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畫出鄉土的靈魂 羅中立感動知識分子

2012-04-20 01:00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卅二年前、時方卅二的中國藝術家羅中立,以天安門上毛澤東肖像畫的同樣尺幅,描繪四川大巴山上一名老農民。這幅名為《父親》的油畫突破政治禁忌,聲名大噪,羅中立因此一舉成名。他以底層農民為創作題材,感動了大眾與知識分子,成為中國鄉土寫實主義藝術的先鋒人物,也開啟繪畫改革大門。羅中立說:「在創作上我需要一個量來錘鍊自己,累積經驗,而我始終以描繪農民鄉土題材為職志。」  「中國鄉土寫實靈魂:羅中立的繪畫藝術」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匯集羅中立一九七八年至今的油畫、速寫、手稿等一二○多件,是台灣首次完整呈現羅中立創作卅五年的歷程。他的《大巴山人》、《春蠶》、「故鄉組曲」系列等代表作,都在展品之列。至於被中國大陸官方列入重要文物的《父親》,則因出國展覽需經國務院同意,這次僅以原畫比例的輸出複製品展出。  羅中立一九四八年生於重慶,從小展露繪畫天份,一九六六年考取四川美院附中,一九六八年畢業那年適逢文化大革命,因應毛澤東「知青上山下鄉」,許多初、高中畢業生被發派上山下鄉,羅中立主動到四川大巴山農村生活十年。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隔年恢復高考,卅歲的羅中立進入四川美院。  這次展出作品不乏他大學時期的畫作,包括一九七八年他大一的油畫《故鄉情:彭德懷》,記錄當時中國提倡大煉鋼廠運動,彭德懷在中央黨大會上公開批評毛澤東政策錯誤導致中國經濟倒退廿年,慘遭毛鬥爭致死,也開啟文革序幕。羅中立以這幅畫「敬重老前輩革命家的說真話的無畏性情」。  一九七九年羅中立回到大巴山收集題材,完成《大巴山人》,成為《父親》的原型。一九八一年《父親》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引發廣大回響,也引發意識型態的爭論。這作品碩大的畫面中描繪一張曬得黝黑、飽受風霜的老農面容,手裡捧著一碗食物,透過這張滿布皺紋的臉,見證中國人民所經歷的滄桑。  「這幅畫標示神的時代結束,人的時代開始。而整個畫面畫一個普通老人形象,也是今日中國當代大圖像模式的開端之作。」之後他陸續創作風格類似的《春蠶》、《歲月》、《年終》等作。  一九八二年羅中立發表「故鄉組曲」系列,描繪中國農民日常生活情趣,塑造鮮明的風格。一九八四年他獲得公派留學機會前往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進修,面對西方現代藝術,開始思索中國藝術家該如何建立自己的藝術之路,此後風格有了巨大的轉變,從寫實趨向隨意與樸拙粗獷的筆觸,近期更加入版畫、刺繡、雕塑等中國民間藝術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