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陳水扁

陳水扁得了精神病或燕王症? 【聯合報╱社論】 2012.09.17 02:39 am 陳水扁的囚室發現螞蟻,他對探監者說:「這是馬英九和溫家寶放來害我的…。」立即有探監者放話:「這分明是得了精神病,分明就是被迫害妄想症嘛!」 於是,繼「陳水扁得了腫瘤」、「陳水扁四年內若在獄內搞出需要CPR的事」、「陳水扁有自殺傾向」的種種說法之後,「陳水扁得了精神病」就成了「保外就醫」的新理由。 事情開端於一個多月前,先是說陳水扁得了攝護腺癌,後來證實為血泡;又說陳水扁曾「自殺三次」,原來說的只是那幾次喝米湯的「絕食」,且陳水扁自己說「我不會自殺」;接著就傳扁有「身心症」,但非僅扁的家屬不承認,更指責北監何以給沒病的阿扁吃溫和的鎮靜劑,似認為指扁有精神問題已傷其尊嚴。但是,雪球繼續滾下去,突然爆出綠營人士建議陳水扁用大便塗臉裝瘋,如此「一定會被認定是瘋了」,「法務部一次就會批准保外就醫」;但陳水扁的回應是「要裝瘋很久才有效,而且很容易被識破」,他又說:「裝瘋會被扣分,影響假釋。」 上述過程顯示:一、策動保外就醫者似乎巴不得阿扁長癌、自殺、發瘋;二、這些人的說法,傳得比醫療報告還快,且立即被媒體渲染得繪聲繪影,彷彿扁已命在旦夕,但每一次皆被證實為不實或誇張。 最近,探監者又密集放話,說法是:扁不如以前smart,扁口吃嚴重,扁會說「我剛才說到哪裡了?」,還有扁說:「馬英九和溫家寶放螞蟻來害我。」顯然,陳水扁的「近況」,愈來愈符合策動保外就醫者的期待。這是一個醫學專業的問題,還是一場政治權謀的角力? 明太祖朱元璋逝,傳位太孫朱允炆,是建文帝(惠帝)。建文帝用齊泰、黃子澄之議,大舉廢王削藩,燕王朱棣遂以裝瘋避禍。《明通鑑》:「(燕)王盛夏圍爐,播顫曰:『寒甚。』」「(燕)王稱疾焉,佯狂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或臥土壤彌日不甦。」後來,燕王裝瘋終被識破,遂舉「靖難之變」。野史稱,燕王裝瘋,就曾用大便塗臉。 建文帝是遣人窺視始知燕王裝瘋,但以現代醫學之精進,難道還能由探監者對外宣布「陳水扁語多妄亂」、「得了被迫害妄想症」、「得了精神分裂症」?這是不是一場醫學專業與政治權謀的角力? 陳水扁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可由獄政醫療體制做出診斷;但綠營醫界操作人士及陳水扁的人格誠信度也是極大的爭議。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吳淑珍因扁案首次出庭,竟告「昏厥」;離場時,「昏迷」的吳淑珍雙手緊緊環抱看護的脖子,即知這分明是「燕王症」。後來,在六百四十四天之間,台大醫院以種種理由證明吳淑珍不能出庭,向法院請假了十七次。但二○○八年九月以後的庭訊過程顯示,吳淑珍以她的身心表現,甩了台大醫院一個大耳光。那十七次抗拒出庭、戕害司法程序的診斷,若是出於醫學專業,是台大醫院之羞;而若竟是出自政治立場,更是台大醫院之恥。現在,這一類醫師又在陳水扁的監獄穿進穿出,試問如何取得社會之信任? 面對陳水扁的「病情」,國人應有的共識是:在符合要件時,沒有政治因素能否定陳水扁「保外就醫」的權利;同樣的,在不符要件時,也沒有政治因素可以縱放陳水扁「保外就醫」。這些綠色醫師且拿出專業誠信,能否說出陳水扁究竟得了什麼獄政醫療水準不能治療的疾病? 但是,如果有人建議陳水扁要用「大便塗臉」、「語多妄亂」來「保外就醫」,那就不是獄政醫療體系所能醫治的「燕王症」了!然而,不能「醫治」,並不表示不能「識破」;這是台灣醫學的起碼水準。 國人注目,我們期勉獄政醫療體系全力維護陳水扁的健康。但亦寄望陳水扁,身繫囹圄,身心磨苦自所難免,倘能潛心自省自修,將心靈沉澱淡定下來,不唯有益身心健康,亦是改變社會形象,扭轉歷史評價的資本。至於對那些巴不得陳水扁患重病、CPR、自殺、發瘋的綠色醫師及綠營人物來說,你們若把陳水扁逼到「燕王症」的地步,這是糟蹋陳水扁?還是愛護陳水扁?於理何忍?於情何忍? 【2012/09/1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家在新竹好幸福 縣排第3、市第1

