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嘉南大圳

  • 2013-12-17 01:23

  • 中國時報

  • 【劉廣定/台大名譽教授】

  •      有關對八田與一表示感恩一事,筆者因未見到政府或馬總統同時對日本軍國主義者有任何譴責,而質疑何以只談「恩」,不說「怨」。總統府公共事務室陳永豐主任答覆安辰先生、陳國欽先生與筆者等時只一再強調,就八田與一主持建造「嘉南大圳」等事,馬總統的立場是「恩怨分明」、是「譴責殖民統治」的。但筆者在馬總統及其他政府官員的文書中卻只見「感恩」,未見「譴責」!
         民國39年9月1日是嘉南大圳的30周年紀念,當時的台灣省吳國楨主席特別南下主持。他在致詞中說:「…台灣被異族統治了50年,這是我們情非所願的事,但是他們有功勞的地方,我們也應表達的。日治時期50年,所花費的心血精力,不謂不大。就以嘉南大圳來說,什麼人在此地,還不是我漢族的同胞。這種民族精神是無法消滅的。無論如何壓迫,總是堅守自己崗位,這種精神是甚堪佩服的。」
         他又說:「看現在水田青青,更想起三百年前是如何的荒涼。當時開番民、墾土地、搬石填海的辛勤,這種精神是表現了大漢民族的偉大。雖然日本人對嘉南大圳也有不少的功勞,…但是比起我們祖先前來開荒的精神,就差得遠了。從嘉南大圳的紀念會,想起了祖先創業的艱難,所以本人今天抵台南,先到孔廟和鄭成功祠獻花。…」(民國39年9月2日《新生報》)由此觀之,吳國楨能從歷史的層面論事,若就這一點來說,現在的馬總統實不如當年的吳主席。

    八田與一 拯救蠻荒台灣?

    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與南韓都抗議,措辭嚴厲。剛好最近有幾則新聞,令筆者對相關現象思考再三。最近電影《Kano》頻頻打廣告,一個宣傳的梗,就是片中日語特別多。電影表面講棒球,卻找日本演員飾演八田與一,感念八田對嘉南平原農業發展之「貢獻」,不言可喻。但學者早就統計出,八田建造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稻米增產,台灣人消費稻米的數量反而減少。因為增產的稻米,若非運回日本,就是去資助日本軍國主義南侵所需。政府花一億元整修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最近嘉義市又砸四億去整修日式老宿舍,定名「檜意森活村」,筆者前去想購置些檜木傢飾,紀念品店員工告知,被日本殖民者砍了一陣子後,阿里山現在根本沒有檜木產業了。言談中,才想起日本許多神社建材中用的檜木,多來自阿里山,而靖國神社祭拜的人裡面,就有八田與一,他在前往菲律賓勘查途中,被美軍擊殺,當時他的身分是「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十九世紀,福澤諭吉發表《台灣論》,力主台灣是「日本本土的延長」,將日本內地過剩的「文明人」移入台灣以取代「蒙昧蠻民」。《Kano》電影究竟展現多少「文明人」對於「蠻民」的「族群關懷」是一回事,反正劇情片並非紀錄片,沒有忠實呈現史實與史觀的義務,但日本戰敗後幾個月,在台日人結合地方士紳抗拒國軍接收台灣,這一段歷史後來成為台獨思想背景,直到今天,都讓民進黨擺脫不了對中政策的罩門。梅爾吉勃遜的電影《阿波卡獵逃》,表面上以原住民語言呈現史實,卻被史學家揪出錯置史料時點,以拼湊出白人拯救蠻荒原住民的意象,最後連梅爾吉勃遜的宗教信仰和種族言論都被嚴厲檢視。坦白說,筆者也愈來愈不知道「蠻荒原住者」究竟是否該感謝「外來殖民者」的「文明使命」。我們這民主年代,為了選舉,清晰的史觀往往成為奢侈。在日本,右派為了選舉,才決定要否拜靖國神社。在泰國,黃衫軍即將癱瘓曼谷,大家也分不清楚誰是民主派,誰是改革派?在台灣,有些人認同「台灣國」,有些人認同「中華民國」。陳水扁在卸任前曾明令褒揚八田與一;那麼,馬政府真的對於相關議題展現不同視野,還是因中國政策在選舉中一再絆住民進黨而竊喜呢?愈接近選舉,選民思維要通澈澄明,不宜幫派式和稀泥盲目擁戴,若因對日史觀的爭議,讓執政者多了對在野黨冷嘲熱諷的素材,這是台灣又一悲劇。欣賞《Kano》電影時,或許我們該思考,為什麼非要八田與一不可?



