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謝劍

中國西向 造福中亞
  • 2013-11-07 01:29
  • 中國時報
  • 【謝劍】
     當美國聯合日本,正在東亞以「再平衡」對中國大陸施加壓力時,北京頂住美日壓力之際,卻沒忽視西向發展。除了開發資源豐富的大西北,更把眼光投向西鄰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刊出作者彼德森(A. Petersen)的長篇報告,以美國人立場,認為北京在中亞的外交出擊大展拳腳,有損美國利益。
     自美軍撤出阿富汗,北約(NATO)諸國亦退出後,北京立即在中亞投資,從事諸如網路通訊和探勘油氣等建設工作,在外交上發生正面影響力。習近平一連訪問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四國,簽下數十億美元買賣合同,反之美國總統歐巴馬從未踏足該區。對比強烈,當然也引起世界各地觀察家注意。其實北京的影響力在中亞早已存在,非習近平訪問後才發生。
     事情可上溯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當時除土庫曼,蘇聯解體後的中亞盟邦均曾參加,包括俄羅斯自身亦有不得不加入的苦衷,此舉可視為中國西向發展的開始。儘管「上合組織」在本區以外並非重要玩家,但俄羅斯的願意參與,等於接受了中國在中亞地區形成的一種平衡力量。
     由於「上合組織」的成立,中國西部大省新疆就能以參與中亞事務為優先。「上合組織」關心的要務之一是「三反」,即反恐怖主義、反分離主義及反極端主義(主要指伊斯蘭教)。
     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塔里班的暴力極端主義已「外流」中亞,因而有此「三反」的必要。特別是北京關切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問題,從而與中亞諸國訂立雙邊條約,遣返維族恐怖分子,並在是區塔什干(Tashkent)成立「區域反恐結構中心」(RATS),蒐集可疑分子(特別是維族恐怖分子)的情報送回中國。「上合組織」諸國亦經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防不測事件發生。
     中國在該區決定性的經濟影響力,多少與其策略上新疆優先有關。「發展大西北」戰略,目的在經由經濟發展帶來安定,其效果已「溢出」到中亞,包括阿富汗在內。新疆重鎮烏魯木齊及喀什等,作為交通樞紐,有鐵道、公路乃至機場等擴展貿易,並將新疆製造之日用品運至中亞各地。此外,前蘇聯中亞各加盟國內部結構經已放鬆,大陸的國有企業如中國石油公司(CNPC)及中國道路與橋梁建設公司(CRBC)等都得跨境經營,這表示新疆的鄰居也跟著在改變。
     這部分意味著:中國的開發大西北戰略對新疆鄰居也會帶來發展和安定,以減少伊斯蘭教極端份子可能對新疆境內人民形成危害。就因為中亞這些國家人口少,國家預算不大,易於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這引來一連串問題,如在不留意間,這一發展何以竟使中國成了所謂的「中亞帝國」;前此習近平在該區的訪問只是執行早已擬定的計畫,為何竟未引起注意;這一系列的發展,何以竟讓中國扮演了決定該區未來數十年命運的角色。筆者認為西方人有前述看法並不令人奇怪,問題的癥結是否過於誇大了?
     中國大陸西向中亞發展,帶給當地人民的畢竟是多方面的福利,這較國家恐怖主義者藉反恐為名,帶給阿富汗和伊拉克遍地血腥,死人無數,在人道立場上豈可相提並論!(作者為礁溪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