經濟日報昨天公布最新「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根據歷來規模最大、綜合「客觀幸福力」與「主觀幸福感」等多項幸福指數評比結果,新竹市榮登全台第一幸福縣市;澎湖縣、新竹縣、花蓮縣及苗栗縣排名緊接在後。反觀資源豐富的五都,只有台北市排名第八,是唯一擠進前十名。 由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合作的縣市幸福指數,對全台五都、十五縣市(金門、連江兩縣因客觀指標闕漏未列入計算)民眾進行調查,有效樣本數超過兩萬兩千人次。這次調查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美好生活指數」架構,涵蓋居住、收入、就業、社會聯繫、教育、環境、政府治理、健康、生活滿意度、安全以及工作與生活平衡等十一個領域;每個領域又分為客觀幸福力與主觀幸福感共二十二項指標。 經濟日報總編輯于趾琴分析,有科技城與風城之稱的新竹市在客觀幸福力上,家戶擁有可上網設施比率全台第一、空氣中懸浮微粒含量也是全國最低;在主觀幸福感上,新竹市民對收入和教育環境的滿意度也是全國最高。 離島澎湖縣以六十九點四分排名第二,雖然澎湖客觀幸福力排名相對落後,居民收入、網路建設與教育水準有待加強,但民眾對社會聯繫、個人安全與環境品質等都相當滿意,主觀幸福感高居全台第一。第三到第五名的新竹縣、花蓮縣、苗栗縣綜合幸福指數也都有六十分的中高水準。 有農業首都之稱的雲林縣只獲得二十五點九分,是全台幸福指數最低的城市。雲林縣雖然擁有廣大居住面積、高就業率和良好治安;但在可支配所得、志工服務、教育和環保等表現明顯落後其他縣市。 中央資源挹注較多的五都,意外只有台北市擠進前十名,名列第八。雖然北市是全台平均壽命最高城市,客觀幸福力高居第二;不過,民眾對施政滿意度不高,主觀幸福感只落在第九名。至於其他四都幸福指數排名都落在中、後段,顯示地方政府需要更用心耕耘在地幸福。 【2012/09/11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34-233-2F3b4-233-2B3d303c33304-233-2B3-2B-21-3D 住新竹最幸福啦!聯合報系經濟日報昨天公布「幸福大未來」調查,新竹市第1、新竹縣第3,外島澎湖第2,新竹縣市首長都說新竹有高科技園區、上網率和可支用所得高,加上發展觀光和重視文化,有效地創造人民幸福感。 「施政要努力讓民眾有感」新竹市副市長游建華、新竹縣長邱鏡淳昨天受邀分享「如何營造幸福縣市」,他們認為幸福有主觀和客觀感覺,2縣市長都感謝民眾支持,也認為仍有努力空間,會持續建設,讓民眾有更強烈幸福感受。 「意外驚喜!」游建華說,幸福縣市大調查採現場公布名次,因許明財市長出國,由他代表出席,當宣布新竹市獲得全國第1時,令人驚喜;他認為新竹市有高科技、有大學城、市民所得高,許明財用心建設,獲得市民肯定。 「招商、便民,讓民眾有幸福感」邱鏡淳說,國內外都不景氣,但新竹縣努力招商,提供廠商協助,竹縣設廠用地需求達1200餘公頃土地,竹縣上網率和可支用所得高,縣府也提供免費公車、e化公務申請,透過網路,民眾不必來回奔波申請「都讓民眾有感」。 他感嘆,剛上任時,面對龐大的負債,地方資源有限,因而咬緊牙關努力開發在地產業及招商。他指竹縣去年稅收預定是50億元,最後獲得約80億元,超徵幅度為約60﹪,是全國第1名;他也以提升客家文化和文創產業舉辦活動,獲得許多回響。 他說,在縣市幸福大調查中,竹縣在居住、收入、就業、健康等10大客觀指標中,有7項是高於中等水準的,顯示均衡發展,與他努力縮減城鄉差距契合。 「新竹縣市是共同生活圈」游建華、邱鏡淳認為發展觀光、文化可互惠共榮。游建華指指新竹市爭取了世博台灣館,即將啟用。邱鏡淳說,竹縣承辦2013年台灣燈會,新竹縣、市歡迎各界來旅遊、參與活動「一同感受幸福!」 【2012/09/11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老企業的滄海桑田

