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朱玉勳

你說「解殖」,那你喜歡閃靈的〈皇軍〉嗎?

2015-02-16 16:54:57


在去年318運動過後,台灣掀起了一波知識熱潮。特別是在網路上,各種關於台灣的歷史回顧、社會分析和未來方向的論述,都因為人們關注總量的上升,而得到更多討論和散布的機會。無論這些東西究竟是含金還是含沙,許多以往並不流行的概念被重新挖掘或發明出來,成為某些社群裡面琅琅上口的分析概念,是顯然的事實。其中,在一群堅定的台獨支持者裡面,「解殖」這個概念很快地流行起來,並且在將近一週年的此刻,仍然牢牢地鑲嵌在這群人的語言和思路裡面,並且幾乎就要成為這群人「敵我辨識」的判準,幾乎可戲稱為「解殖派」。對他們而言,認同「解殖」者是我群,否則便是他者。——就算其他議題的倡議者,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或文化的立場,都與他們所訴求的差異極微,但只要不過「解殖」這關,那就是覺悟不夠的落後份子,或是別有用心的滲透份子。「解殖」是什麼?為什麼對他們來說這麼重要?先下個定義 說實話,有台灣文學研究背景的人,看到這詞突然流行起來,都會覺得有點啼笑皆非吧。過去數十年來,這幾乎只是流傳在少數本土派作家和學者之間的小眾意見,並且在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當中,以「殖民——再殖民」的史觀發展出完整的架構。但在過去幾個月裡,最熱切信仰「解殖」的人們,卻反而時常指責台灣文學系所的我們不夠「解」,不認識「殖」,這種歷史的弔詭,真的還蠻有娛樂價值的。但事情真的是他們講的那樣嗎?這我們得細說從頭。其實,「解殖」一詞不難理解,就是一個動詞一個名詞,「解消+殖民」,也就是設法去除殖民者的控制和影響,讓人們能夠真正「當家作主」。粗略地、具體地說,通常至少包含兩個層次:
    1.在制度的層次上,打破殖民者對被殖民者的控制,奪回政治、經濟……等權力。2.在文化的層次上,打破殖民者塑造出來的優越性,讓被壓抑和歧視的被殖民者的文化可以抬頭。

