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楊志良

楊志良到成大 談「新四不一沒有」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到成大演講時表示,台灣當前的危機是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同時多數人覺得沒有前景,也就是「新四不一沒有」,未來將是造成台灣崩壞的原因。楊志良應學校的邀請,擔任學生的「職業生涯教練」,到校以「台灣大崩壞─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演講,提醒學生把握向教練學習的機會,好好思考未來。他表示,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地方像現在的台灣社會,儘管豐衣足食,年輕人仍不願意成家立業,原因與不健全的社會制度有關,呼籲政府應該「公平加稅」,甚至效法北歐,實施高福利的社會制度。他指出,台灣父母負擔子女的教育費用占所得的66%,瑞典卻不到5%,原因是瑞典稅收高,小孩教育由全民買單,因此儘管北歐國家婦女就業率超過9成,生育率仍高於台灣。高度民主的社會,社會共同儲蓄一定大於個人儲蓄,透過稅收,可提高社會儲蓄。楊志良表示,台灣的新「四不一沒有」,也就是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及不活(指自殺),還有多數年輕人對未來覺得沒前景,代表台灣未來可能會嚴重崩壞,政府不能不重視。成大中文系4年級學生徐尚方對於楊志良演講的內容,表示很震撼,會開始認真思考,能為邁入老年化的台灣社會做些什麼。
【2013/1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蘇聯集團

AK-47之父病逝 俄讚「百年奇才」
卡拉希尼科夫1997年10月29日舉槍英姿,他手上就是自己設計的AK-47。
美聯社
設計AK-47突擊步槍的卡拉希尼科夫23日病逝,享年94歲,俄羅斯總統普亭立即致悼。AK-47暢銷全球,是全世界殺人最多的槍械。 可在任何惡劣環境下使用AK-47以操作簡便聞名,而且可在任何惡劣環境下使用;俄國當年為了推廣使用,因此沒有申請版權,各國皆可生產,據估計,全球累計已生產一億支,平均七十人就有一支。卡拉希尼科夫在俄羅斯聯邦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伊熱夫斯克市去世。伊熱夫斯克位於莫斯科東方1300公里,目前仍生產AK-47。烏德穆爾特行政首長沃科夫的發言人表示,政府24日召開治喪委員會會議,討論如何厚葬他。AK-47步槍已成為殺人的同義詞,卡拉希尼科夫因而受到譴責,但他在前蘇聯時期被視為民族英雄,如今則是俄國往昔軍事榮耀的象徵。卡拉希尼科夫90歲獲克里姆林宮頒獎時說:「我創造一個保衛祖國邊疆的武器,它有時被用在不該用的地方,並非我的過錯。要怪就怪政客。」 發明人被誇是「百年奇才」「全球武器貿易分析中心」主任柯洛辰科表示,卡拉希尼科夫是傑出的槍械製造者,「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還說,卡拉希尼科夫生在俄羅斯,反映「我國的才智潛能」。卡拉希尼科夫獲獎無數,包括前蘇聯時期的列寧獎、史達林獎、社會主義勞工英雄獎;俄羅斯2009年頒給他「俄羅斯英雄獎」,這是俄國最高榮譽。卡拉希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出生在大家庭,排行17。他父親1930年被史達林政府冠上「富農」罪名流放,因此卡拉希尼科夫童年不幸福。他1941年在對抗納粹部隊時受傷療養半年,住院期間醞釀出AK-47構想。前蘇聯瓦解後,生產AK-47的伊熱夫斯克工廠生意一落千丈,卡拉希尼科夫親自向普亭請命,要求更新工廠並改名。工廠名稱今年8月改成他的姓,希望能吸引更多訂單,不料他幾個月後辭世。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募兵制

實施募兵制客觀環境顯然不足,至今成效依然不彰,若未來兵源短缺,國防出現漏洞,將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兩岸關係雖然已經改善,但南海與東海戰略情勢更加複雜,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安全,募兵制不容失敗。
     如此嚴肅的議題,遺憾的是,民進黨和《自由時報》卻用嬉笑辱罵、等著看好戲的心態視之。馬政府在中山會報宣示推行募兵制的決心,《自由時報》居然說是「自慰」;民進黨立委邱議瑩還呼籲政府懸崖勒馬。矛盾的是,《兵役法》修改為志願役士兵為主,義務役士兵為輔的制度,是在2003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完成立法,扁政府不遺餘力推行募兵制,怎麼現在翻臉不認帳了?
     民進黨和《自由時報》為了鞏固深綠選民,多年來處心積慮挑起兩岸糾紛;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居然提出「亞太民主同盟」這種冷戰時期的舊思維,十足顯露了民進黨大陸政策和外交政策嚴重脫離現實,說明了民進黨為何輸掉2014年總統大選。
     如果綠營和綠媒主張兩岸關係回到衝突、對立的時代,理應大力支持募兵制,那為何現在募不到兵,又反過來消遣痛批馬政府?
     沒有軍隊,難道爆發戰爭要手無寸鐵的民眾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嗎?發生非傳統國安事件,難道要坐視民眾倒懸之苦嗎?
     即使瑞士、瑞典等中立國家,國防武力也相當堅實。台灣募兵難,徵兵制又不可能回頭,當年推行募兵制的民進黨、主張「亞太民主同盟」的蘇貞昌,應該和政府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推動募兵制。難道民進黨認為,要把台灣搞到生靈塗炭,才有執政機會嗎?



要募兵 先裁軍? 監院:事涉國家生存  
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募兵制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
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上午通過「政府推動募兵制最新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指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兩年志願役士兵招募及留營目標均有重大落差,募兵制的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報告呼籲馬政府應在下屆總統選舉產生新政府前,基於倫理責任,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但如果募兵制是不可動搖的國策,則國防部對兵力目標的戰略思維,可能有必要進行再思考。這項報告是由監委黃煌雄與趙昌平主查,除指出募兵預算尚未到位,招募女性人力要保持適當比例外,內容也等於呼籲國防部要推募兵就要思考裁軍,而馬總統也應在卸任前對募兵制繼續推動與否作出宣示。監委下午將舉行記者會進一步說明。調查指出,推動「募兵制」的驗證過程中,國防部經由定期評估機制,已顯現出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近兩年志願役士兵招募及留營目標均有重大落差, 募兵制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報告中提醒,國防部在招募義務役士兵轉為志願役方面,有一半左右來自國軍各新訓中心,但民國83年1月以後出生役男,雖仍在新訓中心接受軍事訓練,但役期僅4個月,對今後招募志願役兵員的衝擊不容忽視。調查說,募兵制驗證期程被展延兩年,原規劃要服替代役役男只好改為入營服義務役,以補充志願役士兵招募不足問題;但至民國108年,若招募仍有不足,國家就幾乎無法定兵源可徵兵,屆時可能出現國防兵力間隙危機。報告指出,國防部為提高招募成效,採取包括放寬招募門檻、增加女性員額比例、提升官兵福利照顧等措施,但募兵制核心精神是提升專業與戰力,因此募兵制應以招募專業為優先,且女性人力要保持適當比例。報告表示,在考量各種困難因素,色括少子化、財政支持、招募不易及社會文化等因素之後,如果募兵制基於大戰略,仍為不可動搖的國策,勢在必行,則國防部對21萬5000人兵力目標的戰略思維,可能有必要進行再思考。報告也強調,內政部已明確表示,至108年時幾乎已無兵源可徵;而募兵制至105年底將是最嚴厲檢驗的時間點,將涉及國家生存與安全,是政府各部會、所有黨派、不分朝野所應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報告呼籲,現行政府實應有倫理責任,於下屆總統選舉產生新政府前,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


管理者隨波逐流 領導者開創榮景

  • 2013-12-19 01:32

  • 中國時報

  • 【杜英宗】

  •      每到歲末,總是有許多對過去一年的回顧。在告別2013年的種種檢討和展望中,最令我感到眼睛一亮的,是一些關於人物的報導與分析。尤其是《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教宗方濟各,剛辭世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以及《財星》雜誌一篇關於最佳和最糟企業CEO的分析。
         因為這些人物所寫下的傳奇,都不僅是一個組織的「管理者」所能及,而是「領導人」的典範。我所服務的南山人壽正進行一項為期1年半到2年的領導課程,希望提升近百位「專業的管理者」成為「全方位的領導人」。這些分析讓我這個親自帶班的「班主任」心有同感,也藉此跟有志者分享、共勉。
         部門、企業、政府或是任何組織的任何主管,都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領導人。管理者發揮其行政或是知識的專業,落實該組織的功能,監督下屬、執行任務,這些都沒有錯。但是管理者所帶領的團隊每天行禮如儀,日出日落都在一個框架中,視野、能力都無法提升,面臨困境也很難有所作為。
         但領導者就不是這樣。他們不只是確認每個人每天都善盡職守,每天的例行事務服務到位,他們還帶領所屬、甚至超越他們管轄範圍的人、事,邁向新境界!
         管理者只能維持現狀,但是典型的領導者能夠扭轉頹勢。不管什麼情況下,他們都能夠抽絲剝繭,找出問題,並且以身作則,帶來改變。例如,教宗方濟各在教廷遭遇醜聞與管理紊亂的時刻接掌天主教會,但是他挽起袖子,走向現場,喬裝成普通老人發放救濟品,親吻受疾病苦難的人,親臨第一線體民所苦,展現宗教的關懷與包容,整合不同意見,鞏固教義的核心與共識,為教會重新贏得人們的信任與肯定。
         管理者讓組織隨波逐流,但是領導者能夠不斷造市。《財星》雜誌報導在剔除了產業變化的因素後,用股價、現金部位、市場占有率以及營收、獲利等要素,挑選出的最佳CEO中,亞馬遜的貝佐斯以及大陸we chat騰訊的馬化騰,就都因此脫穎而出。他們原所屬的網路書店、電腦產業同業已紛紛出現成長障礙,但他們比別人更早看到新的機會,聚焦於長期的發展,以及客戶、人們的需求,因而贏得市場的熱烈回應,帶領企業邁向新的領域,開創了今日的榮景。
         另外,管理者常埋頭苦幹,對世事變化無感。但是領導人應隨勢應變,關注於當下的重要議題,甚且鼓舞他人。曼德拉因為父親與關係的庇蔭,原過著比其他黑人安適的日子。但是他著眼於種族隔離,帶領同僚創造新的民主契機,讓更多人能過公平的生活。同樣的,即使是傳承上千年的天主教會,方濟各也依然關心當代的核心議題,例如貧富差距、信心與公義、社會轉型、全球化、女性等,並且從這些領域著手,帶領人們面對變遷。
         領導人並不是只關心成長與利益,他們還有出於人道的關懷,不同於管理者只盡了專業技術官僚、把關的角色。就像在兩岸經營出色的大潤發,遇到天災、地變時,在第一時間因應官方與民間團體的需求,提供物資賑災,在事後遇到政府、慈善團體要來結帳時也婉拒,將此轉化成值得感恩、能夠協助災民的機會。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了解最糟的CEO汙名何來。報導中分析,這些人低估公司的價值與優勢,沒有發揮競爭力,或者面對世局變化麻木不仁,拒絕改變。這也是當頭棒喝。當今台灣人才濟濟,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當務之急是為大家打造更大、更好的舞台,讓他們發揮競爭力,為台灣創造更多成長與價值。
         執筆之際,發現這是這個專欄今年的最後一篇文章。下次再見時,已是2014年。回顧踉踉蹌蹌的2013年,我們仍需樂觀向前。就像曼德拉形容出獄時的心情,在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他很清楚,若不能把過去的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他其實仍在獄中。
         讓我們也拋去過去一年政經與社會阻滯的紊亂與心結,學習典型領導人,創造新的榮景!(作者為資深企業經理人)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嘉南大圳

  • 2013-12-17 01:23

  • 中國時報

  • 【劉廣定/台大名譽教授】

  •      有關對八田與一表示感恩一事,筆者因未見到政府或馬總統同時對日本軍國主義者有任何譴責,而質疑何以只談「恩」,不說「怨」。總統府公共事務室陳永豐主任答覆安辰先生、陳國欽先生與筆者等時只一再強調,就八田與一主持建造「嘉南大圳」等事,馬總統的立場是「恩怨分明」、是「譴責殖民統治」的。但筆者在馬總統及其他政府官員的文書中卻只見「感恩」,未見「譴責」!
         民國39年9月1日是嘉南大圳的30周年紀念,當時的台灣省吳國楨主席特別南下主持。他在致詞中說:「…台灣被異族統治了50年,這是我們情非所願的事,但是他們有功勞的地方,我們也應表達的。日治時期50年,所花費的心血精力,不謂不大。就以嘉南大圳來說,什麼人在此地,還不是我漢族的同胞。這種民族精神是無法消滅的。無論如何壓迫,總是堅守自己崗位,這種精神是甚堪佩服的。」
         他又說:「看現在水田青青,更想起三百年前是如何的荒涼。當時開番民、墾土地、搬石填海的辛勤,這種精神是表現了大漢民族的偉大。雖然日本人對嘉南大圳也有不少的功勞,…但是比起我們祖先前來開荒的精神,就差得遠了。從嘉南大圳的紀念會,想起了祖先創業的艱難,所以本人今天抵台南,先到孔廟和鄭成功祠獻花。…」(民國39年9月2日《新生報》)由此觀之,吳國楨能從歷史的層面論事,若就這一點來說,現在的馬總統實不如當年的吳主席。

    八田與一 拯救蠻荒台灣?

    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與南韓都抗議,措辭嚴厲。剛好最近有幾則新聞,令筆者對相關現象思考再三。最近電影《Kano》頻頻打廣告,一個宣傳的梗,就是片中日語特別多。電影表面講棒球,卻找日本演員飾演八田與一,感念八田對嘉南平原農業發展之「貢獻」,不言可喻。但學者早就統計出,八田建造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稻米增產,台灣人消費稻米的數量反而減少。因為增產的稻米,若非運回日本,就是去資助日本軍國主義南侵所需。政府花一億元整修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最近嘉義市又砸四億去整修日式老宿舍,定名「檜意森活村」,筆者前去想購置些檜木傢飾,紀念品店員工告知,被日本殖民者砍了一陣子後,阿里山現在根本沒有檜木產業了。言談中,才想起日本許多神社建材中用的檜木,多來自阿里山,而靖國神社祭拜的人裡面,就有八田與一,他在前往菲律賓勘查途中,被美軍擊殺,當時他的身分是「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十九世紀,福澤諭吉發表《台灣論》,力主台灣是「日本本土的延長」,將日本內地過剩的「文明人」移入台灣以取代「蒙昧蠻民」。《Kano》電影究竟展現多少「文明人」對於「蠻民」的「族群關懷」是一回事,反正劇情片並非紀錄片,沒有忠實呈現史實與史觀的義務,但日本戰敗後幾個月,在台日人結合地方士紳抗拒國軍接收台灣,這一段歷史後來成為台獨思想背景,直到今天,都讓民進黨擺脫不了對中政策的罩門。梅爾吉勃遜的電影《阿波卡獵逃》,表面上以原住民語言呈現史實,卻被史學家揪出錯置史料時點,以拼湊出白人拯救蠻荒原住民的意象,最後連梅爾吉勃遜的宗教信仰和種族言論都被嚴厲檢視。坦白說,筆者也愈來愈不知道「蠻荒原住者」究竟是否該感謝「外來殖民者」的「文明使命」。我們這民主年代,為了選舉,清晰的史觀往往成為奢侈。在日本,右派為了選舉,才決定要否拜靖國神社。在泰國,黃衫軍即將癱瘓曼谷,大家也分不清楚誰是民主派,誰是改革派?在台灣,有些人認同「台灣國」,有些人認同「中華民國」。陳水扁在卸任前曾明令褒揚八田與一;那麼,馬政府真的對於相關議題展現不同視野,還是因中國政策在選舉中一再絆住民進黨而竊喜呢?愈接近選舉,選民思維要通澈澄明,不宜幫派式和稀泥盲目擁戴,若因對日史觀的爭議,讓執政者多了對在野黨冷嘲熱諷的素材,這是台灣又一悲劇。欣賞《Kano》電影時,或許我們該思考,為什麼非要八田與一不可?