社論-如何挽百年企業於既倒 2012-09-10 01:2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日商夏普(Sharp)即將在9月中迎接創業百年紀念日,但諷刺的是,公司上下全無辦喜事的心情,而是想方設法,如何不讓創業日變成割讓日或破產日。面對以聯日抗韓為名的注資者-台商鴻海,夏普有著「喪權辱國」的恐懼;面對政府束手、銀行收傘的殘酷現實,夏普又有著拒外援就破產的危機。如何挽百年企業於既倒?台日合作能否成就典範移轉?關鍵繫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夏普社長奧田隆司之間,能否發揮智慧讓這場「賽局」朝向雙贏的結果發展。  自鴻海宣布入股夏普9.9%並投資堺市十代線為敲門磚算起,近半年來鴻夏戀高潮迭起,票房犀利。期間,郭台銘集最佳編導演於一身,從搶先宣稱鴻夏案將重新議價、「插花」台日產業合作訪問團、掀起兩國媒體跟風、神隱大阪記者會,到表明要參與經營,配合夏普直落的股價走勢,一張一張亮牌,一步一步逼進,當旁人還目不暇給,他已運籌帷幄,連被迫扮演棋子的各方,都不得不佩服郭董的超人膽識。  尤其是缺席大阪記者會之舉,雖讓台日媒體受了委屈,但藉此凸顯兩國企業文化差異,以及鴻海的強勢主導風格,等於為外界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過去廿年,日本媒體看多了本國企業高層為經營失利鞠躬道歉,卻鮮少見識像郭台銘這樣連放記者鴿子都理直氣壯的企業家,因此氣歸氣,也開始有知台派記者為文呼籲夏普「捨棄日式作風,弄清自己份量」。  所謂日式作風,強調技術、講求程序、固守傳統,決策謹小慎微。在生產者主導市場的年代,這種「自慢」哲學有其揮灑空間,但到了全球化競爭、消費者喜新厭舊的當代,就顯得不合時宜且難以坐大。影響所及,夏普在產業界的「份量」,也從昔日的消費性電子巨擘,一落千丈到必須抵押總部大樓與重要廠房,以換取銀行團1,500億日圓的緊急融通。  眼看著公司債信淪為垃圾級,百年企業氣息奄奄,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的處境有如幕末武士:如果選擇當捍衛幕府的守舊派,註定被大時代變革的巨浪所吞噬,只留下絢爛如櫻的史話供人憑弔,一如電影《末代武士》裡戰死於落英繽紛中的勝元盛次。反之,如果選擇當倒幕的維新派,則勢必要勇於展臂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且抱定成功不必在我的決心,一如震懾於黑船來襲而提出船中八策的坂本龍馬。  從目前的情勢觀察,奧田既不想當末代武士,卻也沒有勇氣效法坂本龍馬。因此,一方面與鴻海繼續談判,二方面緊守著核心的中小尺寸技術不放,三方面著手擬定自救重生計畫。這種多管齊下以拖待變的策略,於情可解,於理則殊為不智,因為時間並不站在夏普這邊。  創業歷史比夏普還久的昔日攝影器材龍頭美商柯達,正是個活生生的教訓。由於在軟片時代太過成功,柯達雖然趕上數位化的第一個浪頭,卻因為自信自滿,以致被決策靈活的後進者不斷超越;公司高層內鬥不斷,抱殘守缺的結果,就是將一家132年老店推向聲請破產保護的末路。  柯達的反例,則是夏普的同胞企業-富士軟片。據英國《經濟學人》分析,富士在轉型過程中,雖也出現過權力鬥爭,但在改革派古森重隆取得主導權之後,便展開大刀闊斧的系列變革,對內裁員改組、拓展核心技術的多元運用;對外大舉併購,強化數位趨勢的應變能力。兩相對照,富士更像反應靈活的美國公司,柯達反而像個墨守成規的日本企業。  富士能,何以夏普不能?夏普如果不想重蹈柯達覆轍,當務之急,就是要大開大闔,重振生機。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目前夏普內部顯然欠缺像富士古森重隆那樣的強勢領導者,則引進空降部隊,順時應勢推動震撼革新,也就成了力挽狂瀾之所繫。  