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小確幸與大歷史



名家專論-但求「小確幸」 遑論「大歷史」

        林金源

面對攸關民族安危與尊嚴的大歷史,台灣多數人既超然又冷感。不但可波瀾不興地「客觀」陳述,甚至還常站在入侵者角度,數算他們帶來的小確幸。
正在拆除的左營自助新村,有了新發現。二戰期間,執行海上自殺攻擊的「日軍震洋隊」的神社、指揮所都被挖出。在此之前,澎湖、淡水也挖出「震洋隊」遺址。政府單位外加文史工作者,都以振奮心情,小心維護這些遺跡。報紙還訪問當年被日徵召的台籍老兵,回憶震洋隊員效忠天皇,寧殉不降的英勇事蹟。
台灣尚且如此積極,難怪日本「知覽特攻和平會館」在本月4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要把二戰時駕駛自殺飛機的「神風特攻隊」隊員遺書,列入世界遺產。「神風」若申遺成功,台灣可能也與有榮焉。
美食家H女士日前造訪簽訂《馬關條約》的春帆樓,找尋河豚之味和下關的「唐味」。H說:「和李鴻章簽訂日清合約的伊藤博文吃過春帆樓的河豚大餐後,寫下了河豚料理公許第一號,我很好奇李鴻章吃了沒?」
李背負奇恥大辱,以及捍衛國家權益的重責大任前往馬關。這位七旬老者為拒絕割台,挨了日本激進份子一槍,差點送命。百年以後,台籍作家竟問他「吃河豚了沒?」此問何其殘忍,何其輕佻。莫非在H眼中,吃河豚也是李鴻章應忍辱品嘗的小確幸?
遠在日本脫亞入歐之前,英法聯軍也打日本,在下關逼日簽喪權辱國條約。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拿中國試劍。甲午戰勝,日本刻意選下關與清廷簽約。春帆樓紀錄日本「己所不欲,強施於人」的無恥行徑,也標誌日本「不做王道干城,寧當霸道鷹犬」。豈料隨時、隨處皆可品嘗小確幸的H,另有一番見地。
她說:「選擇下關簽約有更多的歷史因緣,從跟中國取經的唐戶到打敗中國,一路支持明治維新到對外侵略的首相伊藤博文,不選擇自己家鄉要選哪?」如此超然、如此縱容侵略者,伊藤有知,當含笑九泉;李鴻章有知,則必後悔他對伊藤說過「若強行割台,造成兩國子孫永為世仇」的話。只求小確幸的一些台灣人,哪會記仇?
去年底有一報導,介紹宜蘭員山「西鄉廳憲德政碑」的來由,以及西鄉隆盛父子與南方澳的因緣。該文說:西鄉隆盛1851年沿琉球南下偵察台灣北部,在南方澳上岸。西鄉在此住了半年,一女懷了西鄉之子,但西鄉不告而別。數月後,女子產後憂鬱而死。西鄉返日再生的次子,於1897年派到宜蘭任官,受百姓愛戴,因此立碑紀念。西鄉的羅曼史為地方父老津津樂道,南方澳也以與西鄉父子的因緣為榮。
西鄉來台刺探軍情,為日後侵台鋪路。西鄉之子治台,執行殖民政策是其主要任務。日本對台固曾施予小惠,但也有更多的殺戮、野蠻與剝削。吾人豈可漠視大歷史的是與非,卻沉浸、自虐於西鄉始亂終棄的「羅曼史」。
某報資深記者Y日前則說:「在對外侵略問題上,日本迭起爭議,但在回應國族挑戰的問題上,卻能以開放進步的態度面對,美國培里艦長以船堅炮利脅迫日本開放通商,但因為日本進步了,因而設置培里路、培里公園來紀念他」。在「迭起爭議」的問題上,Y不置一詞。但她卻以日本紀念美國侵略者作為「進步」的象徵,暗示台灣也應紀念殖民統治,也跟日本一樣「進步」。
日本紀念培理是何心態,無暇理會(他們也紀念廣島核爆)。但「進步」的定義不是日本說了算。台灣如能記取歷史教訓,凝聚民族共識,免於再被侵凌,算不算比脫亞(王道)入歐(霸道)、以鄰為壑的日本更進步?
Y又說:「從多元、包容中走來的台灣,不會沒有另開格局的自信。」台灣缺乏格局的原因,並非不夠多元、包容,而是多元、包容到失去立場,失去凝聚共識的中心思想與價值觀。能助台灣找回中心思想與價值觀的,是對大歷史的體悟,不是過度多元、包容導致的渙散。
本文無意批評個人,也不反日,只是為台灣的普遍現象感到悲哀。(作者為淡江大學副教授)





超商霜淇淋、午後香濃咖啡、一年多放幾天假,種種村上春樹「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從文青語言,晉升到行政院長廟堂之上的政策宣示。沒有家國、民族的龐大論述,不再進行體制、思想的沉重辯論,只珍惜掌握在手裡,即得、易得的小小幸福。時代氛圍輕緩到掂不出重量,擠不出水分。這樣微小的幸福很篤定,霜淇淋化在口中的香甜,真實不過,誰也奪不走。對照世界變得太快,風雲一時的企業,幾年間竟然賤價賣掉;國家前景不明,沒人承認還有四小龍這個歷史名詞,如今連激勵士氣的內銷作用也宣告作廢。而小確幸哪裡是村上春樹的原創?魯迅早就自嘲「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對無可奈何之事,處無可如何之時,除在心裡的小閣樓理出一塊安靜之地,咀嚼微末的幸福,又能怎樣?壯懷激烈地頂風前進,能多走幾步?可是小確幸畢竟效期有限,我們很快要清醒,面對巨大的艱難。瞻望前途滿目蒿萊,險阻重重,困難是確切的,幸福卻是難以掌握的。但或者畏難,或者失去想像成功的能力,我們又退回風雨小樓。國事多艱,無人不知,但時代遞給我們開啟巨大機運之門的鑰匙,我們卻無視其存在。作家齊邦媛說:「台灣非小島,可創大歷史」,如果我們願意,台灣會很不一樣,有機會發揮遠超出面積、人口的價值。歷史給出這樣的機會:中國積弱一、兩百年,華文世界與華人市場以往不值一提,現在卻向我們開啟全新的可能,而同文同種,自由開放,文化兼容中西的台灣,最有條件橫掃千軍。網路使世界變平,大者不再恆大,以小勝大絕非神話。台灣若善用數位優勢,萬里間關亦如坦途,生意做到全球,影響力擴及全球。與大陸為鄰與平常居家一樣,自然希望鄰居溫文有禮,和睦相處。我們既不能把台灣搬到夏威夷,只有盡力敦親睦鄰,彌平差距。而將大陸推向文明大國,既符合台灣利益,也符合大陸與世界利益。且這項對全世界都好的事,美國做,會遭疑「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日本侵華痛史,更無可能。只有與大陸「分隔但不分離」的台灣,能夠以自由民主的價值,攜手共同推動中國的改變。小確幸若是作為生活品味,無可厚非,但若一味瑣碎,只看眼前三寸,則虛幻的幸福終難長久。看世界、看趨勢,看時代給台灣的機會,開闊胸懷、高尚其志,歷史就有我們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