    引烏山頭好水 嘉南平原菜美價廉

    嘉南大圳供應乾淨水源,培育出品質優良高麗菜。
    圖/嘉南農田水利會提供
    嘉南平原培育出優質農特產品,源自烏山頭水庫提供乾淨水源,並經由嘉南大圳供灌,冬季蔬菜盛產價跌,水利會長楊明風呼籲民眾多採購本土蔬果,支持農民。楊明風說,80多年來烏山頭水庫提供乾淨水源,透過嘉南大圳灌溉農田,水圳路無其他水源注入,無汙染,才能培育出優良純淨的農特產品,尤其冬季蔬果盛產,質量均佳。近來蔬菜價賤傷農,希望民眾多吃蔬果,支持本土農業。楊明風表示,台南市洋香瓜種植面積達1550公頃,面積與產量為全台第一,洋香瓜主要產區為東山、白河、後壁、北門、七股、安南等區,品質好,風味與口感俱佳。小番茄也是嘉南平原重要農產品,台南市面積約450公頃,為全國第一,由於土壤鹽分高、質地粘稠,所種的小番茄果肉口感紮實,滋味香濃。近來嘉南地區高麗菜價格跌到一顆15元,小白菜、蘿蔔、青江菜等都是一把10元,菜農叫苦連天,呼籲民眾多買蔬果幫助農民。


    王正方/一部老電影中的殖民與皇恩




    教育部「微調」高中國文科和社會科課綱,將「日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等,遭到一些團體的強烈反彈。認為此舉是在「去台灣化」,教育部長澄清,沒有去「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有一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的日本紀錄電影;南進台灣;日本國策紀錄映畫製作。確切拍攝年代不詳,片中的台灣總督是海軍大將小林躋造。片長六十五分鐘,日語發音有中文字幕,品質還不錯,詳細的從北到南,介紹台灣的種種,從電影裡看到七十多年前台灣的真實面貌,頗為珍貴。
    「南進台灣」是一部政策宣導電影,觀眾對象為日本帝國年輕人,鼓吹每年要有一百萬人「內地人」南進台灣;台灣是個好地方,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等等。電影的基調明確,主僕關係清楚,帝國向南延伸,台灣本島人要為母國完成任務做出貢獻。
    拍攝了許多當時的大型建築;總督府(當今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等。近一半的時間,介紹宣揚帝國在台灣的建設、教化,指「清國」在此地將本島人當作化外之民。電影中有旁白:帝國的建設,使台灣的面目一新,在世界殖民史上也是少見的。這是皇室一視同仁的恩澤。
    七十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電影,生動的陳述當時日本帝國的政策與心態。二次大戰前,殖民主義興旺,列強都拿自己的殖民地範圍、人口、資源來炫耀,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還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殖民地,承蒙日本皇室恩澤,方才有此成就,歷史事實俱在!咱的教育部將「日本統治」改回「日本殖民統治」,還原真相實話實說,為何要激烈的上街示威反對,不准說出真相嗎?
    當片子介紹到鵝鑾鼻時,先出現了燈塔的畫面,然後以特寫拍了幾位黑衣黑帽的戰士,持望遠鏡遠眺海洋,此時旁白者突然振奮無比,提高分貝鏗鏘地說:台灣是南進政策的惟一基礎,守護帝國南進的指標,日章旗威風凜凜的飄揚閃耀著…。下一個鏡頭是東南亞地圖,包括澳洲,然後地圖相關地點出現關鍵字眼;石油、鐵砂、錫、棉花、橡膠、羊毛等。旁白說:那裡有日本的必需品,無盡的寶藏,南進吧!立足地是台灣,滿州守北,台灣南進。
    殖民主義加上軍國主義,掠奪太平洋區域所有的資源,遠東、東南亞、澳洲都將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為了執行南進國策,台灣青年在南太平洋戰場上犧牲慘烈,傷亡數以十萬計。
    二次大戰結束,殖民主義在全世界受到唾棄,受過殖民苦難的地區紛紛獨立建國。戰敗國日本,從此不再擁有殖民地了。
    某台灣政治人物說:讓日本人統治比國民黨執政還舒服。此人年輕,與台灣絕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接受過「皇室恩澤」,他的話可信度不高,難以引起共鳴。個人的言論自由,應當尊重,但是台灣的主體民意,台灣主體性,不包括那個「皇恩」。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正是「殖民統治」,他們還引以為傲。為什麼咱的教科書不可以說「日本殖民統治」呢?因為現在「殖民」已淪為極端的政治不正確,就替他們遮蓋一番?滿貼心的。
    (作者為電影導演)


     

     

    金正恩



  • 抗美援朝,中共曾用鮮血捍衛北韓。如今,北京想以改革開放保住北韓,但金正恩卻倒行逆施,只顧自己的苟活,簡直是恩將仇報了。
    金正恩不解放北韓人民,他自己也不可能出現轉機,只會愈陷愈深。北京也許樂見可能一,但金正恩的作為不留餘地,卻使一翻兩瞪眼的可能二提高。
    中國大陸自認是北韓的範本。一黨專政,加上市場經濟。金正恩卻無此膽識,對外抱著核子彈,對內殘民以逞。他的種種作為,掩藏不住他的恐懼;怕一改革開放,人民必將向他反撲。他為了自身的倖存,桎梏了二千五百萬人的人生。
    北韓自誇「社會主義世界第一」。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十二年全部上半天課),男子高中結業後服十年兵役;也就是北韓男子在二十八歲前沒有個體可言。戶籍管制、無遷徙旅行自由、人民不准擁有汽車;實行糧票制,且規定須在定點採買生活物資。這個「有金家特色的社會主義」,可謂剝奪了全民一切自由發展的人生。
    可能二:金正恩終結,兩韓突告統一。可能像東西德一樣不流血,也可能流血。
    可能一:與金正恩一起終結,可能是壽終,可能是政變、被刺,也可能是西奧塞斯古式的下場。然後,政權易主,不是金四代,北韓仍是北韓,改革開放,兩韓仍不統一。

    金正恩發射飛彈,反映他對外的窘迫;刺殺金正男,顯示他對內的不安。這個政權,將會如何終結?試舉兩種可能。
  • 2013-12-17 01:23



  • 中國時報



  • 【張慧英】

  •  四月間大張旗鼓拉出飛彈擺足開戰架勢,已經讓全世界見識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右圖右,路透)的肖與悍;這回火速處決姑丈張成澤(右圖左),「攝政王」成了「攝政亡」,讓世人進一步見識到這位金氏王朝三世主的凶狠。不只南韓、日本開始剉,中國及東亞都得提高警覺了。
     四月間大張旗鼓拉出飛彈擺足開戰架勢,已經讓全世界見識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右圖右,路透)的肖與悍;這回火速處決姑丈張成澤(右圖左),「攝政王」成了「攝政亡」,讓世人進一步見識到這位金氏王朝三世主的凶狠。不只南韓、日本開始剉,中國及東亞都得提高警覺了。

         四月間大張旗鼓拉出飛彈擺足開戰架勢,已經讓全世界見識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犭肖)與悍;這回火速處決姑丈張成澤,「攝政王」成了「攝政亡」,讓世人進一步見識到這位金氏王朝三世主的凶狠。不只南韓、日本開始剉,中國及東亞都得提高警覺了。
         張成澤事件之所以成為指標,是因為他是金正恩的姑丈,長期以來位高權重,承擔經濟計畫以及對中國關係等重要事務,是金正日留下的顧命大臣。但他被捕後4天就處決,對他指控用語乃至叛國、玩女人、吸毒等罪名,都至為嚴厲,堪稱北韓有史以來,位階最高、下手最嚴厲的一次整肅。
         金正恩鏟除老臣和軍頭的動作又快又狠。接班不到兩年,當初和他一起為老爸金正日扶棺的另外7人,已經有5人被解職,其中人民軍總參謀長李英浩被拔掉時還曾爆發槍戰,但比起來,原本看來權力最大、地位最穩的張成澤下場最慘。
         北韓內部事務向來諱莫如深,因此難以證實的傳聞層出不窮,有說張成澤和第一夫人李雪主有染,不過兩人差了快40歲,這話恐怕得存疑,但李雪主確實已兩個月沒公開露面。有說金正恩的姑姑金敬姬酗酒、憂鬱、失智,但有也有報導指這次是金敬姬和金正恩聯手鏟除張成澤,以免張系勢力坐大危及金氏江山;也有說民間流傳「張成澤比較能幹、由他當政生活會好得多」,如果金正恩對政績心虛而幹掉可能威脅自己的人,倒不離譜。
         很明顯的,金正恩是在宰殺老臣以獨攬大權,金家三代的獨裁高壓,造就了北韓政權的極權、恐怖加洗腦式統治。當年金正日一接班,就把可能威脅他的叔叔金英柱下放到深山裡,但他仍接納了父親留下的老臣,比起來,金正恩心狠手辣尤勝乃父。
         急著去除威脅的另一面,可能也反映了金正恩的缺乏安全感,之前有傳聞說他曾經差點遭到暗殺。金正恩的權位,未必如表面上的那麼穩,但他抓權之力道,倒的確如大家所見的既快又狠。
         金正恩從小錦衣玉食長大,不像前兩世吃過苦。大哥金正男本來順理成章是接班人,但他2001持假護照闖關日本被捕,引發醜聞後失勢,之後一直在中國庇護下過著流亡生活。二哥金正哲和金正恩都是高英姬所生,但2006年他到德國聽演唱會,新聞曝光後也失寵。而且據說他「性格懦弱,像個女人」,所以最後由老三金正恩出掌大位。不過這次逮捕張成澤,是金正哲率領護衛隊建的功,看來也並不柔弱。他的角色耐人尋味,值得再觀察。
         17日是金正日逝世兩周年紀念,金氏王朝的變化,屆時的場面或可略見端倪。但無論是金敬姬、金正哲,或被媒體看好的金正恩妹妹金汝靜,以及同父異母姊姊金雪松,他們如果會被重用,除了基於維護「白頭山血統」的統治外,也必須是在不會讓金正恩感到威脅下才可能有機會。
         所以,流落在外的金正男,真的應該開始冒冷汗了,如果金正恩不想讓反對勢力有迎回金正男取他而代之的可能,或者讓他取得中國更積極的支持,難說不會先對這位異母兄長下手。不只金正男該緊張,南韓、日本、中國也感到憂心。南韓政府和軍方緊急召開國安政策調整會議,一來怕金正恩將採取軍事強硬冒進路線,二來怕北韓權鬥導致內亂,大批難民湧來也很讓人頭痛。
         金正恩是想推動經濟改革的,殺掉張成澤後他應該會自己來拚經濟,不過到目前為止,沒看他展現過什麼樣的治國長才,把一個開城工業區關來開去,也不像是個有籌畫有分寸的人。但經濟改革如果成績不佳,他會更火大。
         北韓向來依靠中國的支援,過去的領導人也特別重視和中國的關係,但金正恩似乎對中國不怎麼在乎,揚言射飛彈搞得全球緊張的當時,還根本不聽中國的勸,以致於上任至今中國也沒讓他去訪問。目空一切的金正恩像個自走炮,讓中國覺得愈來愈難搞,雙方雖然有戰略上的共生利害,但關係仍有可能出現變化。
         手握導彈與核武的金正恩,已經為大家帶來許多驚訝與驚嚇,但這只是開始,隨著北韓核武技術的順利推進,金正恩將是東亞一個愈來愈難測的威脅。


    北韓今天舉行紀念前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兩周年典禮,外界非常關注現任領導人金正恩最重要的兩位女人-妻子李雪主和姑姑金敬姬,北韓官媒報導,李雪主公開露面,且看起來安然無恙。南韓媒體引述北韓國營中央電視台報導,金正恩夫婦和金永南、崔龍海等政要一起去錦繡山太陽宮殿參拜金正日。這是李雪主於10月16日消失於公開場合後,時隔61日首度露面。先前有媒體傳出李雪主和金正恩姑丈張成澤有苟且之事,外界都在關注今天李雪主是否會現身。不過北韓官媒所播映畫面中清楚出現李雪主身影,並且看起來安然無恙,謠言可說不攻自破。
    共軍南京軍區前副司令、中將王洪光說,北韓擁核,中國是受威脅的主要國家,應動員全部資源力勸北韓棄核,至少不能進行第4次核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日前處決姑父、北韓前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大陸外交部長王毅13日起陸續致電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美國國務卿凱瑞,都提及重啟六方會談議題。種種跡象顯示,北京當局十分關切北韓政局發展及核武動向。環球網16日刊登了解放軍將領對北韓擁核的看法,說明了北京的憂慮。文章說,北韓擁核,中國是受威脅的主要國家。北韓核試基地,基本沿兩國邊境展開。正常核試驗的放射性物質洩漏,都可能飄到中國境內;北韓試驗的運載工具如果射向偏差,將造成大陸人員、物資和環境損失。王洪光說,針對北韓擁核,美國在南韓、日本、海上、本土西海岸正部署反飛彈系統。美國提前部署,其實是針對中國有限的核反擊能力,減少中國核武對美的最低威懾,中國戰略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他說,還要考慮一旦發生強烈地震,或美國發起打擊北韓核設施,受損核設施所形成的核汙染,那將是中國的災難。文章說,中國要動用全部資源力勸北韓棄核,至少不能進行第4次核試驗。文章指出,為了中國及北韓利益、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的穩定,中國要動用政治、外交、經濟、社會、政府、民間的所有資源,全力說服北韓棄核。中國要切實和公開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制裁北韓的決議。



    美國國務卿凱瑞15日警告,金正恩處決姑丈張成澤,顯示他「行事魯莽、冷酷無情而且沒有安全感」,該事件凸顯美、中、俄、日及南韓必須採取共同立場,遏制北韓發展核武。成澤是北韓政權第二號人物。北韓當局不久前指控張成澤貪污、通姦、玩女人、賭博與吸毒等罪名,9日在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逮捕他,並拔除他所有職務與權力。僅過4天,國營媒體13日報導張成澤遭處決。
    美國務卿凱瑞15日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ABC)新聞節目「本周」訪談指出,「這件事讓我們知道他(金正恩)很多事情,首先是他非常魯莽、無情、沒有安全感」。
    凱瑞把金正恩比擬成已故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把人從觀眾裡拖出來,剩下的人坐在那冒冷汗,沒人敢動。我想起以前看過的影片中海珊做過一樣的事情」。
    凱瑞表示,「我們觀察到他(金正恩)個性古怪乖僻,而且擔心自己的權勢不穩,因此想辦法根絕任何潛在威脅,做事明目張膽而且冷血」。
    凱瑞不但嚴詞批評金正恩整肅異己,亦指出國際應對北韓政權穩定性提高警覺。他說,「這件事告訴我們北韓政權內部相當不穩,多起處決事件顯示政權確實存在不安與危險」。
    金正恩據信年齡30歲,自2011年上台後已兩度試射長程飛彈、一次核試,無視聯合國制裁。美國官員說,歐巴馬政權正與中國合作,避免北韓內部動盪影響朝鮮半島。
    凱瑞指出,金正恩「冷酷而且可怕」的獨裁政治還有他的不安全感,提醒中國、俄國、日本、南韓、美國必須「維持相同立場」,阻止北韓發展核武。凱瑞說,「像金正恩這樣的人手上有核武,現在令人更加無法接受」。
    東海局勢詭譎 南韓預警機巡邏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南韓政府官員表示,南韓擴大防空識別區(KADIZ)15日正式生效,預警機「和平之眼」(Peace Eye)曾飛越離於島(中國大陸稱蘇岩礁)南側上空。這位官員說,「和平之眼」預警機向來定期監視KADIZ,15日的監視區域包括離於島上空。
    據了解,韓預警機進入離於島南側上空前,並未向中國大陸提交飛行計畫。