百年企業借助外力而脫胎換骨的顯例,就是美商IBM。1993年IBM遭遇年虧160億美元的空前危機,因此請來賣餅乾的葛斯納擔任CEO,當時內外一片質疑聲。但經過十年生聚教訓,2002年葛氏交棒時,IBM已成功轉型為「會跳舞的大象」,並在繼任者帕米薩諾接續改革下,由硬體大廠蛻變為軟體與服務巨擘。  IBM能,何以夏普不能?對夏普而言,驍勇善戰的郭台銘,或許是不請自來的空降部隊。若以敵軍視之,鴻海所求所請都是不懷好意,但猜忌只會折損機遇;若以友軍視之,合則兩利,台日產業也才有攜手一搏的可能性。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邱坤良:

聯合報╱邱坤良】 2012.09.08 02:38 am 電視又在播放《三國》了,光是最近十年,就有不少版本的《三國》一演再演,反映這段歷史傳奇深入人心,讓人百看不厭。在影視、電玩、動漫、線上遊戲成為文創內容的年代,三國人物將持續推陳出新,垂諸永久,而一般人在不同時空想像三國傳奇,也會有不同的體會。 三國英雄之中,關公驕矜、張飛魯莽,皆帶悲劇缺陷,唯獨趙雲智勇雙全,不論長坂坡、黃鶴樓,有他出現的場面,同情劉備的觀眾(讀者)大可安心。子龍不僅長坂坡救主,後來劉備「婚變」,孫尚香帶著阿斗潛回東吳,還及時「截江奪斗」,若說沒有子龍,就沒有阿斗,一點也不誇張。 當初趙子龍單騎救主,面告劉備時,懷裡的阿斗臉無表情,彷彿已經夭折,子龍自責不已,片刻才聽到娃娃哭叫起來,劉備接過阿斗,往地上一摔,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此時的阿斗頗有「冏男孩」的喜感,誰會想到長大之後,如此懦弱無能? 蜀漢五虎將關公敗走麥城,身首異處,悲壯慘烈,急兄讎遇害的張飛死得不明不白,亦具戲劇性。因長坂坡救主成為千古美談的趙子龍怎麼死的,卻沒人注意。《三國演義》寫諸葛亮三伐曹魏之際,忽一陣大風,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孔明大驚,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去吾一臂也!」 趙子龍英雄蓋世,最後由家人告知壽終正寢的訊息。同屬五虎將的馬超、黃忠更是不堪,他們的死只是一句話輕輕帶過。相較關張在世勇猛,死時壯烈,趙馬黃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子龍逝世時,阿斗仍有孔明輔佐,不至於太過昏庸,子龍也「幸運地」沒看到鄧艾、鍾會分兵二路攻入西川,阿斗倉惶出降的慘劇,不過,他在天上應難想像被送到魏國當安樂公的阿斗,竟樂不思蜀! 依事後諸葛的角度,不管正史有無《長坂坡》、《截江奪斗》,沒有阿斗,三國史就會改寫。劉備繼承人將是其他皇子,包括哭祖廟的北地王劉諶,也可能因無孤可托,乾脆由諸葛亮繼承大統。搶救阿斗,徒然讓諸葛亮六出祁山拖老命,也壞了復興漢室的大業。然而現代人權思維,阿斗也是一條寶貴的生命,面臨危機,任何人都不能見死不救。但如被搶救的阿斗未來要當領導人,而且扶也扶不起,那麼,要不要救他,值不值得救他?恐怕讓人要大傷腦筋! 現代戰爭類似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情節可能發生,單槍匹馬在百萬敵軍中救出小嬰兒,只是古典神話。台灣大小選戰,都有死忠支持者,個個勇於趙子龍,出錢出力,大動作搶救他們的政治明星,結果救出蠢才或貪官,這個現代版趙子龍救阿斗,就讓人扼腕不已了。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2012/09/08 聯合報】@ http://udn.com/

 
 
苗栗的劉政鴻縣長霸氣十足,也很有黑色喜劇效果。上任以來,興建馬英九奮鬥館,舉辦超大型活動,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表演,二○一一年主辦的元宵燈會,號稱湧入八百多萬觀眾,整個苗栗為之膨風、翻騰。然而,他也常因決策粗糙、場地與接駁系統規畫不良,受到外界詬病。尤其這兩年以開發為名,強徵農地,破壞稻田,並趁「天賜良機」拆除大埔「妨害」開發的最後四戶人家,讓副總統違背先前承諾,變成白賊,清平世界不容易發生的慘事、怪事,都在苗栗出現了。 大埔事件與洪仲丘事件一樣,民怨沸騰,並意外催生網路公民運動,已然造成當權者的執政危機,「今日拆大埔、明日拆政府」,並非只是一種口號或戲言。
