱讀》
‧青年政策論壇/談核四 江揆:尊重公投
‧外來挺受害 爭他人權益 新興公民運動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全文網址: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 udn專欄 - udn專欄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74490#ixzz2doPxn8Rh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077398.shtml#ixzz2doPhb9Rw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