    【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日前突然處決姑丈、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後,逃到南韓的北韓民眾偷偷和故鄉親友聯絡獲得的資訊顯示,北韓舉行「思想教育」的次數增加,並要求民眾具結效忠。英國BBC網站報導,「脫北者」張金順 (譯音)表示,金正恩殺張成澤的消息讓北韓人意外、不解且害怕。張金順2004年逃離北韓,現在經營北韓新聞網站。張金順表示,從電話中可以聽出來,北韓人心中充滿恐懼。他說:「北韓人表示,領袖親自參與除掉親人的行動,時代已經變了。」有些人則認為,金正恩的威信受到影響。一名北韓商人告訴南韓的聯絡對象,「一半北韓人認為,張成澤是代罪羔羊,為北韓經濟低迷的過錯背黑鍋」。他還表示,北韓人雖然被迫參加思想教育,私底下卻問,金正恩對自己姑丈怎麼下得了毒手?另一名北韓商人說,處決張成澤之舉顯示金正恩不講倫常,造成民眾對他產生反感。張金順說:「北韓領導人已失去神格光環。」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伯上周末接受CNN訪問時透露,美國政府訪問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瑞士求學期間認識他的人,並對他的個性做出了結論,認為他「危險、難以捉摸、有暴力傾向、自以為了不起」。金正恩在瑞士求學期間,使用的身分是北韓大使館司機的兒子。有關金正恩究竟在瑞士留學多久的說法不一,大部分報導說他在一九九八年到二○○○年在瑞士讀寄宿學校,也就是他十五歲到十七歲時。不過,坎伯說:「他在瑞士待了七、八年。」他說:「我們為了了解他的個性,想盡辦法訪問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包括同學和其他人。受訪者的普遍說法,讓我們相信,他是危險、不可捉摸、有暴力傾向和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坎伯是在討論金正恩姑丈張成澤被處決一事時透露此事。他承認:「我們真的不知道張成澤遭整肅的來龍去脈和原因。」他說:「我們不知道北韓政權內部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金正恩腦袋裡想些什麼。但如果我們對他的性格的評估正確,他的性格會影響這個擁有核武的流氓國家、它對外面世界的威脅,以及北韓兩千五百萬人民的命運。」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國民黨初選

    國民黨雲縣長初選 張麗善大陣仗登記 林文進兒代理
    • 2013-11-29 01:46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張麗善(中)登記參加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姪女立委張嘉郡(左)、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陪同登記。(周麗蘭攝)
     張麗善(中)登記參加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姪女立委張嘉郡(左)、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陪同登記。(周麗蘭攝)
     林文進由兒子代為登記參加初選。(周麗蘭翻攝)
     林文進由兒子代為登記參加初選。(周麗蘭翻攝)

         國民黨雲林縣長初選登記,前立委張麗善、嘉義市仁義高中董事長林文進,昨都完成登記。張麗善在大陣仗婦女朋友陪同下高喊凍蒜,林文進未出面,由兩兒子代為登記。
         昨日11點陪同張麗善登記的婦女約200多人,姪女立委張嘉郡、好友斗六市長謝淑亞、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林文瑞都來打氣。
         登記前張麗善和和婦女們一起跳「只要大家攏吃台灣米」,氣氛熱烈加油、凍蒜聲不斷。張麗善表示,她的心情寫照如美國前總統福特曾說「我不是一個主動追求權責的人,也絕對不是逃避責任的人」。
         她說,2009年因立委補選造成國民黨內分歧,她因而毅然宣布退出縣長選舉,這4年來她沒有離開,與基層的互動沒有終止。
         現年65歲的仁義高中董事長林文進則委託律師兒子林聖雄代理登記,林文進曾任國小教師、主任、雲林縣教育局督學與課長、苗栗縣教育局長、仁義高中校長、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總務長與主任秘書。林文進期待選民在1堆好蘋果中挑出最好的蘋果。
         針對許舒翔有意脫黨參選,國民黨籍立委吳育仁呼籲有心一展抱負應該進入黨內初選,因為政黨政治沒有個人,他說,脫黨參選者的結果與廢票聯盟差不多,得票率不會高,黨紀也應該有所動作。

    連任縣長 吳志揚支持度至少約4成 艾普羅民調: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羅文嘉聲勢較高 認同度逾2成
    • 2013-12-13 02:15
    • 中國時報
    • 【旺旺中時民調中心/台北報導】
         桃園縣長吳志揚的連任之路,尚未遭遇具明顯威脅性的挑戰者。根據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最新選情初探顯示,目前縣長吳志揚的支持度至少約4成,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以羅文嘉聲勢較高,認同度有2成以上。
         由時報周刊委託艾普羅民調所進行針對桃園縣800餘位成人的電話調查得知,吳志揚目前的施政表現合計有68%的滿意度,表達不滿者,有18%。
         在民進黨可能參選人中,以羅文嘉的青睞度較高,有12%的支持度;其次為彭紹瑾,有9%的認同度;鄭文燦有8%的擁護者,鄭寶清佔5%的基本盤,17%的人表示都不支持或只願支持國民黨,未表態者有50%。交叉分析得知,泛綠受訪者有24%挺羅文嘉,13%認同鄭文燦,12%欣賞鄭寶清,9%青睞彭紹瑾。
         明年桃園一役,若是吳志揚與羅文嘉兩人對決,調查發現,現階段吳志揚有39%支持度,羅文嘉斬獲23%票源,兩人相差16%。交叉得知,泛藍受訪者有70%力挺吳,15%轉投羅,泛綠受訪者,有54%青睞羅,18%欣賞吳,中立者,32%看好吳,16%擁護羅。
         若換成吳志揚與鄭文燦對決,調查反應,現階段吳的支持度為45%,鄭的認同度有18%,兩人相差27%。若是吳志揚與鄭寶清對壘,吳的氣勢達47%,鄭得17%青睞,兩者相差30%。若是吳志揚與彭紹瑾對仗,吳有46%的得票率,彭有17%基本盤,兩人也相差30%。總體來看,在4種可能對決的情況中,以羅文嘉與吳志揚的支持度差距較少,而未表態率約3成。
         本次調查於9日晚間進行,以桃園縣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再用抽出電話號碼的尾二數進行隨機取號。共成功訪問809位成年民眾。訪問結果經性別、年齡及地區加權處理,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4%。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不該只有視覺反省
    導演齊柏林高空鳥瞰福爾摩沙的作品「看見台灣」得獎並引起轟動,觀賞過的人,心動、感動之餘都想化為行動。企業、民間有心人紛紛斥資包場,想擴大這部片子傳遞的愛台灣訊息,各級政府以此為環境教育的教材,行政院長江宜樺更指示成立專案小組,針對片子裡破毀台灣「教導的功課」跨部會協商,限期改善。觀賞「看見台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感動,源於大家對台灣山川人文的陌生。山地佔了島嶼面積的七成,但長期的山地管制,阻隔了人們與壯麗山巒的親近;雖自詡海洋國家,但戒嚴時期長期的海岸管制,雖為黑潮擁抱,卻無黑潮文明,始終只有地方產業開發的導向。民眾對山、海的美麗與哀愁,雖置身其中,卻有著難以言喻的距離,愛護卻未能付諸行動,關心也始終慢半拍。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江揆的作法應予肯定,但台灣的國土破壞、不當開發及汙染問題絕不僅止片中鳥瞰呈現的部分,山林、都會等鳥瞰未及的藏汙納垢,官商沆瀣助長不法恐危害更大。救台灣必須治本,儘速完成國土計畫法立法並展開國土普查,全面關懷、環環落實才是正道。現行國土計畫體系中,從上而下,分別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之後才是執行面的縣市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利用等。但最上位的國土計畫沒有法源,由上至下的各項管制即留下許多人為操作的空間;這正是長久以來高談永續卻無法推動的關鍵。從《國土復育條例》到《國土計畫法》,近二十年的立法院進進出出,至今仍置之冷凍庫,關鍵原因是對原住民生活所在的山林定位,不管是劃設自治區,或者是設定中央山脈主軸區的想法,都難達成共識。其實,原住民對山林的保育角色若無法確認,國土計畫法即不啻奢談。原住民與山林是一體的,瞭解山林,山在人在,山亡人亡,就保育的角度來看,永遠是第一線的尖兵;因此,無須平地人在辦公室為原住民設想該怎麼生活,原住民敬山、惜山,對山林資源自有一套生生不息的永續道理。曾有一位致力推動原住民山林定位的首長灰心辭官,他直言,「對山林,原住民是以祖靈地的虔誠守護,比誰都愛惜山林。」認為現下各部會指導的引進高山農業、高山觀光……等政策,才是破壞台灣百分之七十山區的關鍵,「原住民山、人一體,這必須給予尊重;將相關預算的尾數用來聘用原住民為巡山員、高山守護者,山區一定比平地人的規劃健康且永續。」因為原住民在國土計畫的定位遲遲無法獲得合理的認可,導致國土計畫法形同遭立法院冷凍,因而之後的國土全面普查計畫也無法推動。賀伯颱風以迄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的連番天災帶來的慘痛教訓,雖使國人驚覺須改進與大自然相處之道,但政策上始終缺乏一套國土永續與管制開發規劃。江揆「看見台灣」之後的警惕,必須落實為開發導向山、海政策的改變,例如為了衝觀光,明明不該開路、不應容許大型遊覽車上山的區域,仍然拍板放行;農業上山的冷氣房政策,夾帶平地人的資金挺進,原住民雖知道這些均屬不宜,卻無能阻擋。國土是一體的,台灣是島嶼生態系,從山川源頭以迄出海口,即便只為防災,也必須有通盤計畫。如今,國土計畫、國土普查推不動的情況下,沒有上下游環環相扣的國土永續規劃,僅剩一個個下位的分區開發計畫,讓政商穿梭其間得以有染指獲利的空間,美好河山如何維護?尤其,行政院會剛又通過六百億治水特別預算,若水系從源頭到出海口仍是被分割處理,不肯停止錯誤,怎可能會有效果?「看見台灣」是從空中鳥瞰,若是「顯微台灣」近距離的放大,看到各地破碎、失序環節,恐將令人不忍卒睹。江揆的感動是面對問題的深自反省,但處理問題必須治本、斷根,否則專案小組僅就「看見台灣」作了回報,開會討論後卻無法持之以恆地追蹤關注,對後續病變、惡化開不出對症下藥之方,那豈不是「觀影治國」?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王健壯

    王健壯/吳乙峰拍秋香
    三個不同時空的人,其中一個美國人,兩個台灣人,卻意外聯手寫下了一個故事,一個讓人性發出一點微光的故事。 瑪喜樂從加州來台灣那年,一九五九年,她已四十五歲。在彰化二林小鎮上,她經常看見許多在泥地上用四肢爬行的孩子,那是小兒麻痺症在台灣大流行後留下的悲慘印記;每次目睹這樣的景象,她都下決心要做些什麼。五年後,她創辦了一所名叫喜樂的保育院,專門收容醫治小兒麻痺孩童。
    沈秋香是一九七一年住進喜樂保育院的,當年她十歲。從三歲感染病毒後,她祇會在地上爬著走,外婆叫她「無腳的」;偶爾爬到家門外,其他小孩卻踢她、嘲笑她、避她如瘟疫。但在瑪喜樂保育院,經過多次手術後,卻讓她穿著支架、撐著拐杖站了起來。三十歲和馬來西亞華僑莊如明結婚後,沈秋香也下決心要在異國土地做些什麼。他們夫婦經常在檳城與吉隆坡的大街小巷,尋找和她一樣的身障者,邀請他們加入她創辦的「雙福身障協會」;這個協會被人稱為「馬來西亞的伊甸」,形容她與劉俠的「伊甸」一脈相承。
    吳乙峰比沈秋香年長一歲。在拍完「生命」那部紀錄片後,就像許多經歷那場災難的倖存者一樣,他自己也墜入了生命黑暗期,憂鬱失志像患了心靈的小兒麻痺症。最後是宗教像拐杖與支架一樣,讓他重新站了起來。他從已當了牧師的昔日拍片伙伴那裡,聽了沈秋香的故事後,就下決心要做些什麼。後來他花了三年時間到處跟拍沈秋香,完成了「秋香」這部紀錄片。
    拍紀錄片的導演跟作調查採訪的記者一樣,最困難的課題就是角色分際的拿捏。紀錄者既要與被紀錄者疏離,又要介入;既要冷靜進入被採訪者的腦子裡,又要熱情變成他們一分子,一冷一熱,忽遠忽近,俱是工夫。
    跟「生命」比較,「秋香」雖是一部稍微冷也稍微遠一點的紀錄片,但跟「生命」一樣,「秋香」記錄的也是「在社會意義上很重要,在主流媒體上被忽略」的那些人的那些故事。他拍的每個故事都有苦難有淚水有怨有恨,但他拍的每個人也都像秋香一樣,最後都在生命的幽暗隧道中站了起來,並且讓自己化身為不滅的人間燈火,在每個角落持續發出隱約微光。
    跟其他紀錄片導演相比,吳乙峰不但堅持老派價值觀,也奉行古典方法論。如同日本的小川紳介一樣,他拍片前會花很長時間祇做兩件事:田野與陪伴,瞭解他要敘述的那些人那些事。而且,他也相信「時間是紀錄片的第一要素」,拍「生命」,他花了五年多時間;拍「秋香」,也花了三年多時間。當然,他更是「現場主義」的信徒,不但攝影機要在每個現場,他也盡可能從頭到尾站在攝影機後面,當紀錄者也當發問者。「秋香」從檳城、吉隆坡、柔佛,再到雲林、二林,吳乙峰從未缺席現場。
    台灣這幾年拍攝紀錄片已蔚然成風,題材多樣,技巧也翻新。但吳乙峰卻仍然秉持最素樸的紀錄片精神,持續在拍苦難的故事、愛的故事。「秋香」在他紀錄片中雖是一個特定名字,但吳乙峰拍秋香所期待的,應該是讓秋香變成一個代名詞吧。
    這個期待也許是個奢望,但在台灣此刻集體喪氣失志的社會氛圍中,奢望又何妨?身障的台灣,本來就需要更多的秋香站起來。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林義守