目前苗栗縣政府正在後龍高鐵預定地複製一座福建圓形土樓,作為旅客服務中心,劉縣長說複製福建土樓是為了弘揚客家文化,促進觀光產業,卻受到立委與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強烈抨擊。相較大埔事件後續難了,福建土樓算是「小」事,只不過,劉縣長日前才拆除苗栗具在地特色的四方窯、八卦窯,如今卻要複製一座與地方沒有關係的建物,十分諷刺。
福建圓形土樓主要集中在閩南,客家之外,也有一些福佬人住在「樓」中,其文化價值建立在與當地族群生活史的連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會把它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生活空間,土樓具有守望相助、防禦外患的功能,它的建築反映在地生活型態與自然環境。
早前的台灣移民多源自閩粵,信仰習俗、娛樂與原鄉文化一脈相傳,台灣移民社會未曾出現福建土樓,原因不在技術或經費,而是移民依據經驗法則,不需要這種建築,否則它早就成為台灣客家的標幟了。二十一世紀的劉縣長去了一趟福建,回來就要複製土樓,純屬噱頭。
台灣早前興建寺廟,確常有地方頭人組團至各地寺廟觀摩,選定目標依樣畫葫蘆,雖無創意,尚可藉寺廟的空間環境與信仰文化吸引信眾。土樓在當今時空環境中,已不可能成為客家鄉親的生活空間,苗栗如果真要有遊客中心,大可從縣內閒置空間再利用,就算需要新建,也可列出「業主」期待的建築風格與功能給建築師參酌,新建工程本身就是現代作品,絕不會是一座外來的複製品。
苗栗興建圓形土樓其實符合劉縣長好大喜功的施政風格,雖然爭議不斷,仍然老神在在,國民黨馬主席最新提名的中央委員排名,劉縣長比去年跳升四十幾名,顯示他在黨國的聲望正隆,並且得到馬總統的信任,難怪會義無反顧地「幹」下去,他「自反而縮」,反問批評者:發揚客家文化錯了嗎?
發揚客家文化當然沒有錯,而且應予鼓勵,不過,如何發揚,也要有起碼的文化概念,但外界很難就「文化」二字與他計較,倒是苗栗縣文化局把複製福建土樓說成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暴露官員「文化」概念的模糊,反而較令人憂心。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邱坤良/正毅的臉書
某報頭版頭出現斗大的標題:「台灣瘋臉書,全球第一」,這則報導指出台灣每天至少一千萬人上臉書。兩千多萬人口的小國,竟然能「擊敗」中、印度、俄、美、日、印尼等人口上億甚至十數億的大國,吾人的確不可妄自菲薄,不過,我也好奇,這個「全球第一」是如外匯存底領先國際那般值得驕傲,或如台灣人口密度全球數一數二,只是一種統計,用不著大肆宣揚? 臉書訊息流通快速,百家爭鳴,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有人掏心掏肺,宣揚理念,一呼百諾,捲起千堆雪。有人推銷產品,隨時PO上自己的美好經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兩年我聽從友人的勸告,也註冊了臉書,但疏於經營,每個月只在網誌放上一、二篇小文,無「臉」見人,偶爾上場,像個雙手倒插背後,出去巡視田園的「阿舍」,或查看學生有無按表操課的教官。有時也感覺蓋了一座香火黯淡的小廟,只有兩百多「朋友」來點光明燈,有路人經過,按個「讚」,添了油香,感恩啊!
我對臉書的「讚」字設計極感興趣,它讓我聯想中元普渡時插在供品上,寫著「慶讚中元」四個字的三角形小紙旗。祭儀結束後,許多孩童將小紙旗插在背後,讓自己看起來像戲台上紮靠旗的武將,也算是為好兄弟按了「讚」吧!