因此,「解殖」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被殖民之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撫平傷口、讓社會更公平。」看到這裡,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好爭議的,看起來都是應為、當為之事。但是,這看似毫無疑問的說法裡面,其實暗含很多複雜的角力和爭議。最基礎的爭議在於:什麼狀態下,我們可以說是被「殖民」了?一個不夠周延,但我覺得還算好用的定義是:「殖民就是一個族群以武力為後盾,強制對另一個族群進行經濟掠奪的狀態。」你可以把這個定義套在荷蘭時代和日本時代,基本上完全合身。他們來到台灣,配備優勢的武力,一旦控制了土地和人民,就開始掠奪本地的經濟成果。所以,即使生產力進步了、即使人民很努力勞動,這些生產出來的東西,還是全部都給殖民者(荷蘭人或日本人)賺走,導致被殖民者(台灣人)越來越窮。你反抗,會被壓制;你不反抗,生活會越來越難過。例如呂赫若的小說〈牛車〉和龍瑛宗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都是深度刻畫這種殖民狀態的重要作品。難題不在歷史,在當下 定義清楚後,現在難題來了:請問,中華民國政府是殖民政府嗎?此時此刻的我們,正在被殖民嗎?
我們現在需要推行「解殖」嗎?
如果我們接受之前的定義,要說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黨是一個殖民政府,他們是「殖民者」,其實是有可能說得通的。至少從最近幾年的表現看來,中華民國政府確實擁有武力後盾,並且不遺餘力地將人民的經濟成果奪走,分配給特定一小群人——如果我們檢視幾項包含服貿在內的對中經濟政策,甚至也可以說,這一小群包含中國人在內的人,就是殖民者。而同時,我們也確實看到中華民國如同日本人一樣,非常歧視和打壓本土文化,並且想盡辦法建立中國文化優於其他文化的價值體系。但是,爭議之處在於,我們前引的定義裡包含了兩個族群,是「一個族群對另外一個族群」進行的行為。所以,你如果接受「中華民國人」和「台灣人」是兩個族群,那此時此刻「中華民國人」對「台灣人」的關係,就能夠稱之為殖民。反之,如果你覺得「中華民國人」與「台灣人」是同一族群,那我們上述的掠奪、歧視和欺壓,就只是同一族群內的一些壞人在欺負一些好人,並不到「殖民」的地步。歸根結柢,我們其實沒有辦法用一套很明確的檢測指標,像溫度計一樣告訴你,啊出現了OO現象,所以現在台灣被殖民了(或沒有被殖民),需要解殖(或不需要)。這個問題,最後只能回到統vs.獨、中國認同vs.台灣認同的古老對決,只是穿上了「解殖」的新衣。(嚴格說起來也不新,陳芳明將1945年以後的中華民國時代稱之為「再殖民」,是十多年前就發展出來的論述了。)當「解殖」變成形容詞但新鮮字眼能夠賦予舊事物活力,這本是人類常態,無可厚非。作為一個台獨支持者,我也並不全然反對「解殖」這個說法。因為中華民國——國民黨對台灣人進行的種種掠奪和歧視,是明擺著的事實,要求設法除去這些東西,也是非常正當的,無論用不用這個名詞來描述這些現象,都不會改變這件事。然而當某些人過於執著於「解殖」這個詞,並將它從一個分析概念,從一個動詞擴張為一個形容詞,去檢視其他關心公共議題的人是否「不夠解殖」時,這就形成了非常糟糕的情況。在網路上,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群言必稱「解殖」的人,他們站在統獨光譜中「極獨」的一端,全力宣揚此刻的中華民國政府是殖民政權、它們的文化(也就是此刻絕大多數的文化)是殖民文化,並且用大多數的力氣,去攻擊支持台獨但並不那麼支持「解殖」觀念的人。這畫面其實很奇怪,如果我們把統獨光譜想成一個數字量表,1分代表「極獨」,10分代表「極統」,這群自詡1分的人,卻不是把最多力氣花在攻擊10分、9分的對象,而是火力全開,指責2分、3分者不夠解殖,還留戀中華民國毒素,把它們斥之為「華獨」——意思是支持台獨,但是沒有痛下決心根除中華民國毒素,因此覺悟不夠、保守落後的人。姑且不說這種全力排斥異己而非擴大同伴的策略,在推行一項運動是多麼不合理的事情,此類行為的荒謬之處在於,他們慣常以一種膝反射一般的直覺,率爾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分類排序。在他們的爭論裡,使用台語的比不使用台語解殖、主張改變國號的比可以接受「中華民國」者解殖、……在最近的幾波小型論戰裡,甚至開始爭論起「台灣」和「臺灣」哪個用字比較解殖。(呃,這兩個字不都是中文嗎?)這樣的毫末之爭,說實在的,意義真的不大,只是一種表態比賽,一種「細微差異的自戀」。在統派看來,主不主張解殖都是獨派;而從獨派的角度來看,其實除了表面上的元素有歧異(用字、國號……),所要解決的問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而為了強固這種微小的歧異,這一批人發展出來的理論卻完全走錯了方向:如果一套殖民制度、殖民文化是有問題的,那是因為它們仗恃著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且繼續進行不平等的掠奪與歧視。要解決的不是表面的元素,元素換掉了,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還在的話,只是換人來掠奪和歧視,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比如台灣的「中文霸權」,問題在「霸權」而不在中文,不去解決體制中和文化中「一定要有單一語言」的錯誤前提,你就算把中文打掉了,台灣仍然不會迎來一個平等的語言環境。不是逢中華民國之物必反,將之全都視為毒素,就能解決中華民國帶來的問題。在現實世界裡,負負並不總能得正,因為世界不是由一條光譜組成的一維空間,不是1分到10分的量表。沒有理解,如何消解我感到非常懷疑,他們如此熱切地談著「解殖」,但真的認真理解過「殖民」是什麼嗎?真的思考過「被殖民」是什麼,而「沒有被殖民」又是什麼樣子嗎?他們理解台灣被各種力量殖民的歷史嗎?知道在這漫長的時空當中,前輩們嘗試過哪些方法來突破困境,來「解殖」嗎?他們想過要借鑑這些方法嗎?他們知道自己的方法和前人的努力之間有何異同嗎?想過如何從這些方法中,衍伸出更好的行動方案嗎?在他們籌劃的僵硬、缺乏彈性的路線裡(稱不上藍圖,因為我想包括他們自己,都沒有認真想過這條路的終點是什麼),只剩下敵我辨識,所有的論述精力都花在指認這些人是敵人,那些人不是同伴,只因為「他們」身上帶著「我們」不喜歡的元素,直到把圈子縮得小小的。小到318運動(或者更具體地說:蔡丁貴教授和公投盟的奉獻)所帶來的關注熱潮,好像從未發生過一樣,全部消散。我後來想,面對他們,也許只需要濃縮成一個問題就好:
你覺得閃靈的那首〈皇軍〉怎麼樣?
它夠解殖嗎?它不夠解殖嗎?如果你認真聽,你會發現這首歌複雜得可以。它很奇怪,歌詞完全就是一個台灣人站在殖民者的立場思考,覺得為了殖民者出征是一件意氣昂揚的事;但同時,你卻又會感受到這種意氣昂揚裡,帶有一種被殖民者傲氣,在字面上它沒有對抗殖民者,然而你能感受到它並沒有屈服。然後,這首描述日本時代,台灣人昂揚意氣的歌,卻又發表在中華民國治下(你要說「殖民下」也可以)的當代,仿佛回頭召喚了一段那個「抗日」的中華民國,永遠不可能懂的驕傲,以此拒絕了殖民者,建立了主體;然而反過來說,這個主體卻又是依附在對上一個殖民者的臣服的敘事之上。所以我們到底要怎麼理解這段副歌,到底應該對它有什麼感覺?
大港起風湧 堂堂男兒欲出征 氣勢撼動TAKAO齊開向你我前程
很複雜吧?很麻煩吧?很難決定吧?對,這就是「殖民」。在你開始感覺到複雜、麻煩、難以決定的這一秒起,你自己的「解殖」程序才剛剛啓動而已。在「理解」之前,談「解消」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仍然覺得一切沒那麼困難,只需要再次確認:「眼前這篇文章反對『解殖』,它一定是『華獨』。」就可以讓你安心的話,那也沒關係,人總是需要一點小確幸,一點虛榮,一點睿智的幻覺,一點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點也不複雜、不麻煩也不難決定。
*加入鳴人堂粉絲專頁,請至【鳴人堂@udn】