    林義守感慨:地方刁難企業 耗掉發展機會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今年72歲,數十年來商場風雲起伏都難不倒他,最近卻對地方政府的刁難感到恐懼與灰心,甚至不斷思考著要放棄還是要繼續。最後,總是因為想到下一代的未來,才苦撐下去。 義聯幹部說,最近一個案例是,向高雄市政府申請雜項執照,竟要求會同軍方意見,結果軍方回應這不關他們的事。「官員根本是無事找事。」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賴瑞隆指出,市府與義聯集團關係良好,過程是否有誤會待釐清,市府願開誠布公充分溝通。 林義守少年就從商,40多年前從台中隻身南下高雄創業,與官方打交道過程,常常能感受到政府對企業的關懷與鼓勵。但這幾年來情況完全不同,深深感受到基層公務員想方設法在找難題,找不到理由就用裁量權刁難。他很直接地說,這種情形「對我個人產生很大衝擊」。 林義守表示,每個人都知道民不與官鬥,他經常問自己,要放棄還是要繼續。回想起來,高雄很少企業在推動30年、50年的長期投資,加上「有一群人相信我、跟隨我」,思考到下一代的就業,只能咬牙苦撐下去。 林義守指出,現在的薪水比16年前低,16年來物價、科技、社會、兩岸關係都是天與地的差別,說台灣在退步並不為過,他很憂心下一代要怎麼辦,公務員刁難企業,同時也刁難了下一代的發展。 義聯高階主管說,以義大天悅飯店的爭議為例,集團一切依法申請建照施工,卻被認為不合法;若是不合法,就應該拆除,但政府也不拆,就一直虛耗下去,至今已浪費二、三年時間。 反觀義聯集團在大陸投資鎳鐵廠與不銹鋼上下游產業,被當地的行政首長列為重點輔導項目,經常到工地現場詢問有何問題需要協助,兩相對照,在台灣拚經濟的挫折感很重。 一般認為,高雄市長選舉時,林義守得罪市府團隊,才會導致與市府互動不融洽。賴瑞隆表示,市府支持企業的原則不會改變,義聯集團一些投資案傾力協助,彼此也合作許多活動,共同促進城市發展,未來期待能多溝通化解歧見,創造良性雙贏局面。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謝劍

    中國西向 造福中亞
    • 2013-11-07 01:29
    • 中國時報
    • 【謝劍】
         當美國聯合日本,正在東亞以「再平衡」對中國大陸施加壓力時,北京頂住美日壓力之際,卻沒忽視西向發展。除了開發資源豐富的大西北,更把眼光投向西鄰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刊出作者彼德森(A. Petersen)的長篇報告,以美國人立場,認為北京在中亞的外交出擊大展拳腳,有損美國利益。
         自美軍撤出阿富汗,北約(NATO)諸國亦退出後,北京立即在中亞投資,從事諸如網路通訊和探勘油氣等建設工作,在外交上發生正面影響力。習近平一連訪問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四國,簽下數十億美元買賣合同,反之美國總統歐巴馬從未踏足該區。對比強烈,當然也引起世界各地觀察家注意。其實北京的影響力在中亞早已存在,非習近平訪問後才發生。
         事情可上溯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當時除土庫曼,蘇聯解體後的中亞盟邦均曾參加,包括俄羅斯自身亦有不得不加入的苦衷,此舉可視為中國西向發展的開始。儘管「上合組織」在本區以外並非重要玩家,但俄羅斯的願意參與,等於接受了中國在中亞地區形成的一種平衡力量。
         由於「上合組織」的成立,中國西部大省新疆就能以參與中亞事務為優先。「上合組織」關心的要務之一是「三反」,即反恐怖主義、反分離主義及反極端主義(主要指伊斯蘭教)。
         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塔里班的暴力極端主義已「外流」中亞,因而有此「三反」的必要。特別是北京關切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問題,從而與中亞諸國訂立雙邊條約,遣返維族恐怖分子,並在是區塔什干(Tashkent)成立「區域反恐結構中心」(RATS),蒐集可疑分子(特別是維族恐怖分子)的情報送回中國。「上合組織」諸國亦經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防不測事件發生。
         中國在該區決定性的經濟影響力,多少與其策略上新疆優先有關。「發展大西北」戰略,目的在經由經濟發展帶來安定,其效果已「溢出」到中亞,包括阿富汗在內。新疆重鎮烏魯木齊及喀什等,作為交通樞紐,有鐵道、公路乃至機場等擴展貿易,並將新疆製造之日用品運至中亞各地。此外,前蘇聯中亞各加盟國內部結構經已放鬆,大陸的國有企業如中國石油公司(CNPC)及中國道路與橋梁建設公司(CRBC)等都得跨境經營,這表示新疆的鄰居也跟著在改變。
         這部分意味著:中國的開發大西北戰略對新疆鄰居也會帶來發展和安定,以減少伊斯蘭教極端份子可能對新疆境內人民形成危害。就因為中亞這些國家人口少,國家預算不大,易於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這引來一連串問題,如在不留意間,這一發展何以竟使中國成了所謂的「中亞帝國」;前此習近平在該區的訪問只是執行早已擬定的計畫,為何竟未引起注意;這一系列的發展,何以竟讓中國扮演了決定該區未來數十年命運的角色。筆者認為西方人有前述看法並不令人奇怪,問題的癥結是否過於誇大了?
         中國大陸西向中亞發展,帶給當地人民的畢竟是多方面的福利,這較國家恐怖主義者藉反恐為名,帶給阿富汗和伊拉克遍地血腥,死人無數,在人道立場上豈可相提並論!(作者為礁溪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孫立人

    訪孫立人故居 英皇室畫師感動
    英國皇家肖像畫師協會前主席斐士廷,到台中市參訪孫立人故居。
    圖/陳姓讀者提供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御用畫師、英國皇家肖像畫師協會前主席斐士廷(Andrew Festing),昨天到台中市參訪孫立人故居。他的父親在二次大戰時是英國駐緬甸的皇家陸軍,在仁安羌戰役時曾遭日軍圍困,被孫立人將軍部營救,他這次來台灣,特地造訪表達感謝。 斐士廷今年72歲,原本在蘇富比國際拍賣公司擔任主管,40歲那年決心轉任全職畫家,名氣愈來愈大,英國皇室延攬他進入宮廷作畫,他最廣為人知的,是目前仍掛在皇宮裡的女王著白御袍全身大幅立像,以及英鎊面值78便士郵票上的女王頭像。 斐士廷說,他的父親是英皇家陸軍第36步兵師師長,隸屬史林元帥軍團,擔任其副手,一起率兵進入緬甸北部,和孫立人將軍的部隊、美軍聯合抗日,1942年的仁安羌戰役時,被日軍圍困,孫立人將軍率軍隊馳援,因此才獲救,對我國一直有好感,也曾獲我國頒贈「雲麾勳章」,表揚中英合作。 從小斐士廷聽父親說這些軍旅故事,一直對二次大戰的歷史很有興趣,他說,「到台灣之前不知道台中還保留孫立人將軍的故居,能親自看看這些歷史,非常感動」,昨天參觀2個多小時,細心聽解說,看老照片、影片,「彷彿又進入時光隧道」。 外交部禮賓司指出,孫立人將軍故居的行程,是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斐士廷相當驚喜,也很有興趣。
    【2013/11/0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戚嘉林

    中華文化是殖民文化?
    • 2013-10-17 01:37
    • 中國時報
    • 【戚嘉林】
         島內統獨激化,犧牲三千萬人贏得的台灣光復已逐漸淡出台灣人記憶,一年一度的台灣光復節將屆,分離主義論者假擬「原住民主體」將本土文化無限上綱神格化,將中國文化打成「殖民文化」,在文化核心要素的文學方面,以是否具有台灣意識為檢驗是否為台灣文學的唯一標準。
         彭瑞金稱:「只要在作品裏真誠地反映在台灣這個地域上人民生活的歷史與現實,是植根於這塊土地的作品,我們便可以稱之為台灣文學。因之有些作家並非出生於這塊地域上,或者是因故離開了這塊土地,但只要他們的作品裏和這塊土地建立存亡與共的共識,他的喜怒哀樂緊繫這塊土地的震動旋律,我們便可將之納入『台灣文學』的陣營;反之,有人生於斯、長於斯,在意識上並不認同這塊土地,並不關愛這裏的人民,自行隔絕於這塊土地人民的生息之外,即使台灣文學具有最朗廓的胸懷也包容不了他」。
         但是回顧台灣日據初期歷史,尤其是1895年的乙未之變,台灣忠義之士,浴血抗日,九死一生,隱姓埋名,賦詩以記巨變滄桑。許多台灣文士泛藉詩歌表達割台亡國的悲歌、表達對亡國之民顛沛流離苦難的關懷。
         斯時,「台灣文學」無論是文言詩詞之古典文學,抑或白話文之新文學,其主要內涵都是國仇家恨,眷懷故國,傷時感世,憂國憂民,體現對祖國的至深認同。例如,《臺海思慟錄》作者思痛子云「蓋生於臺,長於臺,身受臺之創鉅痛深,親見臺之同遭蹂躪而痛定思痛也」。《瀛海偕亡記》作者洪棄生身居棄地台灣,不為威屈不為利誘,以遺民終其生。《滄海遺民賸稿》作者王松亦以「滄海遺民」自居,認同故國中國。
         日據中期,即使台灣被日本殖民了20、30年,台灣人仍視中國為祖國,視「台灣文學」為中國文學的一部份。1923年,黃呈聰不但明言「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並稱「若就文化而論,中國是母我們是子」。
         1925年,倡導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張我軍就指出:「台灣的文學乃中國文學的一支流。本流發生了什麼影響、變遷,則支流也自然而然的隨之而影響、變遷」。至於斯時台灣的新舊文學論爭,連日本學者河原功也視該爭論「是要保持和繼承中國文化,啟蒙台灣文化」。
         整個日據時期,在昔日大清漢文教化的深遠影響下,中國詩詞與古典文學曾維繫著台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是時,日本當局欲藉詩社籠絡台灣仕紳菁英,仕紳則藉詩社活動以保存漢文化,故詩社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台灣著名客家作家吳濁流稱「當時的文士們,雖然對於擊缽聯吟心存鄙視,但是在異族鐵蹄下想保存漢民族的文化,不得不提倡詩社聯吟,借以鼓吹青年學子學習祖國文化,其用心之良苦,真可以說是『無淚可揮惟說詩』」。
         文學與國族認同息息相關,日本當局豈非不知,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中日爆發全面戰爭,台灣與中國大陸進入戰爭的敵對狀態。
         此時,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已經40年,台灣社會仍然相當的中國化,台灣人在感性的認同上不但未視大陸為敵國,反而視大陸為祖國。因此,日本當局最終按捺不住,乃以激烈手段鋪天蓋地的對台灣同胞推行國族認同日本化的「皇民化運動」,其中之一的措施就是禁止台灣人以中文發表文學作品。
         日本人尾崎秀樹就明言「(1937年以後)使用中文發表作品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文學作品只能用日文發表」。日據末期,日帝甚至以國家機器暴力脅迫舉辦「大東亞文學會議」,惟如今已風流雲散。(作者為大學教授)

    黃光國

    學術跟屁 經濟當然只能代工
    • 2013-10-17 01:37
    • 中國時報
    • 10月30日,我在《中國時報》上發表〈研究的正直風範,來辯吧〉,公開向曾志朗院士(見圖,本報資料照片)叫陣,請他針對學術界對其研究結果的質疑,挺身出來為自己辯護。不料曾院士竟表示,公開回應會「降低自己的格調」,而不斷躲閃。
      曾院士的這種態度,不禁讓人懷疑:他不斷鼓吹「研究的正直風範」(research integrity)到底是指什麼?古典社會學大師韋伯在他的一篇名為〈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中,曾經提出一個類似的概念:「知識的誠篤」(intellectual integrity)。他認為,一個學者唯有在體悟到生命有限的可能性,而又決定對這種可能性負責,他才會嚴肅地承擔自己的過去,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並在當前的研究工作上,決定「何者為其上帝,何者為其魔鬼」。久而久之,他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必然能夠彰顯出他的「問題意識」,並呈現出「一致性」和「內在可理解性」,而突顯出他作為「學術實踐主體」的獨特風格。
      Integrity是個多義詞,曾院士刻意強調其「正直」面,而閃避學術界所強調的「誠篤」,倒很能反映出曾院士本人的「格調」。在各種分配學術資源的會議上,他經常端出一副「正直」的模樣,宣稱唯有用「核磁共振儀」,才能作出最先進的「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研究,然後再擺出「老頑童」的姿態,批評其他的心理學研究「不夠科學」,「本土心理學是偽科學」,「臨床心理學也是偽科學」。他當官期間,藉由這樣的兩面手法,促成多所頂尖大學購買貴重的「核磁共振儀」,然後在幾個大學吸收「樁腳」教授,負責訓練研究生,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研究論文。
      當然,「肥水不落外人田」,這樣搞出來的研究論文,必須依照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益均沾」。以除了執行計畫的研究生及其指導教授,曾院士和其夫人一定要共同掛名。結果在過去10年之間,曾夫人洪蘭女士至少發表54篇以上的SCI期刊論文。每篇論文作者多則十餘人,少則4、5人,內容五花八門,涉及「腦神經認知語言科學」的各個層面,但沒有一篇由她擔任第一作者。
      對於曾氏夫婦而言,只要他們的「樁腳」團隊能夠善用fMRI,保持「量產」,滿足國科會評鑑計算「期刊衝擊指數」的「形式指標」,他們的一切作為就有了正當性;根本不必談什麼學術人格的「一致性」、或研究論文的「內在可理解性」。
      曾院士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督導國科會業務期間,儘管曾夫人沒有出版過任何有關「原住民科學教育」的論文,「正直」的曾夫人仍然「當仁不讓」,出任「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總計畫召集人,旗下有20、30個子計畫,每年耗用3000萬總經費。4年過去,她在這方面的論文出版記錄仍然掛零,可是國科會依舊每年核給她320萬元經費,而且一給就是4年。
      曾院士指導過的一位學生,針對曾氏夫婦1979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做了10個以上的實驗,都無法得到同樣結果。她因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老師的研究結果到底是「神話」,還是「實話」?從此之後,這篇論文在心理學界便不斷引起爭議。然而,由於國科會和教育部審查只重形式指標,不管其實質內容;爭議性愈大,論文的「引用率」愈高,這對夫婦也愈是春風得意。
      最近有幾位心理學界同仁,在《中華心理學刊》上發表了一篇長達數十頁的論文,回顧多年來一系列的認知心理學實驗,檢討30幾年來的這項學術爭議,我因此在媒體上公開要求曾院士回應。曾院士對記者表示,他教過的那名清大教授無法驗證他34年前發表的實驗,因為「核磁共振造影技術問世後,透過先進儀器已證實我的理論正確。」
      用韋伯的話來說,現在曾院士心中唯一的「上帝」是「核磁共振儀」。在他的「上帝」 出現之後,學術社群所用的其他方法都變成了「魔鬼」,都不能向他的「上帝」挑戰,「正直」的曾院士也獲得了「救贖」。問題是:曾志朗取得「院士」資格前所作的研究,都沒有用到這套「先進儀器」。如果他為了獲得「救贖」,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是不是連他的「院士」資格也應當一併否定掉?(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 【黃光國】