這一年來因為友人正毅的緣故,我每隔一、兩天就會自動上網「巡視」。正毅三年前罹患大腸癌末期,一年後夫人也同遭劫難,苦命鴛鴦相互扶持。作家出身的正毅面臨危境,依然寫作不輟,前年初曾在報刊上發表《四期夫妻迎新春》自侃,也頻頻上臉書抒發心情。去年四月,夫人不幸病逝,正毅孤軍奮戰,與癌魔並存卻絕不屈服,持續在臉書發表〈抗癌手記〉,而支撐他奮鬥下去的泉源,除了孝順的子女以及活潑可愛的「金孫」,來自臉書朋友的慰藉是最神秘的力量。
識與不識者紛紛給正毅加油打氣,增強他的勇氣與鬥志,他的手記也給社會其他苦命人更多信心與鼓勵,從正毅的臉書,我了解他的病況與心境,也從他身上,看到臉書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不禁對它連按兩個「讚」。
今年五月廿一日正毅在臉書上的「抗癌手記」說:
今回診,坐等三小時,醫師宣布驗血結果,腫瘤指數飆升,癌細胞失控,推估餘命三個月,借助特別藥物,或可多延兩個月,我決定順其自然。
三個月來正毅依然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樂天知命,還於日前出版《用生命書寫—一個新聞人的四十年心路》一書,〈抗癌手記〉也蒐入其中。斯人也而有斯疾,令人感慨,但他的參透生死更令人欽佩。
許多親朋好友,隨時隨地在臉書PO上發人深省的心裡話,頻率之高可進入排行榜,按讚之餘,也好奇他們是否成天抱著電腦或手機?我巴不得正毅天天廿四小時抱著電腦、手機PO文,展現他的「打斷手骨顛倒勇」,人世間也因他而更加美好。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全文網址: 邱坤良/正毅的臉書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49357.shtml#ixzz2eLKk8RTe
Power By udn.com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羅文嘉


名人生活美學/羅文嘉的一畝學田

「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及書店,是羅文嘉與太太劉昭儀的人生態度與社會企業理想的展現。
記者楊萬雲/攝影
因為覺得偏遠地區的弱勢教育問題很重要,早在2006年他還在政治圈時就已在家鄉桃園偏鄉興辦英文班,希望幫助地方弱勢教育,這分初心沒變過,即便政治光環褪去,英文班的運作卻始終沒停擺。政治金童 種稻買「牛」
3年前因父親過世,他回去新屋老家陪伴母親,也整理起荒蕪的田地和三合院,讓他有了效法中國北宋以降,設田贍學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學田」制度,想透過種田收入來挹注英文班,延續偏鄉教育的理想。
買下水牛出版社讓羅文嘉開啟實踐社會企業的開端。
記者楊萬雲/攝影
於是,文人出身的羅文嘉與太太劉昭儀,從上網查怎麼種有機米開始,然後捲起袖子下田,雖然初期有些挫折,但在改善稻作方式後,竟收穫頗豐甚至才第3期就在農友建議下參加地方比賽,還得了第6名,銷售則透過羅文嘉的「臉友」,經費果真支持了英文班運作,之後還開了打擊樂班,都設在桃園偏鄉小學裡,自給自足。
「種田的初衷和意義,是要支持地方偏鄉教育,所以叫「學田」;而叫『我愛你學田』,則是要告訴小朋友,應該要分享、要愛別人,希望大家在這裡,不僅吃到好米,也同時分享這樣的價值。」有時還會邀買米客人的小孩去鄉下幫助除草、收割,親身接觸田地,看到所吃的米從何而來。
就在當有機農夫約莫1年,擁有將近半世紀歷史的「水牛出版社」創辦人忽然找上門,之前不過幾面之緣,但對方提及想退休,不過小孩都有自己事業,也不願意來接棒,因此希望羅文嘉接手。由於這出版社曾在他學生時期一度輝煌,而且很多書的版權是買斷的,如果不經營下去,以後就將走入歷史。羅文嘉想了一個星期就決定買下「水牛」,接手經營。
叫不到書 揮軍都市
店外有畝田讓人體驗插秧,被笑稱是全台最貴的田。
記者楊萬雲/攝影
接手後,羅文嘉把水牛在台北的庫存全搬到鄉下老家的空房收放,看著塞滿一屋子的書,他想,乾脆來開書店好了,一來鄉下沒有書店,二來圓他自己小時候的夢。只不過,開書店可不像種田那般用心照料或出力就好,原來因為書店小,且在偏遠鄉下,店裡叫不到「水牛」之外的書。
「那時候我就做了一個決定,想說那我不要賣書了,讓大家來換書好了!」羅文嘉說。於是,書店還是書店,但這書店不賣書而是換書,他還在自己臉書上號召臉友捐來二手書。但書店有開店基礎成本,完全沒有收入也不是辦法,撐了半年,羅文嘉開始想,怎樣可以找到收入。
他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思考,打算以企業經營的模式實行公益目的,可是鄉下沒有企業營利的條件和機會,「在都市靠營利模式,支持供給鄉下的非營利模式,才能形成社會企業的模式。」所以他決定在台北開店。
●快速對焦
羅文嘉 做讓人嫉妒的事
樓下賣菜,樓上是餐廳,讓食材從產地直接到餐桌。
記者楊萬雲/攝影
因返鄉整田而開啟的耕種、突如其來接下的出版社,沒想到竟讓褪去政治光環的羅文嘉接連開起書店、咖啡店、賣菜,甚至開了間有藍帶主廚坐鎮的餐廳
套句他朋友說的,「羅文嘉,你真的好過分,竟把我們所有文青想做的夢,都做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一切的開端是出於關愛這片土地,而背後更藏著實踐社會企業的夢想。




