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西施

清代的《豆棚閒話》中記載著西施和范蠡的故事,但卻與我們所認知的結果不大相同。在美好的傳說中,西施和范蠡最後是做了神仙眷侶,泛舟湖上,但是在本書的作者筆下,西施和范蠡雖然泛舟湖上,但那不過是范蠡的一個圈套。當船到湖中心時,范蠡一把將西施推進了水中。「有道是,至今未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聽起來頗為荒謬,但事實上,除了在《豆棚閒話》中,《野艇新聞》有《範少伯水葬西施傳》、《杜柘林集》的《洞庭君代西子上冤書》一段,都是證據。究竟事實真相為何呢?

首先,西施並不是那麼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美貌。她只是一個長得較為清秀,且裝扮淡雅的嬌俏女子,居住在若耶溪邊,父母都是山裡人,對她疏於管教,使得西施性格開朗活潑,喜歡跟陌生人聊天。當地人對此還很看不慣,覺得她沒有姑娘家的矜持。
某天,范蠡閒得無聊來到山中,遇到了西施,由於平日錦衣華服,看多了深受禮教毒害的富家小姐,偶爾見到山野村姑打扮的西施時,深深地被她的樣貌給迷住了,便上去搭訕。一說話,西施落落大方,完全沒有城裡人的矯情嬌羞,范蠡更加喜愛。就這樣,兩人越說越投機,雖然此後三年再沒見面,但心裡還是記掛著對方。
三年後,西施跟著范蠡,學了吹拉彈唱等手藝,被送到越王跟前。當西施進行才藝展示時,在場的各個達官貴人都稱讚西施是個絕色美人,簡直是天仙下凡。而本身沒什麼主見的越王,被旁邊的人一稱讚,虛榮心得到了滿足,立即就將西施收入囊中。
但越國眼看就不行了,和吳國的戰爭中輸得很慘,越王為了討吳國的歡心,和范蠡商量後,范蠡建議,針對吳王好色的弱點,把西施和幾個美人送給了吳王夫差,以求和。
這下吳王真的就中了美人計,從此不理朝政,只和西施尋歡作樂,久而久之,民怨沸騰,國力漸弱,終於,反被越國給滅了。作為滅了吳國的功臣,西施的應該得到褒獎,她想回到越國,但是范蠡心裡很不樂意,他想,萬一她回越國,把這一套用在越王身上,亡了越國如何是好。
再者,想著越王一心圖謀霸業,西施的這一段美人計,雖然是幫了越王,但卻是不能公開說的骯髒的手段。如果百姓知道越王為了生存,把自己的女人拱手相讓吳王,還設計圈套,讓一個女人顛覆了吳國,作為男人、作為霸主的越王的臉往哪裡放?
再說,深究起來,西施和范蠡的關係,也很難撇清楚,范蠡擔心她把自己給攪了進去。要是被人說,他把自己的女人送給兩個君王,將會是什麼下場?昨天是功臣,明天就有可能是竊國的奸臣。於是,自私的范蠡找了一葉扁舟,說霸業已經復興,自己要遊玩去了。平時就積攢了不少錢財的范蠡,化名陶朱公,陶朱即「逃」其「誅」也,成了一個有名的富商。
他約了西施一起遊船,心頭早就有了計謀。但西施卻以為是他還念著他們之間的情誼,於是梳妝打扮一番,興匆匆地赴約。說時遲那時快,范蠡就站在西施背後,一把將她推入水中了。或許范蠡最初是愛過西施,但是他最愛的還是自己,甚至不惜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了愛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