         今年國慶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先生在《聯合報》「名人堂」專欄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台灣往何處去〉,該文很愷切地指出:「如果我們的經濟還是這樣悶下去、還是走卅年來的簡單代工老路線、還是不加強創新研發的能量、還是以『減稅嘉惠人民』去糊弄社會」,「那麼我們的經濟實力必將逐年流失,而後代子孫的政治選項也必然受到限縮」。
         接著,朱主委又說:「在全球化時代,拚經濟幾乎必然是世界性的,現在韓越中印都相繼甦醒、大步向前」,「故台灣不只要做對、還得要做得比競爭國要好、要快,才可成功」。
         朱主委說得一點都不錯。然而,在全球化時代,台灣要想參與這場世界性的競爭,朱主委主管的國科會是不是也該採取一些更積極的行動?舉個例子說罷,今年10月8日,我在《聯合報》「民意論壇」上發表的1篇文章指出:我們有位心理學界的「大老」,30幾年前在國外時,作了一項實驗,在《自然》上發表了1篇4頁的論文,說明西方拼音文字學習的模式也可以套用在漢字的學習之上。論文發表後,他便到處吹噓,宣稱《自然》的「衝擊指數」有多高多高,後來他也順利當選中研院院士。可是,他在國外指導過的1位學生,回到國內後,從各種不同角度,做了10個以上的實驗,都無法得到同樣結果,她因此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質疑老師研究結果到底是「神話」,還是「實話」?但這位「大老」對學生的嚴肅質疑,卻不作任何公開回應。
         這位學界「大老」從事研究時,走的正是套用西方研究典範的「代工路線」。長久以來,諸如此類的「代工型」研究,國內真是多得不勝枚舉。然而,因為這位「大老」位高權重,一言九鼎,所以有許多同行學者跟著耗用大量資源、時間和精力,從事後續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也不斷挑戰這位「大老」的「重大發現」。可是,對於學術界同儕的質疑,他同樣不作公開回應。以前教過他「實驗設計」的一位資深教授因此發表論文,指責類似這樣的論文「誤導研究方向,對後續研究者造成的傷害,就算用兩倍以上的精力,都無法彌補」。
         朱主委在文章中問道:每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當我們花了大比例的能量」在爭執內部議題時,「我們又何嘗有餘力跟上世界競爭的邏輯?」
         這個質問鏗鏘有力。我想請教朱主委的是:當我們的學術界耗用「大比例的能量」,在套用西方研究典範,製造一堆「垃圾論文」時,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內耗」?如果我們的研究生訓練都採取這種模式,我們的經濟發展又如何可能跳脫「代工路線」?這位「大老」的學生、同事和老師都先後對他的「研究發現」提出質疑,這位「大老」卻置之不理,這算不算是研究倫理的問題?對於研究倫理的問題,國科會可以裝聾作啞嗎?
         朱主委在其大作中,非常正確地指出:「個別人物的主觀期待或分析,頂多只是遊說人民的劇本」。台灣的政治領袖太在意「自己的政治劇本擴散給多少現在的選民」,而忽略了「未來世代的人民是否還有比現在更寬廣的政治選擇的實力」。
         朱先生身為國科會主委,當然也是台灣主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在我看來,在建立「實質評鑑」制度,端正研究倫理,以提高台灣研發能量方面,國科會還有許多尚待著墨之處。朱主委不在這方面多用心,不思考如何鏟除「跟屁型」的「爛研究」,反倒在「簡單代工路線」的「悶經濟」上作文章,這是不是一種「捨本逐末」的「政治劇本」呢?這種「吃碗內,看碗外」的作法,能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未來?台灣人民會因此而有「更寬廣的政治選擇實力」嗎?(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陳長文

     

    陳長文提解散國會主張 蘇貞昌認同、馬英九尚未思考過

    NOWnews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陳長文律師昨(30)日在報刊發表「解散國會、打破僵局」一文,馬英九總統晚間與立委座談時表示,他並不知情,也還沒空看到投書,目前未思考過,也沒有相關討論。
    因應立法院開議,馬總統以小規模座談方式,分7梯次邀請立委談論國事。在這最後一場座談中,共有11位立委出席,出席者包括王進士、陳雪生、楊應雄、蔡錦隆、謝國樑、羅淑蕾、蘇清泉、鄭汝芬、廖正井、黃志雄與吳育仁等人。
    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會後轉述,有立委看到解散國會相關報導,詢問怎回事;還有立委直言,政局動盪,還提出這樣的議題是來亂的,會使得推動政務更加不易。
    總統表示,他並不知情,也還沒空看到投書,目前未思考過,也沒有相關討論。
    陳長文受訪時也說,那純粹是他個人意見,不曾和馬總統談過這個想法。
    對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認為,罷免、彈劾和倒閣,因為相關作為在立法院提出條件和時程不同,但時機已經成熟,過去說審時度勢,時已經到來,勢也要相關條件,民進黨認為已經到發動的時刻,因此中午與黨團召開的黨政協調會報當中,大家一致同意全黨採取行動,近期內就會發動。
    蘇貞昌還說,解散國會、重新改選,「是最好的做法」;但解散國會前提是要倒閣成功,那一定要有總統的憲政作為,要倒閣成功,才有接續作為。
    ★解散國會程序:
    全體立委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若經半數立委同意,閣揆必須在10日內請辭;接著總統可新任命新行政院長,或經諮詢立法院長後,解散國會、在60天內重新改選立委,任期重新起算。


    陳長文投書:建議馬辭總統、黨主席
    陳長文
    報系資料照
    吳敦義辭副總統
    馬英九總統民間友人陳長文今天投書媒體,對馬總統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馬總統雙辭總統、黨主席,連副總統吳敦義也一起請辭。中策由民進黨組閣,貫徹其反服貿、廢核政策,下策是馬總統都不辭,當個沈默的看守總統,安靜守完任期。陳長文指出,馬英九錯的是的方法,路線沒錯。少了兩岸直航、陸客來台觀光、ECFA早收清單這種種被視為親中賣台的路線,台灣的經濟會更好還是更壞?陳長文認為,將萬責萬罪都算於馬英九一人,是一種偷懶的不公道。從現實來看,馬英九個人的公道是末節,台灣的政治現實就是站在馬對邊,就是站對邊,在這個現實下,馬總統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已不可能再做任何事情。陳長文提出三個建議,上策是馬英九不只辭去黨主席,馬英九、吳敦義也同時辭去總統、副總統,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八項,進行總統、副總統補選。
    馬英九總統(中)上午出席「2014南島民族國際會議」開幕典禮,與貴賓合影時,略帶笑容的神色顯得有些「放空」。
    記者侯永全/攝影
    陳長文認為,依目前台灣政治情勢,雖然這場補選國民黨必敗,但依目前的情況發展,2016年總統選舉,國民黨也毫無勝算可言,既然九合一大選,選民已經否定了馬英九路線,就讓民進黨執政,把未來一年半交給民進黨做做看。他指出,如果民進黨路線的試運行,大家發現是災難,一年半後的國民黨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對台灣而言,既然那個災難性的低谷非來不可,就讓它早一點來,才有機會早一點走出。陳長文表示,這是民主的宿命,也是去年底他建議推動倒閣,解散國會的用意。民進黨一勝選,就應貫徹其政治立場,宣布廢核四,核一、核二也應考慮除役。退回服貿、貨貿,思考依EFCA規定,宣布終止ECFA。
    馬英九總統、副總統吳敦義若辭職之補選程序
    製表:李光儀 圖:侯永全、報系資料照
    朱立倫接黨主席
    他認為,應由朱立倫接任黨主席,參加這必敗的總統補選,展現國民黨唯一殘存的中生代的承擔氣魄。至於中策,由民進黨組閣,讓選戰大勝的民進黨,早點實踐它的政策。陳長文表示,中策民進黨不一定會接受,下策是馬英九的總統與主席都不辭,行政院長任命國民黨人士,但馬總統也應撤回服貿、貨貿,當個沉默的看守總統,也別再推任何只會適得其反的改革,安靜地守完最後的任期。

    2016年選舉,國民黨在總統與立法院都陷入了極大的困局,筆者對國民黨的表現(尤其是立法院)雖然頗有意見,但基於對兩岸關係穩定的期待,原來還是比較傾向投給國民黨。但最近的兩件事,看到國民黨荒腔走板的表現,實在覺得,不管是總統或立委,我的票已投不下去了,忽然覺得,這樣的國民黨,可能還是倒了好。
    先來看總統,朱立倫從眾人催請仍不選總統,到決定跳出來參選,以違反程序正義的強勢作為,要換柱而代之,激起挺柱者在內社會大眾的許多憤怒,洪的選情低迷雖是殘酷的現實,但破壞了程序正義,違反正派理念,這一點就足以對朱立倫的選舉構成重大扣分。

    然而,朱立倫這一記破壞正義、自傷形象的重手,國民黨詮釋其出發點是「救黨」,特別是要救已在停屍間門口徘徊的國民黨立委選情,但下一個問題是,現在這樣的國民黨立委值得救嗎?
    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裡無能顢頇的居多,遠的作為不說,就拿最近的農舍案來看,再次斬釘截鐵的告訴國人,這樣的國民黨立委全部落選,也不會有人惋惜。
    17位國民黨立委干預農舍辦法,強勢運作,要把已公告實施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案,從「備查」,改為「審查」,為翻案做準備。筆者要問,有意代表國民黨角逐總統的朱主席與洪副院長,有這種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國民黨還需要救嗎?
    1999年,國民黨在《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上棄守農政專業,開放農地自由買賣。這15年來,台灣田野變色,農田被一幢幢的豪華農舍割得支離破碎,國土沉淪、山河哀泣,政治人物們卻裝聾作啞,不敢吭聲。好不容易,出了一位令人稱「讚」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願意開罪既得利益者,推動《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的修正,把農舍起造人限於有農保、健保第三類農漁會會員及真正有務農證明者,希望杜絕非真正務農的人持續買賣炒作農地,傷害台灣農田。
    平實言,陳保基的動作雖然晚了些,因為許多的傷害已然造成。但這「亡羊補牢」的努力,卻被17位國民黨立委橫加干預,國民黨立委的心中、眼中到底還有沒有「台灣利益」這四個字?
    國民黨也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不管是總統還是立委選情,除了兩岸關係外,選民本都已經快找不到投票給國民黨的理由與動力了,這群國民黨立委卻還急急忙忙的透過農舍案「猙獰現形」,好像真的很害怕選民會不小心「誤投」國民黨。
    如果,這就是朱立倫要救的「國民黨」,那麼我要告訴朱主席,這樣的國民黨不救也罷。
    如果朱主席對此事沒有強硬的表態反對,也代表他沒有一個身為領袖該有的擔當。我也呼籲,不管總統與立委,全民都應拒投國民黨,好好的在這次選舉制裁國民黨,乾脆把國民黨「打掉重練」,這樣對台灣、對國民黨也許才是好事。
    而最後,我也想請馬總統與蔡英文主席為此事說個公道,馬總統已無連任懸念,請為國家利益說說話。而蔡主席,很可能就是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也沒有資格在這個重要議題中缺席。
    (作者為律師、法學教授)(中國時報)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鄭谷雨

    馬英九比不上蔣介石

    2013/09/17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馬英九是長著娃娃臉的蔣介石」一語,在所謂「九月政爭」中成了一個討論話題。然而,此話雖然聳動,但卻是不了解中國近代史之人的胡言亂語。在許多方面,尤其是黨內鬥爭上,馬英九根本無法和蔣介石相提並論。 先論「粗殘」。 在中華民國和國民黨歷史上,國家元首與立法院長大亂鬥,馬王之爭絕不是第一回。1931年,剛在中原大戰中討平地方派系大聯軍的蔣介石,面對反對派壓力,想在政治上做出點革新姿態,搞些民主法治的樣板(國民會議、訓政時期約法、赦免部分政治犯等),卻碰到以孫中山遺教傳人自居,倚老賣老,想以立法院長身分牽制蔣介石的胡漢民強力反對,積怨日深,原本攜手合作的兩人終於反目。 蔣介石認定胡漢民「圖謀不軌,危害黨國,投機取巧,毀滅廉恥,誠小人之尤者也」,他和黨國要人私下談到老胡時,更是咬牙切齒,自承「性暴氣躁」、「心為之碎」。最終,氣昏頭的老蔣擬了十四點「滅胡計畫」,決心要老胡在「公開審判」和「自行辭職」上二擇一,並準備將胡的罪狀詔告天下,著手彈劾。老蔣用的手段十分乾脆:私邸晚宴,武力監視,逼其辭職,立即關押,軟禁湯山。 誠如汪精衛所說,老蔣「一面擺酒請客,一面拔槍捉人」,相當卑劣,已經不僅僅是「不懂人情世故」而已了。面對胡大老淪為階下囚,雖然國民黨中央眾多元老「咸袖手結舌,莫敢一言」,但反蔣派系立刻舉旗反抗,各路人馬齊聚廣州成立了另個國民政府打對台,開始了連緜數年的寧粵對立。 老蔣要刷新政治,不管本意如何,仍多少算是好事,卻被死抱孫文教條壓人的胡漢民阻撓,論理,老胡有些理虧,但老蔣動怒抓人,獨裁專橫,激起反叛,當然十分愚蠢。不過讀這段歷史時,仍要看到兩點:其一,國民黨領導層當時普遍年輕化,當權者多半符合今天台灣所謂「童子軍」的標準,老蔣那時才四十四歲,血氣方剛,這種魯莽行為,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說是「不能接受、但能理解」。其二,如果老蔣只有動怒動武這點本事,沒有權謀手段,那是絕對無法縱橫政壇數十年的。 若論「權謀」,老馬遠不及老蔣。 北伐成功後,國民黨內戰、內鬥不斷,兵戎相見,函電交加,激烈程度遠甚今日,但老蔣基本總居上風,雖然說掌握軍權、黨權、政權、金權、黑權是其勝出的根本原因,但大權在手,總也是要善於使用、敢於使用。在軍事上,老蔣削藩有術,運用各派系間的利害衝突,甚至挑撥、創造派閥領袖和下屬的權力矛盾,瓦解對手的聯合陣線,還利用「剿匪」的大義名分,把手伸到原本鞭長莫及的西南地區。在政治上,聯胡(漢民)倒汪(汪精衛)、聯汪倒胡,手段算是相當靈活。總之,武力威逼、恩義裹脅、實權利誘、虛職安撫、金錢收買、財政抵制、各各擊破,絕不四面出擊,加上正統地位的優勢,老蔣終於逐步掌握了黨政軍大權。這和馬英九「鐵三角」砲火四射,布局草率,手段全無,最後四面楚歌,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老蔣專橫歸專橫,必要的時候,他也善於妥協退讓,同時善於迅速東山再起。面對內憂(寧粵對立)外患(日本侵略)襲來,逼退聲浪不斷,老蔣最終去見了老胡,口稱過去一切錯誤,請胡原諒,並說「今後遇事,還得向胡先生請教」。不知道在這波馬王之爭的終點,馬英九又會向王金平說些什麼呢? 當然,老蔣的權謀與蠻幹,都需要有人幫他執行,這就得再論「用人」。 有「名嘴」寫文章,說老蔣只用奴才,所以才敗退台灣,此說不盡公允。從北伐成功到抗戰勝利前,國民黨的人才庫還是不差的。以老蔣的用人來說,他晉用北洋系官僚和政學系推動政務,以黃埔系掌軍兼辦秘密組織,以CC系主持黨務,自己居高臨下從中運用,在建設、平叛、剿共上都有一定成績,並非全然負面,連毛澤東都只能被迫高呼「蔣委員長萬歲」。老蔣的身邊,就算不是人才濟濟,但是和馬王之爭中,馬的親衛軍僅剩二三人的驚悚現象相比,總稱的上兵多將廣。 蔣介石是黨內鬥爭的勝者,國共鬥爭的敗者,馬英九本可從蔣介石的勝利經驗中剔除專橫殘暴,學習政治謀略和布局,更該從蔣介石的失敗教訓中學習:一定要革除國民黨幹部官僚腐化、土豪劣紳把持、嚴重脫離群眾、思想信仰淪喪的積弊。如今看來,馬英九卻是什麼也沒學到,至少沒學好。 這真是馬英九的悲哀,更是中華民國的悲哀。 ※延伸閱讀》
    ‧馬英九毀憲獵殺王金平的幕後盤算
    ‧李光耀新書:蔣經國知人善用
    ‧觀察站/防挺王勢力成反馬接著劑