書田播種 羅文嘉重燃水牛精神 2012-09-04 01:07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將接手擁有46年歷史的老字號水牛出版社。(邱祖胤攝)  前客委會主委羅文嘉接手老字號的水牛出版社。這家擁有四十六年歷史的老店,除了發行《流浪者之歌》、《小王子》等世界名著,作家王尚義《野鴿子的黃昏》、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林懷民《變形虹》,都曾由水牛發行。水牛當年帶動的風潮,大量發行世界文史哲名著,都為高壓統治下的苦悶台灣文藝青年提供珍貴的精神糧食。  羅文嘉說:「水牛是台灣的象徵,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要讓水牛的精神在台灣重新燃起。」  去年參加民進黨立委初選失利,羅文嘉暫別政壇,沒想到今年更為忙碌,除了推廣自創有機米品牌「學田米」,自己下田當農夫,現在又當起出版社老闆。他說,兩者都是不賺錢的行業,但做的都是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業。  水牛出版社創辦於一九六六年,算起來這家出版社與羅文嘉同齡。提起這段「水牛」情緣,羅文嘉表示完全是誤打誤撞:「之前曾跟水牛的老闆彭誠晃先生有數面之緣,我們都是客家人,三年前辦《二次黨外》雜誌,彭二話不說丟了一千元給我,成為訂戶,後來雜誌倒了,我和王丹又創辦《公共知識分子》雜誌,他依然支持。」  今年六月,彭誠晃跟羅文嘉聯繫表示:「我老了,眼看就要八十歲,水牛是我一輩子的心血,孩子有自己的事業,都沒意願接,當年的版權幾乎都是買斷,如果就這樣丟下,這些好書就要走入歷史,你要不要考慮,接下水牛?」  羅文嘉一開始覺得完全不可能,因為這不在他原本的生涯規畫之中。「回家以後我翻了書櫃發現,自己竟然有不少本水牛的書,《野鴿子的黃昏》是我讀高中時買的,這些書曾經陪伴許多人度過青春歲月,我真的要讓他走入歷史嗎?」  不過真正打動羅文嘉的,是一連串關於水牛的記憶。小時候家裡有一頭水牛,他曾幫忙看顧過牛吃草,後來水牛死了,羅爸爸還難過到掉淚,「我住的村子叫赤牛欄村,我的兒子乳名牛牛,我現在種田,也算半個農夫,現在又跟這家出版社同年生,這不是天意嗎?」  羅文嘉表示,年底前會先重新發行一波水牛名著。羅文嘉也在家鄉桃園新屋,將父親留給他的倉庫,改造成書店,並將書店收入作為推廣偏鄉閱讀之用。 從野鴿子的黃昏到小王子 戰後文青最愛 2012-09-04 01:07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水牛與另一家老字號出版社志文,同為民國五十到七十年代文青的最愛,除了大量譯介中外文史哲名著,同時也出版國內作家的小說及散文,如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林懷民處女作《變形虹》,以及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提供戰後台灣青年精神糧食。  水牛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由彭誠晃成立,他與七位同為新竹中學畢業、屬牛的同學,集資四萬元台幣,在台北連雲街地下室成立出版社,沒想到不到一年就全部敗光,股東們紛紛退股,彭誠晃不願放棄,便跟家中借了廿萬元持續經營,並專出文學及哲學類書籍。  一九六七年,著名的文星書店停業,多達一百多種書轉手給水牛繼續出版,之後仙人掌出版社歇業,同樣將大量出版品交給水牛,一時之間,水牛成為當時書種最豐富的出版社之一。  除了文史哲叢書,民國六十年代開發少年文庫,出版許多適合國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陪伴許多六年級生長大,《小王子》系列至今仍長銷。  儘管有許多書已絕版,水牛卻仍有八百多種書在市面上流通,不過因為老闆行事低調,完全不做行銷宣傳,許多人幾乎忘了還有這家出版社的存在。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2012-09-03 01:13 中國時報 【李沃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以來就是貧富差距的最佳寫照,也是全球各國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計處最近發布「二○一一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國內家庭總戶數七九五.九八萬戶,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一五.八萬元;其中最高所得二○%的全年可支配得為一八二.七萬元,而最低所得二○%家戶的全年可支配得卻僅有二十九.六萬元,每戶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六.一七倍,較前二年略為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低所得二○%的平均每戶透支金額(負儲蓄)達二萬九三○八元,較前年擴大八七八三元。