朱宥勳

1988年生,畢業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文學書評刊物《秘密讀者》編輯委員。嗜好讀小說、寫小說,並且努力用小說的邏輯解釋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已出版個人小說集《誤遞》、《堊觀》,評論散文集《學校不敢教的小說》,並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明朝歷史黃智賢




明成祖朱棣自1402年登基稱帝之後,一直到西元1424年去世,在這22年裡,他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按理來說,做皇帝這麼久,不應該連一個子女都沒有。當然了,我們這裡所強調的是他當皇帝以後,並不是說在之前也沒有,事實上在他登基之前,已經育有4子5女了。但是小兒子朱高爔於1392年出生之後,他再也沒有生育過其他子女。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

明成祖朱棣畫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民間,有傳聞說是因為朱棣奪取了他侄子的皇位,所以他在登基之後就得「斷子絕孫」。當然了,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但是我們也能從這個傳說中得知,對於朱棣的篡位奪權,在當時是深受百姓所惡的。但是從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到朱棣登基是在1402年,這期間間隔了10年之久,這段時間朱棣也是沒有子女的。所以說,民間傳聞是不可信的。

值得注意的是,朱棣不過才32歲,對於一個正常男性來說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即便在這之前已經生了九個子女,但是完全還可以再生,可為何就突然停止了呢?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朱棣小兒子朱高爔出生的那一年,也正是太子朱標去世的時候。此時朱元璋就得考慮誰來做繼承人了。在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中,除了大兒子朱標賢能之外,就只剩下朱棣了,因此他積極表現,不僅要乖巧,順從老父親的意識,還要彰顯出自己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兒子。正是因為朱棣這樣的想法,因此從這一年開始,朱棣的興趣就轉移到了政治上,轉移到了皇位繼承上。

但是,朱棣的表現最終還是沒有贏得父親的青睞,後來朱元璋在立完朱允炆為繼承人之後,不久便去世了。這讓朱棣心裡十分難受,原本以為朱棣會對政治失望,但是在朱允炆上台之後,便搞起了削藩政策。迫于壓力,朱棣決定起兵造反,後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篡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在成功登基之後,朱棣要面對的是剛剛「佔領」的國家,畢竟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所以一上臺就必須要先樹立起自己的權威,讓臣民們對自己做到足夠的信服。所以這時候,朱棣的心思也就全偏向政治了。此外在朱棣登基之後,除了封賞有功官員和自己的皇后妃嬪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建立起屬於自己永樂朝的專屬法令,並於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彰顯自己要立足北方的決心,此外,他還與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族建立起友好關係。在永樂八年到永樂二十二年期間,朱棣更是親率大軍先後五次北征,大大鞏固了明帝國的北部邊防。