    馬英九的天下

    2013/10/01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這場所謂的「九月政爭」,演變成「竊聽風暴」,三個多禮拜以來,不好說是高潮迭起,至少是驚爆連連,讓老百姓們目睹了當權者政治手腕的拙劣,見證了特偵組「辦案」手法的荒唐,大多數民意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難以復返了。戰役敗,民心失,體制亂,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就算沒有動搖國本,也早已動搖了「黨本」,國民黨上上下下,由高層到基層,用「離心離德」來形容當前的局面,應不過分。 眼觀這個亂局,我腦中倒不禁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篇文章。 那是前立法委員朱高正、時任中華社會民主黨主席,在一九九三年初李登輝與郝柏村決裂前夕,所寫的〈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給李登輝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朱高正的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長約五千多字,刊登在媒體上,文中細數李登輝不顧信義,翻雲覆雨,玩弄權術,不尊重國家體制,從而也踐踏黨的體制,最終要建立「一元化領導」的獨裁體制的過程與例證。朱高正引用南北朝時代北周文帝的詔令,大談訪賢、用人、惜才、治國之道,盼李登輝「細加省察」。文末,朱高正更勸諫李登輝,希望他「痛定思痛立即辭去黨主席」,「大公無私,開創新局」,否則,「不是國民黨分裂,台灣便將出現獨裁體制」。 李登輝自然沒有辭職,國民黨確實幾度分裂,朱高正倒是淡出江湖,但「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這句名言,還是放諸四海皆準,在馬的決策圈日漸萎縮的今日,當然也值得當權者反覆思量。 只不過這句名言,要用在馬英九身上,還是需要一些再詮釋。時至今日,批評馬用人圈狹窄的,實在族繁不及備載,但我總覺得不盡精準。 首先,如果說,馬對黨內的大老、派系有一定意見,多少加以壓抑,這應該是事實,而且本不全是壞事,畢竟,如果黨內資源全被門閥權貴把持,仕途均為政治二代壟斷,國民黨只會淪為近親繁殖、人才日衰。但是,對於傳統勢力中的部分俊秀之士,如果擇優拔擢,再運用手腕,引導、制約傳統勢力良性發展,既能鞏固原有基盤,又能展露革新氣象,應為上策。或許馬也曾有此意吧,但實際結果如何,已無庸多言。 其次,批評馬用人圈狹窄的聲音,往往同時看不慣馬拔擢非傳統國民黨出身的人才,這就有陷入自相矛盾的危險。我覺得,問題其實比想像中更為複雜。 馬的政治團隊、政治幕僚,確實進用了一批新面孔、新人才,這群人各擅勝場,各有本事,也不能說他們的面目全像鏡中的馬英九。問題在於,這批本來自五湖四海,各有背景(或親王、或偏綠、或來自媒體,或為自由派、甚或具新黨色彩)的人才,在進入體制核心之後,其中多數個人特色、觀點與鋒芒漸失,既沒有擴大黨的社會基礎,也未能拓寬黨的政治光譜,讓國民黨走向更多元、更開放。其中原委究竟如何,確實值得探討。 馬的行政團隊,也用了一些「黨外人士」,賴幸媛王如玄是其中最知名的。這兩位閣員,專業能力夠,拚搏精神強,更擁有國民黨外的支持基礎與人脈,如今看來,可謂一時之選。可惜的是,從外觀察,馬對於這樣的人才,似乎也沒有長期培養、保護,並在政治上拉近關係、更為重用的計畫與作為。 馬英九在政治上不斷崛起的過程中,確實曾在用人方面開創了一點新氣象,即使在他執政績效不彰,民怨日增的執政中期,在區域與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上,也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作為。然而,這一切都是為德不卒,既未能貫徹始終,也沒做到知人善任。如今,馬英九的「天下」日漸萎縮,媒體已經公然地大談「後馬」時代。凡此種種,又豈是「可惜」兩字可以了結? ※延伸閱讀》
    ‧由羅智強看馬英九的用人
    ‧馬總統用人無章法
    ‧林濁水:馬總統的用人哲學






    ============================================================
    作者簡介╱鄭谷雨:
    長期參與社運,撰寫評論,鍾情於歷史研究。做過記者,也曾在公部門服務、任教於大專院校。懷抱社會民主、自由左翼的理想,關注兩岸和東亞的局勢,探索現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江院長如果這樣說……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蘇貞昌發動的倒閣案,結果如何,不投可知,這是就成敗論。至於其政治效應,對於民進黨而言,是正是負,各方意見不同,但一定得指出三點,一是民進黨內雜音不小,林濁水說倒閣案在民進黨內「誘發了新的爭端」,而且「不看好倒閣的人還在等著倒閣一失敗就開始要算蘇貞昌的帳」。第二,跳脫藍綠來看,在台灣「獨特」的憲政體制下,「倒閣」是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發揮不了真作用。第三,民眾對國民黨、對現內閣的支持度低,固然是事實,但是對民進黨、對立法院的信任度也高不到哪裡去,兩黨都討不了便宜。 整個政治的僵局,其根本癥結不在關說疑案,不在「馬王鬥爭」,也不在於監聽風暴,說到底,當然還是「政績」兩字。我想,對許多民眾來說,政績好了,政治上有點風波,大家大概都可以接受,總統偶爾打個瞌睡,大家會心疼總統宵旰勤勞,在野黨「搗亂」,民意也自然會大大反彈。這些「道理」,非常簡明,其實無庸多言。 說到「政績」,我就想到最近跟國小、國中同學的幾次聚會和對話。 我的那群小學同學們,幾乎都有一堆國際經驗,只有我是井底之蛙,而他們從海外奮鬥多年回來後的共識,就是台灣薪資水平的低落。同學小S,從台灣打拚到日本,再到深圳、上海、青島,老婆更已是著名跨國企業亞洲營運總部的高管,他的日常接觸感受就是:「台灣的年輕人缺乏前景,沒有希望」,這不是因為「草莓族」、「不長進」,而是「吃人頭路,再努力也是22K,那還不如回自己家開的小店幫忙」。小S提的藥方也是一針見血,不是虛無飄渺的「提高青年競爭力」,而是「政府應該認真處理派遣(勞動)的問題……」 親耳從屬於管理階層的小學同學口中聽到「派遣」兩字,心緒有點複雜,因為,在很多很多年前,「派遣勞動」的問題,只有一小撮工運份子和那些想擴大運用派遣的人力公司在關心,如今這個議題竟已是如此的「大眾化」,無須工運抗爭,或是勞動學者研究,人們從業界的經驗,就已確知派遣勞動的氾濫絕對是台灣薪資破壞的重要元兇。 國中同學大S,則是活躍的財務金融學者,去年還當上了大學校長。他對經濟形勢有不同於經濟學者的判斷,不過,即使他樂觀的認定明年景氣勢必好轉,但「麻煩的還是受薪階級的幸福感」。大S如是說。 好一個「受薪階級的幸福感」。我始終認為,這是解開馬政府政治困局的最關鍵一把鑰匙,只不過,大S校長用精鍊的八個字表述了出來。 10月14日江內閣反倒閣的大動作,確實罕見,江院長的聲明稿,也確實用心,想要澄清誤會,貼近民情。但是,當龍部長替聲明稿下了「台灣的未來不能等」的標題之後,民眾不會希望等到的還只是政策的「方向」,而應該是解除勞苦大眾痛苦的具體藥方。當媒體還在下「明年大減稅,富人大受惠」、「派遣上限,勞委會主張取消」這樣的新聞標題時,受薪階級的幸福感也是不會浮現的。 真正的政績,不是數字,不是方向,而是抓住要害的藥方。 辛苦的江內閣,台灣的未來真的不能等。 ※延伸閱讀》
    ‧倒閣贏面小 蘇所為何來?
    ‧台灣薪資大崩盤! 政府帶頭壓榨
    ‧取消派遣上限說是潘世偉的詭辯 ============================================================
    作者簡介╱鄭谷雨:
    長期參與社運,撰寫評論,鍾情於歷史研究。做過記者,也曾在公部門服務、任教於大專院校。懷抱社會民主、自由左翼的理想,關注兩岸和東亞的局勢,探索現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2013/09/03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前一段時間,曾獲邀前往國民黨青年系統舉辦的營隊授課。與外界通常的想法不大一樣,營隊的內容和黨義八股沒有多少關係,也少有「大老」、「長官」的諄諄教誨,更多的是政治與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實作,課程活動也沒有形成一言堂,反媒體壟斷、大埔案等熱門的青年時事議題往往引發激烈的交鋒,「公民運動」、「公共參與」、「媒體改革」則是不時出現的語彙。 無獨有偶,國民黨在濁水溪以南唯一執政的縣市,也由市府文化局舉辦了一場「青年公共事務培力營」,講師名單「頗具新意」,有剛剛在凱道誓言「拆政府」的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還有一位在地方聲名赫赫的文史工作者、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七月底,此君才在嘉義市以潑糞行動迎接前來為黨主席選舉拜票的馬英九,聲援房舍遭強拆的大埔居民。 兩個營隊都吸引了眾多青年學子參與,國民黨系統營隊的主辦者私下表示,雖然該黨氣勢低迷、社會氛圍不利,但是今年報名的學員反而逆勢大幅成長,連他們都頗感驚訝。 從全局來看,從兩個營隊當然只是個小小的事件,但是的確展現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不論是「黨」,或是「政」,都還是企圖多少回應社會的新脈動、新議題,展現一定程度的開放與彈性。這無疑是可喜的,但,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評價這樣的舉措,和其所能產生的效應。 廿多年來,民進黨的不同派系舉辦過無數類似的活動來爭取新血,其中的秀異份子在歷經參與選舉、社運、媒體、議會甚至政府等不同崗位的磨練後,形成了一批批的接班梯隊與作戰團隊,沒有站上政治第一線的人們,也往往在學院、文化、社區、NGO等領域擴散影響力。然而,同樣的人才甄補模式似乎很難在國民黨內複製。 在地方,國民黨的參政管道多半仍被家族與派系壟斷,在中央政府,學者和資深公務員是政務官的兩大主力來源,不但直接從政的管道被阻塞,黨也很難有系統的安排那些沒背景、沒關係,卻有理想、有熱忱的青年,從幕僚、助理等職務開始歷練。至於公民團體、社運組織,更是國民黨的弱項,從來不是該黨的人才蓄水池。問題很清楚,國民黨吸引的「新青年」們,如果找不到成長的空間,又怎能成為該黨的生力軍?這個問題不解決,無論舉辦多少個有創意有內容的營隊,不管黨中央怎樣誓言改革,始終只能是半套的新政、半套的改革。 人才新血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國民黨另一大罩門:價值與論述。當年民進黨爭取的「新青年」們,多少年來,早已成為民進黨最佳的文膽、化妝師和議題發動機,讓原本只有反國民黨與臺獨口號的民進黨,增添了厚厚一層進步與正義的裝扮。在執政之前,馬英九曾經相當重視發展國民黨的新論述,執政之後,困於施政難題的馬團隊,早已無暇顧及此事。於是,在反臺獨、厭惡民進黨和層層的利益關係網絡之外,究竟什麼是國民黨能夠吸引選民的價值與理想,國民黨又如何因應貧富差距、氣候變遷、環境永續、青年發展等新時代的新課題?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4年七合一選舉,媒體開始討論國民黨和地方派系的恩怨情仇,評估國民黨可能在哪些區域面臨失守危機,我倒是深深地覺得,「人才」與「價值」,才是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更是該黨在中長期發展上最大的危機。 ※延伸閱讀》
    ‧青年政策論壇/談核四 江揆:尊重公投
    ‧外來挺受害 爭他人權益 新興公民運動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
    作者簡介╱鄭谷雨:
    長期參與社運,撰寫評論,鍾情於歷史研究。做過記者,也曾在公部門服務、任教於大專院校。懷抱社會民主、自由左翼的理想,關注兩岸和東亞的局勢,探索現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從「四大天王」到「五府千歲」

    2013/12/10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年底了,又到了進行年終盤點的時刻,如果要選今年度台灣政治圈最有創意的語彙,「五府千歲」應該很有入選機會。 其實,「五府千歲」在不遠的從前,是叫做「四大天王」的。本來,「天王」和「千歲」差不多是同義辭,但是,從「四大天王」到「五府千歲」,政治語彙的演化,卻毫不客氣的指證了民進黨的老化。
    兩位民進黨「四大天王」,圖左為游錫堃,右為呂秀蓮。
    第一層意義的老化,是民進黨領導層的老化。 「四大天王」一辭出現在台灣政壇,曾經指涉過多組藍綠人物,李登輝時代,媒體曾有「連宋許(水德)吳」一說,在國親合作的時代,泛藍陣營有「連宋王馬」一組。至於民進黨內,最早是在2004年中阿扁連任後,呂游蘇謝開始卡位接班,「四大天王」從此成為他們這組政治人物的專屬代名詞,據說,國民黨中央還曾下令黨內不准稱呂游蘇謝為「四大天王」,以免過度抬舉政敵。 掐指算來,「四大天王」影響左右了民進黨高層政治長達十年。2007年,民進黨總統初選,「四大天王」投入選戰,殺的刀刀見骨,六年後,四人之中竟然至少有呂(1944年生)、游(1948年生)、蘇(1947年生)三人(曾)起心動念要投入直轄市長選舉。 另一方面,最最可能代表國民黨投入雙北選戰的,是當年泛藍四大天王之首,連戰之子連勝文(1970年生),以及「馬立強」之中,朱立倫(1961年生)和他屬意的接班人侯友宜(1957年生)。兩相比較,整整差了至少一到兩個世代! 從藍綠政治軌跡來看,雙北市長候選人往往就是未來的總統接班人選,如此,向來被認為「年輕」的民進黨,竟然比「百年老店」更顯得老態龍鍾,確實是怵目驚心的。 第二層意義上的老化,是民進黨中生代的老化。 對於「五府千歲」來說,他們掛帥出征,或許,有其不得已之處。或許,真正該問的是,民進黨的中生代在哪裡?是的,民進黨有賴清德、林佳龍、蔡其昌等出戰台南、台中,但,這依然遮掩不了民進黨在雙北政治重心面臨的窘境。 其實,和國民黨相比,民進黨本來是有一大群允文允武,戰過街頭,拚過選舉,入過大小內閣,辯過路線問題的中生代。和他們相比,國民黨本來是學者官僚掛帥,老人政治,暮氣沉沉,放眼黨內,嶄露頭角的中生代屈指可數。曾幾何時,民進黨中生代們卻迅速的老化,在民進黨失去中央政權、國會席次銳減的谷底,奪不了權,掌不了舵;在民進黨面臨轉型難題、路線茫然時,失去了大鳴大放的膽識與能力。在國民黨推出青年新秀大舉返鄉參選,角逐立委席次時,一個個民進黨中生代明星卻選擇擔任主席欽點的不分區立委,柿子撿軟的吃。 民進黨中生代的老化,才是造就「五府千歲」的真正背景,也是民進黨真正的危機所在。 第三層意義上的老化,是民進黨論述力的老化。 有人會說,老,本身不該是個問題,也有人打趣說,政治同樣不該有「就業歧視」,據說,真正大的問題,不是年齡老,而是思維老。 以「五府千歲」游錫堃來說,他擔任宜蘭縣長的時代,確實是輝煌的時代,文化立縣、鄉土教育、蘭陽經驗,都稱的上耀眼奪目。但是進入中央執政的游縣長,卻變成腦袋中塞滿「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等相關「論述」的基本教義派。很有可能和他攜手攻雙北的呂秀蓮,當年首倡「新女性主義」時也是很新的,只不過,那是1970年代的往事,如今的她,雖然跟從時尚,開始大談環保、談地球存亡,但骨子裡,和游錫堃的思維差不了多少。 有人說,游錫堃的出線,代表著蘇游結盟奪黨權,若是如此,不斷要「超越」的蘇貞昌,是不是又要在路線上回頭擁抱基本教義派,讓民進黨走回老路,更往死胡同裡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4的七合一選舉,在政治板塊上,將衝擊2016政權是否再輪替,在人才養成上,將帶來兩黨接班梯隊的洗牌,影響都很深遠,由此觀之,「五府千歲」的降臨確實不是個好兆頭。 ※延伸閱讀》
    ‧聯合筆記/江蕙和五府千歲
    ‧雙北布局 綠中執委:問題不在老人
    ‧蘋論:難怪國民黨躺著幹
    柯文哲的奶媽們