    引烏山頭好水 嘉南平原菜美價廉

    嘉南大圳供應乾淨水源,培育出品質優良高麗菜。
    圖/嘉南農田水利會提供
    嘉南平原培育出優質農特產品,源自烏山頭水庫提供乾淨水源,並經由嘉南大圳供灌,冬季蔬菜盛產價跌,水利會長楊明風呼籲民眾多採購本土蔬果,支持農民。楊明風說,80多年來烏山頭水庫提供乾淨水源,透過嘉南大圳灌溉農田,水圳路無其他水源注入,無汙染,才能培育出優良純淨的農特產品,尤其冬季蔬果盛產,質量均佳。近來蔬菜價賤傷農,希望民眾多吃蔬果,支持本土農業。楊明風表示,台南市洋香瓜種植面積達1550公頃,面積與產量為全台第一,洋香瓜主要產區為東山、白河、後壁、北門、七股、安南等區,品質好,風味與口感俱佳。小番茄也是嘉南平原重要農產品,台南市面積約450公頃,為全國第一,由於土壤鹽分高、質地粘稠,所種的小番茄果肉口感紮實,滋味香濃。近來嘉南地區高麗菜價格跌到一顆15元,小白菜、蘿蔔、青江菜等都是一把10元,菜農叫苦連天,呼籲民眾多買蔬果幫助農民。


    王正方/一部老電影中的殖民與皇恩




    教育部「微調」高中國文科和社會科課綱,將「日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等,遭到一些團體的強烈反彈。認為此舉是在「去台灣化」,教育部長澄清,沒有去「去台灣化」,「去日本化」倒有一點。有一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的日本紀錄電影;南進台灣;日本國策紀錄映畫製作。確切拍攝年代不詳,片中的台灣總督是海軍大將小林躋造。片長六十五分鐘,日語發音有中文字幕,品質還不錯,詳細的從北到南,介紹台灣的種種,從電影裡看到七十多年前台灣的真實面貌,頗為珍貴。
    「南進台灣」是一部政策宣導電影,觀眾對象為日本帝國年輕人,鼓吹每年要有一百萬人「內地人」南進台灣;台灣是個好地方,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等等。電影的基調明確,主僕關係清楚,帝國向南延伸,台灣本島人要為母國完成任務做出貢獻。
    拍攝了許多當時的大型建築;總督府(當今總統府)、總督官邸(台北賓館)等。近一半的時間,介紹宣揚帝國在台灣的建設、教化,指「清國」在此地將本島人當作化外之民。電影中有旁白:帝國的建設,使台灣的面目一新,在世界殖民史上也是少見的。這是皇室一視同仁的恩澤。
    七十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電影,生動的陳述當時日本帝國的政策與心態。二次大戰前,殖民主義興旺,列強都拿自己的殖民地範圍、人口、資源來炫耀,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還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殖民地,承蒙日本皇室恩澤,方才有此成就,歷史事實俱在!咱的教育部將「日本統治」改回「日本殖民統治」,還原真相實話實說,為何要激烈的上街示威反對,不准說出真相嗎?
    當片子介紹到鵝鑾鼻時,先出現了燈塔的畫面,然後以特寫拍了幾位黑衣黑帽的戰士,持望遠鏡遠眺海洋,此時旁白者突然振奮無比,提高分貝鏗鏘地說:台灣是南進政策的惟一基礎,守護帝國南進的指標,日章旗威風凜凜的飄揚閃耀著…。下一個鏡頭是東南亞地圖,包括澳洲,然後地圖相關地點出現關鍵字眼;石油、鐵砂、錫、棉花、橡膠、羊毛等。旁白說:那裡有日本的必需品,無盡的寶藏,南進吧!立足地是台灣,滿州守北,台灣南進。
    殖民主義加上軍國主義,掠奪太平洋區域所有的資源,遠東、東南亞、澳洲都將成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為了執行南進國策,台灣青年在南太平洋戰場上犧牲慘烈,傷亡數以十萬計。
    二次大戰結束,殖民主義在全世界受到唾棄,受過殖民苦難的地區紛紛獨立建國。戰敗國日本,從此不再擁有殖民地了。
    某台灣政治人物說:讓日本人統治比國民黨執政還舒服。此人年輕,與台灣絕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接受過「皇室恩澤」,他的話可信度不高,難以引起共鳴。個人的言論自由,應當尊重,但是台灣的主體民意,台灣主體性,不包括那個「皇恩」。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正是「殖民統治」,他們還引以為傲。為什麼咱的教科書不可以說「日本殖民統治」呢?因為現在「殖民」已淪為極端的政治不正確,就替他們遮蓋一番?滿貼心的。
    (作者為電影導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