除此之外,在朝鮮的《李朝實錄》中記載,朱棣很可能在登基之後喪失了生育能力。在本書中記載到:在朱棣當上皇帝之後,特別寵愛一個叫「權妃」的朝鮮女子,但後來這個妃子卻不幸染病去世了。朱棣的另一個妃子賈呂則誣陷是宮人呂氏毒死了權妃,朱棣十分憤怒,便因此殺了很多宮女。後來,朱棣又聽聞這個賈呂與宮人魚氏私下與宦官結好,朱棣大發雷霆,最後迫使了賈呂和魚氏上吊自殺。在發生了此等醜事之後,朱棣便開始清理後宮,因此又牽連誅殺了上千名宮女,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呂魚之亂」。

臨行時,有一宮女詬帝曰: 「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也就是說,你自己不行,我們才和宦官私通,這有什麼罪過呢?所以,我們根據《李朝實錄》的記載來看的話,朱棣應該是喪失了生育能力。▲明成祖朱棣畫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時論─是民主還是罪 她說了算?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蔡英文主席去年不但力挺太陽花,現今更聲援太陽花被起訴者,說「如果追求民主是一種罪,我們統統都有罪。」
說反對服貿是爭取民主,實在是太成功的文宣,但卻距離事實,有光年之遠。因為台灣早已民主,不煩他們代勞。從里長、總統到國會議員都是人民票票選出;言論之開放無度,舉世第一;示威抗爭之民權被充分保障。這樣的台灣,要以衝進國會去反對任何法案,其正當性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更遑論長期占領立法院、攻占行政院挾持法案。
民主程序遭踐踏委棄
從民主的程序正義來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協議不牽涉法律修改,根本無需立法院審查。而這更是蔡英文當權自己立下的法律。ECFA已經立法院通過,服貿是ECFA的一部分,也不動法條,所以根本不須審查,但服貿還是送入立法院了。可是民進黨長期癱瘓國會,最後主席張慶忠甚至被民進黨立委壓制在地,被逼以自備小蜜蜂宣布開會。堂堂國會殿堂,這才是真正不堪入目的卑微。
國民黨支持兩岸開放,馬英九兩次以過半民意當選總統,國民黨在國會優勢過半。民意支持台灣在兩岸上持續開放,是無庸置疑的事。
民主國家,竟然多數民意被踐踏委棄,暴力占領國會以挾制總統,竟可以得逞,除了納粹奪權時的德國稍微相似,實在找不到第2個案例。
太陽花主事團志在反中爭台獨,他們深信服貿萬一通過,絕不利台獨,所以反。太陽花以暴力劫持手段,以美艷的文宣話術和劇場效應,創造巨額的政治紅利。服貿不過,對少數財團有利,對獨派與民進黨的核心利益,更有莫大助益。
歷經太陽花的操練、洗腦與威嚇之後,台灣社會氛圍丕變,獨派與反中聲勢大漲。柯文哲成功上市,民進黨九合一狂勝,長尾效應甚至可以恩澤2016民進黨候選人,身為受益人的蔡英文,出面力挺,也屬自然。
不進議會備詢 根本違憲
但因為庸懦無能的執政者,以至於暴徒無法無天賺取暴利,毀滅民主之餘,尚且要掠奪「民主」之名,台灣之哀,莫此為甚。
而賴清德宣示,在司法未釐清李全教賄選案前不進入議會。我們反對賄選,無庸置疑。不過,李全教有沒有賄選是一回事,賴清德不進市議會備詢,是更嚴重的事。不到議會備詢是違憲,違反民主監督制衡的根本原理。
王金平陷司法關說,江宜樺不向王金平敬禮,被民進黨罵是民主之恥。如果賴清德不到議會備詢是對的,那議會和立法院,根本可以立刻宣布停止營業。民進黨黨鞭柯建銘和眾多立委,都有案在身,那是不是行政院長也不該去立法院備詢?眾多民進黨縣市長和縣市議員,也曾有案或涉買票,那直到司法釐清前,豈可上班?
蔡英文豈不知,在民主國家,爭民主從來不會是一種罪,但掛羊頭賣狗肉,欺詐或脅迫,都是罪。賴清德用賄選把柄,做違憲不受議會監督的藉口,是實實在在的罪。
蔡英文和賴清德,兩個人,兩件事,只是一種聲音。
那聲音無比嘹亮:在台灣,是民主還是罪,我說了算!由我來定義!(作者為自由作家)