    2013/12/24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台北市長的選舉似乎越來越熱鬧了,指標之一是媒體,明明選戰沒有什麼進度,媒體每天都還是在拚命作文章,揣測、流言、分析、民調……紛紛出籠,眼花撩亂,但可信的、有意義的新聞實在非常有限。指標之二是候選人,表態參選者越來越多,而已表態者動作也越來越大,其中國母級的呂前副總統更不斷口出驚人之語,她先是說柯文哲是外星人,連勝文是幽靈候選人,接下來更說她把柯文哲「當做外星人尊敬」,而外星人先前探訪中央黨部,當「外星人」碰上地球人,「兩位這麼有智慧的人對談,一定非常奇妙」。 呂秀蓮的發言,又是外星人又是幽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電視談話節目,果然柯文哲就回應說,外星人不是壞事,還「可以上劉寶傑節目」。呂秀蓮亂說話,民調一直落,柯文哲開玩笑,卻是人氣高漲,民調和連勝文不斷拉近。政治老手遭人厭惡,政治素人備受歡迎,是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的最大變數,柯文哲現象確實值得好好研究。
    柯文哲
    關於柯文哲,聯合報日前的社論有一句很經典的論斷:「以深綠為生母/將中間選民當奶媽」。我認為,相當接近事實,只不過,到底誰是「中間選民」,也就是柯文哲的奶媽,還很有討論的空間。 台灣媒體很愛用「中間選民」一辭,據說,這是指一大群「沒有特定政黨屬性、自主性高、以政見或政績為取向,努力蒐集選舉資訊,不激情、不盲從,理性思考,審慎判斷」的選民。 真有這樣一群人嗎?或者,所謂的「中間選民」真的具備這些特質嗎? 如果,真有這樣一群所謂「理性選民」,相信他們並不容易在此時此刻就選擇柯文哲,雖然這不等於他們會支持連勝文。 以政見或政績為取向,努力蒐集選舉資訊,理性思考,審慎判斷的選民會發現: 柯文哲確實是深綠底,說要跳脫藍綠,實在非常勉強。 柯文哲至今沒有提出市政願景,雖然他多少流露出一些改革、進步的想法,但我們根本還不太清楚他對許多重大議題的完整立場,更看到他刻意迴避一些敏感議題。 柯文哲沒有從政經驗,我們根本無從判斷他是否有領導力、執行力,和革除積弊、推行新政的魄力。 柯文哲的團隊,多來自綠營各派系的邊緣人,也多半沒有行政經驗,我們根本不確定這群雜牌軍能否好好合作打完選戰,更別說擘劃藍圖,推行市政,為民服務。 在台灣政治現實裡,所謂的「中間選民」的特質,其真相恐怕是相關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對政治較不感興趣、政治知識不特別豐富、也較少接觸或注意選舉新聞的政治冷漠者。他們站在政黨立場光譜的中間,……可能只是因為對政治較無興趣,也不想多接觸選舉訊息」。 這群人可能會喜歡柯文哲的隨興,柯文哲的不按牌理出牌,柯文哲政治經歷的一張白紙,他們也不會有太多興趣了解柯文哲的過去和他的團隊,「感覺」,決定了一切。但這群人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克服政治冷漠,排除各種俗務,走向投票所,投下那一張圈選柯文哲的選票,實在有非常大的變數。 另外還有一種選民在觀望柯文哲,就是關注社會公平、環境生態、居住正義、公民權利等議題的「進步選民」。和柯文哲比起來,連勝文離他們更為遙遠,但這不代表柯文哲是他們心中的理想人選,在未來的十一個半月,他們會不斷檢證柯的言行與政策,和站立在柯文哲身邊側近的人們。 柯文哲的奶媽的確不少,但奶媽們是否會自始至終、無怨無悔的哺育柯文哲的政治實力,問題還多著呢。 ※延伸閱讀》
    ‧「柯文哲現象」代表什麼?
    ‧柯文哲命題:獅子選擇走入鐵籠
    ‧柯文哲:凝視死亡 才能面對人生

    連公子的罩門豈在帝寶?

    2014/01/07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連勝文參選的話題,已經越吵越爛,1月4日,連勝文大動作邀宴媒體,從媒體的報導來看,連公子談的多是老梗:二月宣布決定、槍擊案、家人安全、幕僚陣容,再加上先前聯晚專訪的養生與美食,說來說去,都是公子的話題,而非公民的議題,坦白說,真的不知道這些和市民、市政、國家願景有甚麼關係。 在連勝文搞宴會的同一天,柯文哲離開了台北,前進嘉義。他的行程是: ●拜訪交趾燒台灣國寶級陶藝家
    ●拜訪新港奉天宮
    ●參觀新港農會倉庫改裝成的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
    ●參加新港別墅讀書會
    ●參觀新港香藝園區
    ●參觀板陶窯交趾剪粘工藝園區
    ●拜訪陳澄波基金會 一邊是個人恩怨情仇、政治盤算,一邊是土地、社區、閱讀、藝術、文創,2014年1月4日,星期六,連勝文與柯文哲的這一天,都充滿了選舉味,但兩相比較,差異甚大。 我們當然可以批評柯文哲是在作秀、蜻蜓點水,他當晚在力挺涂醒哲選嘉義市長晚會上的發言,其實也只是在販賣台灣社會對於醫師的仰望與迷思,同樣是相當精英、陳腐的觀點。但即使如此,即使僅從政治包裝的角度來看,連與柯的選舉行程,也實在是高下立判。 這突顯了一個真實的問題、殘酷的事實:連勝文的問題不在於有錢、不在於帝寶,甚至不在於政商權勢貴族,而在於他的腦袋與腳板。 古往今來,多少革命家、改革者,竟是既得利益階層出身。 德國人恩格斯,父親是工廠主,自己經商,相當富有,但這沒有妨礙他資助馬克思,撰寫《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整理編纂《資本論》,批判資本主義,支持工人運動。 美國甘迺迪家族是眾所周知的貴族家庭、特權階層,甘迺迪總統和他的兄弟從小受精英教育,念哈佛名校,他們家族的一座別墅擁有14間臥室、9間浴室,還有地下劇場和網球場,豪奢遠勝帝寶。 不過,觀點保守的甘迺迪老爸竟把他的長子送往英國左派大學者拉斯基門下學習,還訪問蘇聯,回來後一度盛讚社會主義。甘迺迪總統本身比較保守,在民權問題上左右踟躕,但他小弟愛德華.甘迺迪倒是全美知名的自由派,長期關注工人權利、移民問題、民權法案和同志權利,支持提高最低工資和全民健保方案,這種種觀點主張,相信不是美國上層階級的共識,很多人更是視如寇讎,但甘迺迪兄弟們,在不同程度上,展現了他們的不同凡響。 遺憾的是,在連勝文身上,在他的幕僚群中,我們都完全看不到這種不同凡響,看不到跳脫自己出身限制,面向草根、接觸不同政治社會觀點的嘗試。 連公子和他小圈圈的政治語言,和台灣社會脈動嚴重脫節,他們的視野與情緒,更多的集中在自己集團的愛恨情仇,而不是庶民百姓的喜怒哀樂。如果柯文哲能夠繼續從庶民與土地汲取養分與智慧,如果連勝文繼續執著他的王子復仇記,這場台北市長選戰,基本上勝負已分,二月份,連公子是否宣布參選,從大局、結局來看,已經不重要了。 ※延伸閱讀》
    ‧連勝文當心「反彭博」
    ‧搬出帝寶 不如大家住得起帝寶
    ‧班底太像 連勝文步步驚心



    用「怪醫」一詞來形容柯文哲,當然不是我的發明,已經有媒體這樣用了,我只是學舌。 用「怪醫」一詞來描繪柯文哲,其實是很令人猶豫的,小時候的漫書畫裡,「怪醫秦博士」(後來的「怪醫黑傑克」)是個無照密醫,特立獨行,這和柯文哲很像,但是秦怪醫醫術高超,活人無數,更重要的是,他的手術刀,同時劃向社會的黑暗與不公,這才是怪醫的真價值,但柯文哲呢?他是「怪醫」嗎? 從柯文哲崛起至今,他最為媒體稱道的,是他的快人快語,或怪人怪語。媒體當然很容易喜歡他,因為他提供了媒體天天都需要的東西:新聞。 一位手持五顏六色、密密麻麻抗議標牌的資深訪民,他在行政院門口的控訴與淚痕,不成為新聞。一位遊民的喃喃自語,或是對社會體制的怨懟,也不是新聞。 在很多時候,來自基層草根的抗爭反叛,可能是因為不夠激烈,可能是主題過於冷僻,更可能是因為觸犯了體制禁忌,成不了新聞。 但是一位急救名醫,去歷史、無邏輯的怪話,卻始終占據相當媒體版面,並且被歌頌為「素人政治」。媒體並不在乎他發言的自我矛盾、空洞虛浮,因為,這位「素人政治(家)」的言論,切合媒體的需要,也絕不挑戰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與權力結構。 媒體吹捧公民運動,於是柯怪醫在北京說,白衫軍是台灣歷史上首度出現的公民社會運動,媒體加以大幅報導,也絕不批評柯對台灣社運史的無知,因為媒體也總是遺忘歷史,追逐新潮。 媒體討厭某些權貴(其實掩護了更多的權貴),於是柯怪醫說他經手救治的病人因為是權貴才得救,掏空了他自己專業得以立足的基礎。 媒體討厭馬英九,所以柯怪醫說只要不是馬團隊的人,都可以加入柯團隊,而且預言連戰可能支持他,忘了他才剛說連公子來自權貴世家。 媒體操作、渲染藍綠對立,卻又嫌棄藍綠都是爛蘋果,於是柯怪醫就批判政治兩極化,說政客只會喊口號,耍嘴皮,但是他沒有揭櫫新願景,沒有說要靠怎樣的力量組合,和政治理想來指引方向,來打破藍綠壟斷的政治結構。柯怪醫才真正是台灣政客中耍嘴皮的極致案例,完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媒體對蘇貞昌厭煩,對謝長廷無感,於是柯怪醫又大罵律師世代,這其實是精準的政治算計,鞭打蘇貞昌,討好蔡英文,踐踏顧立雄,這種操作又怎可能是「素人政治」? 怪醫秦博士在某種程度上,是體制的挑戰者、反逆者,怪醫柯文哲,卻是台灣平庸政治的順從者與得利者。 這幾周來柯怪醫的表現,證明了柯怪醫是台灣平庸政治、媚俗媒體「自我再生產」的經典產品。由於政治越來越缺乏理想性,越來越讓人冷感,於是在政治市場上出現了供應「素人政治」的需要,而這個「素人政治」新產品,又絕不能真正挑戰台灣政媒圈的價值與權力,於是,橫空出世的這位「素人政治(家)」-柯文哲,僅僅只是以更多、更新也更腥的口水來滿足政治市場上的需要,填充政治市場上的缺口,卻打破不了藍綠壟斷的權力結構。 那些期待社會大改革大進步的朋友,對於柯怪醫,大概是到了可以拋棄幻想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 ‧黑白集/柯文哲的支票
    ‧去梯言/柯文哲砸了誰的腳?
    ‧[柯P解密] 談我的老師柯文哲
    ‧柯文哲:我比酷吏可怕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民進黨的選舉招式

    綠營北市議員提27席 「務實拚全壘打」
    民進黨中執會昨天通過年底北市議員選舉提名27席,較本屆提名30席少3席。兼任中執委的市議會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本屆提30席只當選23席,有高額、超實力提名的疑慮,這次以「穩健提名,提高當選,爭取全壘打」為最高原則,是務實的方向。北市6個選區中,松山信義區提名是昨天中委會唯一引起討論的選區。民進黨本屆在10席的松山信義區提5席上3席,上月市黨部執委會討論,就因提名5或4席意見不一,最後採無記名表決建議提4席;昨天中執委討論決定提4席。松信區除現任3席,前市議員許富男之女許家蓓已確定捲土重來,另有新人王威中投入。士林北投區是民進黨在本屆五都議員唯一開放的選區,原當選5席,民進黨決定提6席,除現任3席、同屬謝系的謝維洲與陳慈慧、溫泉里長許智全參選外,前議員陳正德及藝人楊烈是否角逐也受關注。雖然王浩、林奕華等藍營議員轉任政務官,執委會昨天仍依市議會黨團建議,通過中山大同提4席、大安文山區提5席,都較現有席次增提1席,前市議員黃向羣、中央黨部發言人王閔生等蘇系大將將分別投入。內湖南港、中正萬華區維持現有4席提名。其中大安文山區除現任4席,還有王閔生、市議員王世堅助理沈志霖及市黨部執行長朱政騏等新人競逐,相當激烈。民進黨24日起受理登記,超額登記的選區將辦理初選。


    全文網址: 綠營北市議員提27席 「務實拚全壘打」 | 大台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482187.shtml#ixzz2tBrxscCa
    Power By udn.com


    綠營機密民調 蔡英文攻新北贏朱立倫
    • 報導/蔡偉祺 攝影/中國時報系


    民進黨新北市長計畫提名前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但游民調始終在低檔徘徊,已讓支持者和市議員受不了,呼籲黨內「兩個太陽」要站出來承擔,雖然上周前立委郭正亮出面力拱黨主席蘇貞昌回鍋參選新北市長,但據了解,蔡英文陣營有人私下和市議員一同出面委託民調,不只將蘇納入候選人,連蔡也名列其中,且最後結果,蔡英文不僅大勝侯友宜,也小幅領先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

    游錫(方方土)去年在黨內民調中勝出,預定下周由民進黨中執會確認提名新北市長,只是,一個多月來,游雖在新北市勤跑基層,但是曝光度、支持度都未見起色,不只和朱差十萬八千里,連代打的侯友宜也輸慘慘,不只市議員「凍味條」,黨內呼籲換人的聲音也愈來愈大。事實上,過去民進黨也不是沒有提名後再換人的前例,在勝選的前提下,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黨內喊換下游錫(方方土)

    上周民進黨資深市議員呂子昌、陳永福公布一份民調數據,雖是唱衰將獲得提名的前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卻還有另一半的關鍵內容「未曝光」。知情者透露,隱藏版的民調中顯示,若蔡英文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新北市長,民調支持度勝過朱立倫,雖然幅度不大,但這也代表蔡是黨內最有機會打敗朱的人選;至於蘇貞昌雖落後朱立倫,但也有機會一拚。若因為朱立倫要搶攻二○一六,放棄連任,改派副手侯友宜代打,不管是蘇或蔡,支持度都遙遙領先侯。他說:「民進黨不是沒有機會拿下新北市,除視國民黨的人選是誰,也要看蔡英文或蘇貞昌願不願意站出來。」