倘加上每人要負擔的中央政府債務近二十一萬,那真是雪上加霜,欲哭無淚。然細究低所得家庭連五年「負儲蓄」的因素除了主計處所言:部分係戶長退休後依靠以前儲蓄或退休金維持生活外,然薪資多年不漲、失業率高,物價上漲等因素實難辭其咎。  平情而論,貧富差距已是老生常談的議題,各國皆然,彼岸的大陸尤其嚴重,實不足為奇或過於民粹的角度將之泛政治化。但在低所得,甚至位於貧窮線的族群中,政府不要只顧「舊貧」而忽略了「新貧」(或謂薪貧),前者係指少數沒有就業能力的老弱殘疾等弱勢人口,而後者是伴隨著經濟結構改變而衍生的大量結構性失業以及不穩定就業問題,進而成為社會中的「新貧階級」。據估計,這些沒有正式職業的邊緣性勞動者將近二一○萬。  新貧族非失業,亦不屬於低收入戶,但卻是另一種貧窮,因為他們得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除了「舊貧」、「新貧」外,還有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主計處二○一一年的「人力運用調查」指出,將近三成、兩百二十六萬多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兩萬五;將近一半、三百六十萬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四成左右。足見薪資低所釀成的「薪貧」階級已逐漸擴增,他們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將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  前印度總理甘地曾說:「貧窮是最糟糕的暴力」。窮人有改善生活的權利,政府應是責無旁貸!然解決貧窮問題,除了對症下藥,還要有創新的思惟才能顯現成效。已故的企業家溫世仁先生,曾致力於改善中國農村的貧窮問題,他認為:「消滅貧窮,就是最大的市場」。除了透過資訊科技,他還採取「改善農業」、「散居到聚居」、「改變經濟結構」等重要作法,不僅改善貧窮,也創造商機。或許這種創新思惟可做為借鏡。  而近日受邀訪台的「窮人銀行」(或稱鄉村銀行)創辦人尤努斯,也是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以非營利性質集體力量,應用無抵押的微型貸款,提供貧民五十到一百美金的小額貸款,讓他們用借來的錢,買雞生雞蛋,買牛賣牛奶或是編草席販賣,幫助窮人度過難關,協助窮人翻身,受惠者高達八四○萬人。  不可諱言,目前全球經濟發展遲緩,台灣亦無法置身度外。主計處日前八度更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從七月底的二.○八%,下修○.四二個百分點,來到一.六六%,經濟成長衰退,財富分配勢將進一步惡化,一個國家,二種世界的兩極化社會讓人感到隱憂。面對這些問題,政黨切勿流於口水戰,泛政治化,而政府應及時改弦易轍,迅謀改善之道,以創新的作法,才能如尤努斯所言:「將貧窮掃進博物館」。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聯合晚報╱社論】 2012.09.04 02:33 pm 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從歷史經驗看,一整個世代的「均貧」,未必是最大問題。20世紀前半,全世界都經歷過戰爭、疾病、經濟蕭條,很多人在顛沛流離中過了大半生。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從戰後休養生息環境中展開童年,之後見證了大約半世紀的經濟起飛及和平繁榮。歐美國家把嬰兒潮世代的人生稱為「黃金年代」,起始點雖不富裕(現在的四年級生尚有燒煤球、穿麵粉袋衣服、父母標會籌錢的記憶),但之後的人生一路向上攀爬,在低房價和相對容易存錢的時代成家立業置產,如今在大致優渥的條件下可以或準備著退休。 那個「黃金年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以感傷的情緒或理性的評估這樣預告著。嬰兒潮世代可安享晚年,消費力強到令精品名牌和養生醫療產業都瞄準銀髮族市場,唯一掛心的正是下一代的前途。平均起薪不到三萬元的年輕人,在承平氣氛和父母呵護下出生,可能有頻繁更換手機、不喝白開水要喝珍珠奶茶甚至星巴克咖啡的生活習慣,如今面對的經濟現實卻異常殘酷。也所以,今天的年輕人不但可能要分享「青貧族」的命運,還有「由奢入儉難」的人生路途要適應,甚至有貧富差距(包括和父母世代的貧富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要去克服。 社會開始注意「青貧族」的議題,而這個世代眼睜睜和「黃金年代」擦身而過,這種對比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更嚴重。從「靠爸族」如何自立,到健保、退休制的前瞻性規畫,乃至於上一代視下一代為草莓族,下一代氣上一代怎麼還在「占著茅坑」,都會和這種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新代溝」的問題值得思量籌謀。 【2012/09/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