轟賴清德可恥台式帝王 黃智賢:在台南,民主是個屁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對於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堅持不進議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9日再度召開記者會,並找來兩名台南市議員進行抨擊,名嘴黃智賢則說,今天的賴清德,明天的蔡英文,民主早已結束。
黃智賢指出,蔡英文的民進黨,全黨力挺賴清德不進議會備詢,還要修改地制法。修改地制法,沒有問題但這跟賴清德無法無天,不進議會,根本是兩回事。誰把賴清德豢養成無法無天,沒有任何法律可以制裁他的土皇帝?
黃智賢指出,原因包括縣市合併,狂洩千里;原來省轄的台南市長,人口在2010年升格前夕,是77萬。2005年台南市長選舉,當時可是台南出身的陳水扁執政。民進黨許添財14萬8000票當選,可是國民黨的陳榮盛,也有13萬4248票,佔了41.4%,兩人差距,不過4 %。可是2010年因為金溥聰堅持,讓不符合升格資格的台南市,以合併跟台南縣的方式,合併升格成直轄市。從此台南市成為綠營培養神明的最佳廟宇。
一切只因為馬英九和金溥聰的造就,讓賴清德成為大諸侯。2010年台南一升格直轄市,出馬競選的賴清德,就大勝郭添財21萬票。 黃智賢指出,這不是賴清德比前任許添財厲害神勇,而是因為台南固然過去藍綠勢力比較均衡,可是台南縣卻是民進黨大勝國民黨。合併升格之後,台南縣人口比台南市多,直轄市又沒有鄉鎮長和鄉民代表等,傳統國民黨強勢的選舉可以選。
直轄市內,所有官員都是市長派任,都是市長大權獨攬,可是台南市不但是阿扁故鄉,而且是媒體監督制衡很微弱的地方。一切當然是民進黨說了算。於是國民黨一敗塗地。2014年賴清德甚至大營黃秀霜44萬票。
黃智賢也說,賴清德做得很好嗎?一點都沒有。這是民粹式的滿意度造神。她也認為,國民黨幫賴神造神,因為國民黨怯戰,造就賴神神蹟。
另外,她也指出,賴清德鐵路東移的爭議,不論其蠻橫的程度,受害的戶數,其實比苗栗大埔案嚴重太多。可是因為公民團體和民進黨合流,互相掩護的關係,你完全看不到這個抗爭會有任何社會支援。甚至報導也很少。
那些熱血的,號稱公民不服從者,卻很服從台南市。對於鐵路東移受災戶,無感無情無聲援。賴清德用李全教做藉口不進議會備詢,還狂言要廢監察院。
至於爐渣米、登革熱、飼料油等事件,黃智賢則批評,賴清德他甚麼事都忙,就是不管台南市。「台式民主的特徵是,綠色政治人物,是完全不准監督的。」
黃智賢也說,不進議會備詢,就是民主的結束。一個不進議會備詢的市長,如果這個社會覺得無所謂, 那我們真的已經不是民主國家。你不會知道直轄市長有多大的權力,那真的是小皇帝。對一個民主體制來講,給民選首長這麼大的權力。就必須有意會和媒體的監督, 才可以稍稍平衡那麼大的權力。
黃智賢說,可是從賴清德部進議會至今9個月,議會無力監督。監察院彈劾賴清德, 賴清德卻有恃無恐。為什麼?任何有廉恥心的媒體、學者和公民,不可能支持賴清德的行逕。任何民主國家,必然不容這樣囂張反民主的掌權人物。他的黨必然羞愧置無以自榮,開除他黨籍,全黨鳴鼓以攻。可是在台灣,在台南,在民進黨,民主只是一個屁。
黃智賢批評,因為綠色媒體不論是非的吹捧;因為蔡英文以降的民進黨,一致力挺。因為台南人根本不在乎民主和法治。而自己人絕對會護衛自己人。民主早已結束,權力才是真的。過去反國民黨的黨外前輩, 爭取民主的前輩,難道這就是你爭來的,可恥的台式帝王?
 
 馬英九為何失天下?