    本期(1873期)時報周刊全通路加贈「馮紹峰珍藏版特輯 & 獨家跨頁海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1873期時報周刊。現在訂《時報周刊》,送養生暢銷書【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請洽讀者服務專線:0800-000-668。)




    熱門話題-民進黨只有一個「柯太陽」
    • 2013-11-07 01:29
    • 中國時報
    • 【吳德夫/貿易】

         柯文哲擬選台北市長,但不願加入民進黨。他的理由,在野黨有兩個太陽,此其一。其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蘇貞昌聽了不爽,民進黨從來只有1個黨主席,1個「太陽」。怎麼可能有2個?柯文哲豈有此理,「親痛仇快」。
         這讓人想起2012年之前,蘇貞昌備受蔡英文打壓和邊緣化,當時他很委曲的表示:「同國的人不要這樣相殺。」
         這是蘇貞昌的一貫鬥爭理念,政敵必須區別對待,只要是自己人,屬於「內部矛盾」,有事好商量。但對馬政府官員,為「敵我矛盾」,不能光罵,必須動手動腳,協同社運組織、公民團體,丟鞋。一句話,內部矛盾,和諧為貴,敵我矛盾,你死我活。
         陳水扁,用錢「和諧」黨內眾人。蔡英文任黨主席,一毛不拔,地方叫苦連天。但一口氣任命8個發言人,有位子大家坐,這叫「以權和諧」。
         大選落敗,蔡英文黨內無權,但有上億元選舉結餘款,將本求利,檯面下發動「以錢和諧」攻勢,把內部矛盾轉化成有利於她捲土重來的龐大資源。
         其實,民進黨從陳水扁垮台後一直只有一個「柯太陽」,柯建銘。
         論起此公,橫跨黑白道,連統促黨主席張安樂都尊之為「江湖教父」。難怪一度敢主張讓黑道人物入黨,於司法關說案安然脫身後,又悍然裹脅藍綠立委大舉反撲!
         黨內王幸男勇敢揭發「柯太陽」的惡行,結果被蔡英文以「敵我矛盾」處理掉。「柯太陽」太重要,蔡英文需要他「和諧」黨內外,蘇貞昌更不能不仰仗他在立院的「和諧」功。
         「柯太陽」奉行「老二哲學」,無大位之心,不爭黨主席。務實的緊握人脈和權力。
         眼下為徹底「整肅」黃世銘,「柯太陽」在立院宣稱要一口氣修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五法。通過後,不僅檢察官依法監聽一槍斃命,就連查察奸宄的檢警調機關也形同虛設。立院太平,關說公行。
         蘇貞昌自始至終不置一詞,蔡英文更靜悄悄。唯我「柯太陽」一言九鼎,綠營永遠的共主,山呼萬歲。職是之故,柯文哲其言或不深入,但有句話真說對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我有話說-地方選舉在即 政客唱獨打統
    • 2013-09-06 02:17
    • 中國時報
    • 【符宜寧/自由作家】

         民進黨籍立委陳唐山4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日籍青年田邊憲司沒有犯罪紀錄,2010年曾來台登玉山高舉『支持台獨』布條,之後再來台灣就遭拒絕入境,質疑此舉根本是思想檢查復辟,黑名單死灰復燃。反觀中國官員來台『宣揚併吞台灣』,我們都可高度包容,直呼此案已破壞台灣的民主形象」云云。
         安靜了好一陣子的統獨爭議,陡然又喧騰起來,它告訴人們:選舉季節又快到了!
         幾年的選戰打下來,我們逐漸可以摸清楚綠營的路數:地方選舉靠樁腳,要拉攏鐵桿深綠選民,就得靠分裂族群、大玩統獨;總統大選靠中間選民,統獨問題就得暫時偃兵息鼓,大玩台灣意識、憲法一中、台獨已經沒有市場之類的違心之論。
         2014年七合一地方選舉在即,投機政客自然各個搖身一變,又成了唱獨打統先鋒。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民進黨重邀阿扁入黨,沒人敢說個不字;阿扁當快樂農夫,投機政客爭先恐後從豪華牢房的「一邊一國」菜園裡去索菜兼取經。連貓熊圓仔都能被這幫政客拿來說事,抗議動物園給大陸貓熊住寬敞豪宅,台灣本土黑熊只能住窄小的破瓦房!再來就是台獨大老陳唐山最近的「義舉」了,竟然為區區一個日籍台獨煞有介事地召開記者會,痛罵移民署,為日本台獨爭取與本國人相同的言論與行動自由。(陳唐山到日本宣揚日本的九州獨立看看!)
         就事論事,如果移民署不該因為日本人舉「支持台獨」布條就限制入境,那麼今後如果有大陸觀光客來台,手上都舉著「支持統一」旗幟在台灣走透透,是否都該一視同仁,不予禁止?依此類推,如果官員高唱台獨就該受到言論自由保護,那麼因為贊成統一的公務員,是否就不該遭到撤職查辦?
         對國人而言,言論自由受到憲法保護,不該有兩套標準。
         至於外國人,因為並不受本國憲法保護,甚至犯罪都不願接受台灣法院審理,自然就不該任意干涉內政、摻和台灣的統獨問題。
         建議綠營政客們哪天也到日本舉布條說「釣魚台是台灣領土」,測試一下日本政府的包容度與「民主形象」如何?

    馬民調擺盪的弔詭
    • 2013-09-25 01:51
    • 中國時報
    • 【凌瑞林】

         同樣事涉王金平、柯建銘司法關說,同樣屬於馬主席斷然開鍘王金平,但綠營年代電視台所發布民調,馬總統滿意度跌至9.2趴的空前低點,幾天後《蘋果日報》民調顯示,馬英九觸底反彈,攀升至21趴左右。
         這兩種前後差距到大幅擺盪的數據,如果交給歐美民主社會評論,肯定會笑掉一群民調專家的大牙,因為除非出現不利於執政黨的重大突發事件,隨著時間前進的數字不可能在座標圖上遇到亂流,忽而墜海忽而飆高。
         但這正是民進黨,以及少數不肖傳媒,多年來屢屢樂此不疲的數據魔術遊戲,意以自欺而欺人,不惜葬送原應具有的獨立性、科學性、公正性和客觀性。
         2008年大選前幾天,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在晚間造勢場合,突然很興奮的宣稱,依據該黨所做民調,他已經和馬英九呈現叫好叫座的「黃金交叉」。
         第2天,媒體大幅報導,綠營群眾士氣無不為之大振。等到開票結果出爐,大家這才發現都被謝長廷給訛詐了,哪來什麼「黃金交叉」?實情是馬英九一直遙遙領先。
         4年後,民進黨又在蔡英文的指揮下,繼續大玩民調魔術,不時透過傳媒耳語暗示民眾,台灣篤定出現「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甚至拒絕參加選前一天的「國際記者會」,道是「等明天當選了,我自己會召開」。
         哪知大選牌局一翻兩瞪眼,這位自稱「台灣媽祖婆、生技教母」的女主席,只能含淚宣稱,民進黨雖沒贏,但只差「一哩路」而已。
         不獨如此,以往5年民進黨的醉心操弄民調,堪稱「罄竹難書」。舉凡周刊、雜誌概不放過,比如台灣縣市長滿意度的評比、 五星級市長的高低名次,很奇怪,陳菊、賴清德永遠名列前茅,第一名輪流作莊。
         結果,不但2010年9月的凡那比颱風,頓時讓躲在官邸睡大覺的「花媽」市長丟臉丟到全世界。又3年後的這個月分,一場康芮豪雨竟讓台南霎時淪為泥水泛濫的髒汙澤國,偏偏《天下》還很白目的在民調中譽之為第一名,把個一向酷嗜造神的賴清德搞得灰頭土臉,惹來民眾一致痛罵。
         這一回,情況類似,民進黨其實比誰都清楚,司法關說向為國人所痛恨,但他們還是一條路走到黑,非要轉移焦點不可。如此一來,就出現一心懲貪,斷然不容政府高官介入司法的馬英九民調,竟是呈現反比的低到只剩9.2趴。這非僅侮辱全台民眾的智慧,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因為這等於昭告全世界,原來台灣人都喜歡司法關說,皆視法治規範如無物。但事實真相,當然並非如此。
         當知就歐美先進民主國家而言,一般政黨所做民調,往往不涉友黨或敵對政黨;即便做了,亦不供諸媒體報導,僅只內部參考。這是因為問卷、採樣

    熱門話題-倒閣大敗 改罵民不聊生
    • 2013-10-17 01:37
    • 中國時報
    • 【林繼山/保險業】

         知名天團「五月天」,有首新歌《入陣曲》,伴隨著大埔遷地、洪仲丘事件、王柯司法關說主旋律,在今年8、9月唱得嘶聲激昂,但歌詞怎麼聽怎麼怪異。如:「忘不記,原不諒憤恨無疆。肅不清,除不盡魑魅魍魎。幼無糧,民無房,誰在分贓?千年後,你我都,仍被豢養」。
         怪在主唱阿信身價上10億,樂團總產值幾達百億。如果5年來,台灣真搞到「幼無糧民無房」慘境,他們的華麗票房是誰推上去的?會出錢買他們CD,秒殺音樂會門票,可都是年輕粉絲團,錢從何而來?
         這種經不起事實驗證的抹黑,早已成為媒體最愛的老梗,鼓盪社會吹起一股務虛不務實,和無視因果邏輯的歪風。
         以最近鬧得不可開交的立院醜聞案為例,王柯司法關說才是真正原因和關鍵。但在藍綠立委推波助瀾,以及媒體興風作浪下,搞成本末倒置的天大笑話。結果台灣民主蒙羞,司法蒙塵,眾口痛罵力主懲辦到底的馬總統,讓蘇貞昌誤以為現在倒閣時機最恰當,卻是在立院狠狠摔了一大跤,以45比67票的懸殊差距大敗告終。
         現在一個新說法是,民進黨固然輸了,馬英九也沒贏;台灣經濟倒退,馬英九對不起人民。
         但今年9月加拿大公布《2013年世界經濟自由年度報告書》,分別就「政府規模、法律系統、產業系統、貨幣健全和市場自由貿易度及監管」等5項評比,稱讚台灣在馬政府治下排名第15,領先美國的17名和德國的19名。
         同月底,南韓公布全球先進化的指數評比,坦承他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國際化等領域不如台灣,尤其財貨金融上的收入和分配所得,南韓都在台灣之後。
         由此可見,當國際社會5年來不斷讚揚馬政府的努力和貢獻,台獨一路扯後腿,媒體趁火打劫,樂團和知識分子高唱「幼無糧,民無房」,痛罵民不聊生,你能說這幫人不是昧於事實,想方設法要讓台灣重返阿扁的貪腐年代?


    爭彰縣長提名 綠營戰成一團  

    民進黨明天晚上6點到10點30分進行下屆彰化縣長黨內初選電話民調,參選人把握最後兩天衝刺,有的質疑對手違反潛規則,有的報警調查宣傳看板失蹤,也有會勘工程、辦活動,頻頻出招提高能見度,競爭白熱化。民進黨下屆縣長參選人立法委員魏明谷、彰化市長邱建富、縣黨部前主任委員江昭儀和現任主委陳進丁,放棄先前分組對比式民調,和前縣長翁金珠同時接受中央黨部前主席蔡英文協調,參加28日的黨內初選電話民調。隨著民調日期接近,參選人的選舉語言愈見辛辣。昨天江昭儀點名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違反黨公職人員不宜介入黨內初選的潛規則,先後操作屏東縣、南投縣長黨內初選,現在又公開為魏明谷宣傳。他要求外來勢力退出民進黨彰化縣長初選,魏明谷下次再選。魏明谷回應說,黨規沒禁止黨公職人員涉入黨內初選,陳菊、賴清德肯定他的服務政績,為他錄製宣傳帶、拍攝海報,向選民力薦好人才,並無不當。陳進丁前天發現他的大型帆布看板換成邱建富,連忙報警調查。昨天陳進丁表示,看板不翼而飛,邱建富嫌疑最大,應對此事負責。邱建富說,他怕引起誤會,要市公所清潔隊人員不要拆選舉物品,過去陳進丁競選立委,他出力甚多,希望陳進丁查明真相,不要為了初選而失去友誼。昨天翁金珠再度批評,她6年多前擔任彰化縣長任內的重大設施缺乏後續維護,當年遊客如潮水湧入,現在凋蔽冷清,觀光經濟收益下滑,民眾無法留在家鄉工作,失業率攀升。縣政府僅低調表示,選民6年多前已作選擇,翁金珠重彈舊調,選民恐怕興趣不大。



    綠彰化初選/選前之夜…比人脈、搶曝光  

    民進黨下屆彰化縣長選舉黨內初選,明晚電話民調,今晚是「選前之夜」,參選人魏明谷、邱建富不約而同舉辦造勢晚會,選情緊繃。國民黨方面,除立委林滄敏、縣府前機要秘書黃君韜,及副縣長柯呈枋、財政處長詹明叡被點名可能參選,曾當選任務型國大的朝陽大學教授蔡志鴻是溪湖鎮人,最近也掛起參選看板,他是前交通部長張建邦的女婿。國民黨彰化縣黨部書記長張曼莉說,明年初會辦理黨內提名初選。魏明谷今晚在員林鎮莒光路橋邊的龍燈公園,舉辦「贏回台灣,從彰化開始」造勢晚會,邀請台南市長賴清德等人站台。邱建富則在彰化市旭光路舉辦團結晚會,除有歌手施文彬獻唱,邀請九把刀的父親柯毓彬、作家康原等人站台;揭發劉政池弊案的台北市議員何志偉,及名嘴吳國棟也將到場助陣。參與初選的前縣長翁金珠及前立委江昭儀、陳進丁,也在各鄉鎮市掛起大幅選舉看板,在有線電視台大作選舉廣告或舉行記者會爭取曝光機會;雖然黨內競爭激烈,但「內熱外冷」選局,未激起選民熱情。

     安南區16里長「帶槍投靠」綠營
    • 2013-12-25 01:32
    • 中國時報
    • 【程炳璋/台南報導】

         民進黨通過「帶槍投靠」條例,立刻在深綠的台南市引發效應,安南區一口氣有16位現任非黨籍里長陸續加入民進黨,其中11位一度為國民黨籍的里長;國民黨台南市黨部針對同志夜奔敵營,回應批評「帶槍投靠者,勢必造成人格毀損」。
         民進黨原本有入籍滿兩年以上,才可獲黨提名參選的規定,但為了擴大基層實力,今年修訂通過「帶槍投靠」條款,非黨籍現任里長,若加入民進黨籍,可獲得優先提名。
         帶槍投靠條款一出,台南市議會副議長郭信良立刻展現雄厚實力,策動16位安南區現任里長投入民進黨籍,安南區51里共有39位為綠營里長,其中有11位原為國民黨籍,而以梅花里長蔡和豐擁有15年國民黨齡最資深,「卡好選啦!」蔡和豐對自己轉戰綠營做此解釋。
         昨日立即有13位里長到民進黨市黨部登記參選意願,準備投入明年底的里長選戰。
         郭信良表示,安南區為傳統綠營票倉,平時他與大多數里長熟絡,在他遊說之下,加上民進黨提名加持,里長選情更加樂觀,是現任非黨籍里長願意加入黨籍1大因素。
         針對黨內同志夜奔敵營,國民黨市黨部主委謝龍介表示,國民黨人才濟濟,帶槍投靠者勢必造成人格毀損,政黨意識搖擺者,絕對無法為民眾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