課綱微調爭議鬧得沸沸揚揚,最後教育部同意新舊課本並用,並同意「有爭議處」不考。自由作家黃智賢今天在臉書為文表示「為什麼國民黨總是怯戰?總是在不該退讓的時候退讓?」
黃智賢在文中指出,課綱微調明明是對的,而且是大是大非,並表示「其極為卑微的為20年來被台獨,違反憲法扭曲的歷史,求取一點真誠與真實。」且人民在清楚解釋內容和程序之後,多數是支持教育部的。黃智賢進一步表示,擁有公權力的教育部竟處在一種「必須屈從在暴力和違法威嚇的處境。」同意新舊課綱並用、有爭議處不考,最後更同意對違法暴力攻佔教育部的人全面撤告。「讓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人,又一次挨了悶棍,被打了巴掌。」
黃智賢文末表示,本來應該全用新教科書,最後是8成選新書。在民進黨掌權者和柯市府的公然恐嚇下,全台灣僅80所公立高中敢用新課本,而選用新課本的高中更被獨派政治勢力鎖定,校方如驚弓之鳥,「這是甚麼樣的世界?理應堅守的國家立場和民族尊嚴,必須爭取的歷史話語權和法治,幾乎盡失。」

黃智賢擷取自己在去年12月完稿的《馬英九為何失天下》一書,列出了十點為什麼國民黨怯戰的看法。包括一、民進黨相信戰功大就不愁沒權位,在任何場合為黨立下戰功,即使只羞辱國民黨一陣子,民進黨以及選民都會記得你。二、民進黨堅信要贏得天下,就要不擇手段,並認為這不是選舉而是戰爭。三、台灣的政論節目仇視中華民國和國民黨比例高,政論節目若設定議題與劇本,再結合網路與仇中媒體,就變成一個可創造虛假輿論的巨型絞肉機,可以摧毀國民黨的自信。四、國民黨是學者公務員俱樂部與地方派系,許多官位的口才不如民進黨,對於民意風向與操弄民粹不敏感。五、國民黨害怕爭議,常犧牲自己的戰將只因政治對手不斷攻擊自家人就開始心虛,並不分青紅皂白的附和對手的攻擊,最後就沒有人要為黨作戰了。六、國民黨從上到下都遺忘中心思想,不在乎共同堅守的理念與價值。當你在每一個議題都怯戰,最後你就沒有戰場,沒有立足之地了。你沒有聲音,也沒有人會發聲,為你奮戰。七、國民黨與馬英九常常會把為黨奮戰的人成為箭靶。八、為馬英九擬定政策和辯護的官員,儘管本身毫無錯處,會不會因為被政敵攻擊,而成為傷痕累累的箭靶,而被馬英九背棄?九、當敵人以猛烈砲火對付,而自己陣營卻被對方洗腦,反而對敵人言聽計從,這場戰該怎麼打?十、戰將為了替黨打戰而傷痕累累,但黨卻不感恩,反而嫌他一身是傷,這樣誰還會想替黨打戰?黃智賢最後表示,對民進黨來說,這是執政戰爭,對獨派來說,這是建國戰爭,台獨戰爭只求不擇手段的贏,誰跟你君子之爭?「如果國民黨繼續怯戰,民進黨繼續不擇手段,天下,就拱手讓人了。」

黃智賢臉書全文如下:

為什麼國民黨總是怯戰?
總是在不該退讓的時候退讓?
課綱微調,明明是對的,而且是大是大非。
是極其卑微的,為20年來被台獨,違反憲法扭曲的歷史,求取一點真誠與真實。
為被殖民的先民的痛苦,求取一點人性和正義。
而且人民在清楚解釋內容和程序之後,多數是支持教育部的。
(綠色媒體和民進黨做的民調,參考價值極低。)
可是最後,擁有公權力的教育部,竟然處在一種,必須屈從在暴力和違法威嚇的處境。
必須同意新舊課本並用,同意「有爭議處」不考。
最後還同意對違法暴力攻佔教育部的人,全面撤告。
讓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人,又一次挨了悶棍,被打了巴掌。
獨派大獲全勝,得意洋洋。
本來應該全用新教科書,後來是8成選新書。
在民進黨掌權者和柯市府的公然恐嚇下,全台灣現在只有80所公立高中,敢用新課本。
選用新課本的高中,更被獨派政治勢力鎖定,校方如今惴惴不安,如驚弓之鳥。
這是甚麼樣的世界?
理應堅守的國家立場和民族尊嚴,必須爭取的歷史話語權和法治,幾乎盡失。
為什麼馬政府總在不該退卻的地方退卻?
在應該堅持的時候軟弱 ?
我去年12月完稿的書 《馬英九為何失天下》其中一段。(改寫了一點文字。)
-----------------------------------------------------
第十一講 為什麼國民黨人怯戰?
1. 民進黨是打出來的天下
民進黨相信戰功,戰功大,就不愁沒有權位。
所以人人爭相求戰,以利建立戰功。
任何場合為黨立下戰功,即使只是羞辱了國民黨一陣子,民進黨,以及他的選民和支持者也會記得你,用選票或捐款或職位給你獎勵。
既像狼群,是以誰撕咬獵物最凶狠,而決定分配到的食物多寡的。
想吃飽,就要努力追,努力咬。多咬,多吃,少咬,少吃。
所以人人爭先恐後。
同時,會加入民進黨的人,許多人就是因為對政治有熱情,就是為了要從政。
要從政,就要選贏,沒有選贏,甚麼都沒有。
民進黨的天下,是咬出來,罵出來,上街頭打出來,選舉選出來的。
所以民進黨的人不怕戰,不管是文戰還是武戰,他隨時都準備了要跟你作戰。
選舉一到,要作戰,怎麼戰,人人有默契,人人興奮莫名。
2. 是戰爭,不是選舉
不管是有理沒理,有沒有遊戲規則,民進黨堅信,要贏得天下,就要不擇手段。
民進黨其實不是在選舉,他是在戰爭。
所以他堅信,兵不厭詐。
除非是會被拆穿的詐術,否則,耍詐而贏,對民進黨來講,是很光榮的。
所以號稱民主,可以攻佔立法院,行政院和教育部。
號稱反黑箱,但黑箱的程序,都是自己制定的。
選舉可以耍詐,為了台獨而說謊,更是光榮無比。
3. 24:2
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並不是正常的,民主國家監督執政者的媒體。
不但不正常不文明,更是製造邪惡的利器。
如果以電視政論節目來看,對中華民國和國民黨,不管任何理由,都仇視或極度仇視的,和比較就事論事,不仇視的,大概是24:2。
仇視中華民國的政論節目,放謠言,設定議題與劇本。
再結合網路和仇中媒體,就變成一個可以隨意製造虛假輿論,無堅不摧的巨型絞肉機。
謊話經過24倍的放大,演個一星期,還會有人不相信嗎 ?
任何政策和人物,只要一聲令下,仇中媒體就開始絞肉工程。
很少有政策和人可以完好的走出絞肉機。
最嚴重的,更是可以摧毀國民黨的自信。
就算絞肉機無效,還可以拿出太陽花機制。用威脅恐嚇和暴力佔領,逼你棄守。
除非國民黨覺悟,並且拿出具體有效的對策,對付絞肉機。
甚至摧毀這個絞肉機。
4. 國民黨是學者公務員俱樂部和地方派系
國民黨卻不是像民進黨這樣。
國民黨許多檯面人物,包括馬英九自己都是政務官出身。
當時官位都是因為長官賞識提拔,都是長官給的。
他們打從心裡不喜歡選舉,害怕選舉,只是勉為其難應付選舉。
他們的口才,不管是政務官或派系出身者,一般不如民進黨。
對於民意風向,和操弄民粹,更不敏感。
而且,他們要臉。
國民黨的另一個組成,是地方派系。
地方派系,則對於資源的處理比較敏感,對於理念和中心思想,向來興趣不大。
5. 害怕爭議
國民黨上上下下都害怕爭議,或引起爭議。
可是台灣如今的社會,因為綠營的不擇手段,和馬政府的軟弱退縮,已經變成一個。任何人都可以隨便抹黑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使任何人有爭議的地方。
藍營很奇怪,常常會犧牲自己的戰將,只因為政治對手不斷的攻擊自己的幹才,就會開始心虛,不分青紅皂白的附和對手的攻擊。
所以綠營要毀滅一個藍營對手,只要製造一兩個爭議就可以了,輕鬆之至。
國民黨內,也沒有就路線之爭的論辯機會和風氣。
因為傳統上,重視理念,黨內驍勇善戰之士,不會受到重用。
一方面黨內不重視, 另一方面,卻受到對手陣營的鎖定打擊,於是傷痕累累。
但在國民黨內,一將受傷,卻常常看不到同袍上前救援。
甚至最後還看到主帥慰勞犒賞敵方,我方不明原因拱手退縮,讓出領土,最後士氣崩盤。
於是在國民黨內,最佳的自保之道,就是對許多大是大非,或改革,或公共利益,都採取緘默法或消失法。
這樣就不會引起爭議了。
你看到對國家利益和執政打擊最大的幾個議題,像服貿協議和課綱微調,國民黨人都不得不怯戰,避戰。
一些人甚至要在許多議題上,讓人認為和民進黨同聲氣。這樣民進黨也就不會將你視為攻擊的對象,被綠化的大眾,才會將你視為自己人。
而長官到頭來,甚至覺得這沉默,不為政府或黨立場辯護的,才是好的。
長官也許心裡嘀咕:那總是引起爭議的戰將,會不會真的像對手說的那麼有爭議?
久了,就沒有人要為黨作戰了。
誰是笨蛋呢?
6. 中心思想呢?
更何況,當一個黨從上到下,都遺忘了中心思想,不在乎共同堅守的理念與價值,沒有前進的共同目標,那你要戰甚麼呢?
你要怎麼戰呢?
甚至,當你戰了半天,卻發現自己的主帥,被對手威嚇成功,投降了,你怎麼辦?
這是馬英九執政後,一再發生的,讓人扼腕的戲碼。
當你在每一個議題都怯戰,最後你就沒有戰場,沒有立足之地了。
你沒有聲音,也沒有人會發聲,為你奮戰。
議題和理念,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跟選舉未必有關。
但其實是民主政黨之所以生存的最根本。
政黨,本應是一群對理念和立場有共通點的人。
如果對議題,對理念和立場,都不感興趣了。
那麼,這個政黨不但會敗選,更會急速消亡。
7. 背棄同志
國民黨和馬英九,也許因為恐懼爭議,常常會把為黨奮戰,而成為箭靶的人;把備受攻擊,甚至受傷累累的同伴,留在戰場上,任憑敵人作賤啃噬。
民進黨絕對不會這樣做。
民進黨不問是非,只問是不是自己人。
8. 猛將和朋友只會被嫌棄
國民黨立委邱毅,2004年因為陳水扁的兩顆子彈詐術,在地方法院前抗爭衝撞,因此被判刑,坐牢。
陳文茜、李濤和邱毅,因為揭發陳水扁的重重弊案,而成為綠營的眼中釘,而成為箭靶。
當他們被攻擊時,社會都在看,國民黨是不是無動於衷,甚至想保持距離?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因為2014年太陽花佔領立法院,痛斥太陽花而被鎖定「割藍委」。更因幫連勝文助選,而被鎖定攻擊。
但整個國民黨和馬英九,對待邱毅和蔡正元,有沒有如同民進黨般,將同志視為必須支持,必須保護必須並肩作戰,必須給與榮耀的大將?
為馬英九擬定政策和辯護的官員,儘管本身毫無錯處,會不會因為被政敵攻擊,而成為傷痕累累的箭靶,而被馬英九背棄?
一些勤勤懇懇,立下戰功的政務官,會不會因為莫名其妙,莫須有的罪名而下台?
9. 敵人只怕袁崇煥
明朝末年,清兵唯一畏懼者,袁崇煥也。
袁崇煥鎮守遼東,清兵怎樣都攻不下,既敬且畏。
滿清皇太極於是只能用反間計,讓明朝皇帝殺了袁崇煥。
結果袁崇煥果真被崇禎殺了,而且還是凌遲。
唯一讓敵人膽寒的猛將,不知敬之愛之,反而殺之,亡國之道也。
戰績彪炳的大將,敵人痛恨恐懼他的戰力,當然以最猛烈的火炮對付他,用最惡毒的言語羞辱他。
但自己陣營卻竟然被敵方洗腦,而對敵方言聽計從,這豈不可悲?
10. 猛將會被殲滅
因為他最難對付,所以要先殲滅他。
戰將為了替你打仗,而傷痕累累。
你不但不感恩戴德,不為他療傷止痛,不禮敬他,卻反而嫌他一身傷疤,怕帶來爭議。
這樣,還有誰要替你打仗?
當然人人都要避戰,避免爭議,或是甚至與敵共舞。
甚至人人要比拚,誰更有本事避戰?譏笑勇敢對戰的人是傻瓜。
人人只求自保,再也沒有人會團結在你身邊。
對民進黨來說,這是執政戰爭。對獨派來說,這是建國戰爭。
台獨戰爭,只求不擇手段的贏,誰跟你君子之爭?
如果國民黨繼續怯戰,民進黨繼續不擇手段。
天下,就拱手讓人了。
政黨輪替,在民主國家當然是常態。
但民進黨一天不放棄台獨黨綱;如果獨派仍然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
那執政權,就關係著中華民國的生死,關係著台獨會不會成真。(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黃智賢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